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插图的使用,使得课本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来说,可以将插图分为单幅图与多幅图、序言图和文中图、漫画图和实物图三类,这些图片数量众多、色彩艳丽,题材广泛、情感突出。不同的插图对课本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是用来装饰,有的用来导入课时内容,还有的在创设情景和情感升华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七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分类;特点;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图文并茂,每一页都有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引领实践等方面具有文字达不到的效果。
1.插图的分类
1.1 单幅图与多幅图。插图从组图数量上可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单幅图指的是能独立地表达文本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不受其他圖的影响。例如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框题《走近老师》中相关链接介绍了孔子和陶行知,就分别运用了孔子和陶行知的头像。
而多幅图指的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与之相关的几幅单图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例如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一框题《学习伴我成长》中的探究与分享将一个人从婴儿时期一直延续到少年时期,运用插图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出一个人的学习历程,从而引发出每个人都要学习吗和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的疑问。
1.2 序言图和文中图。插图依据在课本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序言图和文中图。序言图指的是在课本每单元序言部分出现的图,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序言都有符合单元主题的插图,分别用插图展现了成长、友谊、师长和生命。
文中图指的是紧扣教材宗旨,体现文本主题的图片,而本教材大多数的插图都是文中图的形式出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本与插图结合起来,以利于理解教学内容。
1.3 漫画图和实物图。插图依据表现风格分为漫画图和实物图,漫画图是指通过漫画的形式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本教材大多是以漫画图的形式出现,描写个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可能会碰到的情况,以此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物图指的是以真实的事物、人物或历史事件来说明教科书内容,一般来说这类图具有很强的真实感,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
2.插图的特点
2.1 数量众多、色彩艳丽。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但就这一册书而言,全书插图总数就有110幅之多,每一课的每一框题都有插图覆盖,平均每个框题的插图就有4到5幅,在教科书中占有很大篇幅,是教科书重要的资源之一。并且从色彩上看,教科书上的插图大多是彩色的,色彩艳丽。因为插图的大多是来源学生的生活,选择色彩艳丽的图片也是为了突显青少年的朝气蓬勃,以此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题材广泛、情感突出。从插图的题材上来说,插图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在插图中蕴涵着与文本相配合的情感,其中有积极的情感,也有消极的情感。例如有我是一个生命这样具有正面教育意义性的插图,也有以小川带给我的烦恼这样反面教材性的插图;也有以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背景主题的插图等到。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它是一门以社会认知和公民教育为主的综合型课程,所以同样它的插图也体现在各个方面,题材内容也相对广泛。
3.插图的作用
3.1 装饰作用。教材中的有些插图是独立于文本的存在,并且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比较小,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以此类插图的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材在形式上更加美观、使教材更具有吸引力。例如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题《少年有梦》中的阅读感悟《我为少年少女歌唱》和相关链接《格言联璧》都要相应的背景图片,这样的背景图片并不为了烘托主题,也不是为了引导学生,仅仅是起到了装饰教科书的作用。
3.2 导入作用。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上课也同样是这样的,一节课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很多,例如图片、视频、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而直接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导入更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方式,教师往往运用一幅或者几幅插图作为导入。因为插图的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所以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上课状态。
3.3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背景,让学生在理性的文字中产生感性的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而教科书中的插图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形象逼真以及贴近日常生活的课堂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例如第六课《师生之间》中第二框题《师生交往》中就是通过四个图片分别展示了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微博、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老师和同学及其家长一起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与老师交往的场景,从中体会到老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所以就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塑造阶段,在情景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因而教科书上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在插图的配合下,将会具有更强的画面感,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要表达的概念。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插图,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超.教科书插图的科学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6(23):35-38.
[2] 翟芮.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9):219-220.
贵州省荔波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七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分类;特点;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图文并茂,每一页都有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引领实践等方面具有文字达不到的效果。
1.插图的分类
1.1 单幅图与多幅图。插图从组图数量上可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单幅图指的是能独立地表达文本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不受其他圖的影响。例如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框题《走近老师》中相关链接介绍了孔子和陶行知,就分别运用了孔子和陶行知的头像。
而多幅图指的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与之相关的几幅单图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例如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一框题《学习伴我成长》中的探究与分享将一个人从婴儿时期一直延续到少年时期,运用插图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出一个人的学习历程,从而引发出每个人都要学习吗和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的疑问。
1.2 序言图和文中图。插图依据在课本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序言图和文中图。序言图指的是在课本每单元序言部分出现的图,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序言都有符合单元主题的插图,分别用插图展现了成长、友谊、师长和生命。
文中图指的是紧扣教材宗旨,体现文本主题的图片,而本教材大多数的插图都是文中图的形式出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本与插图结合起来,以利于理解教学内容。
1.3 漫画图和实物图。插图依据表现风格分为漫画图和实物图,漫画图是指通过漫画的形式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本教材大多是以漫画图的形式出现,描写个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可能会碰到的情况,以此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物图指的是以真实的事物、人物或历史事件来说明教科书内容,一般来说这类图具有很强的真实感,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
2.插图的特点
2.1 数量众多、色彩艳丽。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但就这一册书而言,全书插图总数就有110幅之多,每一课的每一框题都有插图覆盖,平均每个框题的插图就有4到5幅,在教科书中占有很大篇幅,是教科书重要的资源之一。并且从色彩上看,教科书上的插图大多是彩色的,色彩艳丽。因为插图的大多是来源学生的生活,选择色彩艳丽的图片也是为了突显青少年的朝气蓬勃,以此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题材广泛、情感突出。从插图的题材上来说,插图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在插图中蕴涵着与文本相配合的情感,其中有积极的情感,也有消极的情感。例如有我是一个生命这样具有正面教育意义性的插图,也有以小川带给我的烦恼这样反面教材性的插图;也有以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背景主题的插图等到。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它是一门以社会认知和公民教育为主的综合型课程,所以同样它的插图也体现在各个方面,题材内容也相对广泛。
3.插图的作用
3.1 装饰作用。教材中的有些插图是独立于文本的存在,并且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比较小,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以此类插图的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材在形式上更加美观、使教材更具有吸引力。例如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题《少年有梦》中的阅读感悟《我为少年少女歌唱》和相关链接《格言联璧》都要相应的背景图片,这样的背景图片并不为了烘托主题,也不是为了引导学生,仅仅是起到了装饰教科书的作用。
3.2 导入作用。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上课也同样是这样的,一节课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很多,例如图片、视频、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而直接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导入更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方式,教师往往运用一幅或者几幅插图作为导入。因为插图的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所以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上课状态。
3.3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背景,让学生在理性的文字中产生感性的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而教科书中的插图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形象逼真以及贴近日常生活的课堂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例如第六课《师生之间》中第二框题《师生交往》中就是通过四个图片分别展示了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微博、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老师和同学及其家长一起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与老师交往的场景,从中体会到老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所以就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塑造阶段,在情景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因而教科书上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在插图的配合下,将会具有更强的画面感,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要表达的概念。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插图,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超.教科书插图的科学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6(23):35-38.
[2] 翟芮.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9):219-220.
贵州省荔波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