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之前,整个中国都在考虑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时。中部担心的却是如何才不会变得更坏;2008年岁末年初,当部分中国省份还在焦虑如何才不会变得更坏时,中部想的却是如何才能变得更好。
2009年2月12日,姗姗来迟的江西省“两会”在南昌拉开帷幕,至此,中部各省“两会”在鲜花与掌声中悉数召开。
综观2009年中部六省的“两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热点。尽管国家发改委中部办的权威报告还没有公布,但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速仍处于抢眼的位置。
2006年4月,中央10号文件的下发将“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过去了,“中部到了加快发展的时候了,到了最适合加速崛起的时期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向《决策》如此断言。
弯道超车
“上个世纪相对其他的省份,湖北地区的经济地位是有所下降的,但是近年来的进展相当迅速,变化是相当的大。”2009年1月11日,在首次移师中部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湖北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谈起了他的中部观感。
其所言仅在湖北,其所指却能涵盖整个中部。
中部曾经承载了太多的沉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塌陷”一度成了中部的代名词。2005年初,在“中部崛击己”战略出台前夜,《决策》曾以“政策中部”为题,梳理当时中部发展现状,采访中,时常挂在中部官员与学者嘴上的一句戏谑“不东不西,不是东西”集中反映了当时“中部塌陷”的焦灼。
“2003年中部是塌陷的,很多经济指标都在下降。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后,尽管当时没有多少实质性动作,中部的经济数据却开始有了回升的迹象。”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决策》梳理道,“到2007年中部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2008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经济总量占全国21.96%,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不仅如此,2008年的岁末年初,当东部正在焦虑如何才不会变得更坏时,中部想的却是如何才能变得更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底召开的湖南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表示,经济波动困难时期往往是地区间既有发展格局的变化调整期。接着,他巧妙引用一位领导同志的话:“‘技术最好的司机善于弯道超车’,现在湖南正是运用这一效应,实现科学跨越的最好时机。”
“弯道超车”旋即成为湖南最热的政经词汇,并被带进了省“两会”。对这个词汇,湖南省内媒体在其“两会”报道中如此阐释道,“在咬紧牙关将2008年的重重困难踩在脚下之后,湖南已然将2009年视为踏实耕耘、谋求收获之年”。
同样将2009年视为“收获之年”的还有湖北、安徽等中部其他省份。在湖北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长李鸿忠指出:“危机造成的经济格局调整变化,为我们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提供了有利时机。超越常常发生在‘弯道’处。”安徽省长王三运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
看好中部的还不仅仅是中部自己。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长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部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中部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区域,正在成为与东部齐驱的经济新动力之一。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亦在其发布的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将可能继续超过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幅有望继续高于东部,中西部投资增幅与东部地区差距会拉大”。
尽管在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上,中部各省的“10%以上”与东部大部分省份的“10%左右”并无太大悬殊,但在素来用词严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上”与“左右”的不同已足以带来不尽的想象空间。
危机中的机遇
中部的想象空间首先得益于此次金融危机。“由于经济结构等不同,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中部的影响要比东部小,有利干缩小中部与东部的差距。”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告诉《决策》。
但金融危机只是想象中部的一方面,如果没有多年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中部的想象空间也很难在区域格局中显现出来。换而言之,经过多年的积累,中部已经到了一个出现“井喷”的临界点,用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厚积薄发”来形容眼下的中部,一点也不为过。
“这种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研究所所长秦尊文向《决策》分析道,过去中部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过从2004年开始,中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并持续到现在。2007年,中部六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936.7亿元,占全国的21.2%;增长32.5%,高出全国6.7%。到了2009年,仅湖北省一省在交通设施的投入上就将达到每天1亿元,全年预计投入资金350多亿元。“投资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6年就表现出来了,2007年则已非常明显,今后的想象空间则更大。”
“第二就是湖北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干部群众思进取、谋发展、图崛起的决心和干劲’。”秦尊文感慨道,“中部官员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思维与观念都有很大的进步。”
在过去的2008年,湖南、湖北逆势上扬,进入“万亿GDP俱乐部”,除山西外,中部所有省份经济增速都在12%以上。更重要的是,“中部扭转了‘跌快涨慢’的不利局面。”合肥工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迎向《决策》分析道,仅从2008年经济增长回落来看,除山西外,中部其他省份均低于全国的4%,其中湖南为1.6%、安徽为1.2%,其他三省更低于1%。
“跌快涨慢”的扭转只是中部经济内生能量释放的一个初步显现,其外部的机遇对中部来说同样千载难逢。梳理六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中部正面临着三大难得的机遇:宏观调控的机遇、中部崛起带来的政策机遇、产业转移的机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4万亿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域指向就是中西部地区。因为4万亿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与民生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西部的欠帐较多,投资空间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说。而正在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部分都是重化工业,重工业偏重的中部能从这些规划中寻找更多的机遇。
对于中部崛起带来的政策机遇,在湖北“两会”召开的第一天,《湖北日报》刊文专题进行了梳理,将之总结为“八大类国
2009年2月12日,姗姗来迟的江西省“两会”在南昌拉开帷幕,至此,中部各省“两会”在鲜花与掌声中悉数召开。
综观2009年中部六省的“两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热点。尽管国家发改委中部办的权威报告还没有公布,但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速仍处于抢眼的位置。
2006年4月,中央10号文件的下发将“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过去了,“中部到了加快发展的时候了,到了最适合加速崛起的时期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向《决策》如此断言。
弯道超车
“上个世纪相对其他的省份,湖北地区的经济地位是有所下降的,但是近年来的进展相当迅速,变化是相当的大。”2009年1月11日,在首次移师中部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湖北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谈起了他的中部观感。
其所言仅在湖北,其所指却能涵盖整个中部。
中部曾经承载了太多的沉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塌陷”一度成了中部的代名词。2005年初,在“中部崛击己”战略出台前夜,《决策》曾以“政策中部”为题,梳理当时中部发展现状,采访中,时常挂在中部官员与学者嘴上的一句戏谑“不东不西,不是东西”集中反映了当时“中部塌陷”的焦灼。
“2003年中部是塌陷的,很多经济指标都在下降。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后,尽管当时没有多少实质性动作,中部的经济数据却开始有了回升的迹象。”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决策》梳理道,“到2007年中部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2008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经济总量占全国21.96%,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不仅如此,2008年的岁末年初,当东部正在焦虑如何才不会变得更坏时,中部想的却是如何才能变得更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底召开的湖南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表示,经济波动困难时期往往是地区间既有发展格局的变化调整期。接着,他巧妙引用一位领导同志的话:“‘技术最好的司机善于弯道超车’,现在湖南正是运用这一效应,实现科学跨越的最好时机。”
“弯道超车”旋即成为湖南最热的政经词汇,并被带进了省“两会”。对这个词汇,湖南省内媒体在其“两会”报道中如此阐释道,“在咬紧牙关将2008年的重重困难踩在脚下之后,湖南已然将2009年视为踏实耕耘、谋求收获之年”。
同样将2009年视为“收获之年”的还有湖北、安徽等中部其他省份。在湖北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长李鸿忠指出:“危机造成的经济格局调整变化,为我们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提供了有利时机。超越常常发生在‘弯道’处。”安徽省长王三运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
看好中部的还不仅仅是中部自己。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长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部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中部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区域,正在成为与东部齐驱的经济新动力之一。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亦在其发布的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将可能继续超过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幅有望继续高于东部,中西部投资增幅与东部地区差距会拉大”。
尽管在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上,中部各省的“10%以上”与东部大部分省份的“10%左右”并无太大悬殊,但在素来用词严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上”与“左右”的不同已足以带来不尽的想象空间。
危机中的机遇
中部的想象空间首先得益于此次金融危机。“由于经济结构等不同,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中部的影响要比东部小,有利干缩小中部与东部的差距。”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告诉《决策》。
但金融危机只是想象中部的一方面,如果没有多年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中部的想象空间也很难在区域格局中显现出来。换而言之,经过多年的积累,中部已经到了一个出现“井喷”的临界点,用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厚积薄发”来形容眼下的中部,一点也不为过。
“这种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研究所所长秦尊文向《决策》分析道,过去中部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过从2004年开始,中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并持续到现在。2007年,中部六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936.7亿元,占全国的21.2%;增长32.5%,高出全国6.7%。到了2009年,仅湖北省一省在交通设施的投入上就将达到每天1亿元,全年预计投入资金350多亿元。“投资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6年就表现出来了,2007年则已非常明显,今后的想象空间则更大。”
“第二就是湖北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干部群众思进取、谋发展、图崛起的决心和干劲’。”秦尊文感慨道,“中部官员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思维与观念都有很大的进步。”
在过去的2008年,湖南、湖北逆势上扬,进入“万亿GDP俱乐部”,除山西外,中部所有省份经济增速都在12%以上。更重要的是,“中部扭转了‘跌快涨慢’的不利局面。”合肥工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迎向《决策》分析道,仅从2008年经济增长回落来看,除山西外,中部其他省份均低于全国的4%,其中湖南为1.6%、安徽为1.2%,其他三省更低于1%。
“跌快涨慢”的扭转只是中部经济内生能量释放的一个初步显现,其外部的机遇对中部来说同样千载难逢。梳理六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中部正面临着三大难得的机遇:宏观调控的机遇、中部崛起带来的政策机遇、产业转移的机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4万亿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域指向就是中西部地区。因为4万亿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与民生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西部的欠帐较多,投资空间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说。而正在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部分都是重化工业,重工业偏重的中部能从这些规划中寻找更多的机遇。
对于中部崛起带来的政策机遇,在湖北“两会”召开的第一天,《湖北日报》刊文专题进行了梳理,将之总结为“八大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