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新的知识、提出新奇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视为创新。从这个层面上讲,每个小学生都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应当充满生机与乐趣,应当对孩子们的智慧进行启迪,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开启孩子智慧的绿洲。
一、 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有人错误地为学生设计了成才的标准模式,即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同时也为他们设定了成才途径,即读书考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为了考试中有效地取得分数,平时的学习则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考试内容的一个狭小范围内,不断地、反复地、大量地进行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使他们能在有限考试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答题、得分。这种标准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的、极端枯燥的训练,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把孩子们从沉重的训练中解放出来,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轻视嘲笑学生的可笑问题或肤浅看法;宽容学生有时情不自禁的尝试行为。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回答:“大雪融化了……”要求学生顺势说出其结果,学生甲答:“……变成了水。”这是符合老师要求的答案,也是大雪融化这一自然现象的直接结果。学生乙举手回答:“……春天到来了。”学生乙是具有丰富想象和创造性的答案。
我们要宽容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顺应自然地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原始的好奇心并适时给予激励评价,诱导创新萌芽,激发创新意识,点燃思想的火花。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二、 设置趣味生动的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坚持民主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例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出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要想激活创新思维,开启智慧绿洲,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现在我们侧重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个角度做些探索。弗赖登塔尔曾经说:“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体验中,才有机会创新,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学会创新,才能勃发创新的欲望。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努力让学生在经历中,自主地进行旧知识检索、新知识探索,这样才能得到思想上的顿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从而增强创新的意识。
四、 挖掘自主创新的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开放性题目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还探讨出以下观点: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皋市桃园小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新的知识、提出新奇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视为创新。从这个层面上讲,每个小学生都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应当充满生机与乐趣,应当对孩子们的智慧进行启迪,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开启孩子智慧的绿洲。
一、 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有人错误地为学生设计了成才的标准模式,即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同时也为他们设定了成才途径,即读书考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为了考试中有效地取得分数,平时的学习则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考试内容的一个狭小范围内,不断地、反复地、大量地进行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使他们能在有限考试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答题、得分。这种标准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的、极端枯燥的训练,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把孩子们从沉重的训练中解放出来,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轻视嘲笑学生的可笑问题或肤浅看法;宽容学生有时情不自禁的尝试行为。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回答:“大雪融化了……”要求学生顺势说出其结果,学生甲答:“……变成了水。”这是符合老师要求的答案,也是大雪融化这一自然现象的直接结果。学生乙举手回答:“……春天到来了。”学生乙是具有丰富想象和创造性的答案。
我们要宽容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顺应自然地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原始的好奇心并适时给予激励评价,诱导创新萌芽,激发创新意识,点燃思想的火花。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二、 设置趣味生动的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坚持民主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例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出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要想激活创新思维,开启智慧绿洲,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现在我们侧重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个角度做些探索。弗赖登塔尔曾经说:“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体验中,才有机会创新,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学会创新,才能勃发创新的欲望。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努力让学生在经历中,自主地进行旧知识检索、新知识探索,这样才能得到思想上的顿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从而增强创新的意识。
四、 挖掘自主创新的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开放性题目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还探讨出以下观点: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皋市桃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