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的“创新者两难”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学经典《创新者的窘境》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管理良好的行业龙头会遭遇失败?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结论是:因为推动这些企业走向成功的管理方法,也阻碍了它们发展颠覆性技术,而这些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靠成熟技术占据的市场。
  作为行业龙头,创新时的两难是:发展颠覆性技术,巨大现有资产会沦为无效资产;不发展颠覆性技术,自己就可能被颠覆。
  过去十年,迅速成长的光伏行业上演了两波颠覆: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第一波龙头企业在2011年前后被颠覆,保利协鑫(03800.HK)凭借新的硅料技术取而代之;近三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下称隆基股份或隆基)凭借新的硅片技术,再次改写光伏行业格局。
  2020 年,隆基股份在光伏硅片市场的份额连续第三次占据榜首,在组件市场的份额首次获得全球第一。同时,隆基首次成为了光伏行业营收、净利润双料冠军,分别为545.8亿元和85.5亿元。
  光伏制造业从上游到下游的环节分别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前两次技术更迭发生在硅料和硅片领域,业内预计下一次技术更迭将由电池撬动。

图1:主要光伏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制图:颜斌

  哪种新电池技术能够获胜,目前没有答案。最先加入电池新技术竞赛的是二三线光伏企业;去年起,通威股份(600438.SH)等头部企业也开始积极研发新电池,隆基则直到今年才表示将布局新技术的电池产线。
  隆基开始面临两难:如果不加紧研发新的电池,就可能被率先量产新技术的对手超越;如果加大研发力度,那么此前在电池,以及硅片、组件环节的巨额投资就会产生沉没成本。

光伏业三次格局之变


  光伏行业兴起于2000年左右。技术创新推动了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度电成本的降幅已超过90%,正在接近或达到化石能源发电的成本水平。在此过程中,两波光伏龙头企业先后陷入“创新者的窘境”,行业格局两度改写。
  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从产业链的上游逐渐下移。在光伏行业兴起之初,上游硅料成本高昂,当时的光伏巨头尚德、赛维等纷纷重金投资硅料。2009年,保利协鑫发明冷氢化工艺量产硅料,使其成本大幅下降。当龙头企业纷纷被高价硅料压倒时,拥有低价硅料的保利协鑫成为新的行业龙头。
  第二波格局变迁始于硅片环节的技术革新。2013年,隆基股份大力研发成本高但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片,当时的主流硅片是基于保利协鑫硅料技术生产的多晶硅片。2016年,单晶硅片成本降低,性价比超过多晶硅,行业格局再次改写。
  如今,单晶硅片已完成了对多晶硅片的市场替代。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0年单晶硅片的市场份额已上升至90.2%,同比提升超过20个百分点。
  与保利协鑫利用硅料技术优势,延伸成硅片市场龙头的情形类似,隆基利用硅片技术优势,延伸成为了电池和组件市场的龙头。
  2014年11月,隆基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隆基乐叶”)85%股权,开始自建电池和组件产线。基于自身研发的高性能单晶硅片,隆基在组件市场的份额逐渐提高,2020年登顶全球首位——市场占有率达到 1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在硅料和硅片技术之后,电池技术引领的行业第三次格局之变已经开始,隆基能否继续保持领先?
  “如果有新的领先技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先颠覆掉。”隆基股份创始人、实控人李振国对《财经》记者说。
  李振国和多位接受采访的隆基管理层人士都强调,技术是隆基的核心竞争力,隆基从未在新技术研发上掉以轻心过,如今面对电池新技术的研发亦是如此。
  李振國说,隆基已将电池确定为公司技术研发的重心,在光伏电池技术上,隆基目前处于一流水平,争取两三年后达到领先地位。
  但他认为隆基真正的挑战,是在碳中和的新形势下把握光伏行业的新一轮商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特别是量化的目标还没定好,但方向已经明确。”
  隆基新的发展方向是:保持并加强在光伏制造业的优势,同时开拓基于光伏应用场景的战略新兴业务。

图2:2020年隆基各业务板块占总营收的比重及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图3:隆基、通威近一年股价



资料来源:Wind

  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202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光伏进入平价时代,碳中和目标带来空前利好。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股价暴涨,隆基股份的市值从2019年8月的1000亿元,涨到了如今的3600亿元左右。行业第二名通威股份如今市值在1600亿元左右,同比上涨约150%。
  2020年底,隆基管理层举行了一场战略研讨会,对未来发展做头脑风暴。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会上总结说,一家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具备五点要素:第一,有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从事善意的业务;第二,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能逆势而行,如果做得更优秀,可以引领社会发展趋势;第三,永远以客户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挑战客户;第四,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第五,建立有效的组织,并保持高效。   李振国对上述五点深表认同。他说,隆基在光伏制造业里算优秀了,但站在精益制造、精益生产的角度,隆基跟丰田等制造业传统龙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站在数字化转型的角度,隆基跟美的、华为还有较大差距。隆基需要学习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跟它们对标。
  在过去一年里,隆基的员工数量接近翻番,从3万人左右增长到了约6万人。今年,隆基在原有四个事业部的基础上新设氢能事业部,并由李振国兼任新设立的氢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振国认为隆基真正的挑战是第五点,因为隆基成长得非常快,团队建设和组织构架必须跟上发展速度。
  但外界最关注的,还是隆基能否在研发电池新技术的竞赛中胜出。

表1:光伏企业布局新电池技术概览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电池新技术竞赛


  PERC电池是当前光伏行业的主流电池。业内认为,基于P型硅片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极限,另一类基于N型硅片的电池里将诞生下一代高效电池。
  由于掺杂工艺的区别,单晶硅片可分为P型和N型两类。P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N型工艺要求更高,成本更高,可生产效率更高的异质结电池(HJT)、钝化接触电池(TOPCon)、全背电极接触晶硅电池(IBC)等光伏电池。
  各大光伏巨头均已开始研究HJT和TOPCon等新一代电池,争夺抢跑的有利时机。隆基在一年多以前坚信PERC电池还有较大的提效空间,时至今日,隆基已决心以更大的力度研发基于N型硅片的新电池。
  隆基股份在2020年财报里首次对N型硅片的前景做出了预测。该财报称,2020年,N型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3%。未来,N型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比将持续提升。
  对于这一年态度转变的原因,李振国对《财经》记者说,隆基的决策永远是站在投资收益的角度来定。新一代电池的技术路线哪条更好,目前还不是很确定。隆基不会去做一条投资收益尚不明确的量产产线,但隆基已建立业内最强大的研发团队,紧跟最新的技术研发动向。一旦某种技术路线的领先得到确定,隆基很快就可以实现量产。
  从研发到量产,隆基遵循怎样的逻辑?李振国以过去的例子来解释:2009年,硅片切割环节有两种技术路线:砂浆切割和金刚线切割。砂浆切割是当时的主流技术,金刚线切割虽然品质更好,但成本更高。隆基当时选择了砂浆切割技术,但同时保持了金刚线强大的研发资源。到2013年底,金刚线技术成熟。于是,隆基用一年半的时间将砂浆产线全部淘汰,率先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在业内最早量产了基于金刚线技术的硅片。
  李振国认为电池从研发到量产也类似,但在隆基的新电池技术成熟、量产之前,他不能对外公布隆基具体的技术路径选择,因为隆基现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很大关注。
  截至2020年末,隆基的单晶电池产能达到30GW。到2021年底,隆基计划将其单晶电池年产能提高到38GW。电池产能仅次于隆基的通威股份,2020年末的电池产能为27.5GW,其计划到2021年底将产能提高到55GW。
  光伏资讯机构PV InfoLink调研认为,2021年全行业的PERC电池总产能将比2020年增长一倍,面临严重过剩。同时,电池行业的集中度日益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隆基已开始建设基于新技术的电池产线。5月18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7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西咸乐叶年产15GW单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宁夏乐叶年产5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一期3GW)并补充流动资金。
  隆基未公布上述两个项目的具体技术路线,但肯定是基于N型硅片的新電池产线。
  在2020年业绩交流会上,隆基管理层透露,2021年底会投产两种新的电池,一种应用于地面电站,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发电项目,效率都会较现有产品显著提高。这两种技术都是结合新设备开发的,其中有一种技术和现在电池产线有一定的共用设备,其他的都是新的专用设备。
  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为22.4%-22.5%,最高效率接近23%,业内认为其量产极限为24%。HJT电池平均量产效率24%左右,业内预计其极限为27.5%;TOPCon平均量产效率在22.5%-23%,极限效率预计为28.7%。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意味着高出约4个百分点的发电收益。

图4:不同电池技术平均转换效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各年数据整理

  隆基主攻的两大电池技术之一,大概率是TOPCon电池。近日,隆基宣布,经德国ISFH研究所测试,其研发的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这是基于单晶硅片商业化尺寸的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5%,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隆基主攻的另一种电池技术,目前暂无更多信息。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对《财经》记者说,隆基在HJT和TOPCon两项新技术上都有储备和研究,它们都是单晶硅电池,隆基仍可发挥单晶硅片的优势。此外,PERC电池有较好的兼容性,在其基础上做改善仍然还有提升效率的空间。
  至于在更长远的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更高效的电池技术,王英歌说,隆基都在关注。他认为,电池效率很难像过去那样快速提升了,新一代主流电池的替代将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   完全颠覆硅片的复合材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更高效的电池,例如钙钛矿电池,其最高转换效率理论极限值为33%;鈣钛矿电池和晶体硅组成的的叠层电池理论极限更是高达43%。但这类电池离商业化量产的时间还较早,目前看不到时间表。
  隆基管理层认为,快速量产先进电池技术是隆基的强项。在2016年以前,隆基没有自建大规模的电池产线,组件所需电池直接对外采购或找代工厂加工。2016年以后,随着PERC电池的成熟,隆基开始大规模布局电池产线。到2020年底,隆基的电池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一,不过其绝大部分产量是供应给自己的组件厂。
  王英歌说,隆基没有发明PERC电池,也没有占据先机,但当隆基决心做PERC电池产线之后,以灵活的市场机制迅速地铺开了产能,并且保证了效率。这五年隆基建设PERC电池的经验可复制到新建其他电池产品上。
  对于隆基在新技术上的研发前景,一位来自隆基竞争对手的高层人士坦言, “尽管我不看好隆基的市场策略,但隆基的研发投入让人佩服,他们的研发实力的确业内最强。”
  2020年,隆基的研发人员数量为823人,研发投入为25.9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4.75%。同期,另一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688599.SH)研发人员数量为622人,研发投入为16.28亿元,占营收总额的比例为5.54%。
  随着光伏补贴时代的结束,更高效率的电池还需要面对更大的降本压力。一位光伏电站人士对《财经》记者说,隆基的组件在业内品质最高,但价格并不是最有竞争力的。未来光伏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最高端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最大的市场。新一代电池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多元化挑战


  纵向多元化,即垂直一体化是光伏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包括隆基在内的各大巨头都在不同程度地延伸产业链。横向多元化对企业的挑战远大于前者,因此也鲜有企业尝试。
  曾经的光伏领头羊保利协鑫一度积极横向多元化发展,但至今未见有大的收获。如今,隆基也决心走出光伏制造商的角色,横向多元化发展。
  去年8月,隆基旗下新能源事业部推出BIPV产品,并将BIPV业务与硅片、电池组件、清洁能源并列为隆基的四大战略业务之一。BIPV是指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品,将光伏电池和建材结合做成砖墙、幕布、屋顶等。
  今年4月,隆基新设第五个事业部——氢能事业部,并频频与立志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中石化集团互动交流。
  BIPV和氢能成为隆基拓展光伏应用场景新业务的两大先锋,但这两项业务与隆基原来的商业模式大相径庭。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财经》记者分析,这两项新业务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在无补贴的情况下,经济性比技术水平更重要,降低成本,方能赢得市场。
  今年3月初,隆基宣布以16.35亿元收购森特股份27.2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以期开拓光伏建筑市场。紧接着隆基成立两家氢能公司:与上海朱雀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安隆基氢能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全资成立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李振国说,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电力系统脱碳,还需要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其他环节脱碳。将光伏与这些产业相结合,就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应用场景,也就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因此,隆基要开拓光伏应用场景,不限于光伏组件供应商角色。
  从整个行业来看,BIPV和氢能都处于产业化前期,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建筑行业脱碳压力较大,因此普遍认为BIPV商业前景较佳。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核算,2018年中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用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社会排放的42%。英利集团国家实验室主任宋登元估计,未来中国BIPV的市场规模最低为110亿平米,市场总值有望接近万亿元。
  BIPV的应用场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工业厂房屋顶,另一类是住宅和商业建筑屋顶与幕墙。
  隆基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陈鹏飞向《财经》记者介绍,隆基目前重点开拓BIPV的两类适用场景:新建厂房和改造厂房,推出了两个光伏建材产品——隆顶和隆锦。同时,隆基会做光伏建筑相关的EPC工程总包、能效管理,以及能源系统运维方面的业务。森特股份在工业建筑和大型厂房领域有较好的资源优势,隆基有光伏产品的优势,两家强强联合,后续会大力推广BIPV业务。

表2:光伏龙头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对比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

  不仅隆基,多家光伏企业都在2020年开始布局BIPV业务,但是建筑行业对BIPV产品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对其安全、标准、规范等尚存疑虑。隆基等多家光伏企业都在积极推动BIPV有关标准的制定。
  BIPV作为光伏电站和建筑建材之间的中间形态,其经济性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昕宇测算,目前BIPV相比于地面光伏电站的成本高出约1倍左右,而BIPV的发电效率相比地面电站有所下降,最大降幅达到50%。地面电站如果三年左右收回成本,那么建筑光伏可能需要8年,甚至十年。
  与BIPV相比,氢能则是一项离商业化更加遥远的业态。目前,隆基没有公布氢能公司具体会涉及哪些业务,业内预计其会研发光伏制氢的技术,探索光伏制氢相关的新商业模式。
  4月17日,李振国在与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等人录制央视《对话》节目时表示,降低成本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以光伏制氢为例,要降低成本,首先要从土地、租金、贷款等因素着手,降低光伏制氢的非技术成本;其次,在绿电制氢的过程当中,应该不再收取过网费、税费等费用。   此外,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工厂附近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可实现光伏和氢能的互补发展,大幅降低制氫、用氢的成本。
  王英歌近日新增隆基氢能事业部副总裁一职。他对《财经》记者说,隆基的一些下游发电企业客户,有相当比例的光伏发电无法并网,白白浪费。将这些无法消纳的光伏发电拿来制氢,既可以解决消纳问题,还可以产生新的氢能产品。因此,隆基十分看好光伏制氢的商业前景,将探索光伏制氢的技术,以及相关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未来,隆基提供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里,将新增光伏制氢业务。“我们已在从事相关研究,顺利的话今年会有一些项目落地。”王英歌说。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必需品,欧洲更是将其视为解决气候环保问题的终极能源。中国尚未出台氢能的顶层设计,但已将氢能纳入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目前中国九成以上的氢能由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其成本较低,技术较为成熟。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被称为绿氢,其成本较高,欧美国家在绿氢的关键技术设备领域处于领先。
  以目前的技术和电价水平计算,50度电生产1公斤氢气,电价占整个电解水制氢成本的比重超过85%。因此,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是光伏制氢大发展的前提。

企业文化考验


  横向多元化之后,隆基需要打交道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增多,只关注技术远远不够。这对隆基的管理层来说,是新的挑战。
  隆基管理层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三驾马车”:包括总裁李振国、董事长钟宝申,以及副总裁李文学。三人皆为兰州大学的同级校友,“隆基”之名来自于兰州大学老校长江隆基。
  李振国于2000年成立西安新盟电子公司,主营半导体材料单晶硅长晶切片业务。2006年,钟宝申加入李振国的公司,西安新盟电子更名为隆基。2014年隆基的业务延伸到电池和组件之后,李文学加入隆基,负责组织构架运营和人事管理。

图5:隆基股份近十年的营收利润走势



单位:亿元,CNY。资料来源:Wind

  李文学对《财经》记者说,隆基只是一个上游制造商时,面临的客户群数量不多,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数量也较少。现在隆基的业务多元,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高。
  李文学说,隆基的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目前不需要做大变革。未来隆基会根据形势和发展需要,结合过去的经验,继续渐进式的组织构架微调。
  作为制造商,隆基管理层对技术研发的关注极高,秉承简单、高效的企业文化。李振国的微信头像一直是单晶硅的图片。在2012年前后隆基硅片技术突破的关键时期,李振国时常会在白板上给客户等画出单晶、多晶硅片的技术差别,详细讲解单晶的优势。
  钟宝申严格自律,滴酒不沾,是个工作狂。对外,李振国是隆基的代言人;对内,钟宝申是隆基的大管家。钟宝申曾对媒体说,隆基不喜欢凑热闹,不追逐短期利益,也不太关注外界看法。公司抵制办公室政治,倡导简单的人际关系与平等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对于隆基的企业文化,李文学总结说,隆基已形成了较为民主的企业文化,没有“一言堂”,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追求高效率,对事不对人。鉴于此,隆基在招聘时颇受欢迎。
  今年刚入职隆基的一位新员工对《财经》记者说:“越级汇报在其他企业是个忌讳,但来了隆基发现这都不是事儿。”
  在隆基,只要把事情做对了,流程和级别都不是问题。这在隆基的快速发展时期,得到员工普遍认可,同时也助推隆基的业绩高速增长。
  但是,在部分同行看来,隆基过于追求业绩,有时不讲武德。隆基在光伏制造业的朋友确实也不多,隆基的一位资深员工感叹,“这几年我们在行业里时常感到孤独。”
  另一方,随着公司规模和人员数量的高速膨胀,流程控制变得更有必要,否则业务风险难控。这对隆基不拘一格的传统文化是个挑战。
  隆基追求做百年老店,对标公司是杜邦和宝洁。杜邦有218年历史,宝洁有184年历史。
  “隆基没有决策缓慢等大企业病,希望未来也不会有。”李文学说。
其他文献
碳測算和碳核算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图/视觉中国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下称《绿债目录(2021年版)》),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目录对规范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直言,绿色金融标准是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引导资金准确投向绿色项目的基础。那么,《绿债目录(2021年
期刊
延迟退休即将正式落地。  3月12日,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明确: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此前在2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亦在会上透露,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
期刊
猪肉越来越便宜了。  自2021年4月开始,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处于下降态势。5月11日,猪价降到了自2019年10月第五周猪价最高时以来的最低点,为18.54元/公斤,较最高时已下跌了41.31%。对养殖户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快接近成本价了。  4月下旬开始,中国养猪龙头企业纷纷披露一季度财务报告。除了牧原股份(002471.SZ)净利同比上涨之外,其他生猪龙头企业一季度净利均呈现大幅下降。兴业证券分
期刊
2021年4月16日,江苏泰州市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图/IC  国企、民企税负高低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且很有争议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国务院国资委等机构的相关报告都讨论过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税负问题。一些社会机构也从不同角度比较、辨析国企与民企之间税负的差距。时至今日,关于国企和民企的税负比较,依然是纷争不绝,还没有明晰的结论。  2021年1月21日,税务总局一
期刊
第七次人口普查(下称“七人普”)数据5月11日公布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澄清了之前的一些质疑,同时引发了关于中国人口问题新的讨论。  其中一个讨论的焦点依旧是,中国的人口到底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我一直以来的看法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这是各种原因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短时期内无法更改的事实。现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巨大的人口规模下,持续地保持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期刊
掌管价值上千亿美元科技公司的成功创业者突然宣布退任,声称将钻研更长远、对世界价值更大的议题。接替他的不是公司里公认的二号人物,而是跟随其十余年、长期做技术的老同学。  一个戏剧化的模板,一年时间在中国被用了两次。  5月20日早10点08分,字节跳动创始人、全球CEO张一鸣通过邮件告知字节跳动全体员工,自己将卸任CEO一职,继任者是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人力资源和管理负责人梁汝波。  在字节跳动,除
期刊
5月18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长楹天街地下一层的超级物种门店里仅有一位顾客在挑选水果,店员多数坐在就餐区的位置上休息。一旁的海鲜缸里,曾经的“明星单品”波士顿龙虾依然生猛,但却无人问津。  “这家店很快就要关了,店面会划入旁边的永辉超市。”一名店员对以消费者身份进行询问的《财经》记者表示。从2019年开始,超级物种在北京、杭州、福州、广州等地关闭了多家门店。2021年2月,界面新闻报道称超级物种将关
期刊
金沙河合作社的成功,已经引发县、乡、村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中国农业几十年一直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发展,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在承包制实施40年后的今天,全社会的共识是:中国农业要继续发展,必须走新型规模化之路。  农业的新型规模化之路在何方?那种通过土地私有化实现规模化的主张已被否定。目前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的规模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种植大户、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值
期刊
男人的白酒,女人的医美。  医疗美容概念板块持续火热,哪怕沾一点医美概念,上市公司股价就飞涨。  2021年5月19日,特一药业公告,拟投资1亿元设立子公司,布局医美服务领域。紧接着,当日开盘便涨停。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感慨,“医美,沾之即飞。”  医学美容的重点,是通过治疗各种病症来改变美容外观,这些病症包括疤痕、皱纹、多余的脂肪等。传统上,它包括皮肤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等。  恰逢行业
期刊
贝壳集团于5月20日下午发布消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逝世,公司会在两周内就公司治理等事宜适时发布公告。  左晖是贝壳集团的灵魂人物,也是公司上市主体贝壳找房(NYSE:BEKE)的第一大股东,截至今年2月底,左晖持股38.8%  左晖生于1971年1月,离世时年仅50岁。其生前创立了链家地产、贝壳找房、自如等多家业内领先公司。2020年8月,贝壳找房登陆纽交所,截至发稿,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