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省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大学生是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生源的最大比例。因此,科学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问题,将会增强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河北省 思想问题
农村大学生是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生源的最大比例。他们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农村大学生来自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有着与城市学生不一样的社会背景,因而,科学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将会增强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的准确性和说服力。笔者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农村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导致目前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家庭收入上,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有比较明显的差距,78.47%的农村学生家庭年收入不足2万元。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更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强烈。如果对利益驱动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的约束,很容易导致唯利是图、金钱至上,造成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丑恶东西的沉渣泛起。另外,笔者在和一些农村生源同学谈话时发现,跳出农门是高中老师激励学生读书的一个好理由。在农村“有出息”才是最重要的。读书读到县城就意味着有出息,考上大学就是更有出息。可见农村大学生,平时的接触的舆论都是要好好学习以后进城,否则就是一辈子受苦的人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是:农民等于受苦,所以有出息的人要跳离农门。正是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农村家庭教育子女能力和精力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半属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尤其是农村母亲有五分之一强属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而城市母亲在这一范围的仅占7.14%。“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儿童个性中的精神财富,还有教育家们称之为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维的敏捷性之类的东西,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儿童从2岁到6、7岁时所处环境如何。母亲在这个阶段起关键作用。在很多农村家庭中,母亲肩负着繁重的家庭重担,既要种责任田,还要做家务伺候一家老小,农忙农闲母亲们从不得闲。再加上家中子女多,农村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教育子女,子女早期的启蒙教育较差。
2.农村家长与高校沟通不足以及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放松。许多农村家庭随着孩子的“一朝金榜题名”而渐渐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约束,殊不知这种松懈与放任以及社会大环境影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其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一些家长“过度放心”的心态凸现家庭教育地位的失衡,不少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懂事,可以放心“交给”学校。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只想到提供经济支持,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则关注不够。而且由于知识层次上的差异,加上自身“终生学习”观念的相对弱化,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无法与时俱进。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更想不到主动去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农村家长对高校开设的课程也不甚了解,也不能判断孩子是否“谎报军情”。而且在孩子假期回家期间,完全把孩子当作社会人对待,全面开禁:允许孩子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也不再督促孩子在假期中继续学习,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思想上麻痹大意。这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使得教师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付诸东流。
三、学校教育因素
1.应试教育的恶果。令人遗憾的是,大学教育并没有扭转基础教育阶段既已形成的为“上大学而读书”的学习理念,反而由于大学中没有经常性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们在自己既定的学习理念影响下,越走越远。学生们在经历艰苦卓越的高考后,终于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从知识改变命运到考试改变命运,应试教育完成了对教育目的的彻底颠覆,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大逆转,使教育与自己的本质属性渐行渐远,沦为了一种工具,成为了一块即用即弃的敲门砖。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农村大学生的身上有不少优点——勤劳朴实,品质优良,有理想,有报负,刻苦学习,热爱集体,坚韧顽强,奋发进取。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后能很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往往会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但是,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在和城市学生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自信心大失,内心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更全面地考虑农村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深层次背景,正确分析他们现有的思想问题,更清楚地认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是目前我们教育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彦英.对高等教育中家庭地位问题的思考[J].理论界,2007(2).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河北省 思想问题
农村大学生是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生源的最大比例。他们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农村大学生来自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有着与城市学生不一样的社会背景,因而,科学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将会增强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的准确性和说服力。笔者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农村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导致目前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家庭收入上,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有比较明显的差距,78.47%的农村学生家庭年收入不足2万元。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更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强烈。如果对利益驱动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的约束,很容易导致唯利是图、金钱至上,造成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丑恶东西的沉渣泛起。另外,笔者在和一些农村生源同学谈话时发现,跳出农门是高中老师激励学生读书的一个好理由。在农村“有出息”才是最重要的。读书读到县城就意味着有出息,考上大学就是更有出息。可见农村大学生,平时的接触的舆论都是要好好学习以后进城,否则就是一辈子受苦的人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是:农民等于受苦,所以有出息的人要跳离农门。正是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农村家庭教育子女能力和精力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半属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尤其是农村母亲有五分之一强属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而城市母亲在这一范围的仅占7.14%。“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儿童个性中的精神财富,还有教育家们称之为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维的敏捷性之类的东西,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儿童从2岁到6、7岁时所处环境如何。母亲在这个阶段起关键作用。在很多农村家庭中,母亲肩负着繁重的家庭重担,既要种责任田,还要做家务伺候一家老小,农忙农闲母亲们从不得闲。再加上家中子女多,农村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教育子女,子女早期的启蒙教育较差。
2.农村家长与高校沟通不足以及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放松。许多农村家庭随着孩子的“一朝金榜题名”而渐渐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约束,殊不知这种松懈与放任以及社会大环境影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其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一些家长“过度放心”的心态凸现家庭教育地位的失衡,不少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懂事,可以放心“交给”学校。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只想到提供经济支持,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则关注不够。而且由于知识层次上的差异,加上自身“终生学习”观念的相对弱化,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无法与时俱进。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更想不到主动去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农村家长对高校开设的课程也不甚了解,也不能判断孩子是否“谎报军情”。而且在孩子假期回家期间,完全把孩子当作社会人对待,全面开禁:允许孩子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也不再督促孩子在假期中继续学习,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思想上麻痹大意。这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使得教师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付诸东流。
三、学校教育因素
1.应试教育的恶果。令人遗憾的是,大学教育并没有扭转基础教育阶段既已形成的为“上大学而读书”的学习理念,反而由于大学中没有经常性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们在自己既定的学习理念影响下,越走越远。学生们在经历艰苦卓越的高考后,终于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从知识改变命运到考试改变命运,应试教育完成了对教育目的的彻底颠覆,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大逆转,使教育与自己的本质属性渐行渐远,沦为了一种工具,成为了一块即用即弃的敲门砖。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农村大学生的身上有不少优点——勤劳朴实,品质优良,有理想,有报负,刻苦学习,热爱集体,坚韧顽强,奋发进取。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后能很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往往会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但是,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在和城市学生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自信心大失,内心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更全面地考虑农村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深层次背景,正确分析他们现有的思想问题,更清楚地认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是目前我们教育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彦英.对高等教育中家庭地位问题的思考[J].理论界,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