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家”旱田种出水稻

来源 :吉林农业·百姓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j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不用水种植你见过吗?四平双辽农民张文靠着自己的执着和坚毅,培育出来“文育302”水稻,可以像栽培玉米一样把稻苗插在地里的垄上,而且不用浇水,这种水稻省肥、省水、省力,亩产粮高出普通水稻一百多公斤。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刚刚高中毕业的张文来到梨树县农村,看到当地农民的粮食产量很低,决定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高产的水稻良种,而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水稻。1983年,他托人从辽宁、河北等地带回当地的水稻种子,种在自己家的三亩地上,由于不适应气候、土壤等,有的水稻种植不久就死了,有的到了深秋还没有结穗。“他那是瞎胡闹,一个农民搞什么研究啊!”有的村民嘲笑他说。但张文不信自己搞不成,仍咬牙坚持。他又相继从云南、广东等地选购上百种良种,年复一年地在自家地里种植、观察。
  
  旱田里的水稻结穗了
  
  1990年秋,张文从辽南引进的一种水稻品种发生了变异,株高穗大,颗粒饱满。当年种植的该水稻品种产量比其他的品种高。次年,他用去年收获的水稻育种种植到地里,使其发生进一步的变异。到1996年,这种水稻品种的后代逐渐适应了土壤、气候,并且长势趋于稳定,分蘖能力强,产量逐年增加。张文将这个水稻品种命名为“文育302”。
  张文在自家的地里全部种上“文育302”,而且在院子里、墙角下也种植,“令我吃惊的是,这种水稻是如此地耐干旱、耐盐碱,长年不给水也能活,秋天院子里的水稻也能结出硕大的稻穗。”张文说。
  
  3次卖房、13次搬家
  
  “文育302”获得了成功,张文家的生活却越来越贫困。
  提起这些年的艰辛,张文掩饰不住心酸,“一个农民搞研究实在是太难了,我这些年投入了50多万元。”由于没钱购进良种,一次,张文将妻子骗回娘家,然后偷偷地将砖瓦房卖掉,夫妻无处居住,只好来到张文父亲家的一间小屋暂住。“不要再这么瞎折腾了。”老人气愤地说,不久将他赶了出来。“我们只好借别人的房子住。”这些年,为了培育“文育302”,张文曾3次卖房、13次搬家,直到现在,他住的房子也是借来的。
  
  农民以为他种的是玉米
  
  2000年,德惠市布海镇的几名农民找到张文,称自家靠近河边有一块涝洼地,常年干旱,偶尔有水时就被水淹,以前种植水稻旱死,种植玉米涝死,希望张文帮助想想办法。张文让农民把地用犁口出垄,然后施肥,“农民都傻眼了,以为我让他们种玉米呢!”张文说。张文在地里栽培双行的“文育302”水稻苗,整个过程都不用浇水,非常省力。当年秋天,这些地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收成。
  2001年,他在市宁江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这种水稻不仅高产,而且省肥30%,节水50%以上,用工每公顷可以节约300元,综合算下来,每公顷产粮比普通品种高2000多公斤,可以多收入2000元-5000元。
  
  他种水稻的方法获得专利
  
  张文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2002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过严格审定,认为张文的“文育302”符合推广条件,适合省的四平、长春、吉林、松原等地种植。以往的品种都是由专家培育出来的,而由农民培育出来的还是头一次。张文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科技部联合颁发的“第九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四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等称号。2004年,张文的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04年,张文成立了双辽市余粮水稻研究所。
  张文给农民带来了福音,他说,“农民用我的种子多产粮、多收入,都能走上致富路是我最高兴的事。”
其他文献
2008年,为培养党政后备人才,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党中央作出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战略决策。三年来,我省各级党委着眼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省大学生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加入大学生村官行列,在黑土地上挥洒汗水,放飞梦想,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一)   “不管两年后我是否留下,我都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村民多做
期刊
国营白音套海畜牧场位于镇赉县城北40公里处白音套海。东与坦途镇相邻,南隔洋沙泡与东屏镇交界,北与保民乡相连,西与内蒙扎赉特旗土牧吉劳改农场第六队接壤。该畜牧场始建于1958年,初建时为商业局副食基地。1960年改为镇赉县白音套海畜牧场综合饲养场,仍隶属于商业局。1963年移交给吉林省水产公司,改称国营洋沙泡渔场。1966年下放归县经营。1969年更名为镇赉县向阳红“五·七”干校。1970年改为“五
期刊
近几年来,舒兰市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的目标,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突出管理和服务这一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建成的1850个户用沼气池,都做到了一次成功、安全使用、效益明显。    一、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把着眼点放在积极引导和广泛宣传上    2006年,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和部分乡村领导外出参观学习
期刊
榆树市华裕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性机械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企业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标准厂房15000平方米,办公楼1500平方米,各类加工设备100多台套,公司注册资金1800万元,企业管理现代化,年创产值近亿元。  公司现有员工260名,所生产的产品十大系列20多个品种,即水稻插秧机系列、灭茬精量播种机系列、铡草粉碎
期刊
【(农03)新品种证字第2号】    在农业部的组织下,吉林省和新疆自1994年开始第二次联合育种,并于2002年共同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细毛型羊新品种—新吉细毛羊。羊毛主体细度66—70支,部分个体达到80支,是毛纺企业生产高档精纺毛织品的原料。成年母羊净毛量3.0千克,毛长8—9厘米,剪毛后体重45千克。吉林省新吉细毛羊核心群场包括:查干花种畜场、镇南种羊场和畜牧分院种羊现场,核心群存栏总数为3
期刊
当过木匠,承包过农场,到深圳打过工,45岁的邹远华创业经历相当丰富,最终也靠规模化的科学养猪走上了致富路。    木匠工搞起山林种植     邹远华的老家在衢江区杜泽镇棱铺村,海拔五六百米,这里开门就见青山。初中毕业他就跟老乡到杭州打工。“那时在工地上做小工,干一天是8元钱。”邹远华回忆说,80年代初期物价不高,一碗面也才0.25元。打了一年工,他又回到家乡跟别人学做木匠。“木匠工的活儿也挺辛苦,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使农民彻底摆脱贫穷,走上小康之路。除了使农民拥有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外,还要使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迈上了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
期刊
讨论农村创业前景如何:“我们村地处大山,风景很好,发展旅游应该怎样入手?”10月20日夜,在江油一家宾馆会议室改成的教室里,来自江油大康镇旱丰村的吴少红大胆向讲台上的专家发问。上海展望学院的创业专家徐本善教授耐心地提出建议。吴少红的问题还没有问完,话筒又被“抢走”——“如何抓住机会?”“如何营销产品?”“如何管理财务?”有关创业的各类想法激荡在教室里,180多位来自江油各乡镇的受训人员突然发现,农
期刊
被香港人称呼为“臧姑娘”的臧健和,可以说是无数到香港打工者心目中的偶像,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堪称香港传奇。  故事的女主人公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青岛市。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泰国华侨,以前两人同在青岛一家医院工作,丈夫是医生,她是护士。1974年,丈夫回泰国定居,1977年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从青岛到泰国万里寻夫,却发现丈夫听从重男轻女的婆婆的安排,在泰国又娶了一个妻子,臧健和绝不能容忍两女
期刊
提起赚钱,不少农民会联想到搞珍稀种养、筹钱办厂或外出打工等等,却很少留意那些不显眼、成本小、稳赚钱的小生意。   别人卖果他卖箱  每年夏天,水果大量上市,无论滞销畅销总离不开存放水果的箱子。广东省合浦县星岛湖乡一位果农发现了这个商机,将自己的龙眼园转包出去,做起水果包装箱的生意。每年夏天荔枝、龙眼外销时,他把自做的或贩来的成批的水果包装箱卖给附近果农,有的外地果农还专程上门预订,他因此大赚了一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