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古代丝绸之路与世界级大国崛起为背景,研究在逆全球化困境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全球化的影响、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发展规律,得到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为造福全球做出了中国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和平崛起 中国贡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规律,得到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背景
  1.1 丝绸之路与中国历史上的兴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足迹,南海沉船“南海一号”揭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岁月尘埃。“一带一路”的“带”和“路”分别对应历史尘埃的“丝路”和“瓷路”,承载了中国对外贸易最为久远的历史,成为东西方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交流的主要桥梁,成就了我国丝绸和瓷器的历史辉煌,因此古代中国被罗马人叫做丝国(塞里斯)、被西方国家叫做瓷国(支那)。“丝路”和“瓷路”打通了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联系,成就了中国唐宋明等朝代的繁荣,成为连接着地球上各民族和各大陆最重要的情感之路。
  1453年奥斯曼之墙中断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也阻断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交通连接;而明清的海禁政策彻底割断海上丝绸之路,造成中国逐渐与世界的隔绝和脱轨,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圈”,特别是清代闭关锁国,重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使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可以说,丝路和瓷路的命运也左右了中国的命运,重开“一带一路”对中国崛起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正如挪威探险家斯文赫定所言:“中国人重开丝绸之路之日,就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复兴之时。”
  1.2 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与全球治理模式
  500年间世界性大国崛起历程,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治理模式。15世纪,葡萄牙作为最早的民族国家,在命运自决后才将注意力伸向大西洋;16世纪,西班牙在宗教大旗下,成为与葡萄牙分庭抗礼的基督教大国,将普世价值传播向它的殖民地;17世纪,荷兰是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公司的力量下,成为了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18-19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积累大量原始财富,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建立了统治1/4个地球的殖民体系;20世纪,美国通过商业资本与自由民主思想,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些国家要么重视科学和教育,要么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或者提出了引领世界的全球方案,超越了前任大国。特別是“地非大、物非博”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能成为引领全球的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经济富国,这非常值得一些地大物博国家的反思。德国和日本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以创新创造为主体,但缺乏引领世界的政治方案和思想,无法成为世界性大国。中国要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级的国家,也必须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的全球化治理方案,为人类社会贡献中国方案。
  1.3 世界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困境
  随着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分工体系的调整,驱使全球要素资本连通在一起并产生全球大对流,就像物理试验中U型管两边的水一样,直到所有要素价格水平持平。这一对流过程,也就是“发展中国家渐进繁荣、发达国家渐进衰弱”的过程,资源殖民化、经济殖民化会越来越少。这一对流也会导致世界权力中心重新回归到欧亚大陆,弱化美国对全球的控制,未来美国可能成为全球化的“钉子户”。这一对流过程,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比较有利,通过引入西方的高技术和资金实施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则是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和资金。这一对流过程也会导致文明的边界被抹除,不同的文明开始对流、冲突和激荡,导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高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特别是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带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本土化制造”,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等一系列措施,掀起的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导致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新型全球化方案。
  2“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2.1“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导的、世界认同的新型全球化方案
  在丝绸之路重启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人类命运面临着新抉择,肩负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国,必须提出自己新的全球化思想与全球化方案。直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横空出世,我们才真正有了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方向、满足各方根本利益的全球化治理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借助高铁技术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快速“通”达全球,足不出户就可知晓世界大事;“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在“通”的基础上让人类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实现政策沟通、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2“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化做出了新突破、新贡献
  早期的经济全球化具有“单赢”特征,具有经济殖民化、资源殖民化的特点,即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关键资源,不断“剪”发展中国家的“羊毛”,使发展中国家不断失血、越来越穷,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积极、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伴随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调整,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制造业逐步流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多赢”的特征,但由于以跨国资本、跨国公司的利益为核心,不注重各国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享与平衡,不关注民生问题,一方面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使中下阶层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环境被严重污染,加之不同文明的冲突加剧,使全球化陷入困境。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更加关注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建设,弥补西方主导全球化的不足,被誉为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首先是更具普惠共赢的新型全球化,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失衡问题,夯实全球化合作共赢的基石。新型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又要注重分“蛋糕”。“一带一路”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包括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做大这块“蛋糕”,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世界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的发展重心定位在“互联互通”上,力求优先改善沿线国家的发展硬件,建设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更加注重照顾弱国、小国利益,着力解决就业难、生活贫困等民生问题,让沿线国家及普通民众都能享受“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红利,扭转原有全球化造成各国利益分均问题;并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资金空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其次是构建更具包容平等的新型全球化,化解“逆全球化”思潮下狭隘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夯实合作共赢的思想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国古代“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大同思想为基础,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是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核心的新型全球治理。这也是千年丝绸之路传统友好精神的传承,强调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国家不因文化、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推动包容平等的新型全球化环境。
  其三是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新型全球化,破解不顾他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夯实经济全球化的合作基础。通过构建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沿线各国要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带动自身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破解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与贸易保护政策。特别是在保护主义盛行时期在上海召开了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让世界各国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充分表明了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化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显著不同,并非假借开放之名谋一己之私,解决中国产能过剩、传统产业转移升级等问题,推动新型全球化朝着世界各国利益共享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他们正积极加大开放力度、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达经济体的德国、日本等仍然致力于推动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治理格局相统一的需要,夯实了合作的时代基础。
  3“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对外开放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3.1“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40年前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力获得了长足进步,已从跟跑者变成了引领者。这一时期参与国际分工调整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使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未能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传统丝绸之路上的西部地区,仍为欠发达地区。这一时期中国主要还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承担着生产车间角色,科技创新与引领能力仍不足,并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一带一路”则将中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纳入改革开放的前沿,实现了更大区域的对外开放,可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使我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全球创新中心转型,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化解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从重点对外开放向全面对外开放转型,从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转型,从低水平开放向高水平开放转型,引领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
  3.2“一带一路”倡议是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带一路”是大国和平崛起的新模式。中国的崛起不能走以往大国崛起的老路,这是因为时代主轴已从零和博弈转变为合作共赢,陈旧的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思维已为时代所抛弃,“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创造的和平崛起之路。这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不同于农业大国的崛起,对海外市场没有需求;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大国的崛起,可通过帝国主义殖民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也不同于当今的美国,可通过全球性军事打击、金融打击能力控制全球资源和市场。中国崛起只能依靠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采取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策略,类似“孙悟空钻到牛魔王肚子里面”,崛起的过程是和平融入现行国际秩序的过程,这与历史上的任何大国崛起都不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就是要把欧亚大陆联通起来,将中国的崛起与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助于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并惠及全世界。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战略支撑。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对美国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大,美国积极通过“亚太再平衡”等战略来打压中国,并开始与欧洲合作形成对中国战略包围圈,严重压缩中国的生存空间。“一带一路”就是要与欧亚大陆上的主要国家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化解這些战略危险,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模式来平衡美国军事上的围堵和遏制战略,为中国创造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可促进沿线国家和平发展、经济繁荣,从而获得沿线国家理解和认同,化解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敌意。
  4.结论
  根据世界岛理论,欧亚大陆是世界的地理中心、人口中心,经济全球化一定会进一步带来权力重组,使欧亚大陆重回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21世纪的中国如果想要接过世界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就必须将欧亚大陆--人类活动的真正中心串联起来,实现欧洲与亚太经济一体化,并将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联系起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则可有效联结接欧亚大陆,拓宽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和平发展环境,共同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大同思想为指引,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戴东生,邓雪.宁波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联运枢纽的路径分析[J].宁波通讯,2014,(19):42 43.
  【2】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89 98,129.
  【3】张莉.“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4,(27):13 15.
  【4】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4):73 80.
  【5】徐习军.新亚欧大陆桥陆域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
  【6】郭周明.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当代财经,2013,(5):99 108.
  【7】王慧,刘宏业.国际货币的惯性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问题,2012,(5):110 113,120.
  【8】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贸,2014.19.
  【9】剧锦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N].经济日报,2015-4-2
  【10】李光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紫光阁》杂志 2015-06-19
  【11】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12】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13】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14】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2014(5)
  【15】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
  【16】姚冬琴. 习主席“丝路之旅”收获了什么[N].中国经济周刊,2014-09-22
  【1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18】APEC框架下构建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研究[J].中國市场,2014(11)
  【19】孙兴杰.“一带一路”拉开中国外交新序幕[J].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9.23.004版
  【20】王义桅.“一带一路”战略拒绝“零和博弈”思维[M].新华网思客, 201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1】张建平.“一路一带”倡议不是“马歇尔计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2014年12月22日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大团结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历史征程的大背景下,新时代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路径表现为:在政治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大力培养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在经济上打赢自治区民族脱贫攻坚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文化上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期刊
【摘要】:现在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够,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企业开发商品的时候,缺乏一系列的创新的技术,这也就导致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力度不够,如果想真切地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需要企业在生产商品的时候,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在其中加入认知心理学以及产品设计理念,就是这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商品更加有创新价值,最终促进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便显出长久
期刊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将关注重点渐渐转向了精神生活上。现阶段,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都存在着大量的孤独个体,有些是身在异乡内心孤独,有些则是离群索居郁郁寡欢,因此,通过对该群体心理状态的研究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脱离孤独心态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先阐述了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现状及消极影响,随后研究分析存在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如何超越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束缚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虽然是两大主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可是,国际反动势力从来也没有放松、更没有放弃利用民族问题蓄意挑起民族纠纷,向社会主义进攻,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老挝王宝集团,多次派人到中国云南马关、麻栗坡和富宁的一些边境乡镇进行活动。“门徒会”、“王主”等邪教组织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利用广播、修建教堂,办苗文班等手段,拉拢我境内干部
期刊
【摘要】:彝族和满族是中华少数民族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民族,彝满图腾文化中都存在植物崇拜,在崇拜仪式、传承形态等方面,又有所区别。笔者基于两者所处的地域差异,对二者的植物崇拜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崇拜现象产生的基础,图腾物选择的原因,进而分析植物崇拜背后的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功能。  【关键词】:图腾 彝满文化 植物崇拜 竹柳信仰  彝族和满族是中华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两大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安多双岔地区阿尼宁日神山的祭祀活动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对山神祭祀仪式的过程、祭品、禁忌,以及文化意蘊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剖析,并解读藏族山神祭祀仪式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山神 祭祀仪式 禁忌 文化意蕴  过去的祖先崇拜到现在的祭祀山神的演变属于文化变迁。但从原始社会的信仰到苯教再到印度佛教的传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山神信仰、山神祭祀文化经历了历史的
期刊
【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周边外交作出了“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新表述。从外交政策决策的过程来看,中国外交新表述所代表的中国外交转型既是适应中国国内进入新时代之后处理周边外交关系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自身和外部环境认知过程的调整。从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来看,中国外交转型既是符合中国发展实
期刊
【摘要】:十六世纪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后,“查玛”传入蒙古各大小寺院,“查玛”在弘传格鲁派教义教规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都逐渐民族化和本土化,因此在内蒙古各地的寺院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阿日赖庙“查玛”代表着内蒙古小型寺院对传统与变异的回应,反映出藏传佛教式微后这种宗教活动的状况。  【关键词】:内蒙古 查玛 阿日赖庙  一、内蒙古“查玛” 溯源  查玛,音译于藏语“羗姆”,汉语俗称“金刚舞”、
期刊
【摘要】: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信息、人物、事件充斥在网络平台。作为年轻群体,高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而此年龄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是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环境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条件,也使科技英语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要。科技英语的学习对我国了解国外最新信息,掌握最新科技带来了有利条件,这也使得我们对科技英语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原则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科技英语中语篇和句法的翻译特点来对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分析。通过讨论,指出运功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科技英语长句的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