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财不能不看的财经书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是一种依赖脑力的高级劳动,考验的是个人的市场认知和对信息的判断,这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不仅包括各类财经类杂志、报纸,也包括阅读大量的理财图书。
  市面上财经图书成山成海,但好书却并不算太多,如何找到好书,《钱经》为此专访了多位财经名家以及出版专业人士。他们有多年的阅读以及写作的经验,也都推荐了自己认为很好的图书。同时他们的观点不尽一致,甚至有完全相左的地方。本文把他们的观点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不同的视野。
  投资理财中的捷径,就躲藏在这一本又一本经典的财经好书中。
  好的财经图书在哪?
  中国的理财者数以亿计,值得一读的财经好书有多少?
  有人说很多,书店里面的财经书专柜,一排排的五颜六色,分门别类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而且每年都有大量新书涌入书店;也有人说很少,理财专家刘彦斌就说,自己书架上留下的书,几经清理越来越少。
  北京东北四环的一栋高层写字楼里,在一间办公室,每周都会有热烈的讨论,每年都有上千种的图书选题、书稿在这里向由总编辑、发行主管、营销中心主管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虽然每个申报的图书选题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但通过率却很低。有了严格的把关,才能保证通过的图书的质量。这里是中信出版社,也是很多财经图书读者都颇为钟爱的一家出版社。
  做财经图书的不仅有中信出版社,光在北京就有上百家出版社和上千家图书公司,类似的选题申报几乎每天都会在北京的各处写字楼里上演。每年数以千计的财经书稿经过专业编辑的加工,变成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图书,然后通过书店、网站,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不仅玩具、电视机在中国生产过剩,就连图书这种精神消费的产品,也同样出现品种和数量的“喷发”。
  图书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在过去10年,已经转化为书海战术,毕竟并不是每一家出版机构都有严格的筛选机制,也不是图书专业人士每一次都能准确判断一本书是否会畅销(诸如《货币战争》《水煮三国》之类的畅销书都是误打误撞的结果),所以大多数的出版机构都会把出版图书的数量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导致几年下来,图书品种极具膨胀。每每走进书店,图书多得让人挑花了眼。
  从事财经图书出版的业内人士十分清楚当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有业内人士感言,市场上在售的财经图书,超过70%的比例,内容缺乏原创,甚至互相抄袭,更有图书靠着“厚”和“便宜”杀出一条血路;每当一本图书畅销后,就会有好多个模仿其封面和书名的图书出现。同质化严重,内容质量经不起推敲,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被淹没在书海中,最终被化作纸浆。
  对于理财者而言,读到一本劣质的图书,浪费的不仅有时间,还有可能走上一段弯路。
  面对大量的财经图书,摆在读者面前的选择问题,越来越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经书?
  去书店选书难,更难的是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中信出版社营销中心主任助理朱良洲在谈到如何选择一本财经图书时认为,更重要的是读者明白自己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不断变化。
  其实不仅是个人的需求在变化,国内整个理财群体的总体需求这些年也在悄然地变化。
  2001年,一本《富爸爸穷爸爸》让许多国人开始直面“穷”与“富”的话题。虽然多数人都想富有,但如何变得富有却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理念型图书,尤其是国外翻译过来的图书,在其中可谓起到引导方向、挖掘动机的作用。
  随后,巴菲特、彼得·林奇的一系列图书先后被引入国内,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在国人心目中传播;中国相当一部分价值投资者,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受巴菲特的理念并发扬光大;但巴菲特的方法并没有让投资人在A股马上赚到钱,A股从2001年到2005年结束都没有什么起色。这期间,《博大的博弈》《股票作手回忆录》等一系列介绍国外金融市场兴衰与投资者成败的图书,开始大受欢迎。
  2005年是国内投资理财图书的一个重要拐点,这一年上证指数一度达到1000点之下。
  王颖,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一位资深图书编辑,2005-2006年间她发现,华章2000年左右出版的一些投资经典老书,如《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通向财务成功之路》在沉寂多年之后突然间销量飙升。此时的A股市场也正在酝酿一场大级别牛市。于是,华章公司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国外经典投资图书的版权,包括《专业投机原理》《战胜华尔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并推出了一套投资经典丛书。随着近几年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全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这套图书不仅在专业读者群中口碑非常好,也极大地影响了普通投资者,现在这套书已出版了四十余本。
  但随着2008年以来的大熊市,很多关于股市投资的图书销量大受影响。不少牛市中被吹捧成“股神”的民间专家也在熊市成了“落汤鸡”。
  2008年,最火爆的一本财经图书叫《货币战争》,国内的理财者发现原来财富还可以这样就被“偷走”,金融市场原来如此有力量。一系列介绍西方金融历史和发展的图书,又成了投资者的枕边书。
  10余年之间,有一本书始终盘踞在各类图书排行榜的顶端,这就是2001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国内出版人汤小明透露,这本书以及相关的系列书10年来的总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这还仅是正版的销量,盗版的销售估计是正版的数倍。
  可见不管财经图书口味怎么样变,中国人想富的梦想没有变。但处于不同阶段,又需要不同的读物。当下的你,是处于哪个阶段呢?
  财经图书的“经典”难题
  经过出版人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可供我们阅读的财经图书已经很多,但是相对于中国理财的庞大群体和不同需求,优质经典书的数量还是偏少。
  这不仅是读者的感受,也是财经图书出版业内人士的感觉——好书不容易做,好作者更是难找。   财经图书可以分为两大类——外版书和本版书,也就是外国人写的书和中国人写的书。从图书质量上来看,外版财经图书的质量总体要好于本版,外国作者在写作的严谨性、创意与理念上,要优于国内。这些年,从2001年的《富爸爸穷爸爸》到2010年的《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都是外版图书。在外版图书市场上,国内的几家财大气粗出版社的竞争可谓是刀光剑影。但随着许多经典图书已经被引进,如今的外版图书未必就是畅销和经典的保证。
  “由国外出版社推荐的外版财经图书中,只有30%左右比较适合中国投资理财者的需求和口味。”从事了近十年外版图书的王颖表示,“特别好的图书又会面临其他出版社的价格竞争,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主动跟踪国外图书的作者以及版权。”但这其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本版的图书,受限于国内的优质作者还是太少。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一些“股神”“名家”,来场小风小雨,便露出了原形。而且即使有人有了丰富的经验,也未必愿意写。
  “香港股神”、畅销书作者曹仁超在接受《钱经》采访时就指出:“本人所写的书主要是本人过去40年实践经验。愿意把个人经验写成书者却很少,道理很简单,能够在金融市场生存超过40年的人已拥有不少财富,写书所花的精神同时间同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本土财经图书作者的浮躁,更多体现在股市技术类的图书上。股市的K线技术是一种源自日本蜡烛图的方法,对于散户来说很实用。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些股市中的大忽悠如“带头大哥”,就把K线变成一种金丹妙药,只要按照他的技术和指标,就很容易赚到钱。这类图书在股市走牛的时候往往也销售火爆,而且几乎能占到所有理财图书60%以上的份额,吸引一批又一批想走近路赚钱的投资者飞蛾扑火。
  十年来大浪淘沙,淘出来的K线经典书少之又少,有两套书算是“经典”了下来。一套是《股市操练大全》系列,很多中国股民都是看这套书成长起来的,堪称股市技术入门的基础书。还有一套来自范江京,他前后写的近10本股票技术类图书,均能进入理财图书畅销榜,这在整个理财图书市场中,可谓是独一无二。范江京是北京大学科班出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但又非靠炒股过生活,写书更多是为了兴趣而非赚钱,这也使得他的股票技术书更注重逻辑思辨、理财股市,而非抬高自己,忽悠读者。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量图书公司组织的草台班子,几个大学生或者专业写手,一个月就能写好几本股票技术图书,然后包装个吸引人的书名和目录。这其间也不乏忽悠成功者,但往往过几年便很难再觅到踪迹。
  财路与幸福有多远
  读不同的财经图书可以获得不同的好处,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汇来总结,那就是可以提高财商。这也是汤小明近几年来一直致力在做的事业,除了图书出版人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财商教育创始人。他的财商培训班每期都吸引着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前往参加。在培训班上,他所教授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如何做加法——赚钱、增加财富,还有如何做减法。
  几年前,汤小明出版了一本国学方面的畅销书《空谷幽兰》,作者是一位美国出生在台湾生活很多年的奇人。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走访终南山隐士的故事。汤小明从中感受到了做“减法”的力量。赚钱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从而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幸福。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做“减法”一样可以做到。
  《空谷幽兰》的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群:隐居在终南山上,物质生活极端贫乏同时内心十分富有,幸福与金钱并无正比例的关系。这本书的作者比尔·波特如今已经是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他的经历也值得关注财富与幸福的人细细品味。虽是富二代但家道中落,波特大半辈子没有做过什么正经工作,甚至靠领美国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他在缺钱的时候,会想各种方法赚钱,甚至给首富王永庆写信希望获得赞助,给电台卖创意获取报酬,但同时,他并不痴迷于赚钱,对物质生活也没有高要求,如此已经潇洒度过大半生。
  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波特一样看破财富。在汤小明看来,每个人心中的账户都包括货币账户和心理账户,平常所说的财富更多是增加货币账户,但心理账户同样需要增加,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中国人近些年大量学习西方致富之道时,其实已经在透支自己的心理账户。中国人传统的理财观念是量入为出、勤俭治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西方金融强调的更多是杠杆、花明天的钱、借别人的钱。在获取财富的贪婪诱使下,许多人即使富有了也并没有感到踏实的幸福感,这一点也是绝大多数教人致富的财经书所无能为力的。
  其实,已经有一些财经图书在关注人性、贪婪与幸福的关系。在《钱经》本轮采访中,很多位受访者都谈到了一本书——《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是一部有关证券投机商“杰西·利弗莫尔”的传记。
  杰西·利弗莫尔,生于美国农村,小学毕业就能炒股,从5美元开始直至身价超过1亿,是华尔街历史上无人能及的传奇。后来历代的“股神”,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都受其影响。
  这本股市投资图书与众多股票投资类之所以不同在于:利弗莫尔在晚年写下这本书,那时候他已经无所顾忌,所以他毫无保留地将一生的投资心得全部袒露出来。书中有大量记载主人公投资心理、投资失败的文字,与其说主人公是在想尽法子赚钱,倒不如说他是在与心理的恶魔作斗争;与其说在思考赚钱的方法,倒不如说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
  当你在苦读财经图书努力致富的时候,别忘了,你原本出发的方向是幸福。
  刘彦斌:这几年我才悟出投资最赚钱的方法
  刘彦斌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理财界的专家,一个是理财媒体圈的红人,他的图书都会大卖,参加的电视节目也是颇受关注。很多国内投资者的启蒙课都出自刘彦斌的教授。他的家里有好几个大书架,之前全堆得满满的书,可现在他把大部分书都扔掉了,因为他觉得那些书对他来说没什么帮助。就像筛豆子一样,最后只留下这么几本能让他看得下去而且反复看的书。   “我的书架只有一排书,就是我认为最经典的那几本书,其他很多书我看过就丢掉了。”刘彦斌坦然地指着他那个看起来甚至有些“寒碜”的书架,丝毫不觉得这是多少可以拿来装门面的东西。
  简单的一排书架上寥寥几十本书,一如刘彦斌精瘦的身材。仔细看去,才发现除了几本刘彦斌自己的书之外,剩下的财经类图书里个个都是经典:本杰明·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股票作手回忆录》以及《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有一些网友也会让我给他们推荐一些书,我首先推荐的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还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我一般就推荐这三本书,比较简单,通俗易懂,而且所有的投资股票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最经典的东西都在里面。”
  在刘彦斌的眼里,这些书不光是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是他亲身体会过的、被时间证明的好书,而让他感触最多的还是那本最早写巴菲特的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那还是十几年前看的书,我都一直留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尽管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早在1993年就第一次成为世界首富,但当时的中国股民还在跟庄、坐庄制造的赚钱迷阵中忙活着,根本没几个人知道巴菲特是怎么回事,刘彦斌也只是听说过,无意间,他在书店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便满怀好奇地买回去读。
  “就觉得说得很好,但跟自己生活和投资没什么关系。”在那本巴菲特的传记里,刘彦斌第一次接触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告诉人们要做长期投资,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买入好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刘彦斌觉得很有启发,但面对当时以中短线投资炒作为主的中国股市,他又觉得这种所谓的长期持有根本就不现实,那本书也随即被扔到了一边。
  之后刘彦斌两次炒股失败以致倾家荡产的惨痛经历,已经在他后来的理财讲座中被自己当作反面教材反复提及,但真正让他相信并开始领悟那本书中精髓的,还是他身边一个做实业的朋友。由于生意忙碌无暇炒股,那位朋友从2007年之前的几年熊市里就听刘彦斌的建议买入了一只食品股和一只医药股,并且在2007年的大牛市时获得了高达10倍的收益。
  这期间刘彦斌几次建议他卖掉,他都懒得管,直到现在,又经历了一轮牛熊,那些股票仍然保持着惊人的收益率。说起这些,刘彦斌觉得这是他们这些炒股票的人可望不可即的,那些优秀的公司他都买过,但没多久就悄无声息地被他抛弃了。
  “这几年我才悟出了一些道理,其实做投资最赚钱的就是巴菲特说的那种方法,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好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过了十几年我回头再看这本书,我觉得每句话都跟圣经似的。每个人的心境和心态不一样,读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我看过那么多写巴菲特的书,没有比这本更好的了。现在市面上卖的写巴菲特投资的书没有几百种也有几十种,我都没什么兴趣,因为我觉得巴菲特选股的根本的方法和理念都在这本书里体现出来了。”
  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样,刘彦斌喜欢的其他几本经典财经书,都是在陆续引进中国后经过时间洗礼至今百读不厌的书。“你要想学习证券分析就看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习证券投资观念就看《聪明的投资者》;学习在股票投资中的心态就看《股票作手回忆录》,他把股票写到你骨子里,真的,这是这么多年真正长盛不衰的畅销书,我这辈子看,我儿子这辈子也会看。”
  今年46岁的刘彦斌已经在计划做一个关于价值投资的长达十几年的实验,从现在开始买入一些估值足够低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他愿意用过去20年的领悟,在未来的20年里尝试这种方法,哪怕最终不赚钱,或证明他选错股,他愿意试一试。
  “20年后无论我做价值投资是否成功,我自己也写本书,讲讲我这40年做股票的历程,讲一个普通的中国投资人的故事,我的那些经历也够讲故事了,虽然过去的20年我没取得成功,但是我希望另一个20年我能够成为另一个境界的投资者,那时候我可以把自己的心态跟更多的人分享。”
  吴晓波:不了解宏观理不好财
  Q 你最推荐理财者阅读的财经图书有哪些?
  W 有两本理财书值得推荐,第一个是罗伯特·清奇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它对中产阶级家庭理财观的培育是有借鉴意义的。像我们这一代人早期根本没有什么理财观念,但《富爸爸穷爸爸》十多年前进入中国,它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钱能生钱,认识到不同的理财方式,长期来看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这些人也是处于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的一个转型期,它那个时候的启蒙意义是很大的。
  第二本我觉得可以推荐的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那本书对价值投资,对投资的心态,对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的投资,包括财富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很好的诠释。这本书是特别经典的,它的哲学高度远远高于《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穷爸爸》还是从技巧层面谈问题,但巴菲特那本书是从人跟财富的关系这方面谈问题。这两本书我认为无论对哪一个年代、多大年纪的人来说,都是值得推荐的。
  Q 十多年前,当你还是一位财经记者时,你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和触动最大的财经图书是什么?这些书对你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W 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杰克·韦尔奇的《赢》,约翰·伯恩的《蓝血十杰》,这是学财经的记者或财经领域的人必看的书,还有就是《摩根传》《数字化生存》和《第三次浪潮》,这都是那个年代超级流行的书。
  就个人的规划来讲,我们当时是处在特别大的一个变化时期,看清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可能比现在还大,在那样一个混沌期,我自己对财富的经验,对国家商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产业波动问题的思考,基本上来自国外的这些经典著作。人家走过的路,你会看清他是怎么走过来的,然后把中国的这些元素都加进去,作出自己的判断,再来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和财务规划。   Q 如今你已经是财经图书的出版人,“蓝狮子”财经在选择财经图书时的定位和标准是什么?
  W 大概2005年到2009年,我们都是在做中国优秀的企业案例写作, 2009年以后,我们觉得财经图书这个市场的细分市场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开始进行分类,比如投资理财、职场、孩子的财商教育等不同的类别。我们最近出的一本投资理财的书叫《玩的就是会计》,马靖昊写的,这本书我们今年大概已经卖了两三万册了,销量很好。这说明首先你要够专业,然后你要能够把专业的东西讲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标准就这么简单。
  Q 除了具体提供理财方法的书之外,还有很多高屋建瓴研究宏观经济内在趋势和逻辑的财经图书。你认为对于普通的理财者来说,如何从这类图书中汲取营养?
  W 中国现在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在中国理财你不了解整个政治环境,不了解宏观经济的走向和基本逻辑的话,那是理不好财的,而且这个影响可能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要明显得多。比如现在人们都在讨论2013年的经济形势,有的人说经济动力已经丧失掉了,也有人说明年的经济会比今年好,不同的看法就牵扯到你明年财富怎么分配的问题,是该买房子还是该买黄金,是买股票还是买债券,或者是按兵不动,这都需要你根据宏观趋势做出判断。
  曹仁超:为何好的财经书不多
  Q 您最推荐理财者阅读的财经图书有哪些?
  C 本人的中文程度只是小学毕业,其后转去读英文五年级,1967年英文中学毕业。上述背景加上外国金融市场较中国早几百年发展,1970年起阅读有关投资的书全部由美国或英国订购回来。过去几十年看过有关投资的书超过200本,有些已给人借去没有还,无法再补回了。值得推荐的书亦不少,不能一一详细列出。
  Q 哪一本书对您的触动最大,能否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特色和对您的影响?
  C 本人最先是学基础分析,例如《The Stock Market》一书在1970年出版,教晓本人货币供应与经济盛衰周期关系,经济盛衰对股市影响等,明白中央银行可透过利率、汇价、货币供应、更改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去影响经济盛衰周期,减少波幅。其后亦接触John Magee所写的《柱状走势》及《股市的幻象》等书,开始学走势分析及何谓真实情况、何谓虚假。1973年认识来自日本“国家商品期货公司”的副总裁,向他学习阴阳烛。亦从美国方面为香港投资界引入移动平均数理论,近年已发展成为MACD。另一影响个人思维的书便是2003年出版的《牛眼投资法》,今年已由天窗文化翻译为中文出版。
  Q 您的好几本股票投资类图书在内地市场大卖,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书中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是什么?
  C 个人所写的书主要是本人过去40年实践经验。能够在金融市场生存超过40年的人不少,愿意把个人经验写成书者却很少,友人林森池先生亦因本人力劝,才肯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两本书。道理很简单,能够在金融市场生存超过40年的人已拥有不少财富,写书所花的精神同时间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今天出版社能够付出的报酬,绝对吸引不到投资界高手写书。上述亦是好的中文财经书很少的理由,英文财经书因发行量大、版税高,才有高手肯写书。
  Q 您现在的写作计划有哪些?
  C 由于写书所花精神同时间与回报率不对称,个人写书只是一个“爱好”。2013年我的新书《非富不可》出版后,除非找到感兴趣的题目才写,暂时没有任何计划在手。
  张化桥:我们都自以为聪明
  Q 您从在投资银行做高管到后来做小额贷款,接触到了各种层面的投资者、理财者。您觉得中国做投资理财的大众,最需要看哪些财经类或理财类的图书?
  Z 首先,我觉得大众最不需要经济学家的书。经济学家的书大都是空洞的东西,太宏观,不适用,也没有用。我本人也是经济学人。我的书也很容易空洞。但是,由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在写第二本书《避开股市的地雷》时,非常注意对读者有用,把废话尽量砍掉了。每个人都很忙,不需要读那些一辈子也搞不懂的东西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我觉得,《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很好,《彼特·林奇的成功投资》很好。关键要琢磨、思考,慢慢领悟。还有博格尔的书《够了》也很好。在我的两本书的末尾,都有个书单子,13本好书,精选的。我有个想法,没有做过生意的人,不配写如何赚钱的书。没有在股票市场赚钱亏钱的人,不配写如何投资股票的书。我勉勉强强合格。
  Q 上面提到的书中,哪一本对您的触动最大,能否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特色和对您的影响?
  Z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博格尔的书《够了》。我们都自以为聪明,但是无法跑赢大市。真正明白这一点太难了。我开始有点明白了。
  Q 您的几本股票图书在内地市场均有大卖,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书中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是什么?
  Z 写第一本书的原因是,我发现我当股票分析师12年,完全没有停下来想想“我在干什么”。我在预测企业今年和明年的利润和股价。这不是有点荒唐吗?预测利润已经很难,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凭什么能够持续预测?另外,即使你有能力预测利润,你有能力预测股价吗?这两个变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并不是稳定的,不是可靠的,不是一对一的。我的第二本书《避开股市的地雷》是一个巨大的升华:第一,企业的账目可能完全是假的。你分析什么啊?!瞎折腾。第二,政府部门干预企业和市场,布下地雷。第三,估值实在是投资决策的最后一步,一个不太重要的一步。即使没有假账,即使管理层和大股东不偷钱,他们可以霸着上市公司的平台,长期让小股东陪着玩。
  Q 您现在的写作计划有哪些?
  Z 我在写《香港华尔街的爱情》。这是一本探讨我们从业人员生活的书。里面讲我们的爱情、婚姻、孩子、婚外情,金钱方面的贪婪、欲望、世俗,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当然,还有企业和官员的勾结。   鲁政委:A股只有投机价值
  Q 您如何看国内的理财图书?
  L 国内理财图书的水平多数不够高,外版书翻译国外的所传递的一些理念跟国内的现状不一定吻合。比如国外传递进来的理念都是说你要长期持有,不要频繁地操作,但是这个放在中国的市场是不成立的。在我看来中国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市场,不说具体的哪一只股票,中国的股市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只有投机价值。在一个只有投机价值的市场让大家用价值投资的方法去做,那不是笑话吗?比如说但斌写的《时间的玫瑰》,他当时一度推荐买茅台,但茅台你不卖是赚不到钱。所以我们说的在翻阅西方理财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中国的市场跟西方的不同。西方那一套挺适合中国,只是你不要直接拿它的结论来用。
  Q 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大家?
  L 经济类我经常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可以帮助理解这个金融市场周期性的变化,就是明斯基的《稳定不稳定的经济》,这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的。因为这次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把他称之为明斯基时刻,明斯基很早就是有名的人,他是后凯恩斯主义的代表性经济学家。
  Q 您最近出版了新书《预测背后的逻辑》,这本书与其他财经书有什么不同之处?
  L 在中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当中,我们发现有两类书是早就有的,一类书是讲一些比较宏大的战略的东西,另外一类书是非常技术性的。但是介乎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让有一些稍有经济知识的人看了能够把这些东西拿来用在日常分析当中,这样的书非常少见。我把《预测背后的逻辑》这本书比喻为一本战地日记,这中间其实收录的是我过去写的报告的原文。让大家看到当时我们是怎么分析的,尤其是分析的这些逻辑不仅在当时可以用,而且它还可以回过头来被反复地使用。
  范江京:心态比技术重要
  Q 您推荐理财者阅读的财经图书有哪些?
  F 建议阅读的书有:《投机者的扑克》、曹仁超的《论战》《我的光明钱途》。
  Q 上面提到的书中,哪一本对您的触动最大,能否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特色和对您的影响?
  F 曹仁超的《论战》,本书中虽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阐述投资道路上的技术,但却阐述了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心态、策略。这两点正是我们中国投资者所欠缺的,就如投资股市一样,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股票,这只股票的庄家就是我们的心。取胜的法宝源于我们自身的修炼,而非浮躁的怨言。
  Q 您的多本股票投资类图书在内地市场均是大卖,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书中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是什么?
  F 如果非要说书中有很吸引人的地方,那或许就是实在和实用了。实在是因为在书中告诉了读者股市的本性是有风险的,是大部分散户都赚不到钱的地方。实用是因为在书中给读者介绍了自己的实战心得,总结出现了一些实战技术。
  Q 您现在的写作计划有哪些?
  F 倘若有时间的话,会写一些实战操作技巧方面的书籍,以及引导新股民如何去入市的书籍。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些书籍告诉投资者要理性对待这个市场,入市之前要先确认自己适不适合这个市场,然后再去谈如何参与的问题。
  Q 您把《富爸爸穷爸爸》引进中国并且大卖,你认为这本书带给中国人哪些东西?
  T 这本书在当年的很多财经图书中与众不同,他是唯一一本在试图转变中国人对财富的认知观念、具有很强励志作用的图书,而且首次把穷人和富人的对比大量地提出来,写作手法也十分通俗,非常贴近老百姓的语言。一个人的财富动机没有搞清楚,再怎么努力可能也会终生贫穷。我也由这本书在国内首创了“财商”的概念,同时成立了北京财商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针对各种人群尤其是儿童的财商教育。每一本畅销书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可能指望一本书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们随后又推出了《小狗钱钱》,这本书比《富爸爸穷爸爸》更加理性。
  Q 您认为过去10年的财经图书中,对于投资理财者来说,最值得推荐的有哪些图书?新书中值得推荐的有哪些?
  L 其实有很多,像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布莱恩·伯勒《门口的野蛮人》,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都很不错。新书像《避开股市的地雷》就很不错。
  Q 读者如何可以快速地辨别一本财经图书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
  L “有用”这个词其实是不恰当的,什么叫有用的书?是读完一本书就能立即变成亿万富翁叫有用,还是阅读期间有美的享受也叫有用?只要读好书就是有用的,对于财经图书来讲,好书无非有下列几种:一是被时间证明了的经典,像《国富论》;二是有新理论、新思想的图书,这样的书可以展望未来;三是能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讲,尽量多买大师的作品,就没有问题。
  Q 您认为现在的理财者在知识面上缺乏哪些内容?
  W 首先,很多投资者缺乏对交易本质的认识。投资市场中有一种“反人性”的力量,这会吸引投资者不自觉地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而又浑然不知。绝大多数投资者还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并不清楚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投资者,也并未领悟这个市场的“可怕”之处。我们建议投资者多看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少看“民间股神”的绝招,也是这个原因。
  Q 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专业书的精华内容?
  W 只看图书销售网站的五星评定还不够,还需要认真看评论如何,豆瓣图书频道的书评质量比较高,也可以到新浪图书之类的网站看看书摘连载。读者切记不要被图书封面忽悠了,尤其是国外某类图书排名第一之类的宣传语。专家的导读和推荐序也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要点。
  Q 有哪些好书可以推荐给大家?
  Z 我认为理财图书的阅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理财初期必须要读一些理财的入门图书,这些图书会让你有一个对理财的初步认识,也让人感觉理财迫在眉睫。例如在股市最好的2005~2006年间,当股市吸引了很多人眼光的时候,我会关注一些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图书,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当时出版了一套经典股市技术分析的图书,包括中信出版的《海龟交易法则》《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等都是这类图书。2008年股市出现下滑的时候,我觉得大家更应该关注趋势类的和经济层面的图书,类似于当时中信出版的韩秀云著的《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安信证券当时首席分析师高善文的《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图书。2010年以后,近两年在关注巴菲特的《滚雪球》、曹仁超的《论势》,以及经济趋势类读物如中信推出的趋势类读物《大预测》《大拐点》,让人清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世界经济整体走势的预测。   财经图书推荐榜
  最后榜单
  《富爸爸穷爸爸》

  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
  《小狗钱钱》
  欧美最畅销的财富启蒙读物!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
  《滚雪球》
  巴菲特生平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以从未有过的视角,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
  《激荡三十年》
  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
  《伟大的博弈》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
  《超越金融》
  如果关于索罗斯你只想读一本书,那么这本书是你最好的选择。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巴菲特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黄金法则,并通过巴菲特的投资实例讲述。
  《做有钱的自己》
  本书系理财专家刘彦斌力作,用专业的眼光为您介绍个人理财知识。
  《股票作手回忆录》
  记述了20 世纪初著名金融投机者杰西·利弗莫尔跌宕起伏的一生 , 将他的市场操作经历、投资心得、成长过程娓娓道来。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香港趋势投资大师曹仁超首次将自己40年投资心得分享,分析角度毒辣而叙述又不失风趣。
  《股市操练大全》
  已经出版到第九册,为国内的股市技术派投资者必读图书。
  《聪明的投资者》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之作,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股市上的《圣经》。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不仅是明星基金经理人,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作家,本书是普通散户进入股市的入门必读书。
  《漫步华尔街》
  50年来最与时俱进的阐释证券市场的投资经典,迄今已历经10次再版。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这本处处闪耀人生哲理的好书可以帮你找到自己的圣杯。
  《笑傲股市》
  最适合散户的绩优股投机法。书中介绍的量化选股模型堪称最适合散户应用的绩优股投机法。
  理财不能不看的财经新书
  《管道的故事》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要建造管道,以及如何建造管道,让你彻底摆脱“提桶人”的命运,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
  顶尖操盘手青泽,以直面的勇气及坦诚的态度,通过详细审视自己10年实战经历,对投机成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场跨越社会、跨越历史的产业革命即将爆发!本书将为你提供全新而独到的视野,把握机遇,辉煌就在眼前。
  《思考,快与慢》
  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思考,快与慢》将会彻底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
  《投资最重要的事》
  这本半自传、半信条的书籍倾注了霍华德·马克斯一生的经验,阐述了成功投资的秘诀,以及足以摧毁资本的错误。
  《避开股市的地雷》
  曾多次被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的张化桥继续敢言作风,在本书中大胆揭示各类投资陷阱。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从全球货币大博弈的高度纵横古今,俯视当前的欧债危机,为读者讲述全新的利益角逐,找到整个趋势的真相。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30年记》
  “中国大陆财经评论第一健笔”王安再现证券市场30年真相!比悬疑小说更诡谲,比讽刺小说更犀利!
其他文献
“发展太快就会出问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属于发展速度恐惧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发展是减少问题的,而不是增加问题的。    谈论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几乎所有公共知识分子都会说到一点:“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因此导致很多问题。政府不应该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甚至很多经济学者也这样说。  政府通过干预经济来追求高发展速度,诚然是应该批评的,但是,“发展太快就会出问题”
期刊
“股神”巴菲特第一次提及接任者问题是在8年前。2004年2月巴菲特在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中说:“董事会曾开会探讨了内部可能接替我的四位人选各自的优缺点。”而如今8年过去了,巴菲特的谜底仍没有揭开。可以确认的是,“股神”的幼子——彼得·巴菲特不在“股神”衣钵传承候选人之列。按彼得的说法,他继承股神钱以外的东西。    股神巴菲特之子  彼得·巴菲特就是大名鼎鼎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以
期刊
藏品最多、投入资金最高、规模最大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2012年12月18日在上海浦东盛大开幕,成为中国首个比肩世界水准的私人美术馆。  除了拥有王羲之的《平安帖》(3.08亿元)、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1.69亿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8578万港元)等国家级藏品,这家美术馆的知名度主要来自它的创办人——刘益谦、王薇夫妇,他们在中国收藏圈绝对称得上是传奇人物,刘益谦更是被称为
期刊
中医认为,人体十二脏腑与一日12个时辰相对应。在相对应的时辰里,本脏腑的气血最旺盛,此时相应脏器的功能最强。如果脏腑有异常,就会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通过疏通相应经络来解决,效果立竿见影。  经络畅通是健康的基础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不能及时排除,相应脏腑
期刊
年年失望年年望,十年股海几沉浮。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攀上2245.42点的历史新高,而十年又184天后的2011年12月16日,当天上证指数低点为2170.75点。我们遗憾地看到,十年前的股市致富梦想被打回了原点,此刻,我们和你们的感受一样:坚强而又绝望。    金砖四国上证独跌  在过去十年的全球证券市场中,上证A股的跌幅仅比持续衰退的日本和早已迟暮的法英德略强,面对新兴市场国家股票
期刊
从事宝石裸石批发零售近20年,在台湾、大陆都有自己的网店和实体店,还陆续买了20套房子用于租赁, 台湾著名的宝玉石鉴定专家汤惠民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做熟不做生”——这个看似老套的投资法则,在任何地方、任何年代都管用。  台湾来的“励志哥”  2010年,默默无闻了43年的汤惠民“火”了。  他出了一本书——《行家这样买宝石》,短短两个月就再刷第二版,半年在台湾销售5000多本,荣登台湾最畅销的宝石
期刊
“卡叔”林福兴今年41岁,草根出身,2011年实现财务自由,开始享受闲逸的退休生活。  叫他“卡叔”,不是因为年龄,只关乎他在“信用卡江湖”中的资历与“段位”,就像成龙,任你多大腕的明星,见了他都得喊一声“大哥”。  “信用卡是万恶的银行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2003年,林福兴就拥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但直到2005年去上海工作,才算真正对信用卡的使用开了窍。目前他拥有除兴业银行、农业银行、
期刊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在考虑跳槽。智联招聘产品总监郝健给本刊读者的建议是:年底虽然是跳槽的低谷期,多数企业和员工会在这段时间选择“养精蓄锐”,但如果真要找工作,就不要考虑淡季还是旺季,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因为不同的行业和职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抓住适合自己的机会最重要。    行业决定动向  细心的求职者会发现,有时候招聘职位的需求热度和社会经济形势、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回望2007年股市牛市的时候,基
期刊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2011北京十佳小学榜单上,中关村一、二、三小赫然在列。如果你的孩子想上这几个小学,这片区域上世纪80年代房子的价格大概是3万元/平米以上,条件好的远不止这个数,即使是这样,房源也非常紧俏。当你怀揣200万元准备买一套比你年龄还大的一室一厅学区房时,有些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    买学区房,先算账  某些著名的中小学学区房,其房产价格要比周边同类房产高出好几千元甚至
期刊
专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    钱经:从最新公布的CPI数据来看,通胀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抑制,是否意味着政策的放松已经具备条件?    潘向东:通胀的时候,大家对于物价的上涨哀声怨道,都觉得通胀吞噬了大家的货币,使生活水平下降。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失业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大家又怪罪于政府为何不尽快结束这个通缩的时代。去年前三季度主要任务是防通货膨胀,那么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