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天气》
海蒂·卡伦博士(Dr.HeidculIen)——世界上最杰出的气候学家和环境新闻工作者之一,新近出版了新书《未来天气》,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和走向的一个新的视野。秉着一种“悲天悯地”的情怀,在书中,她遵循气候科学的发展和演化轨迹以编年体的形式翔实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走向。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严谨的科学知识,而且书中通过科学论证所得出的一些结论也带给我们震惊,“到本世纪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中高等速率继续下去的话,加利福尼亚的温度预计将升高4.7~10.5华氏度。在一个乐观些的模拟场景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但温度到2100年仍然会上升3-5.6华氏度。如果温度上升到更高的范围,到2100年洛杉矶地区每年温度在90华氏度以上,萨克拉门托地区在95华氏度以上的天数将会增加100天”;这样的数据也让我们信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故往行为的缺陷和错误。其实,对于天气的变化特别是温度逐年的上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的确,在我们高举科学理性的大旗对自然无所顾忌的时候,反过来,自然“回报”给我们的则是满目疮痰的生态恶化。而且,可怕的是,我们利用甚至征服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完全沉醉在其中而浑然不觉。“这并不是说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变得显而易见以前,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由于地区规模的影响,例如,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采用拖网作业和爆炸作业的过度捕鱼,珊瑚礁地区已经显现出的迹象。沿海地区发展产生的污染所带来的水质全面下降,也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啊,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偏执的“利益至上”主叉让我们只在乎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的累积,而不愿抑或忽视了自然本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诚然,借助于科学理性主义,人类在探索、挖掘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所获得的是物质的富庶和产品极大丰富。综观人类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一部掠夺自然的血与火的历史,人类借助于“科学”这个工具大行其道似乎无所不能,而且,我们总是以一种客体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以为自然只是我们这个主体的一个外在附属,这样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禁锢了人类对自然本真的认识。于是,在一次次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漠视自然的承受力和支撑度,只是一味以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满足来考量最终的效果。这种模式所导致的恶果是有目共睹的,人类如今正面临如书中所说——天气的逐年变暖和由此衍生的系列问题。
幸运的是,一些有识的科学家和先见的理论家在一遍遍的呼吁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与对待我们的自然。卡伦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她期待能通过自身的践行向世人展示气候变化的恶劣性。在书中,作者并不是一味的用抽象的理论来模式化的说教,更多采用的是切实的例子来向读者说明,让读者自己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天气的变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从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在这里,即将来临的干旱将会破坏整个加州的水资源供应)到格陵兰岛(在这里,更高的温度将会使人们更接近已经埋藏在冰层下面数百万年的矿物财富),而且,如果我们放任气候变化而不使其减缓的话,那么到本世纪中期,气候变化将会彻底改变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描述,为气候变化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提供了一条新的洞察途径。而且,生动的例子和客观的语言让我们不由得相信如果不立即采取相关的行动,那么这样的现象不只是将会发生在未来的事件,而是此时此刻就在我们的后院中发生的事情。她主张,我们必须将今天的天气与明天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将最近科学家们基于现代技术水平气候模型预测的研究成果组合起来,为全世界最为危险的7个地方模拟出气候变化的场景,以更好的应对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恐怖情况。
《灾难现场记录》的作者伊丽莎白·科尔波特评价道,“《未来天气》展示了在一个变暖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对于计划在未来几十年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人而言,阅读本书都是绝对必要的。”这样的赞美,读者完全可以在阅读后以自己的思考来真正分辨并不是空穴来风式的溢美之词。
概而言之,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人类今天所面对的紧迫问题之一——全球气候一个机会。干旱、洪水、海啸、地震、暴雨冰川融化,这些可怕的灾难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们就在途中,而我们作为人类,需要从现在起行动起来去应对。马克·吐温曾说: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可是,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很多人还是没有看到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事实上,当被要求就全球温室效应想出一个简单具体的景象时,74%的调查应答者都只想到了一件事:冰川融化。尽管有近六成人认为是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干旱和暴雨等天气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能将全球温室效应和最近发生的几件具体的事情联系起来的人却少之又少。”
所以,不能再迟疑、彷徨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但愿作者在书中所预见的“只有到气候变化开始危害到我们每个人的时候。我们才会采取措施为气候变化做准备。不幸的是,到那时候就太迟了”是永远都不会实现。现在虽有遭受危险的可能,但至少没有到来。但愿没有到来,我希望和祈求如此。
(作者: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辑)
海蒂·卡伦博士(Dr.HeidculIen)——世界上最杰出的气候学家和环境新闻工作者之一,新近出版了新书《未来天气》,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和走向的一个新的视野。秉着一种“悲天悯地”的情怀,在书中,她遵循气候科学的发展和演化轨迹以编年体的形式翔实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走向。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严谨的科学知识,而且书中通过科学论证所得出的一些结论也带给我们震惊,“到本世纪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中高等速率继续下去的话,加利福尼亚的温度预计将升高4.7~10.5华氏度。在一个乐观些的模拟场景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但温度到2100年仍然会上升3-5.6华氏度。如果温度上升到更高的范围,到2100年洛杉矶地区每年温度在90华氏度以上,萨克拉门托地区在95华氏度以上的天数将会增加100天”;这样的数据也让我们信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故往行为的缺陷和错误。其实,对于天气的变化特别是温度逐年的上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的确,在我们高举科学理性的大旗对自然无所顾忌的时候,反过来,自然“回报”给我们的则是满目疮痰的生态恶化。而且,可怕的是,我们利用甚至征服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完全沉醉在其中而浑然不觉。“这并不是说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变得显而易见以前,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由于地区规模的影响,例如,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采用拖网作业和爆炸作业的过度捕鱼,珊瑚礁地区已经显现出的迹象。沿海地区发展产生的污染所带来的水质全面下降,也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啊,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偏执的“利益至上”主叉让我们只在乎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的累积,而不愿抑或忽视了自然本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诚然,借助于科学理性主义,人类在探索、挖掘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所获得的是物质的富庶和产品极大丰富。综观人类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一部掠夺自然的血与火的历史,人类借助于“科学”这个工具大行其道似乎无所不能,而且,我们总是以一种客体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以为自然只是我们这个主体的一个外在附属,这样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禁锢了人类对自然本真的认识。于是,在一次次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漠视自然的承受力和支撑度,只是一味以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满足来考量最终的效果。这种模式所导致的恶果是有目共睹的,人类如今正面临如书中所说——天气的逐年变暖和由此衍生的系列问题。
幸运的是,一些有识的科学家和先见的理论家在一遍遍的呼吁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与对待我们的自然。卡伦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她期待能通过自身的践行向世人展示气候变化的恶劣性。在书中,作者并不是一味的用抽象的理论来模式化的说教,更多采用的是切实的例子来向读者说明,让读者自己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天气的变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从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在这里,即将来临的干旱将会破坏整个加州的水资源供应)到格陵兰岛(在这里,更高的温度将会使人们更接近已经埋藏在冰层下面数百万年的矿物财富),而且,如果我们放任气候变化而不使其减缓的话,那么到本世纪中期,气候变化将会彻底改变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描述,为气候变化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提供了一条新的洞察途径。而且,生动的例子和客观的语言让我们不由得相信如果不立即采取相关的行动,那么这样的现象不只是将会发生在未来的事件,而是此时此刻就在我们的后院中发生的事情。她主张,我们必须将今天的天气与明天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将最近科学家们基于现代技术水平气候模型预测的研究成果组合起来,为全世界最为危险的7个地方模拟出气候变化的场景,以更好的应对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恐怖情况。
《灾难现场记录》的作者伊丽莎白·科尔波特评价道,“《未来天气》展示了在一个变暖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对于计划在未来几十年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人而言,阅读本书都是绝对必要的。”这样的赞美,读者完全可以在阅读后以自己的思考来真正分辨并不是空穴来风式的溢美之词。
概而言之,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人类今天所面对的紧迫问题之一——全球气候一个机会。干旱、洪水、海啸、地震、暴雨冰川融化,这些可怕的灾难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们就在途中,而我们作为人类,需要从现在起行动起来去应对。马克·吐温曾说: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可是,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很多人还是没有看到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事实上,当被要求就全球温室效应想出一个简单具体的景象时,74%的调查应答者都只想到了一件事:冰川融化。尽管有近六成人认为是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干旱和暴雨等天气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能将全球温室效应和最近发生的几件具体的事情联系起来的人却少之又少。”
所以,不能再迟疑、彷徨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但愿作者在书中所预见的“只有到气候变化开始危害到我们每个人的时候。我们才会采取措施为气候变化做准备。不幸的是,到那时候就太迟了”是永远都不会实现。现在虽有遭受危险的可能,但至少没有到来。但愿没有到来,我希望和祈求如此。
(作者: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