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很强,那么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也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尝试、探究会生成较多的差错.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一、错误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习惯性地把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而是“另有隐情”.学生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有其更深层的背景,不同的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不同错误的成因也有共性的原因.
1.基本技能不过关
例如,基本运算能力;读图、画图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审题,对学生读题的技能指导不够,弱化了学生这方面技能的提高.
2.基本概念不清晰
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少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或者原有概念不稳定、不清晰,就会影响后续学习,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思维定式的负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碰到与原来被强化了的信息所类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来的信息便会被激活,产生思维干扰,易造成错误.如学生会在平时的计算和专题训练时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而当题目与原来的题目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时,学生就容易仍然按照原来的做题方法进行思考和解答,不能及时、准确地分辨信息的相同或不同.由于造成学生思维定式的原因很多是来自于教师试图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这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坚持在“立中破”、在“破中进一步立”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认知和数学思维不被僵化.
二、应对策略
1.欣赏错误
作为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遇到错误有“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現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2.变被动为主动
(1)教师应该积极应对,通过研究,找准每个学生、每种错误的成因,科学利用,以学生的错误分析自己的教学,更多地从自己教的角度去分析原因,以此改进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预防不该发生的错误的产生.
(2)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在备课时,教师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辩,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可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3)“将错就错”——激活思维.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犯了错误,别人说他错了,他还不承认.只有经过实践,他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学习中同样会碰到此类事情.这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研究争论的空间,让学生在争中分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正确的方法.教师的将错就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辩能力得到了发展.
3.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所以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4.设立纠错本,引导学生自我纠错和反思
“吃一堑,长一智”.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只怕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首先,我让学生收集平时做错的题目,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把自己平时在作业本上、书上、单元考卷上出现的错误摘录下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弄明白导致错误的原因,从而理解学习的内容,建构起新的认知图式.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热情,会自觉学习.二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自我检查与他人交叉检查,养成自我检查的意识和提高检查能力.三是要求学生“三思而后行”.
总之,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对学习错误进行重新定位,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错误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习惯性地把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而是“另有隐情”.学生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有其更深层的背景,不同的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不同错误的成因也有共性的原因.
1.基本技能不过关
例如,基本运算能力;读图、画图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审题,对学生读题的技能指导不够,弱化了学生这方面技能的提高.
2.基本概念不清晰
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少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或者原有概念不稳定、不清晰,就会影响后续学习,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思维定式的负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碰到与原来被强化了的信息所类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来的信息便会被激活,产生思维干扰,易造成错误.如学生会在平时的计算和专题训练时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而当题目与原来的题目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时,学生就容易仍然按照原来的做题方法进行思考和解答,不能及时、准确地分辨信息的相同或不同.由于造成学生思维定式的原因很多是来自于教师试图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这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坚持在“立中破”、在“破中进一步立”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认知和数学思维不被僵化.
二、应对策略
1.欣赏错误
作为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遇到错误有“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現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2.变被动为主动
(1)教师应该积极应对,通过研究,找准每个学生、每种错误的成因,科学利用,以学生的错误分析自己的教学,更多地从自己教的角度去分析原因,以此改进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预防不该发生的错误的产生.
(2)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在备课时,教师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辩,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可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3)“将错就错”——激活思维.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犯了错误,别人说他错了,他还不承认.只有经过实践,他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学习中同样会碰到此类事情.这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研究争论的空间,让学生在争中分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正确的方法.教师的将错就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辩能力得到了发展.
3.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所以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4.设立纠错本,引导学生自我纠错和反思
“吃一堑,长一智”.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只怕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首先,我让学生收集平时做错的题目,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把自己平时在作业本上、书上、单元考卷上出现的错误摘录下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弄明白导致错误的原因,从而理解学习的内容,建构起新的认知图式.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热情,会自觉学习.二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自我检查与他人交叉检查,养成自我检查的意识和提高检查能力.三是要求学生“三思而后行”.
总之,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对学习错误进行重新定位,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