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导入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的导入是整节课的“序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结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导入,阐述了导入方式中的悬念导入法,以求教学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关键词】 导入 悬念导入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24-01
  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与方法,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是教师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课堂导入尤为重要。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神、积极思考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正好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来实现。
  在讲必修五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时候,我导入了两个例子:
  1、你吃过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将一根很粗的面条,拉伸、捏合、再拉伸、再捏合,如此反复几次,就拉成了许多根面条。那如果一块面连续拉出十万多根面条,你知道他需要捏合、拉伸多少次吗?只需要十八次,你们相信吗?
  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但一张报纸却不服气,它说:“别看我薄,只有0.01cm厚,但把我连续对折30次后,我的厚度就会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认为这张报纸是不是在吹牛?
  学生对这两个例子中所讲述的内容都不相信,因为拉十八次就能拉出十万多根面条,0.01cm的纸折30次就能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这两组数据相差太远了,太不可思议了。好,同学们那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用到本节课的知识,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有没有说谎?这样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那我在这里所使用的就是导入方法中的悬念导入法。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悬念导入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悬念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比如说在第二个例子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那么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0.01cm,只需将其对折30次其厚度就可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会使学生无从下手,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是在目前阶段,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分数来评估教学,更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教师们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其实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新课导入虽然"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这就是要保证一定的新意,同时切中主题最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经常训练。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的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他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从"苦学"步入"乐学"的境界,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如果新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也就是成功的导入。
  参考文献
  [1] 陈菁霞.《高中数学有效导入新课常见方式之我见》《学周刊》,2012年05期.
  [2] 冯易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5期.
  [3] 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2期.
其他文献
【摘要】 作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是学生写不出感人篇章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积累素材的欠缺,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有学生对众多的写作材料不会取舍,也有学生不会巧妙安排文章结构,也有学生不会恰当运用描写方法等。本文从作文教学中描写的技巧来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把人物写得鲜活起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描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
期刊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求异思维,可以改变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程式化、作文千篇一律的现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求异思维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29-01  目前,在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思维程式化、作文千篇一律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长
期刊
【摘要】 在考场作文中,供材料作文的拟题是很重要的。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既可以让我们一眼窥见考生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展示出考生的写作水平。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和青睐,则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 拟题技巧 考生 题目 摭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
期刊
【摘要】 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生 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素质教育开展中,新课程理念对于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强化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探究性实验的方向,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实验中的合作探究性能力,明确探究性实验的原则,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设备的优势,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究性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G424 【
期刊
【摘要】 阅读理解是高考中难度最大,区分度最高的题型。是对考生知识和心理素质的检验。  【关键词】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04-01  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30—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4篇不同题材、体裁的短文的理解,题量大,句子结构多样复杂,通常有5%-10%的生词量,分值高,占30%左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各有所长,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改革重在实效,它的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
期刊
【摘要】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怎样学好物理呢?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上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
期刊
【摘要】 在农村学校,哑巴英语的现状制约着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要想让其快速发展, 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创造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的氛围,方能推动其发展,让英语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得到充分的利用, 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兴趣 自信 氛围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23-01  目前,在
期刊
【摘要】 教学提问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提问设置一是要在教学知识的关键之处;二是要在新旧知识探索规律中;三是要在相似并易于混淆之处。做到了这些,就可使学生在解疑答难的提问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 提问 方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42-01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