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性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举重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是比较单调、枯燥的项目之一。运动员整天与沉重的杠铃打交道,如安排不好,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出现过度疲劳和伤病现象,使专项训练大受影响。提出和研究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举重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是比较单调、枯燥的项目之一。运动员整天与沉重的杠铃打交道,如安排不好,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出现过度疲劳和伤病现象,使专项训练大受影响。尤其是对少年举重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正处在特殊的生理发育阶段,就更要注意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少年,特别是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中出现过度疲劳,不出现或少出现伤病现象,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能逐步承受比较大的专项训练量,从而不断地培养、造就举重人才,提出和研究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2 提出问题的根据
  在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中,提出“新颖性”问题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其根据有以下三点:
  (1)《举重教学训练大纲》中的举重训练基本原理指出:“举重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对训练刺激)不适应—适应—(对新的训练刺激)再不适应—再适应……循环往复过程。而每一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循环过程的完成,也就标志着训练的竞技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当然,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总是有限度的,运动量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一味增加下去,因此,就要靠节奏来进行调节,从而使刺激经常保持新异的性质。”这段文字就给举重训练的“新颖性”提出了理论根据,并明确提出这方面的新颖性是靠训练节奏来控制的。
  (2)少年,尤其是少年的举重运动员,其肌肉解剖生理特点也为其训练的新颖性提供了理论根据。这就是一方面,他们肌肉中的能量物质(如糖元)储备以及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在身高突增期,肌肉顺着骨朝纵向长长,肌肉体积单薄,力量比较薄弱,承受不了单调和长时间的训练刺激。
  (3)少年,特别是少年的举重运动员,其神经细胞发育尚不完全,脑细胞工作能力差,易疲劳。这也是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必须注意新颖性的原因之一。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业余举重年度训练计划安排中,無非是“冬训—比赛—调整—夏训—测验”这么“五重协奏曲”,很难有什么大的新颖性可言。即使有,也不过是各个阶段时间多少的变化,或特殊情况的特殊安排。但是,在冬、夏两个阶段训练中必须注意其新颖性,才能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现以冬训为例,分三个方面来谈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性问题:
  3.1 冬训阶段的新颖性
  在整个冬训中,不能只以一种训练方法贯彻始终,否则,就难免使运动员产生“适应—疲踏—厌烦的情绪。而应当依次或交替实施2-3种不同的训练手段,再配以适宜的训练节奏,就可解决整个冬训的新颖性问题。假设,在冬训的前半段,主要是使用“重复训练法”——即重点项目重复安排的训练手段。如抓举为重点的训练项目的话,那么在一堂课内,抓举训练接练挺举之后,再安排抓举辅助项目训练。但到冬训后半段就要改为“递减训练法”——在一组训练中,杠铃重量由重向轻递减,连续完成几次动作的训练方法。可用抓举105-100-90/€?-1-2来表示。斜杠前的数字是抓举依次递减的杠铃重量,后数字是分别试举的次数;€状硌盗纷槭U庋涂纱蚱魄敖锥巍爸馗囱盗贩ā钡墓咝裕簿驮黾恿搜盗返男掠毙浴4ダ嗯酝ǎ谜饬街只蛄硗獾难盗贩椒ǎ栽挛ノ欢惶媸褂茫部稍黾佣到锥蔚男掠毙浴?
  3.2 周训练的新颖性
  实际周训练新颖性的原则是第一天训练透了的项目,第二天就不再安排。现以“重复训练法”为依据,以抓举为重点训练项目,把一周下午训练安排举例如下:
  周一:①抓举②挺举③直体抓
  周二:①借力推②宽拉或速拉③前蹲或后蹲
  周三:①高抓或抓举②下蹲翻
  周四:早操:一项蹲翻下午:篮球或足球活动调整
  周五:①拉举②耸肩翻挺③耸肩抓
  周六:①架上挺或抓举支撑②宽拉或速拉③前蹲或后蹲
  周日:郊游、休息。
  这一周计划以少年为宜,另外的早操都安排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下午专项训练只写的是主项训练内容。
  3.3 训练课上的新颖性
  在一周之内的每堂训练课上,在主项训练之间,可适当穿插1-2项辅助性训练项目。其原则是注意主动肌与对抗肌交替训练。例如:在做完强度拉力训练后,接做了3-4组仰卧直角起。这样,原来做拉力训练的主动肌,即腰背肌变成了仰卧直角起的对抗肌。这种交替训练手段,不但适当地锻炼了腹肌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腰背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和恢复。其机制原理有以下两点:
  一是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在静坐休息时,每分钟乳酸转变为1克,而采用换项练习进行“积极性”休息时,每分钟乳酸转变可达4克。这就加快了肌肉细胞中性的消除,从而为做拉力强度训练后的腰背肌得到较快恢复提供了客观的化学条件。二是腰背在做拉力强度收缩训练后,转变为仰卧直角起的对抗肌,从而被动地,当然也是协调地反复被拉长,这就为腰背肌得以放松和恢复提供了物理条件。这样,更有利于下一个项目的训练。同样道理,在做完大强度前蹲或后蹲之后,接做了3-4组俯卧屈腿(用橡皮带或同伴助阻力)训练,这也即锻炼了大腿后群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以及小腿三头肌,同时也使大强度训练后的股四头肌得到放松和恢复。此训练安排,即增加了训练课的新颖性,又使少年举重运动员肌群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训练新颖性的要求,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内容除抓举、挺举之外,辅助动作原则上要广泛一些。《举重教学训练大纲》规定的第一类、二类专门动作,不但是重点,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根据特殊情况创造某些三类辅助动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训练的“米”种类太少,那么教练员也就很难做到具有新颖性的“训练之炊”。
  4结论
  根据少年,尤其是少年的举重运动员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到和研究他们训练安排中的新颖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中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即训练节奏的新颖性和训练方法、训练内容的新颖性。前者可检验教练员是否像高级钢琴家那样,利用不同音响和节奏,弹奏出举重训练的美妙乐章,后者可检验教练员是否像特级厨师那样,以训练手段和内容为“佐料”,掌握好“火候”而烹调的新鲜、味美的“佳肴”,使运动员吃得下、吃得饱、消化得好,从而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本人较好地解决了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中的新颖性问题,所训学生在训练中情绪高涨,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过度疲劳”现象,伤病也较少,训练比较系统,从而收到了比较满意的训练效果:在1994―2010年十几年的执教时间内,培养了刘海华、管新蕾、陈玲、陆浩杰等四名国家举重队队员。其中刘海华在2007年获得举重世界杯比赛77公斤级的冠军,管新蕾、陈玲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63公斤级、69公斤级的冠军和亚军。十几年里,在苏州市、省级比赛中,所带学生共获得171项第一、82项第二、92项第三名。
  总之,经过实践证明,解决好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中的新颖性问题,是培养和造就栋梁之材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各级业余学校举重教练员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举重.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郭迁栋编著.竞技举重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拉扎尔.巴罗加,塔马斯.阿让.举重与力量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在领导干部换届考察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找群众个别谈话,了解考核对象的品行、才能和工作绩效,这是扩大民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有的群众怕谈话的内容跑风漏气,事后遭到领导的
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听大人的说教和劝告,而是调动各种感官的直接体验,幼儿通过自主地观察、模仿、互助学习、探究等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式
从1980年复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00期了.当第100期稿子定稿付印时,每个编辑都隐隐约约地感到这期稿子似乎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对连续出刊100期回首的感慨.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
根据国家号召开发矿山资源,大力提倡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特设计一种新型多用采(煤)掘机,此机适用于半地下和坑道采掘工作。该机工作效率极高,工 According to th
摘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其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实用性人才。增强学生自身体质的同时,以精力充沛的体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
背景:rn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长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课文.文中可圈可点处俯拾即是.然而,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课堂教学的层层推进,我发现:文章虽
本文针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案例和项目式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实践大于理论的教学模式,并在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独立学院本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别巨大,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根据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方案,在2009级本三学生中进行了试
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