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恰当地运用“导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对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还是很大的,兴趣和信心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文言文的语义、句义,然后生硬地把它们背下来,必然会学得枯燥无味,最终导致丧失学好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导入法”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积累,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运用“导入法”要讲究方式,而用什么方式为宜,要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来确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下面就具体来谈一下:
一、成语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导入呢?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讳疾忌医”这一成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现在要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接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范读,边看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写的是谁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不让医生治疗?医生是谁?他劝了几次?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学生听完范读,很快就找到了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扁鹊是如何劝告的,桓侯又是怎么拒绝的呢?下面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以前,我教这课是直接进入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显得很被动,因而对课文中的信息接受与理解要比这慢得多。初中文言文中,还有不少的篇目可以采用这一导入法。如:《〈论语〉六则》可用成语“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导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导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这种导入法进入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文言字词教学,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
二、故事导入法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一类文言文选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采用故事导入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自然兴趣浓厚。教师把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形式先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言文内容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则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字词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识记文章的内容。还可训练听力,对学生的说话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真可谓一举多得。如:《狼》、《口技》、《伤仲永》、《为学》、《愚公移山》等,都可采用这种导入法进行教学。
三、讨论导入法
在初中文言课文中,选用了不少说理性很强的篇章,如《马说》、《说虎》、《爱莲说》、《陋室铭》、《出师表》等。教这类文言文,如果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则对完成教学任务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如何设计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它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讨论出来;否则,这种讨论就达不到导入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教《出师表》一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然后要学生讨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可能向刘禅诉说一些什么?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归纳起来,大体跟文章内容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出师表》一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和认识,这对学生识记和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总之,正确利用导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而且对于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文的词句、章法等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很有实用价值。
一、成语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导入呢?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讳疾忌医”这一成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现在要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接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范读,边看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写的是谁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不让医生治疗?医生是谁?他劝了几次?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学生听完范读,很快就找到了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扁鹊是如何劝告的,桓侯又是怎么拒绝的呢?下面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以前,我教这课是直接进入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显得很被动,因而对课文中的信息接受与理解要比这慢得多。初中文言文中,还有不少的篇目可以采用这一导入法。如:《〈论语〉六则》可用成语“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导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导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这种导入法进入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文言字词教学,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
二、故事导入法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一类文言文选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采用故事导入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自然兴趣浓厚。教师把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形式先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言文内容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则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字词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识记文章的内容。还可训练听力,对学生的说话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真可谓一举多得。如:《狼》、《口技》、《伤仲永》、《为学》、《愚公移山》等,都可采用这种导入法进行教学。
三、讨论导入法
在初中文言课文中,选用了不少说理性很强的篇章,如《马说》、《说虎》、《爱莲说》、《陋室铭》、《出师表》等。教这类文言文,如果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则对完成教学任务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如何设计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它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讨论出来;否则,这种讨论就达不到导入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教《出师表》一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然后要学生讨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可能向刘禅诉说一些什么?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归纳起来,大体跟文章内容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出师表》一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和认识,这对学生识记和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总之,正确利用导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而且对于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文的词句、章法等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很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