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说现如今什么心理疾患知名度最高,最让人担惊受怕,又最容易让人误判的,那就应属抑郁症了。
可能是因为社会压力在逐渐变大吧,患抑郁症的人群越来越多。不过,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很多人其实都是受了坊间各类心理书的影响,从中生搬硬套一些症状到自己身上,然后就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心理上出了点儿什么问题。
王铁就是这样一名“抑郁症疑似”。
他是抑郁症
“大夫,你给看看,我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抑郁症啊?”焦急的母亲带着一脸麻木的孩子闯进咨询中心,冲助手大声地喊着。
助手急忙好生相劝,把母亲安抚住,然后对我示意:这的确就是我今天下午等待的来访者——王铁。
把哭哭啼啼的母亲劝离了咨询室,我开始了和王铁的对谈。
一般来说,抑郁症的外在特征比较明显:人会显得比较蔫,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粗看下来,王铁挺符合这些特征:他蜷缩在沙发里,眼睛似乎根本未曾聚焦,只是无意识地盯着咨询室的天花板。手指也有意无意地扣来扣去,好像自己在和自己玩儿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游戏。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意外的是他的面色。有抑郁症的来访者虽然称不上“形容枯槁”,但是通常而言也不会有太好的气色。但是王铁却面色红润,皮肤看上去也很有弹性,这让我对他的“抑郁症”有了些怀疑。
然而来访者情况登记表打消了我的怀疑。那张表是他母亲代填的,上面说王铁最近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昏睡不醒”。家里最开始以为他是得了什么病症,然而各种医学检查做了一溜够,都没什么异样。后来还是有人无意间说起,说抑郁症一个很主要的标志就是常常昏睡,这才有了王铁今天来咨询中心的举动。
王铁说,其实他也不是常常昏睡。至少,不是出于他自己主观意愿的昏睡。他只是常常觉得疲惫,然后就想睡觉,睡一觉起来以后就没什么事了。
那你最长睡过多长时间?我问。
他想了想,说:十五六个小时吧。
十五六个小时,这对于一个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太多了。但是仅靠这一条,也无法判定他真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属于精神科疾病,所以咨询师在面对此类病人时要格外小心。抑郁症的特性决定了它其实是无法通过对谈之类的普通心理咨询手段解决的,而且重症抑郁症患者还往往伴随有强烈的自杀倾向。遇到此类来访者,心理咨询师最恰当的应对方式应该是确诊,如果发现确实属于抑郁症的,应该建议家人在保证来访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其送医。
所以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认王铁究竟是不是抑郁症。
但随着谈话的逐渐深入,我渐渐觉得他好像并不是抑郁症,因为在谈话里我觉得他似乎并未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
抑郁症之所以得名,是人在这种时刻会处于一种无端的沮丧当中。这种沮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根本无法顾及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快乐。他们通常会说:“生活真没劲”,“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或者“没心情去做其他事”等等。然而王铁似乎都没有,他只是很单纯的瞌睡,如果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也会提起精神去做。虽然同其他人相比,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短了些(例如踢球,如果说其他人会有兴趣坚持下全场,那么王铁可能踢个半场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但绝不能就此就否认了他感知快乐的能力。
确认了王铁现在并没有什么危及生命的自杀倾向之后,我送走了王铁和他的母亲,并和他们约好了下次咨询的时间。看着王铁的母亲像母鸡保护小鸡那样护着他走出咨询中心,再听着她絮絮叨叨地扯着王铁说话,我忽然有了个想法:这或许真的不是什么抑郁症,而是一个亲密关系间的沟通问题。
脸上那丝不耐烦
出于这种考虑,第二次咨询时,我征得了王铁和他母亲的同意,把两人同时请进了咨询室,请他们一起来谈谈王铁目前遇到的困扰。
可能是因为母亲在场,王铁谈得比较少,主要是母亲在说。同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母亲仍然固执地认为王铁是抑郁症。她说,她看的书上那些抑郁症的症状,王铁都有,什么无端昏睡啊,什么无精打采啊,什么朝重夕轻啊,在王铁身上都能找得到。
这么明显的事,还有什么可说的?她很不满地讲。
在她说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王铁的神态。相比第一次咨询时,他更沉默了,那种走神的情况也更严重。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地说出什么,但我还是能从他的神态里感觉到一丝不耐烦。
这丝不耐烦倒是一个佐证,证明我先前关于抑郁症还是人际沟通的猜测可能是对的。因为像不耐烦这种情绪,在抑郁症中并不常见。他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抑郁倾向而对身边的事情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不耐烦,恰恰说明了王铁的思维活跃度仍然很高。
当王铁母亲说话告一段落之际,我把她请出了咨询室。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王铁自己的。
我并没有在睡眠这个问题上和王铁再多做纠缠,而是从他和母亲平时的生活关系上入手。
王铁说,他母亲平时就是这个样子,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曾经他不喜欢母亲这样喋喋不休,似乎他总是三岁孩子似的。但是现在他能感觉到母亲说这些话时的感情,也知道母亲都是为了他好,所以没什么抗拒。
然而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从他的话里听不出感情,反而是听出了抗拒。
我又请王铁回忆了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纳母亲这种交流方式的。他想了想,说:大一。
而这正是王铁开始昏睡的时候。
判 断
此后的几次咨询里,我渐渐形成了一个判断:
王铁的家庭,是个“准单亲家庭”。父母没有离婚,但是早已分居。父亲在外面有自己的房子,王铁平时和母亲一起生活。父母每个月会见几次面,但大多数时候,王铁都见不到父亲。能证明父亲存在的,只是每个月父亲打到王铁账户里的一点儿生活费而已。
所幸,王铁本人还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孩子,并没有形成什么孤僻或者怪异的性格。他的母亲,同时扮演严父和慈母两个角色,对王铁的教育也是不遗余力。
王铁上大学报到那天,喜欢上了同系的一个师姐。两人处了一段时间,王铁却愕然发现,师姐其实只是和他逢场作戏,玩玩而已。这个发现让他非常难过。一方面他哀悼自己死去的爱情,另一方面,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说前一个问题还能自行解决的话,后一个问题则需要来自其他人的支持,以使王铁重建信心。
舍友?说了太丢脸。同学?似乎讲了也没什么用。思前想后,王铁决定从母亲那里得到支持。
在这里不得不赞扬母爱的伟大,王铁的母亲以一种绝对包容的心态回应了遍体鳞伤的孩子。然而她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其实已经长大了,在爱情道路上的挫折,其实是他人生的必经之路。她给王铁的答复是:那个“师姐”是坏女人,根本不值得去爱,只配让人诅咒。而你则是很优秀的,你应该去爱更好的人。而这个更好的人究竟是谁呢?以你目前的眼光,根本分辨不出来。与其自己去碰得头破血流,倒不如让母亲来替你把关。
但婚姻关系的不顺利,让王母对于爱情基本丧失信心。她最终给王铁提供的标准,是建立在能力和金钱上的。换句话说,她希望王铁找一个家境优渥、学业优秀、志向远大的“有为女青年”。
这与王铁的爱情标准毫无疑问是有差距的。在刚进入大学的王铁眼中,似乎“感觉”更重要。对方是不是漂亮,两个人能不能谈得来,才是产生感情的重点。至于学业、家境……在爱情面前,这些东西重要吗?
几次激烈的争吵后,王铁沉默了。他无法辩驳母亲的标准,也无法否认母亲对他的善意,所以他只有逃避。而逃避的最好手段,就是睡眠。
你说得再多,我都睡了,难道你还能继续说下去?这是王铁在回忆当时心境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从梦中人到一觉天明
在这个案例里,王铁本人毫无疑问是有责任的。
他的责任在于,他没有能够很好地理清和母亲之间的关系。面对母亲的善意与意见,他没办法将两者区分开,而只能全盘接受,从而压抑了自己的看法与选择。或许他曾经表达和抗争过,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被“爱”所裹胁,从而不得不放弃自我,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逃避整个世界。
但这个责任又不能由王铁一个人来承担。他是一个年轻人,正是要自己学会当家做主的年纪。此前的成长经历,其实并没有给他多少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自己所做的第一次选择(与师姐的爱情是他的初恋)就惨遭失败,更是给了他当头一棒。这种情况下,依附于某个传统的、强大的,同时又是善意的意见,就变得理所当然。
但无论是情绪还是想法,其实都是人内心的独特感受。它们就像鲁迅所说的,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王母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逐渐扼杀王铁的自我。以王铁来咨询中心的状况而言,他正处在一个潜伏着等待爆发的阶段。
至于抑郁症?王铁当然不是抑郁症,他只是通过沉睡这种方式来逃避母亲那种在他看来是“无孔不入的监控”。但母亲因此而着急,并把他武断地定义为“抑郁症”的举动,反而更加深了他逃避的倾向。一方面,这是一种“标签作用”;另一方面,却更是给了王铁一个逃避的借口。
要让王铁意识到这些是困难的,更困难的是同时调整他和他母亲两个人的看法。不过好在,经过几次艰难的母子对谈,两人的关系渐渐开始缓解,并最终二人达成了一致。在这其中,王铁的成长显而易见。
最后王铁结束咨询时,他悄悄地对我说:曾经有一阵,他非常希望睡觉,因为在梦里还能看到师姐对他微微地笑。
那现在呢?我问。
他挠挠头,说:打球回来好累,一觉到天明。
图/郭德鑫 编辑/芦淼 [email protected]
可能是因为社会压力在逐渐变大吧,患抑郁症的人群越来越多。不过,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很多人其实都是受了坊间各类心理书的影响,从中生搬硬套一些症状到自己身上,然后就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心理上出了点儿什么问题。
王铁就是这样一名“抑郁症疑似”。
他是抑郁症
“大夫,你给看看,我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抑郁症啊?”焦急的母亲带着一脸麻木的孩子闯进咨询中心,冲助手大声地喊着。
助手急忙好生相劝,把母亲安抚住,然后对我示意:这的确就是我今天下午等待的来访者——王铁。
把哭哭啼啼的母亲劝离了咨询室,我开始了和王铁的对谈。
一般来说,抑郁症的外在特征比较明显:人会显得比较蔫,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粗看下来,王铁挺符合这些特征:他蜷缩在沙发里,眼睛似乎根本未曾聚焦,只是无意识地盯着咨询室的天花板。手指也有意无意地扣来扣去,好像自己在和自己玩儿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游戏。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意外的是他的面色。有抑郁症的来访者虽然称不上“形容枯槁”,但是通常而言也不会有太好的气色。但是王铁却面色红润,皮肤看上去也很有弹性,这让我对他的“抑郁症”有了些怀疑。
然而来访者情况登记表打消了我的怀疑。那张表是他母亲代填的,上面说王铁最近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昏睡不醒”。家里最开始以为他是得了什么病症,然而各种医学检查做了一溜够,都没什么异样。后来还是有人无意间说起,说抑郁症一个很主要的标志就是常常昏睡,这才有了王铁今天来咨询中心的举动。
王铁说,其实他也不是常常昏睡。至少,不是出于他自己主观意愿的昏睡。他只是常常觉得疲惫,然后就想睡觉,睡一觉起来以后就没什么事了。
那你最长睡过多长时间?我问。
他想了想,说:十五六个小时吧。
十五六个小时,这对于一个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太多了。但是仅靠这一条,也无法判定他真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属于精神科疾病,所以咨询师在面对此类病人时要格外小心。抑郁症的特性决定了它其实是无法通过对谈之类的普通心理咨询手段解决的,而且重症抑郁症患者还往往伴随有强烈的自杀倾向。遇到此类来访者,心理咨询师最恰当的应对方式应该是确诊,如果发现确实属于抑郁症的,应该建议家人在保证来访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其送医。
所以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认王铁究竟是不是抑郁症。
但随着谈话的逐渐深入,我渐渐觉得他好像并不是抑郁症,因为在谈话里我觉得他似乎并未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
抑郁症之所以得名,是人在这种时刻会处于一种无端的沮丧当中。这种沮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根本无法顾及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快乐。他们通常会说:“生活真没劲”,“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或者“没心情去做其他事”等等。然而王铁似乎都没有,他只是很单纯的瞌睡,如果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也会提起精神去做。虽然同其他人相比,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短了些(例如踢球,如果说其他人会有兴趣坚持下全场,那么王铁可能踢个半场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但绝不能就此就否认了他感知快乐的能力。
确认了王铁现在并没有什么危及生命的自杀倾向之后,我送走了王铁和他的母亲,并和他们约好了下次咨询的时间。看着王铁的母亲像母鸡保护小鸡那样护着他走出咨询中心,再听着她絮絮叨叨地扯着王铁说话,我忽然有了个想法:这或许真的不是什么抑郁症,而是一个亲密关系间的沟通问题。
脸上那丝不耐烦
出于这种考虑,第二次咨询时,我征得了王铁和他母亲的同意,把两人同时请进了咨询室,请他们一起来谈谈王铁目前遇到的困扰。
可能是因为母亲在场,王铁谈得比较少,主要是母亲在说。同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母亲仍然固执地认为王铁是抑郁症。她说,她看的书上那些抑郁症的症状,王铁都有,什么无端昏睡啊,什么无精打采啊,什么朝重夕轻啊,在王铁身上都能找得到。
这么明显的事,还有什么可说的?她很不满地讲。
在她说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王铁的神态。相比第一次咨询时,他更沉默了,那种走神的情况也更严重。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地说出什么,但我还是能从他的神态里感觉到一丝不耐烦。
这丝不耐烦倒是一个佐证,证明我先前关于抑郁症还是人际沟通的猜测可能是对的。因为像不耐烦这种情绪,在抑郁症中并不常见。他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抑郁倾向而对身边的事情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不耐烦,恰恰说明了王铁的思维活跃度仍然很高。
当王铁母亲说话告一段落之际,我把她请出了咨询室。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王铁自己的。
我并没有在睡眠这个问题上和王铁再多做纠缠,而是从他和母亲平时的生活关系上入手。
王铁说,他母亲平时就是这个样子,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曾经他不喜欢母亲这样喋喋不休,似乎他总是三岁孩子似的。但是现在他能感觉到母亲说这些话时的感情,也知道母亲都是为了他好,所以没什么抗拒。
然而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从他的话里听不出感情,反而是听出了抗拒。
我又请王铁回忆了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纳母亲这种交流方式的。他想了想,说:大一。
而这正是王铁开始昏睡的时候。
判 断
此后的几次咨询里,我渐渐形成了一个判断:
王铁的家庭,是个“准单亲家庭”。父母没有离婚,但是早已分居。父亲在外面有自己的房子,王铁平时和母亲一起生活。父母每个月会见几次面,但大多数时候,王铁都见不到父亲。能证明父亲存在的,只是每个月父亲打到王铁账户里的一点儿生活费而已。
所幸,王铁本人还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孩子,并没有形成什么孤僻或者怪异的性格。他的母亲,同时扮演严父和慈母两个角色,对王铁的教育也是不遗余力。
王铁上大学报到那天,喜欢上了同系的一个师姐。两人处了一段时间,王铁却愕然发现,师姐其实只是和他逢场作戏,玩玩而已。这个发现让他非常难过。一方面他哀悼自己死去的爱情,另一方面,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说前一个问题还能自行解决的话,后一个问题则需要来自其他人的支持,以使王铁重建信心。
舍友?说了太丢脸。同学?似乎讲了也没什么用。思前想后,王铁决定从母亲那里得到支持。
在这里不得不赞扬母爱的伟大,王铁的母亲以一种绝对包容的心态回应了遍体鳞伤的孩子。然而她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其实已经长大了,在爱情道路上的挫折,其实是他人生的必经之路。她给王铁的答复是:那个“师姐”是坏女人,根本不值得去爱,只配让人诅咒。而你则是很优秀的,你应该去爱更好的人。而这个更好的人究竟是谁呢?以你目前的眼光,根本分辨不出来。与其自己去碰得头破血流,倒不如让母亲来替你把关。
但婚姻关系的不顺利,让王母对于爱情基本丧失信心。她最终给王铁提供的标准,是建立在能力和金钱上的。换句话说,她希望王铁找一个家境优渥、学业优秀、志向远大的“有为女青年”。
这与王铁的爱情标准毫无疑问是有差距的。在刚进入大学的王铁眼中,似乎“感觉”更重要。对方是不是漂亮,两个人能不能谈得来,才是产生感情的重点。至于学业、家境……在爱情面前,这些东西重要吗?
几次激烈的争吵后,王铁沉默了。他无法辩驳母亲的标准,也无法否认母亲对他的善意,所以他只有逃避。而逃避的最好手段,就是睡眠。
你说得再多,我都睡了,难道你还能继续说下去?这是王铁在回忆当时心境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从梦中人到一觉天明
在这个案例里,王铁本人毫无疑问是有责任的。
他的责任在于,他没有能够很好地理清和母亲之间的关系。面对母亲的善意与意见,他没办法将两者区分开,而只能全盘接受,从而压抑了自己的看法与选择。或许他曾经表达和抗争过,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被“爱”所裹胁,从而不得不放弃自我,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逃避整个世界。
但这个责任又不能由王铁一个人来承担。他是一个年轻人,正是要自己学会当家做主的年纪。此前的成长经历,其实并没有给他多少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自己所做的第一次选择(与师姐的爱情是他的初恋)就惨遭失败,更是给了他当头一棒。这种情况下,依附于某个传统的、强大的,同时又是善意的意见,就变得理所当然。
但无论是情绪还是想法,其实都是人内心的独特感受。它们就像鲁迅所说的,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王母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逐渐扼杀王铁的自我。以王铁来咨询中心的状况而言,他正处在一个潜伏着等待爆发的阶段。
至于抑郁症?王铁当然不是抑郁症,他只是通过沉睡这种方式来逃避母亲那种在他看来是“无孔不入的监控”。但母亲因此而着急,并把他武断地定义为“抑郁症”的举动,反而更加深了他逃避的倾向。一方面,这是一种“标签作用”;另一方面,却更是给了王铁一个逃避的借口。
要让王铁意识到这些是困难的,更困难的是同时调整他和他母亲两个人的看法。不过好在,经过几次艰难的母子对谈,两人的关系渐渐开始缓解,并最终二人达成了一致。在这其中,王铁的成长显而易见。
最后王铁结束咨询时,他悄悄地对我说:曾经有一阵,他非常希望睡觉,因为在梦里还能看到师姐对他微微地笑。
那现在呢?我问。
他挠挠头,说:打球回来好累,一觉到天明。
图/郭德鑫 编辑/芦淼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