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南疆匀播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為明确匀播冬小麦根系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为材料,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根干质量密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新冬22号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干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越冬期123万株/hm2处理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密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均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5种不同密度处理下0~60 cm土层根系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95.13%~97.84%,说明匀播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随深度的增加根系急剧减少。越冬后,0~40 cm 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后 40~100 cm 土层根系显著增多。越冬期高密度条件下匀播冬小麦根量较大;拔节至抽穗期根系生长最旺盛,各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匀播条件下新冬22号根系集中分布在0~60 cm土层。
  关键词 冬小麦;匀播;种植密度;根系
  中图分类号 S 512.1+1;S 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039-04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roots of uniformly sowed winter wheat to the planting density in South Xinjiang area,multiple spike typ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of Xindong 22 were used as material,five planting density were designed,which were 123×104,156×104,204×104,278×104 and 400×104 plants/hm2.The root length,root surface area,root length density and root dry weigh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root length density,root surface area and root dry mass density of Xindong 22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at heading period,showing the trend of firstly enhance and then reduce. At overwintering period,treatment of 123×104 plants/hm2 showed greater root length density,root surface area and root dry mass density than other treatments.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root surface area at jointing stage,heading period and mature period were in the order of 156×104 plants/hm2 treatment>204×104 plants/hm2 treatment>123×104 plants/hm2 treatment>278×104 plants/hm2 treatment>400×104 plants/hm2 treatment. Under 5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s,0-60 cm soil layer had the most root system distribution,accounting for 95.13%-97.84% of the total root length,showing that evenly sowing winter wheat root system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0-60 cm,the root system reduced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layer. After wintering,increasing rate of root system at 0-40 cm soil layer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After jointing,increasing rate of root system at 40-100 cm soil layer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Root amount of uniformly sowed winter wheat was relatively great under highdensity condition at overwintering period. Root system grew the most vigorously from jointing stage to heading stage,showing the order of 156×104 plants/hm2 treatment>204×104 plants/hm2 treatment>123×104 plants/hm2 treatment>278×104 plants/hm2 treatment>400×104 plants/hm2 treatment. Under uniform sowing,root system of Xindong 22 was mainly distributed at 0-60 cm soil layer.   Key words Winter wheat;Uniform sowing;Planting density;Root system
  基金项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重点产业支撑计划项目(2017DB010)。
  作者简介 张丽(1985—),女,安徽界首人,硕士,从事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15
  近年来随着其他经济作物的不断扩大,新疆小麦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加强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造成南疆粮饲紧缺,产生粮食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此如何使小麦稳产、高产成为小麦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根系是小麦吸收水分和养分参与体内物质合成和转化过程的重要器官,其生长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地上部生长状况及籽粒产量[1-6]。因此,探求小麦根系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动态对于优化根系构型以实现小麦产量潜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麦匀播技术是一种有利于小麦生产节本增效的先进生产模式,但匀播技术是否适合新疆冬小麦的种植、不同品种类型冬小麦适合的匀播密度等方面研究较少。
  目前冬小麦匀播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冬小麦地上部分和种植模式等方面[7-9],对匀播小麦地下部分根系的研究还较少。植物根系结构分布及动态生长规律一直是根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有关小麦根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品种类型[10-11]、耕作栽培措施[12-13]、水肥条件[14-16]、灌溉技术[17]及生长冗余[18]等方面。随着光学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借助于先进的图像分析技术,尤其是微根管技术,对细根的形态、分布、周转过程和生产力水平等进行合理评价成为可能,Waddington等[19]利用类似微根管技术观察了温室里盆栽小麦的根系生长情况。阎素红等[20]通过根钻取土,扫描仪扫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冬小麦的根系生长特性,指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田中伟等[21]认为小麦品种类型与根系改良是高产高效栽培调控的重要目标。鉴于此,笔者以新疆广泛种植的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匀播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品种密度效应及适宜密度范围,为确立并完善匀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2020年在塔里木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40°33′N,81°16′E),海拔1 012.2 m,年平均气温11.4 ℃,年均降水量50.8 mm,年均蒸发量1 988.4 mm,年均相对湿度在55%以下,属典型暖温带内陆型气候,试验地土质为砂壤土。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该研究为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人工开沟定穴点播,均匀播种设置为5个密度,株、行距配置分别为M1处理(5 cm×5 cm)、M2处理(6 cm×6 cm)、M3处理(7 cm×7 cm)、M4处理(8 cm×8 cm)、M5处理(9 cm×9 cm),分别对应密度为400.0、277.8、204.1、156.3、123.5株/m2。2019年10月1日播种,2020年6月21日收获。分别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干质量,每次每个处理以植株为中心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个土层深度,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分别在冬小麦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用根钻取样。根钻钻头直径为9 cm,长20 cm。按要求取出根系装入尼龙网袋后在水中浸泡30 min,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镊子去除杂质和杂根,之后将其按照不同土层平铺在根系扫描盘上,经根系扫描仪灰度模式扫描并以图形文件格式存储到计算机中,再用 WinRHIZO 根系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各处理不同阶段不同土层的根长、根平均直径,然后将根系分别装入信封,105 ℃下杀青30 min,80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各层次根干重,即得根干质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并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冬小麦根长密度时空分布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0~100 cm土层深度根长密度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长密度先增加后减小,抽穗期达最高峰。拔节期不同密度处理根长密度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M2、M4处理增长较快。拔节期到抽穗期根长密度增长显著,表现为M1处理>M3处理>M4处理>M5处理>M2处理,根长密度随密度变稀呈减小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根长密度都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说明拔节期至抽穗期是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成熟期根長密度迅速减小,随密度变稀根长密度减小越快。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不同土层单位体积总根长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各生育时期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0~60 cm土层深度根长占总根长的96.59%。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根长分别占总根长的21.57%和51.9%。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层根长密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根长密度开始迅速减小,说明成熟期根系生长速度减缓并衰亡。越冬期土壤各层中均表现为M1处理根长密度最大,而其他密度处理差别不大。拔节期0~40 cm土层深度根长密度M2、M4处理较大,20~40 cm土层深度M2处理根长密度最大,40~60 cm,M2、M4、M5处理根长密度较长。抽穗期在0~40 cm土层深度各处理的根长密度均达到最大值,M1处理增长速度最快、增值最大,20~40 cm 土层深度随种植密度变稀,根长密度变小,40~60 cm土层深度根长密度随种植密度变稀,呈先增后减。成熟期M1处理的根长密度最大,40~60 cm土层深度随种植密度变稀,根长密度先增后减,M2、M3处理根长密度较大。   2.2 不同处理冬小麦根表面积时空分布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0~100 cm土层深度根表面积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抽穗期达最高峰。拔节期不同密度处理根长密度均呈缓慢增长状态,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拔节期到抽穗期根表面积增长显著,表现为M1处理>M2处理=M3处理>M4处理>M5处理。根表面积随密度变稀呈减小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根表面积都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说明拔节期至抽穗期是根系快速生长时期。成熟期根表面积迅速减小。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根表面积垂直分布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各生育时期根表面积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60 cm土层深度根表面积占总根系面积的95.21%。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根长分别占总根长的23.84%和49.3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层根表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根表面积开始迅速减小,说明成熟期根系生长减缓并衰亡。越冬期土壤各层中M1处理根表面积均为最大值。拔节期0~40 cm土层深度根表面积增大速度表现为随密度变稠而减小;40~60 cm土层深度根表面积随密度变稀而增加;60~100 cm土层深度,根表面积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至M3处理最高。抽穗期在0~20 cm土层深度各密度的根表面积均达到最大值,0~40 cm土层深度中M1、M2处理根表面积最大,随种植密度变稀根表面积递减,40~60 cm土层深度M2处理根表面积较大。成熟期20~60 cm土层深度随种植密度变稀根表面积先减后增,60~80 cm土层深度M3处理根系生长较好。
  2.3 不同处理冬小麦根系干质量密度时空分布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根干质量密度垂直分布见图5。由图5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干质量密度先增加后下降。越冬期M1处理根干质量密度最大;拔节期不同密度处理根干质量密度迅速增长,各处理间根干质量密度增长无显著差异;抽穗期根干质量密度依然处于高峰,表现为M1处理>M3处理>M2处理>M4处理>M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的根干质量密度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说明拔节期至抽穗期是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成熟期根干质量密度除M3处理依然增加外,其他处理都迅速减小。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根干质量垂直分布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各生育时期根干质量密度除M3处理一直增加外,其他密度处理的根干质量密度都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60 cm土层深度根干质量密度占总根干质量密度的94.39%。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根干质量密度分别占总根干质量密度的34.31%和32.41%。随着生育进程推进,除M3处理一直增加外,各层根干质量密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根干质量密度开始迅速减小。越冬期土壤各层中根干质量密度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减后增;拔节期,0~40 cm土层深度根干质量密度增大速度表现为随密度变稠而减小,M5处理增长最快,20~40 cm、60~80 cm土层深度M3处理增长最快;抽穗期在0~40 cm土层深度各密度的根干质量密度均达到高峰,M1处理根干质量密度最大,20~40 cm土层根干质量密度随种植密度变稀表现为先增后减,M4处理根干质量密度达最大。成熟期M3处理根系依然在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根系分布影响营养、水分吸收,根系生长发育与作物产量有相关性[22],该研究各密度处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均表现出种植密度越稠增加越多,成熟期表现出种植密度越稠减小越慢,而较缓的根系衰老有助于小麦粒质量增加[23]。新冬22号匀播越冬期高密度有利于根系生长,这与刘殿英[24]提出冬小麦生根量生育前期与密度呈正相关一致。一些研究认为,小麦根系多分布在0~60 cm,该试验结果新冬22号匀播干旱灌区根系生长集中分布在0~60 cm土层深度,这与之前研究结果一致,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M2处理根系深层生长在不同生育期都优于其他处理,这与产量结果相符,说明小麦产量与深层根系关系密切[25]。
  冬小麦根系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干质量密度减小;拔节期0~60 cm土层深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增大速度表现为随密度变稠而减小,在整个土壤剖面上,随着种植密度增稠,根系各指标降低速度加快。随着冬小麦密度的变稠,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增加,且在抽穗时达最高值,这与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一致[25],根长密度是单位土体中根的长度,是根系生长强弱的1个指标。卢振民等[ 23]指出,根长密度各生育期呈指数分布的相关性都很好。小麦根系表面积的大小表明根系活性高低。该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各项指标随小麦生育进程发展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除根干质量密度是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外,其余指标均是拔节到抽穗期生长最快,各处理根系整体生长状态为M2处理>M3处理>M1处理>M4处理>M5处理,说明过密或者过稀的匀播密度都不利于新冬22号根系生长发育,该试验中最适宜的匀播密度为M2密度处理。
  参考文献
  [1] 邱新强,高陽,黄玲,等.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1):2211-2219.
  [2] 陈智勇,谢迎新,张阳阳,等.小麦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对氮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10):1223-1231.
  [3] 梅四卫,朱涵珍,王术,等.小麦根系研究现状及展望[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12):5448-5454.
  [4] 方燕,闵东红,高欣,等.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与产量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9,39(8):2922-2934.
  [5]  HAMMER G L,DONG Z S,MCLEAN G,et al.Can changes in canopy and/or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explain historical maize yield trends in the U.S.corn belt?[J].Crop science,2009,49(1):299-312.   [6] 吕国红,谢艳兵,温日红,等.东北玉米根系生物量模型的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7(4):572-580.
  [7] 陈猛,梁雪齐,李玲,等.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238-244.
  [8] 张永强,方辉,范贵强,等.一体化匀播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20,57(3):427-433.
  [9] ANSARI M A,MEMON H R,TUNIO S D,et al.Effect of planting patter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J].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veterinary sciences,2006,22(2):6-11.
  [10] 苗青霞,方燕,陳应龙.小麦根系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植物学报,2019,54(5):652-661.
  [11] 段国辉,田文仲,温红霞,等.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差异[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2):25-28.
  [12] 方燕,徐炳成,谷艳杰,等.密度和修剪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6):1820-1828.
  [13] 王永华,王玉杰,冯伟,等.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26-2837.
  [14] 严银花,祁静玉,罗雪梅,等.不同供氮水平下滴灌春小麦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9-96.
  [15] 沈玉芳,李世清.施肥深度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特征及提水作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4):65-73.
  [16] 薛丽华,赵连佳,陈兴武,等.不同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根系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9):21-31.
  [17]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根系、光合及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31(1):212-217.
  [18] 侯慧芝,黄高宝,郭清毅,等.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J].生态学杂志,2007,26(9):1407-1411.
  [19] WADDINGTON J.Observation of plant roots  in situ [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1971,49(10):1850-1852.
  [20] 阎素红,杨兆生,王俊娟,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根系生长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906-910.
  [21] 田中伟,樊永惠,殷美,等.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根系改良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5,41(4):613-622.
  [22] 高砚亮,孙占祥,白伟,等.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6,24(6):79-87.
  [23] 卢振民,熊勤学.冬小麦根系各种参数垂直分布实验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1,2(2):127-133.
  [24] 刘殿英.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18(3):29-35.
  [25] 王永华.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根群构建与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建立一種由高脂高糖膳食导致小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方法,具体症状为伴有严重血脂异常、肝功能受损和炎症反应。[方法]选用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灌胃高脂高糖肠内营养液,正常组灌胃PBS,试验期间自由摄食基础饲料和水。于第10、12、14、16周分别处死3只小鼠,检测是否达到NAFLD脂变程度;16周后,处死全部小
青藏高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生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气候的相关性,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叠置分析法,建立青藏高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空间分布与气候的联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空间上东西部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异与气候因子关系密切。核密度热点区与深度贫困地区高度吻合,产品数量、种类随着气温和降水自西北向东南变化明显。总体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向东部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聚集,温度适
摘要 对荷兰引进的10个葡萄风信子品种进行露地栽培,对其物候期及观赏性状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10个葡萄风信子品种在苏州地区露地栽培均能正常开花;其中“大微笑”“幻想创造”“蓝魔法”“触雪”等品种适宜在园林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物候期;观赏性状  中图分类号 S 6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050-04  Abstr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浓度甜菜碱对盐胁迫下薄皮甜瓜耐盐性的影响,以生产上常用的薄皮甜瓜永甜3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用100 mmol/L NaCl进行盐胁迫,同时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甜菜碱,研究甜菜碱对盐胁迫下薄皮甜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 mmol/L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薄皮甜瓜O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了脯氨酸含量,有效缓解了脂膜过氧化程度,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了盐胁迫
摘要 当前全域旅游备受学界和政府推崇,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梳理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入手,总结全域旅游在实践领域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乡村是较之城市更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空间,并从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和可采取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 全域旅游;乡村;优势;实践困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 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134-03  
[目的]检验退耕还林工程改造效果,探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碳汇/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泸定县田坝乡种植的花椒地为研究区域,研究退耕还林3年后不同种植密度下(0.5 m×0.5 m、0.5 m×1.0 m、1.0 m×1.0 m)各土层(0~15、15~30、30~45 cm)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结果]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最
摘要 [目的]建立苦糖果再生体系,保存种质资源。[方法]以苦糖果种子诱导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6-BA、IBA等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培养基、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有很大差异。相同浓度激素条件下,以MS为基本培养基可诱导出苦糖果愈伤组织,最佳配方为MS+6-BA 0.5 mg/L +IB
摘要 以向日葵高感列当E的自交系09110-21264162A为母本,与抗病自交系J-09R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分析了向日葵抗列当E的抗性遗传规律,并且采用SSR技术在亲本和F2代群体中筛选与抗列当基 因Or5连 锁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F2群体的抗感比符合3∶1的分离规律,筛选出与抗列当基因 Or5 连锁的1个分子标记ORS1036。经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的表型鉴定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的一致
摘要 以水培“非洲冰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冰菜生长、无机离子含量和盐囊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试验1:分别设定0、0.05、0.15和0.25 mol/L NaCl 4个处理;试验2:设定CK(始终不添加NaCl),和分别在0、7和14 d后添加0.05 mol/L NaCl 4个处理,以日本园试营养液配方为基础培养液,栽培28 d。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
摘要 研究了插穗采集部位、基质类型和激素3方面因素对神农香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部位对神农香菊扦插生根影响不大;基质类型对扦插苗生根数影响明显,对生根率和生根长度的影响较小;河砂∶腐殖土∶蛭石=1∶1∶1适合作为神农香菊的扦插基质;激素处理影响扦插生根效果显著,对生根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生根率、平均根长;处理时间是激素处理影响扦插生根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激素种类;神农香菊扦插最佳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