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浅析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奥赛罗》创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剧作家如何通过不同角色一步步地在剧本中展开了十六世纪末及十七世纪初欧洲的文化与种族的冲突。并探究造成剧中悲剧的真正原因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奥赛罗;种族主义;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最使人震撼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部。它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以后所写的第一部悲剧,并且它的故事只源于意大利作家钦提奥的一则短篇小说,取材平凡。历代批评家一致认为,《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结构最完美的一部作品。
一、作品创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脱颖而出,受其影响,莎士比亚执着于人类进步的信念,胸怀重整乾坤的远大抱负,甚至借哈姆雷特之声口喊出了“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杰作”的宣言,但也正如恩格斯所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了“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大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以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残酷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交迭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现实剧烈冲突;人民深受压迫,正义不能伸张;罪恶高视阔步,公道锁链加身,欺骗无罪俘掠受奖;谋杀者报以合法外衣,扶摇直上;阴谋家伪善装扮,一帆风顺,所有这一切,莎翁看到了,感觉到了,震惊之余,反映在其创作中,作品的批判性则愈强、感染力愈大,愈能撼人心弦 ,而《奥赛罗》则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时代的缩影”,莎士比亚“要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
二、伊阿古
作为悲剧的一个外在因素,伊阿古对于奥赛罗的嫉妒中便充分体现出了种族歧视。奥赛罗是从非洲来的黑皮肤,面貌丑陋,在伊阿古眼里奥赛罗是“一介武夫”,是“到处为家、漂泊流浪的异邦人。”他告诉苔丝狄蒙娜的父亲:“起来,起来,打钟惊醒那些酣睡的市民,否则魔鬼要让你抱孙子啦。”可见,伊阿古用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来侮辱奥赛罗。伊阿古从出场起就甚少用正式姓名称呼奥赛罗,相反,他使用了各色诋毁性的称呼词:“黑将军”、“摩尔人”、“厚嘴唇的家伙”、“老黑羊”、“魔鬼”、“一头黑马”等等。其中,“摩尔人”即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一个。而这样一个称呼则鲜明地体现了种族性和他者性,它清楚地表明了以肤色不同为标志的“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们”。尽管奥赛罗一直表现得高尚且有能力,但是受到当时欧洲社会对于黑皮肤的“他者”普遍存有的偏见及文化定势的影响,伊阿古依旧无法接受一个来自非洲蛮邦的黑人在白人社会中位居高职、发号施令。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敌意驱使着他去摧毁奥赛罗——这个渗入到本土文化中的“他者”。伊阿古的行为不单代表着种族主义不理性行为的普遍传达渠道,更是莎翁给出的维多利亚时期对于黑人“他者”的殖民话语的特定比喻。有此根源,之后接踵而至的阴谋便有了温床。
三、奥赛罗
奥赛罗的自卑的性格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那又是什么使他形成了这种自卑的性格呢?奥赛罗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经历所造成的,这是他自身无法控制的。导致奥赛罗自卑的社会原因就是种族歧视。奥赛罗是摩尔人。摩尔人(Moros)是中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后专指撒哈拉沙漠西部居民系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而成,分布于西北非。结合剧本的描述,他还是摩尔人中的黑皮肤、厚嘴唇的黑人,这就为剧中各阶层人物歧视奥赛罗提供了缘由。分析剧本,从威尼斯各阶层对奥赛罗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种族歧视广泛存在于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之中。奥赛罗的肤色和血统决定了他在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在白种威尼斯人的心中,奥赛罗是低下的黑皮肤的异族人,与奴隶无异。正是由于自卑,奥赛罗才被伊阿古利用,轻信了伊阿古,使得奥赛罗对于自己一个黑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了怀疑,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他由坚信苔丝狄蒙娜的忠贞到怀疑苔丝狄蒙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定了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并认为苔丝狄蒙娜是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苔丝狄蒙娜,亲手终结了圣洁的爱情。剧中的奥赛罗从儿时就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战争、围城和意外的遭遇,“最可怕的灾祸……间不容发的脱险,在傲慢的敌人手中被俘为奴,和遇赎脱身的经过”。他的这种经历说明他是那个历史时期饱受白人征服、奴役、劫掠、杀戮的非洲民族的一个代表。在经历这样的一系列事情后,虽然他后来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但是他的耐受性却降低了,小小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让他变得自卑起来。他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社会及经历让他在心理慢慢形成的一种模式,是他自己也已经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一个性格特点。
以文艺复兴作为背景,加之伊阿古和奥赛罗两个个性鲜明、截然不同的代表角色以及充斥其中的种族主义的线索,成就了莎士比亚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成功展现了早期近代英国社会上的文化及种族冲突,并将他自己及《奥赛罗》这部作品推向了当时霸权性种族意识形态下的一个争论性立场。
参考文献:
[1]Daniel, Norman. The Arabs and Medieval Europe. London: Longman, 1975.
[2]Lim, Walter S. H. The Arts of Empire.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施咸荣.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关键词:奥赛罗;种族主义;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最使人震撼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部。它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以后所写的第一部悲剧,并且它的故事只源于意大利作家钦提奥的一则短篇小说,取材平凡。历代批评家一致认为,《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结构最完美的一部作品。
一、作品创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脱颖而出,受其影响,莎士比亚执着于人类进步的信念,胸怀重整乾坤的远大抱负,甚至借哈姆雷特之声口喊出了“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杰作”的宣言,但也正如恩格斯所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了“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大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以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残酷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交迭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现实剧烈冲突;人民深受压迫,正义不能伸张;罪恶高视阔步,公道锁链加身,欺骗无罪俘掠受奖;谋杀者报以合法外衣,扶摇直上;阴谋家伪善装扮,一帆风顺,所有这一切,莎翁看到了,感觉到了,震惊之余,反映在其创作中,作品的批判性则愈强、感染力愈大,愈能撼人心弦 ,而《奥赛罗》则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时代的缩影”,莎士比亚“要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
二、伊阿古
作为悲剧的一个外在因素,伊阿古对于奥赛罗的嫉妒中便充分体现出了种族歧视。奥赛罗是从非洲来的黑皮肤,面貌丑陋,在伊阿古眼里奥赛罗是“一介武夫”,是“到处为家、漂泊流浪的异邦人。”他告诉苔丝狄蒙娜的父亲:“起来,起来,打钟惊醒那些酣睡的市民,否则魔鬼要让你抱孙子啦。”可见,伊阿古用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来侮辱奥赛罗。伊阿古从出场起就甚少用正式姓名称呼奥赛罗,相反,他使用了各色诋毁性的称呼词:“黑将军”、“摩尔人”、“厚嘴唇的家伙”、“老黑羊”、“魔鬼”、“一头黑马”等等。其中,“摩尔人”即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一个。而这样一个称呼则鲜明地体现了种族性和他者性,它清楚地表明了以肤色不同为标志的“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们”。尽管奥赛罗一直表现得高尚且有能力,但是受到当时欧洲社会对于黑皮肤的“他者”普遍存有的偏见及文化定势的影响,伊阿古依旧无法接受一个来自非洲蛮邦的黑人在白人社会中位居高职、发号施令。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敌意驱使着他去摧毁奥赛罗——这个渗入到本土文化中的“他者”。伊阿古的行为不单代表着种族主义不理性行为的普遍传达渠道,更是莎翁给出的维多利亚时期对于黑人“他者”的殖民话语的特定比喻。有此根源,之后接踵而至的阴谋便有了温床。
三、奥赛罗
奥赛罗的自卑的性格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那又是什么使他形成了这种自卑的性格呢?奥赛罗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经历所造成的,这是他自身无法控制的。导致奥赛罗自卑的社会原因就是种族歧视。奥赛罗是摩尔人。摩尔人(Moros)是中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后专指撒哈拉沙漠西部居民系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而成,分布于西北非。结合剧本的描述,他还是摩尔人中的黑皮肤、厚嘴唇的黑人,这就为剧中各阶层人物歧视奥赛罗提供了缘由。分析剧本,从威尼斯各阶层对奥赛罗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种族歧视广泛存在于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之中。奥赛罗的肤色和血统决定了他在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在白种威尼斯人的心中,奥赛罗是低下的黑皮肤的异族人,与奴隶无异。正是由于自卑,奥赛罗才被伊阿古利用,轻信了伊阿古,使得奥赛罗对于自己一个黑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了怀疑,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他由坚信苔丝狄蒙娜的忠贞到怀疑苔丝狄蒙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定了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并认为苔丝狄蒙娜是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苔丝狄蒙娜,亲手终结了圣洁的爱情。剧中的奥赛罗从儿时就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战争、围城和意外的遭遇,“最可怕的灾祸……间不容发的脱险,在傲慢的敌人手中被俘为奴,和遇赎脱身的经过”。他的这种经历说明他是那个历史时期饱受白人征服、奴役、劫掠、杀戮的非洲民族的一个代表。在经历这样的一系列事情后,虽然他后来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但是他的耐受性却降低了,小小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让他变得自卑起来。他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社会及经历让他在心理慢慢形成的一种模式,是他自己也已经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一个性格特点。
以文艺复兴作为背景,加之伊阿古和奥赛罗两个个性鲜明、截然不同的代表角色以及充斥其中的种族主义的线索,成就了莎士比亚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成功展现了早期近代英国社会上的文化及种族冲突,并将他自己及《奥赛罗》这部作品推向了当时霸权性种族意识形态下的一个争论性立场。
参考文献:
[1]Daniel, Norman. The Arabs and Medieval Europe. London: Longman, 1975.
[2]Lim, Walter S. H. The Arts of Empire.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施咸荣.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