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包含沉降问题及裂缝问题,为了降低此类病害问题的发生,施工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就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实际施工中,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在房建施工中房屋的底部、墙及梁等部位都会预留施工缝。后浇带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房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工程;应用
中圖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178-01
1 后浇带施工主要作用
1.1 避免不均匀沉降
沉降问题在房建施工中较为常见,由地基基础无法承受建筑自重荷载而下降造成,和建筑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有直接关系。在建筑自重的不断作用下,地基基础土体承载能力减弱,建筑随时可能出现沉降。而对后浇带技术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后浇带能对各个建筑单体进行可靠的连接,平衡不同建筑对地基基础施加的压力,修补并限制建筑间的横纵向裂缝,从而降低沉降造成的不利影响。
1.2 减弱热胀冷缩作用的影响
建筑结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结构发生热胀冷缩属于自然规律。房屋建筑中,特别是建筑群中,热胀冷缩现象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利用后浇带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改造,能减弱热胀冷缩作用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性质和温度因素间的关系,继而重点分析结构的温度应力。在确保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化设置建筑结构的密集度,预留自由伸展的空间,从而弥补结构裂缝,发挥后浇带施工应有效果。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方案设计
后浇带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着后浇带的施工水平。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方案的规划设计,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施工方案完全符合实际的施工需求。一般来说,建筑的不同结构采用的后浇带形式和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施工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较为常用的后浇带形式有凸形缝、凹形缝、阶梯缝、平直缝、槽口缝,在房建施工中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形式之外,还要对后浇带的高度、宽度、间距进行合理设计。
2.2 施工前准备工作
要想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准备工作越充分,后浇带施工也会越顺利,相对的施工质量也会越高。准备工作包括:清扫、凿毛、洒水、涂浆、浇筑五道工序,即按照后浇带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清理浇筑平面的杂质,对预留缝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并用水清洗,提高浇筑平面的湿润度。接下来在其表面涂抹水泥浆和处理剂,浇筑混凝土,为后浇带施工创建良好的施工条件。
2.3 钢筋与模板施工
后浇带施工可以认为是钢筋混凝土工程,需要进行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模板起到定型作用,使后浇带保持固定,钢筋可以提高后浇带的机械强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钢筋和模板的施工要点如下:在钢筋施工中,主要采用搭接和焊接的连接方式,对于重要结构还要增加钢筋数量,提升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模板施工是整个后浇带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可分为基础底板模版、顶板梁后浇带模板和墙体模板,基础底板模版采用快易收口网结合混凝土的方式,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材料为多胶合板,采用钢管和木方龙骨支撑,用双层钢丝网和海绵条封堵,墙体模板的支撑方式同上,同时采用止水片来防渗漏,以减少漏浆事故的发生。
2.4 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上述环节完成后,就要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应当采取一次性浇筑成型方式,确保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对于不同材料的垂直施工缝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要在混凝土初凝时用高压水冲洗至露出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在混凝土终凝拆除模版后再用高压水冲洗施工缝。如果是木模版的垂直施工缝,可以用高压水冲毛,或者是拆除模板后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凿毛,同时将出现病害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修补。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振捣过程中水泥浆大量流失,造成材料的损失。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工程的设计要依照具体情况
选择应用后浇带技术的施工时,要注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和理解,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也要对工程的进度和具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保证后浇带完成后,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将后浇带分割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后浇带的建造和后期加固方式,根据现场反馈回的信息,进行设计上的科学修改,根据现场施工中发现的变化或其他情况,对于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
3.2 對于图纸设计的严格执行
施工时一个工程的整体建立和施工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此在进行后浇带的预留作业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防止设计被人随意更改而对工程中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也防止由于现场对后浇带的随意更改而影响后浇带的建筑效果,甚至引起后浇带断裂等情况的出现。
3.3 间距和宽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间距设置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参考现场情况进行设计,对于间距的宽度要严格地进行把控,要严格按照后浇带技术的工艺设计进行设置。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时,还要考虑应力与钢筋型号的选择,主筋和负筋是否能够承担起足够的应力,需要现场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计算和实验才能够进行确定。此外,根据后浇带应用作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出是否将其进行切割处理与焊接作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后浇带承受建筑应力的能力。
3.4 浇筑时间的选择
进行沉降后浇带工作的时候,要选择在整个建筑的沉降工作全部结束后。通常混凝土的构建收缩工作在两个月之内就会结束。另外,浇筑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不同,浇筑时间也就会不同。所以在伸缩后浇带工作,要根据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确定。对高层建筑和裙楼间进行后浇带施工时,由于主楼的荷载沉降远高于裙楼的荷载,所以要对主楼先进行沉降,然后对裙楼进行沉降,在该阶段的后浇带施工时间要选在主楼的沉降完全结束之后进行。
3.5 浇筑保护控制
在后浇带浇筑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处理,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后浇带浇筑质量,具体措施为:一方面是周边环境的清理,禁止在后浇带周围堆放施工材料、机械或者垃圾等,后浇带浇筑完毕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另一方面要做好施工荷载、临时支护等的处理,避免荷载过大或支护不到位造成的质量问题。
4 结论
在房建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效益,保证施工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将房建工程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黄英.房建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3,22(27):81-82.
[2] 王宏,梁爽.刍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问题[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14):260-261.
[3] 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16):132-133.
[4] 荣继高.探讨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5(21):244-245.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工程;应用
中圖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178-01
1 后浇带施工主要作用
1.1 避免不均匀沉降
沉降问题在房建施工中较为常见,由地基基础无法承受建筑自重荷载而下降造成,和建筑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有直接关系。在建筑自重的不断作用下,地基基础土体承载能力减弱,建筑随时可能出现沉降。而对后浇带技术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后浇带能对各个建筑单体进行可靠的连接,平衡不同建筑对地基基础施加的压力,修补并限制建筑间的横纵向裂缝,从而降低沉降造成的不利影响。
1.2 减弱热胀冷缩作用的影响
建筑结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结构发生热胀冷缩属于自然规律。房屋建筑中,特别是建筑群中,热胀冷缩现象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利用后浇带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改造,能减弱热胀冷缩作用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性质和温度因素间的关系,继而重点分析结构的温度应力。在确保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化设置建筑结构的密集度,预留自由伸展的空间,从而弥补结构裂缝,发挥后浇带施工应有效果。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方案设计
后浇带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着后浇带的施工水平。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方案的规划设计,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施工方案完全符合实际的施工需求。一般来说,建筑的不同结构采用的后浇带形式和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施工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较为常用的后浇带形式有凸形缝、凹形缝、阶梯缝、平直缝、槽口缝,在房建施工中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形式之外,还要对后浇带的高度、宽度、间距进行合理设计。
2.2 施工前准备工作
要想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准备工作越充分,后浇带施工也会越顺利,相对的施工质量也会越高。准备工作包括:清扫、凿毛、洒水、涂浆、浇筑五道工序,即按照后浇带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清理浇筑平面的杂质,对预留缝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并用水清洗,提高浇筑平面的湿润度。接下来在其表面涂抹水泥浆和处理剂,浇筑混凝土,为后浇带施工创建良好的施工条件。
2.3 钢筋与模板施工
后浇带施工可以认为是钢筋混凝土工程,需要进行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模板起到定型作用,使后浇带保持固定,钢筋可以提高后浇带的机械强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钢筋和模板的施工要点如下:在钢筋施工中,主要采用搭接和焊接的连接方式,对于重要结构还要增加钢筋数量,提升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模板施工是整个后浇带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可分为基础底板模版、顶板梁后浇带模板和墙体模板,基础底板模版采用快易收口网结合混凝土的方式,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材料为多胶合板,采用钢管和木方龙骨支撑,用双层钢丝网和海绵条封堵,墙体模板的支撑方式同上,同时采用止水片来防渗漏,以减少漏浆事故的发生。
2.4 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上述环节完成后,就要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应当采取一次性浇筑成型方式,确保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对于不同材料的垂直施工缝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要在混凝土初凝时用高压水冲洗至露出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在混凝土终凝拆除模版后再用高压水冲洗施工缝。如果是木模版的垂直施工缝,可以用高压水冲毛,或者是拆除模板后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凿毛,同时将出现病害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修补。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振捣过程中水泥浆大量流失,造成材料的损失。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工程的设计要依照具体情况
选择应用后浇带技术的施工时,要注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和理解,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也要对工程的进度和具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保证后浇带完成后,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将后浇带分割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后浇带的建造和后期加固方式,根据现场反馈回的信息,进行设计上的科学修改,根据现场施工中发现的变化或其他情况,对于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
3.2 對于图纸设计的严格执行
施工时一个工程的整体建立和施工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此在进行后浇带的预留作业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防止设计被人随意更改而对工程中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也防止由于现场对后浇带的随意更改而影响后浇带的建筑效果,甚至引起后浇带断裂等情况的出现。
3.3 间距和宽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间距设置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参考现场情况进行设计,对于间距的宽度要严格地进行把控,要严格按照后浇带技术的工艺设计进行设置。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时,还要考虑应力与钢筋型号的选择,主筋和负筋是否能够承担起足够的应力,需要现场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计算和实验才能够进行确定。此外,根据后浇带应用作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出是否将其进行切割处理与焊接作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后浇带承受建筑应力的能力。
3.4 浇筑时间的选择
进行沉降后浇带工作的时候,要选择在整个建筑的沉降工作全部结束后。通常混凝土的构建收缩工作在两个月之内就会结束。另外,浇筑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不同,浇筑时间也就会不同。所以在伸缩后浇带工作,要根据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确定。对高层建筑和裙楼间进行后浇带施工时,由于主楼的荷载沉降远高于裙楼的荷载,所以要对主楼先进行沉降,然后对裙楼进行沉降,在该阶段的后浇带施工时间要选在主楼的沉降完全结束之后进行。
3.5 浇筑保护控制
在后浇带浇筑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处理,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后浇带浇筑质量,具体措施为:一方面是周边环境的清理,禁止在后浇带周围堆放施工材料、机械或者垃圾等,后浇带浇筑完毕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另一方面要做好施工荷载、临时支护等的处理,避免荷载过大或支护不到位造成的质量问题。
4 结论
在房建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效益,保证施工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将房建工程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黄英.房建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3,22(27):81-82.
[2] 王宏,梁爽.刍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问题[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14):260-261.
[3] 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16):132-133.
[4] 荣继高.探讨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5(2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