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亦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分层递进教学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授课、指导与巩固练习,从而摒弃了传统课堂的“齐步走”模式,使因材施教更具科学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化,优等生与差生的差距拉大,致使部分学生虽然刻苦努力亦成为学困生。分层递进教学在科学地分析认知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发展进步。
  一、分层备课,找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递进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借助分层备课,教师能够设置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使得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不管处于什么学习基础上都能够感受到幸福,进而愿意学习。因此,分层教学要从科学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的学情做起。教师通过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特点,从而科学地认识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准确地划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相关研究指出:形象记忆为学生认知阶梯中第一阶梯,较为简单,教师在设置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确保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积极记忆,让他们有明确的收获,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抽象、需理解的知识为第二阶梯,教师要确保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普通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普通生与差生通过课堂努力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扩展性的知识为第三阶梯,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他们思考、推理,督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二、分层授课、分类指导,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
  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是确保教学适合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得到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与传统的课堂展开有所不同,在知识生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更科学、更系统。
  知识安排上,不同层次知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有思维难度的问题教师会点名基础好的学生回答;相对基础的问题则侧重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同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适中的问题自然会让普通学生回答。当学生不能一下回答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引导、积极点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由此,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教师要确保普通生和基础较差学生的课堂授课时间,通常可设定为25~30分钟,给他们足够的点拨和指导,确保他们能理解吃透。对于学优生的指导,则只需点到为止,帮他们指引下思路,解决下个别疑问,时间通常为5分钟左右。如此进行时间分配,既能保证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恰当的教学指导,又能让他们学有余味,促使他们自主思考,锻炼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分层作业,课后及时融会贯通
  初中阶段,课堂需要学习的内容明显增多,课后作业的重要性相比小学更为突显。在设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仍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灵活地选取。通常基础差的学生多为基础巩固性练习题,加少量的拓展性练习题,一般不会超过作业总量的10%;普通生会增加课外拓展练习的分量,大约占到30%左右;优等生则要明显减少基础巩固题型,以拓展题目为主,加部分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型。如此,就解决了以往统一作业的弊端,既有效保护了差生的自信心,又使得各层次学生的练习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分层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感
  进入初中阶段,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生,很大原因在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即便埋头苦学,却依旧感受不到成功的乐趣,最终摧毁他们的信心,甘于落后。有了分层授课、分别指导、分层作业,差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他们在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后,也就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然而还不够,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心,借助分层测试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自己的进步、更科学地认知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在设置分层测试的试题时,大部分为基础题,约占到总量的70%,同时要另加一部分选做题,以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分层测试后,教师还要根据预定的恰当的评价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计分,如优等生的成绩=100分-扣分;普通学生的成绩=(120分-扣分)100/ 120;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成绩=120分-扣分。如此,再根据学生得分来评价其学习状况,成绩在90分以上者就是本层次的优秀生,教师同时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做出综合量化评价。对于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督促他们不断前进;对于没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则要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制定或调整学习方案,既要保护他们的信心,又要让他们准确认知自身的不足,并积极通过扬长避短来争取以后的进步,循序漸进,绝不放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层递进教学立足“差异”,借助“分层”,因材施教,谋求“递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和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教学,使他们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为马鞍山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MJG19024)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发展。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最后再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时候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
期刊
智慧课堂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较低,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太过于枯燥无味。受此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较为有限,学习实效性较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智慧课堂引入实际教学中,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挖
期刊
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以丰富学生生物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但传统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立足新课改的教学背景,高中生物教师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助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中,对于情境法的应用十分普遍,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