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经典蕴涵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辞章之美,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因此,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50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学习、读书、做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种教育是和学校、教师的说教有着很大差异的,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诵读国学经典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一、确定初步的理想信念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外,还能够感受作品的特色以及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也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
事实上,当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名句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在诵读文章感受文章词句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收获词句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认知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诵读孔子《论语》这部著作时,在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要向周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其长处;在读到“温故而知新”时,又会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在收获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而且,在诵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时,学生可以在这些名篇名句中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如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我们可以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以知晓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个人理想和信念;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可以明白应该怎样合理地与人交往……
因此,通过学生的诵读,不仅能够很好地锤炼学生的品质,塑造学生的性格,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理想、有信念,能够不断学习和努力完善自己,来完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现在的学生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关心和爱护,甚至是溺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差,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进行调整和引导,而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在诵读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几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得都会有艰苦的付出,都要经历一定的艰难困苦,所以大家要敢于迎面困难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勇于担当,坚信经历风雨才能够看到彩虹。又如,在学生读《孟母三迁》的文章时,教师要结合孟母三迁的例子,给学生谈父母的关爱,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进而珍惜生活,而不是放纵任性。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调查反馈,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变迁的纷繁复杂。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家长相信,“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会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出必告,返必面”,这是《弟子规》孝篇中的一句,说的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牵挂。如五(2)班一位家长有一次很高兴地给班主任教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以前每次用车送孩子上学时,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校门,从不和父母说声‘再见’,有时候连说句话他也等不及听。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很慎重地说学了‘出必告,返必面’,知道以前自己都没有做到,很不对。现在,每次下车后,他都会回头说‘再见’。”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诵读学习后纷纷从家长处得到了反馈。有的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起来,不回嘴了;有的家长说很少听孩子骂脏话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懂得有好东西要分给大人了……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家长认为诵读《弟子规》的好处有三:一是促进了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三是家长认为教育有了依据,原来解释不清楚的道理现在书中三个字就表达出了。
让学生在接受国学经典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从中汲取德育养分,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远大的理念和人生追求,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而且,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寻根,寻找民族精神之根,寻找现代文明之根,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从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洁.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小学,2012(9).
[2] 徐国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J].学园,2013(15).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s contains excellent poetries handed dow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enriched the Chinese prosody, beauty of diction, symbolizing the pursu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 and the ideal of aestheticism, glistering the glory of patriotism, demonstrating the noble sentiments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unity ahead. Sinology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revitaliza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but also improves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hinese accomplishment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50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学习、读书、做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种教育是和学校、教师的说教有着很大差异的,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诵读国学经典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一、确定初步的理想信念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外,还能够感受作品的特色以及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也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
事实上,当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名句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在诵读文章感受文章词句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收获词句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认知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诵读孔子《论语》这部著作时,在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要向周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其长处;在读到“温故而知新”时,又会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在收获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而且,在诵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时,学生可以在这些名篇名句中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如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我们可以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以知晓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个人理想和信念;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可以明白应该怎样合理地与人交往……
因此,通过学生的诵读,不仅能够很好地锤炼学生的品质,塑造学生的性格,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理想、有信念,能够不断学习和努力完善自己,来完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现在的学生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关心和爱护,甚至是溺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差,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进行调整和引导,而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在诵读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几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得都会有艰苦的付出,都要经历一定的艰难困苦,所以大家要敢于迎面困难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勇于担当,坚信经历风雨才能够看到彩虹。又如,在学生读《孟母三迁》的文章时,教师要结合孟母三迁的例子,给学生谈父母的关爱,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进而珍惜生活,而不是放纵任性。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调查反馈,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变迁的纷繁复杂。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家长相信,“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会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出必告,返必面”,这是《弟子规》孝篇中的一句,说的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牵挂。如五(2)班一位家长有一次很高兴地给班主任教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以前每次用车送孩子上学时,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校门,从不和父母说声‘再见’,有时候连说句话他也等不及听。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很慎重地说学了‘出必告,返必面’,知道以前自己都没有做到,很不对。现在,每次下车后,他都会回头说‘再见’。”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诵读学习后纷纷从家长处得到了反馈。有的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起来,不回嘴了;有的家长说很少听孩子骂脏话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懂得有好东西要分给大人了……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家长认为诵读《弟子规》的好处有三:一是促进了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三是家长认为教育有了依据,原来解释不清楚的道理现在书中三个字就表达出了。
让学生在接受国学经典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从中汲取德育养分,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远大的理念和人生追求,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而且,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寻根,寻找民族精神之根,寻找现代文明之根,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从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洁.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小学,2012(9).
[2] 徐国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J].学园,2013(15).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s contains excellent poetries handed dow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enriched the Chinese prosody, beauty of diction, symbolizing the pursu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 and the ideal of aestheticism, glistering the glory of patriotism, demonstrating the noble sentiments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unity ahead. Sinology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revitaliza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but also improves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hinese accomplishment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