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者手记
徐静蕾的人生风景很好看。一切深入的理论、复杂的技术,在她这里完全恢复成友好、简洁的方式。二十多岁成名,用她自己的话讲“把该享受到的虚荣都享受到了”,观众评价她人淡如菊,媒体称呼她为才女,不过徐静蕾没有守着这些镜花水月的印象,27岁便当导演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我和爸爸》——王家卫也在27岁拍出了《旺角卡门》,往后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让人们明白徐静蕾的电影梦并非是女明星玩票式的作品,等到《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她更用亿元票房告诉了别人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新片《亲密敌人》上映之时,我们对于徐静蕾的期待,很像是卞之琳在《断章》里的名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不过徐静蕾的“这片风景”忙得够生机勃勃的,这从采访时的小插曲中可以一叶知秋。天气冷,她穿了一个黑色长羽绒服,从上个通告赶来,跟随身的英语老师见缝插针地练习英文。化妆时,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得改一个稿子,半个小时之后交呢。”采访间隙,手机响,她拿起新换的很像是平板电脑的手机,“过几天我还要去泰国去做后期”。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精力充沛的白羊女老徐才能游刃有余。仔细想想,也只有这个时候能抓到徐静蕾来做采访。在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里,不再被动地等待好剧本好角色,而是自己去主动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大导演身份之外,徐静蕾的女人味也散发得恰到好处,问某个问题,她思考,“我觉得……”,声音充满了女人的俏皮感,这让人想起某个作家笔下的徐静蕾:“初恋情人就长她这样”,宛若初恋,还当导演,思想独立,就构成了徐静蕾身上那种不可替代的难得的性感。
●当导演我更简单直接一点,平时会客气一点。
●我在片场不是特别激动的那种人,导演是内心很感情、行动判断力上很理性的那种人。
●不管你心里有多么感性,但是工作时要去解决问题。如果你不理性,就容易做出一个错误判断。
●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制伏别人的导演,那说明他没有安全感。
●我现在觉得商业片好玩,那种比较个人化的电影其实是自娱自乐,我自己高兴就行。我不关心他们高兴不高兴。
●文艺片没有标准。但人在社会上都是有标准的,有时候做一点符合标准的事情也是很好玩的,我希望跟更多的人去分享电影这个东西。
●我就是喜欢干“自虐”的事儿,比如说《亲密敌人》这个档期,都是大片,竞争很激烈,我就想平稳的胜利有什么意思呢?
●干一点比较有风险的事情。也让自己觉得很来劲儿。我还是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觉得我做过的事儿都挺没意思的。
●演员这个身份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有时候又会跟我本性的东西相冲突。
●等剧本,天天抛头露面,画一个特别美的妆……我们从小都读过莫泊桑的《项链》,我有时候穿着借来的衣服和几百万的珠宝,我就想,自己怎么就变成一个虚荣的女人了呢?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在工作方面。我比同龄人要成熟。但在另外一方面,我是一个挺叛逆的人,大家都说你好,但有时候我觉得还不够好。
●我觉得现在就是半退休状态,你看一年之中。我只有这个时候是在做采访,拍杂志。
●我觉得不能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就天天抛头露面。每天都在电视晃。那太累了。
●我在虚荣方面已经得到太多的东西了。人都虚荣。我承认我也虚荣,但我的虚荣心太早都得到满足了,所以现在做事。只会想能不能既得到满足。然后这还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变化,我头发越来越长了。这算变化吗?这意味着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女的。
●拍《杜拉拉》之前我剪了特别短的短发,我觉得那才是我呢,可能那个时候我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个男孩。
●我的青春期还没过呢,一直会有那种“凭什么”的逆反心理,凭什么要这样,给我一个理由先?
●父母把我从小培养成很有主见的人,他们对我的放心也来源于对自己教育的放心。一方面他们不担心我。知道我为人处事还是挺成熟的,虽然在家里是个大懒蛋。
●如果你是一个读过一点书或一点历史的人,你就会知道。社会规则其实是一直在变的,没什么东西是必须的、应该的。
●所有的规则本应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舒服。所以。别为自己定下太多规则。
●我喜欢思想独立的男人。因为现在的教育很容易把人培养成应声虫。什么都跟着别人的理论在走。
●不是有种说法叫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嘛,知道分子就是人云亦云的。这样的男人可能课本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有一套符合规则的人生哲学。所以。思想独立也是一种难得的性感。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挺好的,我家人都在身边,我父母也很健康,我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了,虽然没有结婚,但男朋友也很稳定,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
徐静蕾的人生风景很好看。一切深入的理论、复杂的技术,在她这里完全恢复成友好、简洁的方式。二十多岁成名,用她自己的话讲“把该享受到的虚荣都享受到了”,观众评价她人淡如菊,媒体称呼她为才女,不过徐静蕾没有守着这些镜花水月的印象,27岁便当导演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我和爸爸》——王家卫也在27岁拍出了《旺角卡门》,往后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让人们明白徐静蕾的电影梦并非是女明星玩票式的作品,等到《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她更用亿元票房告诉了别人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新片《亲密敌人》上映之时,我们对于徐静蕾的期待,很像是卞之琳在《断章》里的名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不过徐静蕾的“这片风景”忙得够生机勃勃的,这从采访时的小插曲中可以一叶知秋。天气冷,她穿了一个黑色长羽绒服,从上个通告赶来,跟随身的英语老师见缝插针地练习英文。化妆时,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得改一个稿子,半个小时之后交呢。”采访间隙,手机响,她拿起新换的很像是平板电脑的手机,“过几天我还要去泰国去做后期”。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精力充沛的白羊女老徐才能游刃有余。仔细想想,也只有这个时候能抓到徐静蕾来做采访。在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里,不再被动地等待好剧本好角色,而是自己去主动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大导演身份之外,徐静蕾的女人味也散发得恰到好处,问某个问题,她思考,“我觉得……”,声音充满了女人的俏皮感,这让人想起某个作家笔下的徐静蕾:“初恋情人就长她这样”,宛若初恋,还当导演,思想独立,就构成了徐静蕾身上那种不可替代的难得的性感。
●当导演我更简单直接一点,平时会客气一点。
●我在片场不是特别激动的那种人,导演是内心很感情、行动判断力上很理性的那种人。
●不管你心里有多么感性,但是工作时要去解决问题。如果你不理性,就容易做出一个错误判断。
●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制伏别人的导演,那说明他没有安全感。
●我现在觉得商业片好玩,那种比较个人化的电影其实是自娱自乐,我自己高兴就行。我不关心他们高兴不高兴。
●文艺片没有标准。但人在社会上都是有标准的,有时候做一点符合标准的事情也是很好玩的,我希望跟更多的人去分享电影这个东西。
●我就是喜欢干“自虐”的事儿,比如说《亲密敌人》这个档期,都是大片,竞争很激烈,我就想平稳的胜利有什么意思呢?
●干一点比较有风险的事情。也让自己觉得很来劲儿。我还是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觉得我做过的事儿都挺没意思的。
●演员这个身份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有时候又会跟我本性的东西相冲突。
●等剧本,天天抛头露面,画一个特别美的妆……我们从小都读过莫泊桑的《项链》,我有时候穿着借来的衣服和几百万的珠宝,我就想,自己怎么就变成一个虚荣的女人了呢?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在工作方面。我比同龄人要成熟。但在另外一方面,我是一个挺叛逆的人,大家都说你好,但有时候我觉得还不够好。
●我觉得现在就是半退休状态,你看一年之中。我只有这个时候是在做采访,拍杂志。
●我觉得不能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就天天抛头露面。每天都在电视晃。那太累了。
●我在虚荣方面已经得到太多的东西了。人都虚荣。我承认我也虚荣,但我的虚荣心太早都得到满足了,所以现在做事。只会想能不能既得到满足。然后这还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变化,我头发越来越长了。这算变化吗?这意味着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女的。
●拍《杜拉拉》之前我剪了特别短的短发,我觉得那才是我呢,可能那个时候我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个男孩。
●我的青春期还没过呢,一直会有那种“凭什么”的逆反心理,凭什么要这样,给我一个理由先?
●父母把我从小培养成很有主见的人,他们对我的放心也来源于对自己教育的放心。一方面他们不担心我。知道我为人处事还是挺成熟的,虽然在家里是个大懒蛋。
●如果你是一个读过一点书或一点历史的人,你就会知道。社会规则其实是一直在变的,没什么东西是必须的、应该的。
●所有的规则本应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舒服。所以。别为自己定下太多规则。
●我喜欢思想独立的男人。因为现在的教育很容易把人培养成应声虫。什么都跟着别人的理论在走。
●不是有种说法叫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嘛,知道分子就是人云亦云的。这样的男人可能课本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有一套符合规则的人生哲学。所以。思想独立也是一种难得的性感。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挺好的,我家人都在身边,我父母也很健康,我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了,虽然没有结婚,但男朋友也很稳定,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