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此类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学习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诸多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如:语音、语法、词汇等,当然也包括影响着许多非语言因素,如:情感因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良好的情感有助于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反之亦然。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如愉快、自信则有利于语言的习得;相反,紧张、害怕甚至是厌恶则对语言习得产生消极作用。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性格,焦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第一 性格(character)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于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意义上,性格被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然而,这两种性格又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形成一个连续的结合体。以往人们对内外向型性格对语言习得产生的作用有所误解,人们普遍认为,外向型性格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和输出,而实际上,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有着强烈的自尊,从这一点上说,并不利于语言的习得。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往往好钻研、细心、善于思考、有着巨大的内在人格力量,这些品质对语言的习得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性格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又很难说哪种性格与语言习得的成功程度直接有关。
第二 焦虑(anxiety) 语言焦虑是学生因为要使用目的语所产生的紧张、忧虑、不安、失意、怀疑等心理状况。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就其作用而言,焦虑也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型和妨碍型,前者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努力克服焦虑因素,而后者导致学生逃避问题从而逃避焦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焦虑大多数是妨碍型的焦虑。Arnodl 和Brown 在《语言学习的感情因素》一书中提到:“课堂上出现焦虑会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因焦虑而紧张往往造成课堂表现差。”例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主观上都想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事实上由于担心语音语调不够标准或者害怕出错误,尤其是害怕出错误后同学们嘲笑自己,他们不参与或者少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
第三 学习动机(motivation) 所谓动机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内趋力和做出努力的总和。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外部施加的动机。例如:父母的希望,学校的要求,求职的压力等等。内在动机是指学习个体内部对他们学习的心理驱动过程,是学生自身强烈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做出很大的努力把英语学好,即就是“我要学”。而外在动机往往是“要我学”,缺乏学习动力,无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等。
第四,学习兴趣(interest)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习兴趣对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是最大的。因此,学习者一旦对英语及异域文化产生兴趣,就会对这种语言持肯定态度,而不会有屈从外界压力的感觉,因而更愿意主动的学习英语,也更有可能学好英语。拉扎斯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因素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如何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让他们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从短期来看,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从长远来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并且应当以能够使用这种语言作为根本的目的。
其次,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听英文歌,看英文原声电影等来培养自己的兴趣。
再次,培养毅力和意志力。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只有当学生具有了相当的毅力,具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英语。此外,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充满了诸多诱惑,学习并尝试抵制和减少外界的干扰,培养较强的意志力对英语的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
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们应做到:
其一,教师应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包括多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进取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责任心、耐心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这种影响将意义深远。
其二,教师应努力缩小与学生距离,并保持适当距离。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害怕的心理。有些教师整天绷着脸,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学生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惟恐避之不急,师生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但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又会出现跟学生太熟悉难以管理的局面。
其三,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即:转换自己的角色,主动做课堂的“配角”,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此外,“教无定法”。教师应当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简介:
王颖(1978-),女,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语教学与研究[J];2000(6)
[2]孔飞;浅谈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9)
[3]靳文青;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与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04)
关键词 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学习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诸多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如:语音、语法、词汇等,当然也包括影响着许多非语言因素,如:情感因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良好的情感有助于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反之亦然。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如愉快、自信则有利于语言的习得;相反,紧张、害怕甚至是厌恶则对语言习得产生消极作用。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性格,焦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第一 性格(character)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于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意义上,性格被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然而,这两种性格又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形成一个连续的结合体。以往人们对内外向型性格对语言习得产生的作用有所误解,人们普遍认为,外向型性格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和输出,而实际上,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有着强烈的自尊,从这一点上说,并不利于语言的习得。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往往好钻研、细心、善于思考、有着巨大的内在人格力量,这些品质对语言的习得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性格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又很难说哪种性格与语言习得的成功程度直接有关。
第二 焦虑(anxiety) 语言焦虑是学生因为要使用目的语所产生的紧张、忧虑、不安、失意、怀疑等心理状况。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就其作用而言,焦虑也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型和妨碍型,前者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努力克服焦虑因素,而后者导致学生逃避问题从而逃避焦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焦虑大多数是妨碍型的焦虑。Arnodl 和Brown 在《语言学习的感情因素》一书中提到:“课堂上出现焦虑会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因焦虑而紧张往往造成课堂表现差。”例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主观上都想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事实上由于担心语音语调不够标准或者害怕出错误,尤其是害怕出错误后同学们嘲笑自己,他们不参与或者少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
第三 学习动机(motivation) 所谓动机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内趋力和做出努力的总和。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外部施加的动机。例如:父母的希望,学校的要求,求职的压力等等。内在动机是指学习个体内部对他们学习的心理驱动过程,是学生自身强烈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做出很大的努力把英语学好,即就是“我要学”。而外在动机往往是“要我学”,缺乏学习动力,无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等。
第四,学习兴趣(interest)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习兴趣对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是最大的。因此,学习者一旦对英语及异域文化产生兴趣,就会对这种语言持肯定态度,而不会有屈从外界压力的感觉,因而更愿意主动的学习英语,也更有可能学好英语。拉扎斯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因素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如何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让他们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从短期来看,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从长远来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并且应当以能够使用这种语言作为根本的目的。
其次,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听英文歌,看英文原声电影等来培养自己的兴趣。
再次,培养毅力和意志力。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只有当学生具有了相当的毅力,具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英语。此外,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充满了诸多诱惑,学习并尝试抵制和减少外界的干扰,培养较强的意志力对英语的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
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们应做到:
其一,教师应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包括多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进取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责任心、耐心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这种影响将意义深远。
其二,教师应努力缩小与学生距离,并保持适当距离。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害怕的心理。有些教师整天绷着脸,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学生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惟恐避之不急,师生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但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又会出现跟学生太熟悉难以管理的局面。
其三,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即:转换自己的角色,主动做课堂的“配角”,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此外,“教无定法”。教师应当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简介:
王颖(1978-),女,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语教学与研究[J];2000(6)
[2]孔飞;浅谈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9)
[3]靳文青;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与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