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游:离普通人还有多远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之后,如果技术的进步使得一次太空旅游的价格降到5万美元以下,则全世界每年可能会有50万人到太空旅游
  “太空,我来了!”4月26日,以《时间简史》闻名于世的霍金,在体验了“零重力”飞行之后,用特有的电脑合成声音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
  这位全身瘫痪的英国物理学家,早在今年1月8日,也就是他65岁生日的时候,就公布了此次飞行的消息。当时他告诉媒体,他将于4月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为他2009年真正畅游太空做前期准备。霍金并未食言,“我要向大家证明,任何人都能参加这种失重体验。”
  像霍金这样的残疾人也能遨游太空?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德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70%的日本人、60%的美国人和43%的德国人对太空旅行感兴趣。
  而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说,从2007年5月25日开始,他们将推出一项太空旅游项目,数千名太空迷将有机会感受“航天飞机发射体验”。
  对于日渐兴起的太空旅游热,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预言,在太空牛仔的推动下,太空旅行将成为21世纪晚些时候最时尚的旅游项目。日本火箭协会会长叽崎光辉的预测更加大胆:“21世纪,太空旅游将成为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英国《卫报》甚至说,“如果价格合适,要求上天的人会和去公园闲逛的人一样多”。
  
  富人的特权
  
  “如果价格合适”,这个假定至少在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难以实现的。据外电报道,霍金此次太空“热身”是免费乘坐。至于2009年的太空旅游,如果霍金真能成行的话,也将由英国维珍公司创始人理查德
其他文献
美,无处不在。鹰击长空是飞翔之美,栀子花开是芬芳之美,小草破土是力量之美,蚂蚁搬家是团结之美。它们传达出的美感,释放出的真情,怎能不震撼人心呢? Beauty is everywhere.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这句话在某些个别领域也许经不起推敲,但对大多数行业而言,还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当前纺织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困难的时候,不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航天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尤其是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格外引人注目。其实,就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的一周时间内,即当其还在绕地调相轨道阶段运行的时候,中国航天开始建设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发射场两项工程。就其未来的综合效应来讲,这两个基地建成后的作用将更为巨大。  大家知道,发射任何航天器,都离不开相应的几大工程系统的保障和配合工作。如发射“神舟号”宇宙
行动源于梦想,梦想开创未来,今日的月球基地假想图很可能便是明日的登月实景。人类在月面上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活动,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必要性前文已通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涂传诒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透露,争取“夸父”计划在2002年实施。如果按期实施,该计划将会对人类的空间探索,特别是对日
24次站在被告席上之后,南存辉执掌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泰)终于变身为原告,并且在2007年9月的专利诉讼中一审胜诉,它的老对手施耐德电气被勒令停产侵权产品,并向正泰支付高达3.3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其实,这是在被施耐德的知识产权大棒穷追猛打了12年后,正泰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至今日,双方在法、意、英、德等国的专利纠纷尚未结束。“一开始被动应战,尽管官司赢了,但德国市场被封闭2年
在太空中使用的机器人,叫太空机器人。按照太空机器人的用途,可大致分为在轨服务机器人和深空探测机器人两类。无论是在轨服务机器人还是深空探测机器人,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到11月26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发布,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成为现实。继美国、前苏联、欧盟及日本之后,中国的
克里莫夫(1892~1962)是苏联著名航空动力系统设计师,也是苏联时期的航空动力系统元老,比留里卡、图曼斯基等人都还要资深一辈。1930~34年曾任中央航空动力研究院(TsIAM)主席,自
所谓“小卫星”则是指质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及其相关技术,包括纳卫星(质量在10公斤以下)、微卫星(10~100公斤之间)和小卫星(100~1000公斤之间)。它们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