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患者不同随访方式发现首次复发的效率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初治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不同的复查方式是否影响对肿瘤复发的及时诊断,探讨合理的长期随访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初始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并出现首次复发的277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治疗后复查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规律影像学复查组(A组)和不规律影像学复查组(B组)。比较复发时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和肿瘤侵犯区域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至复发时的影像学检查次数。分析两组患者首次发现复发的主要方式。

结果

A组187例,B组90例。277例患者第1年内复发120例,占43.3%;第2年复发76例,占27.4%。复发时A组和B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2±2.2)cm和(3.8±2.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两组患者的肿瘤侵犯范围略有差异,统计学结果为临界值(P=0.050)。复发时A组和B组患者中肿块>8 cm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3/121)和12.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组和B组患者至复发时的平均影像学检查次数分别为4.9和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77例患者中,仅有59例(21.3%)患者必须依靠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复发。

结论

大部分淋巴瘤患者并未从规律的影像学复查中获益,提示淋巴瘤患者治疗后的随访中不宜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应重视症状、体征等临床征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L5、CD8和CD8+ 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B (granzyme B)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中CD8+ T细胞和CCR5+CD8+ T细胞比例。采用T
目的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非糖尿病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体检女性人群为基础建立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信息、疾病史信息和身高、体重等身体测量指标及血糖和hsCRP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每2年1次的体检和每年1次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相关信息数据库检索,收集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等结局信息。排除糖尿病现患病
目的 探讨临床转移特征对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影响,为鼻咽癌远处转移(M1期)的多层次分期细化提供帮助.方法 1016例鼻咽癌远处转移患者根据转移时序性(同时性和异时性)、转移器官类别(肺、骨、肝)、转移器官数目(单个、多发)和转移灶数目(孤立、多发)进行分组,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鼻咽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542例,53.3%)、肺(420例,41.3%)、肝(302例,29.7%).
目的探讨化疗中期和终末期行PET-CT检查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DLBCL患者的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43例患者在化疗中期(4个周期)、48例患者在化疗终末期(6~8个周期)、25例患者在化疗中期和终末期均行PET-CT检查。通过与治疗前PET-CT的结果进行比较,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无缓解组,对各组患者的预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分割剂量的CHOP方案(R-fCHOP)治疗原发于胃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50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接受R-CHOP和R-fCHOP方案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化道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及其对后续治疗的影响,同时比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前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逐点分析法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其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73例单发病灶HCC患者,其中疾病稳定组35例,疾病进展组38例。在RFA治疗前对全部患者行屏气DWI扫描,使用DWI逐点分析法在病灶最大层面,测得最小10% ADC值(ADC 10)、最小30% ADC值(ADC 30)、最小50%A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Ad-p53)能否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方法以Ad-p53和(或)吉非替尼处理MDA-MB-468细胞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EGFR蛋白的表达以及PI3K/Akt通路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
目的探讨miR-34a过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ADR)药物敏感性的机制。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4a在MCF-7和MCF-7/ADR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miR-34a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MCF-7/ADR细胞,将miR-34a抑制物及阴性对照转染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前后MCF-7和MCF-7/ADR细胞中Not
目的研究miR-15a和miR-16靶向调控bcl-2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方法将miR-15a和miR-16模拟物或抑制物转染结肠癌长春新碱(VCR)敏感细胞株HCT8或耐药细胞株HCT8/VC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和miR-1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P糖蛋白(P-gp)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VCR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