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始终都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重点课程,但是由于数学课程知识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逻辑性,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程度的要求,再加之小学数学老师的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始终不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教育革新,非常多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式,被运用到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课程教学方式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在非常多的课程教学方式当中,笔者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的运用有着极为优异的效果,接下来将进行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高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85
数学课程始终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广大的小学数学老师都在拼尽全力探究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方式。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为小學数学课程教学带来了进展的机会。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育,还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有着极大的运用价值,文章针对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解决问题多样化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老师转变了以往较为老旧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更为重视对小学生思维的培育,通过持续革新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方式推进小学生的全方面进展。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体验进行学习的乐趣、积累经验以及积极探索,并进一步的发散思维,提升小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主要目的就是协助小学生寻找易于理解、快速以及简便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解决问题方式多样化的措施
(一)画图列表法
该策略是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数学学习中涉及的图形问题较多,小学阶段的求正方形、长方形的体积、表面积等,解图形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理解力,容易让能力较差的学生陷入困境[1]。画图列表法就是将图像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把题干中提到的各种已知、未知条件、各项数据全方面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出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掌握到解题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术上的数学问题对于其来说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如把教材内容设计得更加贴合生活,丰富生活化的内容,加强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改动将会更加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因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在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综合这些因素,就可以让数学教学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完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对当前的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化气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改建花圃问题,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如何使得花圃面积最大化,且必须是长方形?书本中就此列出了几种方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进行探讨,然后举出相似题目让学生解答,最后引导学生:“除此之外,你有没有别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转化法
该策略是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所谓转化法,就是将正常的计算程序逆向运算,类似于语文句式中的“被字句”,如“我把这个西瓜吃完了”,“这个西瓜被我吃完了”。在小学数学中应用转化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字敏感度、计算能力,在学习乘除法及混合运算时,通常较多地使用此方法。如“7×7=49”,经过转化后就是“49÷7=7”,在某些题目中,合理地运用转化法可以简化题目,从另一种方向去思考解题方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到数学科目中。再如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如“8×6+8×5=?”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分别求出前者与后者的结果,然后将二者相加,即数学中常说的“先乘除,后加减”,对于简单的计算来说,可能较为迅速计算出结果,但是该种计算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后期的数学学习,如因式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将该式子进行转化“8×(5+6)=?”,相较于之前正常思维的计算方式,转化后的等式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计算出结果,提高了解题速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解题思维[2]。
(三)替换法
该策略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内容,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技巧,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思路。替换法即让学生用“替换”的思维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以从曹冲称象引入,曹冲称象就是典型的应用到了替换的思维,无法直接的称量出大象的体重,但是能够将大象转化为石头,测量石头的重量。数学中的替换也是如此,如以下这道习题:小红把720毫升温水分别倒入1个大杯与6个小杯中,恰好都倒满,已知大杯容量是小杯的三倍,求大小杯的容量?如果运用正常的思维,显然和“曹冲称象”一般,陷入困境中去,此时不妨利用替换策略,根据已知条件,大杯容量是小杯的三倍,即1个大杯=3个小杯,那么可以将题目看作是9个小杯,很容易列出等式“720÷9=?”计算得出80,即小杯容量为80毫升,由此得出大杯容量为240毫升。替换法能够将问题简化,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如上述倒水问题,学生在运用替换法时,可能会想到:如果都是小杯呢?或者如果都是大杯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当代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去注重自身的教学问题,通过学习新型的教学内容、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来摆脱固化的教学思维,勇于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茜,蒋洪,熊应龙,李晓平,罗燕.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04):42-45.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高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85
数学课程始终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广大的小学数学老师都在拼尽全力探究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方式。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为小學数学课程教学带来了进展的机会。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育,还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有着极大的运用价值,文章针对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解决问题多样化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老师转变了以往较为老旧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更为重视对小学生思维的培育,通过持续革新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方式推进小学生的全方面进展。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体验进行学习的乐趣、积累经验以及积极探索,并进一步的发散思维,提升小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主要目的就是协助小学生寻找易于理解、快速以及简便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解决问题方式多样化的措施
(一)画图列表法
该策略是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数学学习中涉及的图形问题较多,小学阶段的求正方形、长方形的体积、表面积等,解图形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理解力,容易让能力较差的学生陷入困境[1]。画图列表法就是将图像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把题干中提到的各种已知、未知条件、各项数据全方面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出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掌握到解题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术上的数学问题对于其来说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如把教材内容设计得更加贴合生活,丰富生活化的内容,加强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改动将会更加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因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在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综合这些因素,就可以让数学教学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完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对当前的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化气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改建花圃问题,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如何使得花圃面积最大化,且必须是长方形?书本中就此列出了几种方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进行探讨,然后举出相似题目让学生解答,最后引导学生:“除此之外,你有没有别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转化法
该策略是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所谓转化法,就是将正常的计算程序逆向运算,类似于语文句式中的“被字句”,如“我把这个西瓜吃完了”,“这个西瓜被我吃完了”。在小学数学中应用转化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字敏感度、计算能力,在学习乘除法及混合运算时,通常较多地使用此方法。如“7×7=49”,经过转化后就是“49÷7=7”,在某些题目中,合理地运用转化法可以简化题目,从另一种方向去思考解题方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到数学科目中。再如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如“8×6+8×5=?”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分别求出前者与后者的结果,然后将二者相加,即数学中常说的“先乘除,后加减”,对于简单的计算来说,可能较为迅速计算出结果,但是该种计算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后期的数学学习,如因式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将该式子进行转化“8×(5+6)=?”,相较于之前正常思维的计算方式,转化后的等式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计算出结果,提高了解题速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解题思维[2]。
(三)替换法
该策略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内容,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技巧,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思路。替换法即让学生用“替换”的思维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以从曹冲称象引入,曹冲称象就是典型的应用到了替换的思维,无法直接的称量出大象的体重,但是能够将大象转化为石头,测量石头的重量。数学中的替换也是如此,如以下这道习题:小红把720毫升温水分别倒入1个大杯与6个小杯中,恰好都倒满,已知大杯容量是小杯的三倍,求大小杯的容量?如果运用正常的思维,显然和“曹冲称象”一般,陷入困境中去,此时不妨利用替换策略,根据已知条件,大杯容量是小杯的三倍,即1个大杯=3个小杯,那么可以将题目看作是9个小杯,很容易列出等式“720÷9=?”计算得出80,即小杯容量为80毫升,由此得出大杯容量为240毫升。替换法能够将问题简化,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如上述倒水问题,学生在运用替换法时,可能会想到:如果都是小杯呢?或者如果都是大杯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当代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去注重自身的教学问题,通过学习新型的教学内容、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来摆脱固化的教学思维,勇于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茜,蒋洪,熊应龙,李晓平,罗燕.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04):42-45.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