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语文课堂训练是推动语文课堂发展的重要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语文能力的提高,离开了扎实的训练是不会有效果的。钱梦龙老师在《请给“训练”留个位置》一文中更是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才能实现”。近几年,随着有效教学的推进,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渐渐地树立起语文课堂训练的意识,并努力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但是,从语文课堂训练的效果来看还有待于提高。原因之一是训练缺乏方法;原因之二是训练不够到位。我想就此谈谈语文课堂训练的一些做法。
一、教——要有步骤
小学生语文知识及语言积累相对比较缺乏,因此,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要注重接受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首先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典型的例子来教语文,这个例子可以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或者遣词造句,或者布局某篇,不可面面俱到。其次,对于例子中一些新学的知识及较难的内容,教师的指导要到位,做到“教有步骤”。
例如,我上人教版第八册20课《“诺曼底”号遇难记》13~28节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一读课文,分清船长和机械师的话。
2.二读课文,说说从船长和机械师的对话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三读课文,把这些信息连成一句话。
4.四读课文,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并读出语气。
5.五读课文,说说船长与机械师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直接对话,中间没有提示语。)
6.(小结)当两个人对话时,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或表达急切心情的情况下,可以只写一个提示语,省略其他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这样的表达简洁、明快,你们以后在作文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运用这种“直接引语”的对话形式。
二、学——要有方法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学法,要努力改变学生依赖性的学习习惯,注重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促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独立思考,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学操作,体验学习的方法。
例如:某位老师执教的《起死回生》一课的片段。
1.学习第11节。
(1)师:自读第11节,说说这小节写了什么?
(2)生:这小节写了扁鹊给太子诊断病情,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3)师:作者写扁鹊给太子诊断病情用了好几个动词,请圈出来。
(4)生:走、按住、切、贴、听、起身、说。
(5)师:根据这些动词的先后顺序画流程图,如下:
走→按住→切→贴→听→起身→说。
(6)师:在有的动词前作者还用了形容这个动作的词,找一找,哪一个?
(7)生:凝神。
(8)师:补充流程图:走→按住→切→贴→(凝神)听→起身→说。
(9)师:请根据流程图复述扁鹊为太子诊断病情的经过。
2.学习第12节。
(1)师:引导学生总结第11节的学习方法:一读,读懂课文内容;二找,圈出课文动词;三画,画出动词流程图;四述,复述扁鹊的治疗过程。
(2)生:发挥自主性根据第11节的学习方法自学后交流。
(3)生:画流程图。
扁鹊动作流程图:取→扎→拣→叫。
太子动作流程图:扇动→睁开→喝→
恢复
合并流程图:(学生创造)
取→扎→(扇动)→(睁开)——拣→
叫→(喝→恢复)。
(4)生:根据流程图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疗的过程。
三、练——要有情境
教师分步骤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学生跟着教师学操作,体验了学习方法后,更重要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熟练技能,巩固所学内容。因为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学会”,要达到“学会”,“练”是最有效的方式。练什么?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或书面,或口头。怎么练?创设情境练。如何创设情境?
1.根据文章内容补白是一种合适有效的做法。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至今还历历在目:
师:你看到过卖艺的吗?卖艺人卖艺是什么情景?(引导学生品味卖艺度日)
师:展开想象,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
出示练习:
情境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
情境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境三:一天,阿炳生病了……
(在《二泉映月》凄凉悲壮的乐曲声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
2.根据例子的形式转换内容是一种合适、有效的做法。
例如:《密西西比河的风光》这一课的2、3、4段,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作者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出示练习:
情境一:课本剧演员选拔。如愿以偿被选为演员的同学,受到名额限制没有被选上的同学。
情境二:比赛结束,获胜者和失败者。
情境三:冬夏两季的风光。
四、评——要有指点
课堂上学生根据例子,按照情境进行语言表达的操练后,教师要创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口头或书面的操作过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并且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评有指点”,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学会”。同时也要发现学生在完成操作中显现的创造性火花,加以激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例子:
1.师:你们觉得什么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朋友?
生: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幸福和痛苦的人。
师:想一想,幸福可以分享,“痛苦”和哪一个词语搭配更合适呢?
生:分担。
师:说得对。一个人的幸福两个人分享,就会有两份幸福;一个人的痛苦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个痛苦。
2.于永正执教《翠鸟》的片段:
师:现在自由读读最后一节,看看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的家。
师:你读懂了,但说的不完整,还要接下去说几个字,再读书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读出来,也能说出来。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住在什么地方。
師:这不就看出来、说出来了吗?不过,你的话有点小毛病,不知有人听出来了没有?
生:无人举手。
师:你说的话要么去掉“家”,要么去掉“住在”,请你说说听听。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住在什么地方?
师:或者说,这一节翠鸟的家在什么地方,这样就没有毛病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作者单位:永城市第一小学
一、教——要有步骤
小学生语文知识及语言积累相对比较缺乏,因此,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要注重接受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首先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典型的例子来教语文,这个例子可以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或者遣词造句,或者布局某篇,不可面面俱到。其次,对于例子中一些新学的知识及较难的内容,教师的指导要到位,做到“教有步骤”。
例如,我上人教版第八册20课《“诺曼底”号遇难记》13~28节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一读课文,分清船长和机械师的话。
2.二读课文,说说从船长和机械师的对话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三读课文,把这些信息连成一句话。
4.四读课文,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并读出语气。
5.五读课文,说说船长与机械师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直接对话,中间没有提示语。)
6.(小结)当两个人对话时,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或表达急切心情的情况下,可以只写一个提示语,省略其他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这样的表达简洁、明快,你们以后在作文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运用这种“直接引语”的对话形式。
二、学——要有方法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学法,要努力改变学生依赖性的学习习惯,注重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促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独立思考,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学操作,体验学习的方法。
例如:某位老师执教的《起死回生》一课的片段。
1.学习第11节。
(1)师:自读第11节,说说这小节写了什么?
(2)生:这小节写了扁鹊给太子诊断病情,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3)师:作者写扁鹊给太子诊断病情用了好几个动词,请圈出来。
(4)生:走、按住、切、贴、听、起身、说。
(5)师:根据这些动词的先后顺序画流程图,如下:
走→按住→切→贴→听→起身→说。
(6)师:在有的动词前作者还用了形容这个动作的词,找一找,哪一个?
(7)生:凝神。
(8)师:补充流程图:走→按住→切→贴→(凝神)听→起身→说。
(9)师:请根据流程图复述扁鹊为太子诊断病情的经过。
2.学习第12节。
(1)师:引导学生总结第11节的学习方法:一读,读懂课文内容;二找,圈出课文动词;三画,画出动词流程图;四述,复述扁鹊的治疗过程。
(2)生:发挥自主性根据第11节的学习方法自学后交流。
(3)生:画流程图。
扁鹊动作流程图:取→扎→拣→叫。
太子动作流程图:扇动→睁开→喝→
恢复
合并流程图:(学生创造)
取→扎→(扇动)→(睁开)——拣→
叫→(喝→恢复)。
(4)生:根据流程图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疗的过程。
三、练——要有情境
教师分步骤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学生跟着教师学操作,体验了学习方法后,更重要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熟练技能,巩固所学内容。因为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学会”,要达到“学会”,“练”是最有效的方式。练什么?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或书面,或口头。怎么练?创设情境练。如何创设情境?
1.根据文章内容补白是一种合适有效的做法。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至今还历历在目:
师:你看到过卖艺的吗?卖艺人卖艺是什么情景?(引导学生品味卖艺度日)
师:展开想象,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
出示练习:
情境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
情境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境三:一天,阿炳生病了……
(在《二泉映月》凄凉悲壮的乐曲声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
2.根据例子的形式转换内容是一种合适、有效的做法。
例如:《密西西比河的风光》这一课的2、3、4段,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作者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出示练习:
情境一:课本剧演员选拔。如愿以偿被选为演员的同学,受到名额限制没有被选上的同学。
情境二:比赛结束,获胜者和失败者。
情境三:冬夏两季的风光。
四、评——要有指点
课堂上学生根据例子,按照情境进行语言表达的操练后,教师要创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口头或书面的操作过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并且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评有指点”,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学会”。同时也要发现学生在完成操作中显现的创造性火花,加以激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例子:
1.师:你们觉得什么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朋友?
生: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幸福和痛苦的人。
师:想一想,幸福可以分享,“痛苦”和哪一个词语搭配更合适呢?
生:分担。
师:说得对。一个人的幸福两个人分享,就会有两份幸福;一个人的痛苦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个痛苦。
2.于永正执教《翠鸟》的片段:
师:现在自由读读最后一节,看看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的家。
师:你读懂了,但说的不完整,还要接下去说几个字,再读书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读出来,也能说出来。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住在什么地方。
師:这不就看出来、说出来了吗?不过,你的话有点小毛病,不知有人听出来了没有?
生:无人举手。
师:你说的话要么去掉“家”,要么去掉“住在”,请你说说听听。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翠鸟住在什么地方?
师:或者说,这一节翠鸟的家在什么地方,这样就没有毛病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作者单位:永城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