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曾被西方尊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 、“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阐述的和谐教育的思想,即期望所有的男女都能受到学校完善的教育,使之成为最崇高、最美好、最温良的人,也就是和谐发展的人,其对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夸美纽斯 和谐教育 艺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008-02
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是的,历史与现实证明教育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更是一种艺术。教育内容是否合理,教育原则是否正确,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等,一切涵盖在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东西都会时常透过敏感的眼睛、耳朵,进而渗入我们学生的思想及心灵之中,从而逐渐影响他们的成长、成熟甚至成功。被认为教学论诞生标志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正是探索与研究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虽然诞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但它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模式、思想与理念,至今仍然能够给予我理性的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和谐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阐述,思想深邃,启人深省。
一、一个人若能在年少时给予知识、德行等的灌输与培养,他就可能成为聪明的人
毋庸置疑,尽管教育并非解决所有弊端的灵丹妙药,但教育却常是我们弥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不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更是在完善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亘古至今,涌现了大批重视教育的专家或学者,夸美纽斯即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他甚至道出了更为精辟的见解,“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可见,夸美纽斯极其重视教育,尤其重视教育对于完善个人的重要性。夸美纽斯特别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与树木的境遇是相似的,一颗果树如果没有经过熟练园丁的精心栽培与修剪,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样,一个人如若在年少时侯没有给予知识、德行等的灌输与培养,长大后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理性的、有教养的聪明人,即便有,其数目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教育进行得越早,越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如今日大力提倡的“胎儿教育”“幼儿教育”等理念即能充分说明这个观点。
二、人心是没有限度的,一切男女儿童同样应该进学校
提倡入学平等。我们知道,当今中国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等,其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无疑,其本质上是提倡教育平等。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贫富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同时,他特别指明当时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是没有任何充分理由的。“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悟性和求知的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从此可以看出,此思想比我们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了很大的进步,且与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中国社会是一致的。
坚持一视同仁。所有儿童不分男女、贫富均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完全平等。换句话说,教育平等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在今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否经常扪心自问“我对学生一视同仁了吗”、“在对所谓好学生倾心辅导的同时,我考虑到了‘差生’的感受吗”。在夸美纽斯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每一件东西都有他的值得赞美的时期”的先进教育思想。他认为,“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田地,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即使找到了,镜子还可以先擦干净,木板也可以刨平”。他指出,人们智能的差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这取决于教育工作的情况和人们的努力程度,即使智能低的学生只要教育得法也能学到广博的知识。亚里士多德也曾把人心比做一张白板,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爱尔维修也说过:“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显而易见,人心是没有限度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该理解与应用夸美纽斯的“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在对好学生指导培养的同时,更该对所谓的“差生”、“ 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三、德育涵括个体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德育应贯穿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极力提倡“以德治国”。在物欲横流、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德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洛克声称:“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缺少的。”也正因为他重视道德教育,在他著名教育论著《教育漫画》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所占篇幅也是最大的。夸美纽斯也认为德行不仅包括外表的礼仪,它还是我们的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为了说明与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还专门利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地阐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若干新颖的建议,如他认为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德育应该贯穿到儿童饮食、睡眠、游戏、谈话等日常生活中。儿童应当学会自我克制,抑制急躁、不满和愤怒。父母、保姆或导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对德育所做的阐述,其中很多思想对我们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仍不失为一种启迪。
四、学校是可以改良的,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中国有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波希米亚也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可想而知,偌大的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纪律,任何教育工作都是无法进行的。严格的纪律对于教育的实施,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与维护作用。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可以改良的,而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比如,时间的巨流只是由于苍天不变的秩序才这样准确无误地分为年、月、日,蜜蜂、蚂蚁和蜘蛛能做出如此精细的工作,就是把秩序、数目和质料和谐地结合起来而已。夸美纽斯不仅说明了学校教育是必需的、普遍的,而且强调学校教育的实行必须在严格的学校纪律下进行。正如他所言,“纪律不是别的,它只是一种不会失败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使我们的学者变成真正的学者而已”。中国虽已实行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但直至今日中国仍是世界人口大国,需要接收教育的人数甚多,从而也造成了众多学校人满为患的窘境。处在这样庞大复杂的教育体系下,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如何利用纪律为当今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乃是一大社会问题。
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整篇论著中,不断地流露出关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他指出,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因为他们能够期望什么结果呢?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一个形象生动的譬喻,将这一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在对该如何教育青少年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他说,“青年人不应当被迫去做任何事情,他们工作的性质和作法应当能使他们自行去作,能使他们爱好工作”。很显然,不论对于哪一阶段的儿童,都该保护与鼓励他们或对或错的好奇心,求知欲,期望值,将儿童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来。对于一切无用的事物,我们都应该抛弃。“时间是这样的宝贵,却去学习这么多无用的东西,这是何等的疯狂啊!”(辛尼加)那么,同样的道理,凡是不利于儿童成长成才的一切事物,包括内容、方法、原则等,都该毫无保留地给予摒弃。
如上所述,教育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更是一种艺术。诚然,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是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家长担忧的头等大事,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胎儿教育、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等,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我们的环境、教育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给予的环境、教育是和谐的,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反复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就是要在这一和谐中不断地充实大脑,丰富人格,健全心智,最终使自己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也就是说,夸美纽斯所阐述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他理想的和谐教育。由于时代的制约以及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世界观影响,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和神学色彩,并与实践产生了部分的脱节现象。但是,他的思想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通过教育弥补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不足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甚”。学习借鉴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为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适应社会的高素质、高能力、高修养人才,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担负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在太阳之下,能够挽救堕落的人类的最可靠的方法无过于年轻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任钟印选编.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5]约翰.洛克.教育漫画[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6]刘云程.现代教育的重要启迪[J].吉林教育,2007.1
[7]成媛.夸美纽斯“泛智论”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夸美纽斯 和谐教育 艺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008-02
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是的,历史与现实证明教育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更是一种艺术。教育内容是否合理,教育原则是否正确,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等,一切涵盖在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东西都会时常透过敏感的眼睛、耳朵,进而渗入我们学生的思想及心灵之中,从而逐渐影响他们的成长、成熟甚至成功。被认为教学论诞生标志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正是探索与研究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虽然诞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但它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模式、思想与理念,至今仍然能够给予我理性的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和谐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阐述,思想深邃,启人深省。
一、一个人若能在年少时给予知识、德行等的灌输与培养,他就可能成为聪明的人
毋庸置疑,尽管教育并非解决所有弊端的灵丹妙药,但教育却常是我们弥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不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更是在完善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亘古至今,涌现了大批重视教育的专家或学者,夸美纽斯即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他甚至道出了更为精辟的见解,“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可见,夸美纽斯极其重视教育,尤其重视教育对于完善个人的重要性。夸美纽斯特别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与树木的境遇是相似的,一颗果树如果没有经过熟练园丁的精心栽培与修剪,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样,一个人如若在年少时侯没有给予知识、德行等的灌输与培养,长大后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理性的、有教养的聪明人,即便有,其数目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教育进行得越早,越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如今日大力提倡的“胎儿教育”“幼儿教育”等理念即能充分说明这个观点。
二、人心是没有限度的,一切男女儿童同样应该进学校
提倡入学平等。我们知道,当今中国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等,其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无疑,其本质上是提倡教育平等。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贫富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同时,他特别指明当时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是没有任何充分理由的。“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悟性和求知的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从此可以看出,此思想比我们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了很大的进步,且与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中国社会是一致的。
坚持一视同仁。所有儿童不分男女、贫富均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完全平等。换句话说,教育平等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在今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否经常扪心自问“我对学生一视同仁了吗”、“在对所谓好学生倾心辅导的同时,我考虑到了‘差生’的感受吗”。在夸美纽斯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每一件东西都有他的值得赞美的时期”的先进教育思想。他认为,“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田地,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即使找到了,镜子还可以先擦干净,木板也可以刨平”。他指出,人们智能的差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这取决于教育工作的情况和人们的努力程度,即使智能低的学生只要教育得法也能学到广博的知识。亚里士多德也曾把人心比做一张白板,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爱尔维修也说过:“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显而易见,人心是没有限度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该理解与应用夸美纽斯的“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在对好学生指导培养的同时,更该对所谓的“差生”、“ 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三、德育涵括个体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德育应贯穿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极力提倡“以德治国”。在物欲横流、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德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洛克声称:“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缺少的。”也正因为他重视道德教育,在他著名教育论著《教育漫画》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所占篇幅也是最大的。夸美纽斯也认为德行不仅包括外表的礼仪,它还是我们的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为了说明与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还专门利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地阐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若干新颖的建议,如他认为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德育应该贯穿到儿童饮食、睡眠、游戏、谈话等日常生活中。儿童应当学会自我克制,抑制急躁、不满和愤怒。父母、保姆或导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对德育所做的阐述,其中很多思想对我们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仍不失为一种启迪。
四、学校是可以改良的,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中国有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波希米亚也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可想而知,偌大的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纪律,任何教育工作都是无法进行的。严格的纪律对于教育的实施,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与维护作用。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可以改良的,而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比如,时间的巨流只是由于苍天不变的秩序才这样准确无误地分为年、月、日,蜜蜂、蚂蚁和蜘蛛能做出如此精细的工作,就是把秩序、数目和质料和谐地结合起来而已。夸美纽斯不仅说明了学校教育是必需的、普遍的,而且强调学校教育的实行必须在严格的学校纪律下进行。正如他所言,“纪律不是别的,它只是一种不会失败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使我们的学者变成真正的学者而已”。中国虽已实行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但直至今日中国仍是世界人口大国,需要接收教育的人数甚多,从而也造成了众多学校人满为患的窘境。处在这样庞大复杂的教育体系下,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如何利用纪律为当今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乃是一大社会问题。
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整篇论著中,不断地流露出关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他指出,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因为他们能够期望什么结果呢?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一个形象生动的譬喻,将这一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在对该如何教育青少年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他说,“青年人不应当被迫去做任何事情,他们工作的性质和作法应当能使他们自行去作,能使他们爱好工作”。很显然,不论对于哪一阶段的儿童,都该保护与鼓励他们或对或错的好奇心,求知欲,期望值,将儿童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来。对于一切无用的事物,我们都应该抛弃。“时间是这样的宝贵,却去学习这么多无用的东西,这是何等的疯狂啊!”(辛尼加)那么,同样的道理,凡是不利于儿童成长成才的一切事物,包括内容、方法、原则等,都该毫无保留地给予摒弃。
如上所述,教育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更是一种艺术。诚然,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是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家长担忧的头等大事,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胎儿教育、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等,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我们的环境、教育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给予的环境、教育是和谐的,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反复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就是要在这一和谐中不断地充实大脑,丰富人格,健全心智,最终使自己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也就是说,夸美纽斯所阐述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他理想的和谐教育。由于时代的制约以及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世界观影响,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和神学色彩,并与实践产生了部分的脱节现象。但是,他的思想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通过教育弥补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不足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甚”。学习借鉴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为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适应社会的高素质、高能力、高修养人才,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担负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在太阳之下,能够挽救堕落的人类的最可靠的方法无过于年轻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任钟印选编.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5]约翰.洛克.教育漫画[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6]刘云程.现代教育的重要启迪[J].吉林教育,2007.1
[7]成媛.夸美纽斯“泛智论”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