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他们听力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并采用适当的训练形式,合理地提出训练要求,重视参与听力理解活动的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初中生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識,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也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英语的朗读技巧。第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会遗忘。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具有一定程度听懂英语的能力,但有时对说话者的言语或听力材料还是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知所云。这种理解障碍大多源于文化的差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听力材料中常见的对话和文化紧密相联。因此,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认识到用英语会话和母语会话之间的不同之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英语会话的原则,他们才
能听懂纯正的英语对话。
三、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资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安排听力训练。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资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资料。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四、发展学生的听力技巧
提高听力水平必须进行听力训练,但盲目地追求多听,求量而不求质,效果也绝不会好。这里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材料的“声源”一定要丰富,要尽可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人的音调。说出来的话语不同于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外,它还有轻重缓急、喜怒哀乐和说话者个体差异等特征。平时只使用“声源”单一的材料进行训练,会造成学生的语音适应能力低下,他们有可能辨别不出另一位说话者说出来的单词,或是悟不透那种陌生语气的内涵。二是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是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音现象,其训练形式往往是笔录、复述或听写,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句子。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准确。
总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至今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一定要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初中生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識,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也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英语的朗读技巧。第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会遗忘。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具有一定程度听懂英语的能力,但有时对说话者的言语或听力材料还是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知所云。这种理解障碍大多源于文化的差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听力材料中常见的对话和文化紧密相联。因此,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认识到用英语会话和母语会话之间的不同之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英语会话的原则,他们才
能听懂纯正的英语对话。
三、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资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安排听力训练。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资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资料。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四、发展学生的听力技巧
提高听力水平必须进行听力训练,但盲目地追求多听,求量而不求质,效果也绝不会好。这里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材料的“声源”一定要丰富,要尽可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人的音调。说出来的话语不同于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外,它还有轻重缓急、喜怒哀乐和说话者个体差异等特征。平时只使用“声源”单一的材料进行训练,会造成学生的语音适应能力低下,他们有可能辨别不出另一位说话者说出来的单词,或是悟不透那种陌生语气的内涵。二是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是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音现象,其训练形式往往是笔录、复述或听写,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句子。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准确。
总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至今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一定要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