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旅游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利用贵州省1984-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SVAR模型,探索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当前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未对旅游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影响因素 旅游公共服务 贵州旅游业
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全国旅游业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占比11.04%,旅游产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贵州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已经成为贵州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9年上半年,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半位居全国前三,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贵州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出行旅游频率的增加,在旅游成本、目的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旅游服务质量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旅游者出行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旅游服务质量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旅游服务包括旅游经营性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经营性服务是以盈利为目的满足旅游者而提供的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体现“公共”两个字,强调公益性质,以提供持续性的旅游区域社会公共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旅游经营性服务同样重要,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区域旅游成熟度的重要标准。从供给角度看,旅游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主要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强调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通过统筹社会资源来实现社会公益。现阶段部分旅游区域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开始重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未能跟上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者不在再满足单纯观赏式的旅游,而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综合来看,政府当前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基于此,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是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动态变化呈现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有待于深入探析。本文基于贵州省1984-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贵州旅游公共服务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结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研究综述
旅游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与企业经营性服务有本质区别,但也并非纯粹公共服务。现有针对旅游公共服務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研究。李爽,黄福才(2010)通过分析指出旅游公共服务追求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强调效率和公平;黎忠文,张学梅(2014)从智慧旅游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黎忠文(2015)探讨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荣浩,王纯阳(2015)分析社会转型期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与特征,并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分类框架。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明确旅游公共服务的含义和特征,更多学者从理论上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总体研究上,叶全良,荣浩(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逐层分析公共服务内涵构建了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刘露(2012)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多中心治理体系;李炳义(2013)在借鉴国外旅游服务公共发展实践提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周坤,王进,颜珂(2014)针对亚旅游目的城市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常文娟,熊元斌(2015)构建了普适性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王佳欣,张再生(2017)基于游客需求视角构建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个指标的供给优先次序。在具体地区的研究上,李莉(2013)运用层次分析法以重庆为例从游客满意度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黎忠文,唐建兵(2014)以四川为例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质变体系;常文娟,熊元斌(2015)以武汉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吕连琴(2016)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郑州市旅游公共服务指标体系;王佳欣(2017)京津冀地区游客为例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马慧强,张晓艳等(2017)构建了陕西省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在具体旅游相关行业研究上,邱建国等(2015)构建了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第三,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黄燕玲(2010)以旅游城市桂林为例从供需感知视角调研发现桂林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蔡萌(2015)以大都市上海为例探讨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设的优化路径;王竑(2019)以长白山景区为例,探讨了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四,文旅融合公共服务建设研究。金武刚,赵娜(2019)提出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的建设路径;陈慰,巫志南(2019)指出了文化公共服务与旅游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以往研究集中在公共服务定性研究上,分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较少涉及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相对于以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从旅游公共服务视角出发,能够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新思路,并针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深入探讨。第二,本文选用1984-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相关数据,能够运用宏观权威数据来分析贵州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问题;第三,针对西部地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丰富了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情境。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择
(1)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体现“公共”两个字,强调公益性质,而非经营性服务,以提供持续性的旅游区域社会公共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笔者认为相比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变化更能体现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旅游人数的变化代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人数的增长程度代表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
(2)旅游公共服务
本文以旅游公共服务为切入点,从贵州省层面详细的探讨了贵州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展开深入研究。文章参考王信章(2012)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分类,本文将旅游公共服务分成4个指标,具体分析及变量的选取如下:
1)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线上服务,同时通过网络能够及时获取到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和满足游客的新需求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改善景区的服务质量。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
2)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够提升游客在不同景区之间流动的速度,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通常贵州省内不同景区游客流动更多地采用铁路和公路方式,铁路和公路的里程数增加能够覆盖更多的旅游景区,以往制约贵州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交通,铁路、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动力,为贵州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更好的保障,提高了贵州旅游服务质量。
3)旅游城市公共环境服务。景区公共城市环境服务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城市清洁及公共厕所数量等,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将为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和便利。推进景区城市的建设与完善将增强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便捷度。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对于提升整个旅游区域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对于旅游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旅游公共安全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安全需求也增加。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主要是指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的各项公共服务,包括秩序维护、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救助等。并且景区设置急救站,配备救护设施和消防设施,遇到突发事件后能够对旅游者及时地进行救助。营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将对区域旅游形象的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2)数据来源及代表
本文所使用数据通过《贵州省宏观经济数据库》整理所得。1984-2017年34年數据,由于每个自变量具有多个代表指标,且代表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每个变量选取其中一个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用t时期贵州省的旅游人数(NT)表示,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用交换机总容量(万门)代表(TPIS)、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用铁路里程(公里)代表(TPTS)、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用清扫保洁面积(万平方米)代表(TPES)、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用执业(助理)医师(人)(TPSS)。由于变量都是绝对量,本文对所有数据做取对数处理,以减少波动幅度。
2.模型选择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上具有内生性考量、变量间影响观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VAR模型无法反映多变量当期关系及内部结构,且当期关系都隐藏在误差项相关结构中,经济含义不够明确,解释力度不足。本文选取改进后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SVAR),即在一般VAR模型基础上加入内生变量间的当期关系,可以考察变量间同期关系及经济结构特点。
本文为分析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与当期旅游人数之间的互动关系,采取包含5个内生变量的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首先设置P阶简化VAR:
yt=Γ1yt-1+...+Γpyt-p+utt=1,2,...,T[JY](1)
在(1)式中,yt为5×1向量,ut为简化式扰动项,允许存在同期相关。将(1)式两旁同时左乘某非退化矩阵A:
Ayt=AΓ1yt-1+...+AΓpyt-p+Autt=1,2,...,T
移项可得:
A(I-Γ1L-...-ΓPLP)yt=Autt=1,2,...,T[JY](2)
假设Aut=Bεt,B为5×5矩阵,则结构扰动项εt的协方差矩阵被标准化为单位矩阵IM。通过(2)式可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AB模型:
A(I-Γ1L-...-ΓPLP)yt=Aut=Bεtt=1,2,...,T[JY](3)
假设εt服从多维(5维)正态分布,即εt~N(0,I5),然后进行带约束条件的最大似然估计。沿用乔利斯基分解思路,将矩阵A设为下三角矩阵且主对角元素均为1,矩阵B为对角矩阵。为识别AB模型(3),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至少需要对矩阵A或B中元素施加\[2M2-M(M+1)/2\],本文即需要设立35个约束条件,且从“乔利斯基约束”出发,将含有5个内生变量的简化式VAR的变换变量顺序的估计结果对比考虑:本文设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对当期旅游人数均有影响,由于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因此设当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之间有相互影响。 TPIS代表公共信息服务、TPTS代表旅游公共交通服务、TPES代表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TPSS代表旅游公共安全服务,NT代表旅游人数,则矩阵设定如下: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构建揭示变量之间结构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估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所有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GLS检验、PP检验对所涉及变量的原始序列和差分序列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但是所有原序列取对数后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一阶单整,可以构建SVAR模型。
(二)滞后阶数选择
根据信息准则可知,选择〖*〗最多的一项作为最优滞后阶数。根据表2可知该模型参数选择一阶滞后最为最后滞后阶数,建立SVAR(1)。
(三)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脉冲响应可以分析旅游公共信息服务(TPIS)、旅游公共交通服务(TPTS)、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TPES)、旅游公共安全服务(TPSS)等变量对旅游人数(NT)的动态影响。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图1整体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一个标准差的结构冲击对旅游人数造成负向影响,且影响波动较大。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响应呈向负向加重趋势。但中后期呈向双驼峰波动,于第4和第6期到达峰值,呈向正向促进效应。但正向波动并不稳定,且后期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图2整体看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一个标准差的结构冲击对旅游人数显著双向冲击。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响应呈向负向加重趋势。但中后期第4期达到峰值,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之后趋于平稳。图3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对旅游人数的冲击效应由最初显著影响至趋向于零值。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旅游城市建设服务的响应由负转正,且波动较大。中后期呈现双驼峰波动,于第5期和第7期达到峰值,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较第3期低。但正向波动不稳定,并且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第8期呈现负向。图4旅游人数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响应轨迹是先降后升,波动性显著,后期趋于平稳。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安全服务的响应呈由负转为正。但中后期呈现正向较弱促进效应,之后趋于平稳。
四、结论与政策
(一)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贵州旅游公共服务宏观数据建立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等变量对旅游人数的动态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从整体来看,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2)具体来看,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人数造影响整体有负向趋势,且影响波动较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的改善不稳定,对旅客吸引作用并不明确;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对旅游人数增长的影响不确定,而且影响的持续性不明显,对旅游吸引程度不够;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对旅游人数的冲击效应由最初显著影响至趋向于零值,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建设未能满足旅游需求;旅游人数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响应轨迹是先降后升,波动性显著,后期趋于平稳,旅游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成为吸引旅游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第一,大数据新动力,提升信息服务水平。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首先,在景区内部和移动终端平台共同设立旅游服务平台,借助平台旅游者可以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其次,通过平台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游客所遇到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借助大数据提升是视频监控质量,提高应急水平。
第二,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城市建设,提升旅游体验。首先,建立健全城市配套设施,如市内交通、市政施设的完善等。其次,加强城市清洁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增加公共厕所数量,为旅游者提供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最后,加强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提高城市形象和空气质量,给旅游者留下良好印象。
第三,健全旅游交通,提供多元交通服务。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的多元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显著影响。首先,要在整个区域内做好通往景区的指示牌;其次,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到达旅游景区的交通工具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最后,要提升旅游交通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旅游者的权益。
第四,完善救援机制,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建立健全安全救急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旅游者安全。首先,应定期排查景区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设立安全警示和事故处理点;其次,保障景区内紧急救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紧急救生救援设备的配备,并定期做好检查;最后,对景区内工作人员做好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景区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数字技术赋能,提供智能服务体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变高,旅游公共服務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将数字技术融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当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三)不足之处。
本文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采用4个公共服务中选取其某一个指标做代表分析对旅游人数的影响程度,并且仅用旅游人数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虽然这种做法得到部分文献的支持,仍存在不足,但是未来仍应该考虑更多的指标进行替代,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其次,本文选取旅游公共服务中的4项进行分析,无法全面反应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深入研究选择更多的旅游公共服务项来分析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加普遍意义上的结论。最后,本文选取贵州省公开的宏观数据来分析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难免遗漏信息,未来应当从更多的省份得以验证以及运用调研方式获取数据验证。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影响因素 旅游公共服务 贵州旅游业
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全国旅游业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占比11.04%,旅游产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贵州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已经成为贵州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9年上半年,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半位居全国前三,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贵州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出行旅游频率的增加,在旅游成本、目的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旅游服务质量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旅游者出行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旅游服务质量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旅游服务包括旅游经营性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经营性服务是以盈利为目的满足旅游者而提供的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体现“公共”两个字,强调公益性质,以提供持续性的旅游区域社会公共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旅游经营性服务同样重要,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区域旅游成熟度的重要标准。从供给角度看,旅游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主要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强调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通过统筹社会资源来实现社会公益。现阶段部分旅游区域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开始重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未能跟上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者不在再满足单纯观赏式的旅游,而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综合来看,政府当前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基于此,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是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动态变化呈现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有待于深入探析。本文基于贵州省1984-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贵州旅游公共服务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结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研究综述
旅游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与企业经营性服务有本质区别,但也并非纯粹公共服务。现有针对旅游公共服務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研究。李爽,黄福才(2010)通过分析指出旅游公共服务追求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强调效率和公平;黎忠文,张学梅(2014)从智慧旅游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黎忠文(2015)探讨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荣浩,王纯阳(2015)分析社会转型期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与特征,并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分类框架。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明确旅游公共服务的含义和特征,更多学者从理论上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总体研究上,叶全良,荣浩(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逐层分析公共服务内涵构建了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刘露(2012)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多中心治理体系;李炳义(2013)在借鉴国外旅游服务公共发展实践提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周坤,王进,颜珂(2014)针对亚旅游目的城市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常文娟,熊元斌(2015)构建了普适性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王佳欣,张再生(2017)基于游客需求视角构建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个指标的供给优先次序。在具体地区的研究上,李莉(2013)运用层次分析法以重庆为例从游客满意度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黎忠文,唐建兵(2014)以四川为例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质变体系;常文娟,熊元斌(2015)以武汉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吕连琴(2016)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郑州市旅游公共服务指标体系;王佳欣(2017)京津冀地区游客为例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马慧强,张晓艳等(2017)构建了陕西省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在具体旅游相关行业研究上,邱建国等(2015)构建了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第三,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黄燕玲(2010)以旅游城市桂林为例从供需感知视角调研发现桂林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蔡萌(2015)以大都市上海为例探讨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设的优化路径;王竑(2019)以长白山景区为例,探讨了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四,文旅融合公共服务建设研究。金武刚,赵娜(2019)提出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的建设路径;陈慰,巫志南(2019)指出了文化公共服务与旅游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以往研究集中在公共服务定性研究上,分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较少涉及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相对于以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从旅游公共服务视角出发,能够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新思路,并针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深入探讨。第二,本文选用1984-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相关数据,能够运用宏观权威数据来分析贵州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问题;第三,针对西部地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丰富了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情境。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择
(1)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体现“公共”两个字,强调公益性质,而非经营性服务,以提供持续性的旅游区域社会公共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笔者认为相比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变化更能体现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旅游人数的变化代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人数的增长程度代表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
(2)旅游公共服务
本文以旅游公共服务为切入点,从贵州省层面详细的探讨了贵州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展开深入研究。文章参考王信章(2012)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分类,本文将旅游公共服务分成4个指标,具体分析及变量的选取如下:
1)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线上服务,同时通过网络能够及时获取到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和满足游客的新需求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改善景区的服务质量。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
2)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够提升游客在不同景区之间流动的速度,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通常贵州省内不同景区游客流动更多地采用铁路和公路方式,铁路和公路的里程数增加能够覆盖更多的旅游景区,以往制约贵州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交通,铁路、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动力,为贵州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更好的保障,提高了贵州旅游服务质量。
3)旅游城市公共环境服务。景区公共城市环境服务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城市清洁及公共厕所数量等,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将为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和便利。推进景区城市的建设与完善将增强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便捷度。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对于提升整个旅游区域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对于旅游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旅游公共安全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安全需求也增加。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主要是指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的各项公共服务,包括秩序维护、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救助等。并且景区设置急救站,配备救护设施和消防设施,遇到突发事件后能够对旅游者及时地进行救助。营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将对区域旅游形象的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2)数据来源及代表
本文所使用数据通过《贵州省宏观经济数据库》整理所得。1984-2017年34年數据,由于每个自变量具有多个代表指标,且代表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每个变量选取其中一个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用t时期贵州省的旅游人数(NT)表示,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用交换机总容量(万门)代表(TPIS)、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用铁路里程(公里)代表(TPTS)、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用清扫保洁面积(万平方米)代表(TPES)、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用执业(助理)医师(人)(TPSS)。由于变量都是绝对量,本文对所有数据做取对数处理,以减少波动幅度。
2.模型选择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上具有内生性考量、变量间影响观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VAR模型无法反映多变量当期关系及内部结构,且当期关系都隐藏在误差项相关结构中,经济含义不够明确,解释力度不足。本文选取改进后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SVAR),即在一般VAR模型基础上加入内生变量间的当期关系,可以考察变量间同期关系及经济结构特点。
本文为分析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与当期旅游人数之间的互动关系,采取包含5个内生变量的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首先设置P阶简化VAR:
yt=Γ1yt-1+...+Γpyt-p+utt=1,2,...,T[JY](1)
在(1)式中,yt为5×1向量,ut为简化式扰动项,允许存在同期相关。将(1)式两旁同时左乘某非退化矩阵A:
Ayt=AΓ1yt-1+...+AΓpyt-p+Autt=1,2,...,T
移项可得:
A(I-Γ1L-...-ΓPLP)yt=Autt=1,2,...,T[JY](2)
假设Aut=Bεt,B为5×5矩阵,则结构扰动项εt的协方差矩阵被标准化为单位矩阵IM。通过(2)式可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AB模型:
A(I-Γ1L-...-ΓPLP)yt=Aut=Bεtt=1,2,...,T[JY](3)
假设εt服从多维(5维)正态分布,即εt~N(0,I5),然后进行带约束条件的最大似然估计。沿用乔利斯基分解思路,将矩阵A设为下三角矩阵且主对角元素均为1,矩阵B为对角矩阵。为识别AB模型(3),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至少需要对矩阵A或B中元素施加\[2M2-M(M+1)/2\],本文即需要设立35个约束条件,且从“乔利斯基约束”出发,将含有5个内生变量的简化式VAR的变换变量顺序的估计结果对比考虑:本文设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对当期旅游人数均有影响,由于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因此设当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之间有相互影响。 TPIS代表公共信息服务、TPTS代表旅游公共交通服务、TPES代表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TPSS代表旅游公共安全服务,NT代表旅游人数,则矩阵设定如下: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构建揭示变量之间结构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估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所有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GLS检验、PP检验对所涉及变量的原始序列和差分序列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但是所有原序列取对数后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一阶单整,可以构建SVAR模型。
(二)滞后阶数选择
根据信息准则可知,选择〖*〗最多的一项作为最优滞后阶数。根据表2可知该模型参数选择一阶滞后最为最后滞后阶数,建立SVAR(1)。
(三)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脉冲响应可以分析旅游公共信息服务(TPIS)、旅游公共交通服务(TPTS)、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TPES)、旅游公共安全服务(TPSS)等变量对旅游人数(NT)的动态影响。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图1整体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一个标准差的结构冲击对旅游人数造成负向影响,且影响波动较大。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响应呈向负向加重趋势。但中后期呈向双驼峰波动,于第4和第6期到达峰值,呈向正向促进效应。但正向波动并不稳定,且后期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图2整体看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一个标准差的结构冲击对旅游人数显著双向冲击。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响应呈向负向加重趋势。但中后期第4期达到峰值,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之后趋于平稳。图3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对旅游人数的冲击效应由最初显著影响至趋向于零值。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旅游城市建设服务的响应由负转正,且波动较大。中后期呈现双驼峰波动,于第5期和第7期达到峰值,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较第3期低。但正向波动不稳定,并且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第8期呈现负向。图4旅游人数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响应轨迹是先降后升,波动性显著,后期趋于平稳。具体来看,旅游人数在前期对公共安全服务的响应呈由负转为正。但中后期呈现正向较弱促进效应,之后趋于平稳。
四、结论与政策
(一)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贵州旅游公共服务宏观数据建立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城市环境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等变量对旅游人数的动态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从整体来看,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2)具体来看,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人数造影响整体有负向趋势,且影响波动较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的改善不稳定,对旅客吸引作用并不明确;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对旅游人数增长的影响不确定,而且影响的持续性不明显,对旅游吸引程度不够;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对旅游人数的冲击效应由最初显著影响至趋向于零值,旅游公共城市环境建设未能满足旅游需求;旅游人数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响应轨迹是先降后升,波动性显著,后期趋于平稳,旅游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成为吸引旅游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第一,大数据新动力,提升信息服务水平。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首先,在景区内部和移动终端平台共同设立旅游服务平台,借助平台旅游者可以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其次,通过平台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游客所遇到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借助大数据提升是视频监控质量,提高应急水平。
第二,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城市建设,提升旅游体验。首先,建立健全城市配套设施,如市内交通、市政施设的完善等。其次,加强城市清洁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增加公共厕所数量,为旅游者提供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最后,加强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提高城市形象和空气质量,给旅游者留下良好印象。
第三,健全旅游交通,提供多元交通服务。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的多元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显著影响。首先,要在整个区域内做好通往景区的指示牌;其次,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到达旅游景区的交通工具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最后,要提升旅游交通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旅游者的权益。
第四,完善救援机制,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建立健全安全救急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旅游者安全。首先,应定期排查景区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设立安全警示和事故处理点;其次,保障景区内紧急救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紧急救生救援设备的配备,并定期做好检查;最后,对景区内工作人员做好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景区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数字技术赋能,提供智能服务体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变高,旅游公共服務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将数字技术融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当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三)不足之处。
本文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采用4个公共服务中选取其某一个指标做代表分析对旅游人数的影响程度,并且仅用旅游人数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虽然这种做法得到部分文献的支持,仍存在不足,但是未来仍应该考虑更多的指标进行替代,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其次,本文选取旅游公共服务中的4项进行分析,无法全面反应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深入研究选择更多的旅游公共服务项来分析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加普遍意义上的结论。最后,本文选取贵州省公开的宏观数据来分析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难免遗漏信息,未来应当从更多的省份得以验证以及运用调研方式获取数据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