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教学应凸显舞台意识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类体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戏剧文学教学现状
  1. 戏剧文学被教材边缘化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为例,仅仅在必修4第一单元节选了中国古代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国现代话剧——曹禺的《雷雨》,以及西方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三个篇目,外加名著导读部分给出的莎士比亚戏剧。由此可见,戏剧选文少之又少,虽然都是名家名篇,但是不能完整地代表世界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更不能完整体现戏剧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2. 戏剧文学被教师弱化,被教学同质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人为地挤占、压缩戏剧文学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讲、少讲。即使是讲,戏剧文学也被教学同质化,有的被当作小说讲,如曹禺的《雷雨》,简单地分析人物形象,介绍角色关系,提炼中心思想;有的被当作文言文讲,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味地分析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文翻译。这样同质化的讲授,基本上忽略了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
  3. 戏剧文学被考核、考试淡化
  戏剧文学虽然与诗歌、小说、散文相并列,但是由于高考考试大纲的内容对于戏剧部分基本不涉及,所以纵观高考语文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没有出现对戏剧相关知识的考查,这就造成了教师不教、少教、乱教,学生不学、少学、乱学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说:“我感觉到,在这场改革中,对学生震撼最大、影响最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戏剧课。”面对高中戏剧文学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有限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体现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凸显戏剧文学作为戏剧的基础和根本,体现戏剧意识,将戏剧文学推向舞台,回归舞台,充分体现戏剧文学的“戏剧味”“舞台性”。
  二、戏剧文学回归舞台的意义
  1. 有利于把阅读还给学生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安排戏剧文学回归舞台,由学生来演出,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阅读戏剧文本,这样学习就发生在了学生身上。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这是一部四幕话剧,这四幕戏被安排在夏日某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发生,戏剧时间和场景都高度集中,但剧情的时间跨度却达三十年。三十年前剧中主人周朴园和鲁侍萍是一对恋人,并生有两个男孩,当时的周樸园是富家公子,鲁侍萍是周家侍女,二人地位悬殊,鲁侍萍在大年夜带着刚生下两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周家。课文教材部分是《雷雨》的第二幕,发生在午饭过后,三十年后的“今天”,周、鲁在经历了人世沧桑后意外重逢,剧情发展突转,如果学生没能了解三十年前的恩怨,势必不能顺利解读课文节选内容。由于需要了解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学生就必须阅读整个《雷雨》文本,以及相关的书籍,其实也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种阅读是自愿的,这种阅读更全面,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仔细品味语言,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语言、感悟语言、品味语言。
  2. 有利于学生创设情境,感悟人性
  想要演好一出戏,就需要充分回归时代,走进人物,了解人生,感受人性。以《雷雨》为例,周萍打了鲁大海,作为母亲的侍萍,也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周萍,侍萍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学生就需要设身处地去品味这句话,去了解《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特殊关系、周萍和繁漪的关系、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以及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关系,这些都是走进人物,把人物演绎活的前提。
  3. 有利于让学生走到舞台中央
  学生不只是课堂的中心,也是将来社会这个舞台的中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将来能适应舞台、立足舞台,现在的教学就是要尝试让他们站在舞台的中央。例如,教学《哈姆雷特》,可以在开学之初就将全班学生分成剧务组、演出组、协调服务组等小组,让学生各显所长,相互配合。剧务组负责导演、主持、串词等事物,演出组负责各自角色的演绎,协调服务组负责场地、灯光、音响和演出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为了实现戏剧文学的舞台化,将戏剧文学搬上舞台,参加演出的学生自然不用多说,他们需要换位思考,平时教学中千百遍强调的事情,这次,他们会去主动融入,学会感受这个角色的身份,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模仿他的一举一动,对他的话语,学会断句,学会抑扬顿挫等。对于没有参加演出的学生,他们需要分工合作——串词、主持、灯光、音响、服装、化妆……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重新站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彼此沟通协调、理解支持、包容忍让,这就是一个大范围的语言交流过程、情感体验过程和核心素养提升过程。
  我们发现,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前,解读戏剧文学,从而本位阅读,习得语言;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中,创设情境,感悟人生;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时,合作交流,立德树人。教师应给予戏剧文学更多的关注,凸显戏剧文学的戏剧意识,充分发挥戏剧文学的育人功能,让戏剧文学从讲台走向舞台。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戏剧文学从课本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舞台,从舞台走向生活,将戏剧文学的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重塑戏剧文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范式阐释】  中国的诗歌向来讲究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是一种美到极致的文学样式。《毛诗序》说:“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诵读可使鉴赏者感受到声音的魅力,能从有声语言中进入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得到审美的享受。  但是,当前诗歌教学中的诵读却非常尴尬:要么是将之等同于背诵,要么是朗诵干巴巴,要么是沦为“表演”的环节……在日常的诗歌教学中,我们该怎样让诵读发
期刊
【范式阐释】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是文艺欣赏力的闪电战”,中国古典诗歌篇幅普遍简短,源于中国汉字本身的特殊性。每一个汉字都会携带一则故事,它们也犹如多种色彩,绘成一幅幅或恬静、或悲重的画面。因此篇幅短,丝毫没有影响意绪的延展,也没有影响情感的抒发。“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  但是,古典诗歌距离现今时空久远,缺少同样的生活环境,高中生们若要真正欣赏诗歌就需
期刊
【范式阐释】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之美,可悦目、宠耳、怡情、养性。诗歌本身丰富和广博的素材,凝练和生动的语言,精辟而多感的情思,积极而浩然的境界,使诗歌傲然立于文坛之中,高贵而优雅。探究诗歌教学,如撷绿野之英,如沐朝霞之晖,万千诗韵栖心间,静待踏青赏花人。  对诗歌专题教学的探究,正是对美的艺术的求索:诗意与理性兼具,古典与现代并存。诗歌教学,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恰似群芳争艳,乱
期刊
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曾经在《谈美》一书中提道:“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的舞台上,教师应该力争成为教育的艺术家。而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不仅是教师,还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学生成长的指导者。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为学生答疑解惑、陪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理应追求管理的艺术。过去7年班主任的管理经验证明,班主任要成为一名管理的艺术家,既要有“匠人
期刊
【范式阐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学的历史是从诗歌开始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中国诗歌始终贴近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中国古人的学习是从诗开始的,或者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就是关于“诗”的教育。而今天,古诗词仍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古诗词在各册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受重视程度都是现代诗文不能比拟的。  那么,如何教授古诗词,或者怎样把古诗词的美好与诗意更好地
期刊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同年9月,浙江省与上海市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进入深化攻坚阶段;2017年9月,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原计划于2018年9月,将有17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今只有重庆、广东、江苏等8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实施了第三批高考
期刊
诗意语文工作室由“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董一菲老师领衔。  工作室线上线下结合,打破空间限制,开展了丰富多彩而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  诗意语文工作室确立了语文教师的四个重视:①重语言。“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并不简单地把语言表达当作是一個简单的语言工具,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思维的路向与生命体验的精神符号。”诗意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求有文学气质。②重读书。诗意语文教师既要站在书的高度上,还要渗透个人的理
期刊
设计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的发展需要,还是高中生个人成长的需求,都指向了“价值观”这一核心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才有了可能。因此,在高一入学伊始,引导学生关注
期刊
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创新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某些知识时,借助
期刊
曹操是三国时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又是运筹帷幄的统帅,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士,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