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大战略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zs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不会丢弃欧洲,关注亚洲是未雨绸缪
  
  美国的战略重心仍未东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看不出东移的迹象。即使因为台湾独立而引发战争,美国参战,也不意味着它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它的战略着力点始终在欧洲。做这个判断对中国维护“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是非常有用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近几年,美国在亚太地区调兵遣将,有人据此认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东移到太平洋了。恰恰相反,美军主要是想对这一地区起威慑作用。几年前,有人就断定美国已经战略东移,结果美国连续在欧洲和中东打仗。美国有个战略叫“全球力量,全球到达”。欧洲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这是文化因素决定的。中东也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这是地理因素和能源因素决定的。
  只要美国还是以称霸全球为目标,欧洲就是它的重心,就是它的基本支撑点。它一只脚站在本土也就是美洲,另一只脚站在欧洲。这样它才能伸开两只手,遮蔽世界的天空。今天的事实是,欧洲基本风平浪静,而亚洲却可能出现火灾。美国关注亚洲是为了救火,从美国的角度是未雨绸缪。
  
  美国的亚洲头号对手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分析美国的亚洲战略,就是一句话,让亚洲人打亚洲人。美国在亚洲的头号对手不是中国,而是日本。60年前,美国打败了日本,打得相当艰辛,最后靠核武器才解决问题。这一战美国打出了什么心得?那就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可以说,美国对日本的警惕要比对中国的警惕大得多。按照美国人的设计,今天日本成了一个经济巨人,却仍然是军事侏儒、政治小国。用石原慎太郎的话说:美国割掉了日本的睾丸,日本只能当美国的太监。现在日本也扎扎实实地是美国的全球太监。
  美国控制日本,遏制日本发展,还有一个种族文明冲突问题。日本人发动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提出的口号是驱逐白种人。日本一面要“脱亚入欧”,一面又要为黄种人而战。这思想能不极大地刺激美国人的神经?在《日本可以说不》中,石原质疑美国为什么对德国不用原子弹,而对日本使用。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种族因素。二,美国要用核武器来彻底摧毁日本的意志。
  美国非常清楚,它要安稳地在亚洲当霸主,最大挑战只会来自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日本。其中尤以日本最可能。中国有这样的潜力,但一直没有变成现实。日本的实力则是现实的,那就是强大的经济力量。目前美国亚洲战略的重点是牢牢控制日本,同时警惕中国。
  
  美国对中国有太多的牌可打,日本是王牌
  
  美国的亚洲战略还有更深的一层——防止中日联手。谁都认为中日联手不可能,但美国人认为是可能的。美国人制订战略时总是能看十几步,不仅能看到后天、大后天,甚至更远。
  美国知道,以现在的情势,靠中日任何一国单独的力量,都不可能动摇美国在亚洲的地位,唯一的可能就是中日联手。中日如果联手,就有可能形成欧盟那样的亚盟。这不是空谈,东盟就是未来亚盟的雏形。亚洲有共同的儒教文化基础,按照美国一直信奉的文明冲突论,当亚盟形成,首先被驱逐的肯定是美国。即使不成立亚盟,仅仅靠中日联手,美国就会受到严峻挑战。它的全球势力版图就缩小了三分之一。
   很多人总以为美国在亚洲的唯一对手是中国,所以才用台湾牵制中国,这就把美国看简单了。美国是让中日互制,然后再分别制之,既利用日本压制中国,也利用中国压制日本。
  美国对中国有太多的牌可打,中国对美国缺少好牌可出。美国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一张一张地不慌不忙地打牌。它现在打台湾牌,是因为中国的力量离能威胁美国的程度还有相当距离。到了一定程度,它就要打其它牌了。可能是新疆牌,可能是民族牌,也可能是日本牌。一旦美国开始打日本牌,我们就要特别警惕了。日本是它的王牌。美国挑起中日争端,必会先全力支持日本,然后再限制日本。对中国则反过来,先限制打击,然后再扶一把,不让你彻底垮掉。最后结果一定是中日两败俱伤。
  
  台海惨战,正是台独和美、日所希望的
  
  中国目前最大的国家利益有两个:一是发展,二是阻止“台独”。在处理发展和统一的关系上,有三种选择:在发展前解决统一问题;在发展后解决统一问题;在发展中解决统一问题。从民族复兴的根本利益出发,第三种选择是必然的选择。
  我是军人,但我对战争是有选择的。我再也不愿意看到我们民族内部爆发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样的战争正是“台独”和美国人、日本人所希望的。我不主张轻易对台湾动武,尤其是玉石俱焚的动武,除了复杂的国际因素外,就是对战争成本的考虑。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特别注意这一点,打大城市都不让用重炮。
   现在最渴望在台湾海峡看到一场战争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台独”分子,一种是民运分子。陈水扁不仅搞台独,而且是精于算计的商人。他知道时间不在自己一边。时间是大陆的朋友,却是台独的敌人。当“台独”分子把台湾的命运和美国的战略图谋拴在一起的时候,台湾的悲剧就注定了。美国不会让自己为它而战,它只能为美国而战。
  (摘自《知识博览报》2006.9.4-2006.9.10)
  B11
其他文献
张怡宁 Zhang Yi ning  性别:女 生日:1982.10.5  出生地:北京  项目:乒乓球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与老将王楠搭档夺得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并且夺得女子单打金牌。目前正在备战北京奥运会。  在法新社看来,由张怡宁所代表的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中国奥运史上的第100枚金牌绝对是“天意”——自1988年乒乓球项目正式进入奥运会以来,中国队已经赢得了决出的19枚金牌中的16枚。  历
期刊
1984年:零的突破    当以前苏联为带头大哥的体育强国缺席洛杉矶奥运会时,尤伯罗斯却盼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阔别了32年的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商业奥运的起始和中国回归奥运,这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让1984年洛杉矶成为现代奥运的拐点。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共派出225名选手和50名教练员,参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击、马术、现代五项以外的其余16个大项的比赛。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名运动员参加
期刊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美国经济衰退不会大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萧条很难在中国出现,中国还会继续是世界最大的外资吸引国之一。   今年、明年中国经济会怎么样,国际社会存有诸多疑问:第一,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放缓,到底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第二,今年中国要举行奥运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有些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以后,会出现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萧
期刊
刘翔还有一个本事,就是记得住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而现在,有一项世界纪录他永远不会忘记——男子110米栏,12秒91    刘翔 Liu Xiang  性别:男生日:1983.7.13  出生地:上海  项目:田径110米栏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并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成为中国110米栏奥运冠军第一人。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
期刊
警告一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986 年P161~162)    警告二 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期刊
马英九展现了中规中矩的态度,以两岸问题为第一优先,凝聚台湾人民意识为其次。    英九由衷地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马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中,12年被视作一个轮回,世间万物在轮回之中循环往复。  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集训开始,王义夫就梦想拿一块奥运金牌。然而事与愿违,1980年奥运会中国没有参赛;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金牌之时,他以两环之差只能站在第三领奖台上;1988年由于发挥欠佳更是只获第八的成绩。1992年,已入而立的王义夫不再是当初那个翩翩少年,他历经了一个轮回,等待了12个春秋,为的就是
期刊
中国开始警惕亚洲经济危机再度降临。 海外热钱的非法流入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这些资金有可能在一夜间外逃,从而像11年前的泰国一样,造成经济的崩溃。尽管近年来流入中国的热钱数量超过5000亿美元(据社科院2008年6月24日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已高达1.75万亿,几可与我国目前的外储存量等量齐观),但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增大了出现这种噩梦的风险。  今年以来,国际上的热钱更多地涌向中国。1
期刊
即将提交审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是一份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区域的全方位方案,以塑造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健康社会。    今年大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比往年会有大幅度推进。最近,国家发改委就业司起草完成了一份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择机提交国务院审议。  “方案通过具体措施使分配制度向低收入人群倾斜,”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对《凤凰周刊》表示,“这是一份全方位的收入分配改
期刊
段红彪 编译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害怕享受。 ”  比尔·盖茨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作为微软的董事长,他不关心自己的钱财,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