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见时光破碎支离,走向冬末的初春,分别的黄昏。
——题记
夕阳的光芒洒下来照在流动的汾水上,只不过在那时的那条小街,我并不常见汾河。黑夜的前一刻——黄昏,暮色里的空气中,楼底的化妆品店大声播着《唯有时光》。往来不绝的粉面桃花欢歌笑语,令人陶醉。我穿过一片繁华,路过那刚结絮的小柳树。鞋店的门口,有一块小小的书摊子,书摊前头发依旧乌黑的女孩,把手伸进腰间的钱袋,掏了一阵,再掏一阵,目光闲闲地摇过来,摇过去。瞧见了我,颔首微笑。
“今天的刊物来了哦。”她说。
“哦。”我说。“我们得道别了,我已经过了六年级了。”
“这本5块钱。”“4块吧。”“好,4块。”她喃喃道,又重复了一遍,再一遍。
夕阳倾洒下来,照得她全身金黄,最后在我眼里慢慢消失。她留在那里了,我曾经每天都会走过的小街。
“所以说,你们还庄重地道了别?”阿影从小小的窗口上调皮地露了一下头,转身又消失在书堆里。我站在小小的报刊亭门口,等她把那本粉皮金色的书拿给我。小柳树上已结了一点点柳絮,不再是灰不溜秋的单色了。我说:“嗯,是啊。我对她印象深刻。”“你是她最忠实的顾客,而她总是为你费尽心思留下最后一本书?”“不,因为她每次都少收我一块钱。不过我的确挺忠实的。”“嘿,晓得,我说的是咱们俩,我这不是在费尽心思给你找最后一本书么。”
阿影是书报亭的小老板,一个书贩子。我从未问过她的名字,只叫她阿影,第一是因为她总在眼边抹着厚厚的眼影,第二是因为诗中说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生得矮胖脸白,很年轻的样子。每天放学,都能远远看到那双迷离的眼影荧荧发光。
我说:“姐,你能不能快点?我赶时间哪,老班留了8页《试题研究》,8页!会死人的。”
此时的天空,夜幕半至,黄昏已经散去,但尚有余光波动,远远的街灯突出在空中,只有一块黑影,显得十分遥远。书报亭对面就是我的学校,一栋灰蓝色的建筑物,此刻只有三层以上还有灯光,那是高中在上第二节晚自习。遥远的街边便利店里一如既往地播着悠悠长长的歌儿。
阿影终于站起身来,捶捶粗萝卜似的腿,然而手中并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我看见她开始焦急地四处张望,时不时地瞄我一眼,忽而眼中一亮,欣喜地说:“啊,我记得了,在那边新进的书底下来着……”我看了一眼她指着的那堆小山似的书,心里瞬间只有“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的感觉。
她于是很不好意思地问我:“你急吗?”我面无表情:“8页!死人的。”她像个小孩子似的笑笑。我想到今天父母晚归,我只能去附近的店铺吃饭去,可是,这个时候,它们早关门了。阿影好像一下子想到补偿我的办法:“那,我请你吃饭吧。”我杵着冻僵的腿与满腔的愤恨,一屁股坐在小圆木凳上,看她把一张木纹错落的折叠木桌展在跟前。紧接着,她打开一个圆钢的饭壶,露出冒着些热气的黄米稀饭来。另一个饭壶中,则是拌黄瓜、金针菇这样的小凉菜,上面喷了些香油,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红黄相间的辣椒颗粒。虽谈不上色香味俱全,但果腹也足够了。
阿影贴心地递给我一个新的塑料盒,一双筷子。我坦然地接受了这顿白来的晚饭——这有什么,我可是连买了3年的书哪!
我饿得胃疼,根本不顾吃相,凉风习习,连同那首陌生的歌儿一起飘过。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看见黑夜的云,暗色的云,正在盘旋漂浮,喷薄欲出;三楼的灯光在这里格外亮,好像昭示着什么东西,令人感动而沉醉。那种迷离却又近若咫尺的感觉,好像曾在血液中流动过,又好像从未遇见过;好像是一块发光的整体,却又是支离破碎的个体荧光。我轻轻地抚摸它,似乎可以感到那通向未来的路,令人期待的热血沸腾的那种感觉,令人忍不住想要向前奔跑、跳跃,充满无尽的活力和激情。
我盯着眼前小小的桌子,清晰地看见那小小的辣椒颗粒,感到它在口中好像爆炸了一般。我吐着舌头抬头,撞上阿影含笑的目光。书报亭点着的小橘灯,不同于学校三楼的灯光,这光昏暗了许多。
阿影开始和我聊天,她说:“我可还记得咱们见面的第一天,你问我‘这本书可不可以4元卖给我’,我说‘我也就只挣1块钱,4块卖了?笑掉大牙了’。”
我并不想多说话,只想赶紧吃完回去赶我的8页。然而这气氛过于和谐,我也禁不住说道:“是啊。那会儿有一段时间我不停地问你‘4块卖给我吧?’,而你总是一脸微笑地回答‘不’。”
然后我们一起笑起来,刹那间似乎有许多话可以说,可以聊,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老友。
阿影说:“以后你放学早点出来,今天太晚了。”“我够早了,上了晚自习就出来了。”然后,她抬起头不可思议地看着我:“咦,什么时候初二也上晚自习了?”
我一下子停了筷子,认真地与她对视:“姐,我初三快毕业了。”
半晌,她才反应道:“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你才初二呢。”
我一下子感到很伤心,对面三楼的光也一下子暗淡了。我抬头,看见几丝星星的暗光,好像与三年前的某个黑夜的一刻重叠在一起。
忽然,一辆三轮车驶过,车上的一整块玻璃直愣愣滑了下去。然后,一阵清脆的镜子破裂的声响过后,就有许多小小的水晶映着月光。三轮车停下,那个人影站在黑暗中,看不见表情。校门口卖爆米花的老大爷放下机器,然后又是轰天震地的一声响,就有许多小小的白粒映着月光。
一切都如此地真实,是我所经历过的。有那么一种与三楼灯光相反的力量,在感染着我,好像也是一条路,不过上面已布满了我的脚印,无知的也有,错杂的也有。
我一下子想到一个词:黄昏。绚丽的黄昏,转瞬即逝的黄昏,我的青春在燃烧,美与丑、爱与痛并存的黄昏。它在漫长的一天中显得短暂却令人神往。不过,在时光面前,什么又是永恒的呢?哪怕是人们最常说的“不朽”的精神。当时代改变,世道变迁,有朝一日我们终于无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那种精神,体会名著作者的心境,那么它终会一点一点地流逝,再无痕迹,好似从未出现过。
大道理并没有想太长时间,因为高中二晚的下课铃响了。人群走出,好像簌簌汾水流动,一派繁华。
阿影起身,因为很快要有学生来买书。她笑着对赖在凳子上的我说:“怎么,舍不得走了?”我说:“不急。”“不要你的书了?”“那个,明天再买也不迟。”我很想就这样坐着,永远地留下来。
“那——”她坏笑着说,“你的8页《试题研究》呢?”
我歪头,经过漫长的半秒钟的思想斗争,提起书包拔腿就冲了出去。
冲出两三米米,又回过头来,大声喊道:“再见。”可是她已经被围住,没有回答我。我叹口气转身时,却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再见,好好学习啊。”
我感到每个毛孔都舒展了,无比满足。确实,时光面前,一切都不是永恒的,但在某一刻的美好中,它却是永恒的。妙莉叶·芭贝里在她的《刺猬的优雅》中说,这就好比在长长的时光中画了一个圆弧,一个休止符。在这段时光中,不朽的精神终将传达给人们以感动和美好,从而催生更多不朽。
我朝着前方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了。是啊,她们从没留下过,只是我走了。
从那以后,一切都好。唯有时光,令我陶醉。
将黄昏留在身后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过客,相交相知,再分道扬镳。无法否认,每个过客都让我们的生活起过涟漪,有过乐趣。与阿影即将分别,这让作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故事和黄昏景色穿插描写,借景色抒发自己内心的波澜和起伏,让黄昏这一情境更为鲜活。黄昏寓意走到了尽头,意味着一切终将结束;可黄昏不也预示着一切全新的即将开启?犹如火山喷发前的沉淀,是对未来的酝酿。作者在反反复复的情绪变化中领悟了这一点,于是迈开大步向前走去。因为她懂了,过往是留不住的,当下需要我们用心珍惜,而未来才是生活的方向。(青柚)
——题记
夕阳的光芒洒下来照在流动的汾水上,只不过在那时的那条小街,我并不常见汾河。黑夜的前一刻——黄昏,暮色里的空气中,楼底的化妆品店大声播着《唯有时光》。往来不绝的粉面桃花欢歌笑语,令人陶醉。我穿过一片繁华,路过那刚结絮的小柳树。鞋店的门口,有一块小小的书摊子,书摊前头发依旧乌黑的女孩,把手伸进腰间的钱袋,掏了一阵,再掏一阵,目光闲闲地摇过来,摇过去。瞧见了我,颔首微笑。
“今天的刊物来了哦。”她说。
“哦。”我说。“我们得道别了,我已经过了六年级了。”
“这本5块钱。”“4块吧。”“好,4块。”她喃喃道,又重复了一遍,再一遍。
夕阳倾洒下来,照得她全身金黄,最后在我眼里慢慢消失。她留在那里了,我曾经每天都会走过的小街。
“所以说,你们还庄重地道了别?”阿影从小小的窗口上调皮地露了一下头,转身又消失在书堆里。我站在小小的报刊亭门口,等她把那本粉皮金色的书拿给我。小柳树上已结了一点点柳絮,不再是灰不溜秋的单色了。我说:“嗯,是啊。我对她印象深刻。”“你是她最忠实的顾客,而她总是为你费尽心思留下最后一本书?”“不,因为她每次都少收我一块钱。不过我的确挺忠实的。”“嘿,晓得,我说的是咱们俩,我这不是在费尽心思给你找最后一本书么。”
阿影是书报亭的小老板,一个书贩子。我从未问过她的名字,只叫她阿影,第一是因为她总在眼边抹着厚厚的眼影,第二是因为诗中说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生得矮胖脸白,很年轻的样子。每天放学,都能远远看到那双迷离的眼影荧荧发光。
我说:“姐,你能不能快点?我赶时间哪,老班留了8页《试题研究》,8页!会死人的。”
此时的天空,夜幕半至,黄昏已经散去,但尚有余光波动,远远的街灯突出在空中,只有一块黑影,显得十分遥远。书报亭对面就是我的学校,一栋灰蓝色的建筑物,此刻只有三层以上还有灯光,那是高中在上第二节晚自习。遥远的街边便利店里一如既往地播着悠悠长长的歌儿。
阿影终于站起身来,捶捶粗萝卜似的腿,然而手中并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我看见她开始焦急地四处张望,时不时地瞄我一眼,忽而眼中一亮,欣喜地说:“啊,我记得了,在那边新进的书底下来着……”我看了一眼她指着的那堆小山似的书,心里瞬间只有“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的感觉。
她于是很不好意思地问我:“你急吗?”我面无表情:“8页!死人的。”她像个小孩子似的笑笑。我想到今天父母晚归,我只能去附近的店铺吃饭去,可是,这个时候,它们早关门了。阿影好像一下子想到补偿我的办法:“那,我请你吃饭吧。”我杵着冻僵的腿与满腔的愤恨,一屁股坐在小圆木凳上,看她把一张木纹错落的折叠木桌展在跟前。紧接着,她打开一个圆钢的饭壶,露出冒着些热气的黄米稀饭来。另一个饭壶中,则是拌黄瓜、金针菇这样的小凉菜,上面喷了些香油,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红黄相间的辣椒颗粒。虽谈不上色香味俱全,但果腹也足够了。
阿影贴心地递给我一个新的塑料盒,一双筷子。我坦然地接受了这顿白来的晚饭——这有什么,我可是连买了3年的书哪!
我饿得胃疼,根本不顾吃相,凉风习习,连同那首陌生的歌儿一起飘过。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看见黑夜的云,暗色的云,正在盘旋漂浮,喷薄欲出;三楼的灯光在这里格外亮,好像昭示着什么东西,令人感动而沉醉。那种迷离却又近若咫尺的感觉,好像曾在血液中流动过,又好像从未遇见过;好像是一块发光的整体,却又是支离破碎的个体荧光。我轻轻地抚摸它,似乎可以感到那通向未来的路,令人期待的热血沸腾的那种感觉,令人忍不住想要向前奔跑、跳跃,充满无尽的活力和激情。
我盯着眼前小小的桌子,清晰地看见那小小的辣椒颗粒,感到它在口中好像爆炸了一般。我吐着舌头抬头,撞上阿影含笑的目光。书报亭点着的小橘灯,不同于学校三楼的灯光,这光昏暗了许多。
阿影开始和我聊天,她说:“我可还记得咱们见面的第一天,你问我‘这本书可不可以4元卖给我’,我说‘我也就只挣1块钱,4块卖了?笑掉大牙了’。”
我并不想多说话,只想赶紧吃完回去赶我的8页。然而这气氛过于和谐,我也禁不住说道:“是啊。那会儿有一段时间我不停地问你‘4块卖给我吧?’,而你总是一脸微笑地回答‘不’。”
然后我们一起笑起来,刹那间似乎有许多话可以说,可以聊,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老友。
阿影说:“以后你放学早点出来,今天太晚了。”“我够早了,上了晚自习就出来了。”然后,她抬起头不可思议地看着我:“咦,什么时候初二也上晚自习了?”
我一下子停了筷子,认真地与她对视:“姐,我初三快毕业了。”
半晌,她才反应道:“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你才初二呢。”
我一下子感到很伤心,对面三楼的光也一下子暗淡了。我抬头,看见几丝星星的暗光,好像与三年前的某个黑夜的一刻重叠在一起。
忽然,一辆三轮车驶过,车上的一整块玻璃直愣愣滑了下去。然后,一阵清脆的镜子破裂的声响过后,就有许多小小的水晶映着月光。三轮车停下,那个人影站在黑暗中,看不见表情。校门口卖爆米花的老大爷放下机器,然后又是轰天震地的一声响,就有许多小小的白粒映着月光。
一切都如此地真实,是我所经历过的。有那么一种与三楼灯光相反的力量,在感染着我,好像也是一条路,不过上面已布满了我的脚印,无知的也有,错杂的也有。
我一下子想到一个词:黄昏。绚丽的黄昏,转瞬即逝的黄昏,我的青春在燃烧,美与丑、爱与痛并存的黄昏。它在漫长的一天中显得短暂却令人神往。不过,在时光面前,什么又是永恒的呢?哪怕是人们最常说的“不朽”的精神。当时代改变,世道变迁,有朝一日我们终于无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那种精神,体会名著作者的心境,那么它终会一点一点地流逝,再无痕迹,好似从未出现过。
大道理并没有想太长时间,因为高中二晚的下课铃响了。人群走出,好像簌簌汾水流动,一派繁华。
阿影起身,因为很快要有学生来买书。她笑着对赖在凳子上的我说:“怎么,舍不得走了?”我说:“不急。”“不要你的书了?”“那个,明天再买也不迟。”我很想就这样坐着,永远地留下来。
“那——”她坏笑着说,“你的8页《试题研究》呢?”
我歪头,经过漫长的半秒钟的思想斗争,提起书包拔腿就冲了出去。
冲出两三米米,又回过头来,大声喊道:“再见。”可是她已经被围住,没有回答我。我叹口气转身时,却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再见,好好学习啊。”
我感到每个毛孔都舒展了,无比满足。确实,时光面前,一切都不是永恒的,但在某一刻的美好中,它却是永恒的。妙莉叶·芭贝里在她的《刺猬的优雅》中说,这就好比在长长的时光中画了一个圆弧,一个休止符。在这段时光中,不朽的精神终将传达给人们以感动和美好,从而催生更多不朽。
我朝着前方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了。是啊,她们从没留下过,只是我走了。
从那以后,一切都好。唯有时光,令我陶醉。
将黄昏留在身后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过客,相交相知,再分道扬镳。无法否认,每个过客都让我们的生活起过涟漪,有过乐趣。与阿影即将分别,这让作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故事和黄昏景色穿插描写,借景色抒发自己内心的波澜和起伏,让黄昏这一情境更为鲜活。黄昏寓意走到了尽头,意味着一切终将结束;可黄昏不也预示着一切全新的即将开启?犹如火山喷发前的沉淀,是对未来的酝酿。作者在反反复复的情绪变化中领悟了这一点,于是迈开大步向前走去。因为她懂了,过往是留不住的,当下需要我们用心珍惜,而未来才是生活的方向。(青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