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层住宅小户型由于公摊大,实际使用面积比多层住宅要小一些,这给小户型设计更增添了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工作者应尽量减少公摊面积,同时应更加精细的设计每个使用空间,使其在满足客户群基本使用要求基础上,提高其舒适性。
关键词:小户型;公摊;内部空间精细化设计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大房子,然而供房压力过大、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小户型住宅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小户型住宅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小户型相对于大户型来说,总价低、首付低、月供低。随之带来的装修、居住成本也低;其次,过渡性强。小户型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等自己有实力购买大户型时,小户型可租可售,具有较大的保值增值空间。
小户型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偏低及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多属于未婚独居,已婚无子女或子女未成年的家庭。还有一部分人群,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独居的比重不断上升,也成为小户型住宅的消费人群。
本文探讨的小户型主要指90平方米以下的高层商品住宅,从多方面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小户型的产品质量。
一、减少公摊面积,最大化住宅使用空间。
高层住宅由于含有电梯及18层以上两部疏散楼梯,以及防烟前室、设备井道、风道、走道等空间,公共区域比多层住宅大出许多,分摊到各户的面积也是多层户型的几倍之多,如何减少公摊面积,是开发商最为关心的住宅设计之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减少公摊面积的方法。
1.合理的户数分析
对于小户型来说,一个单元3户肯定是不利的,因为不论一个单元几户,电梯、楼梯数量及是否设前室,主要與楼层高度有关,所以一个单元户数越多,分摊的面积越小。但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限增加户数,户数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走廊的长度、增加设备井道大小以及可能会带来户型设计的不利。另外,如果标准单元户数过多,必然造成楼栋面宽过大,这对于日照也是不利的。所以最佳的户数认为在4至5户左右。
比如,对于常见的大、小户型混合的标准单元,以4户最佳,只要公共区域设计的紧凑,一般公摊面积不论是大户型还是小户型都相对较小,小户型可以控制在20平方米以内。对于都要求在90平方米,或更小,6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单元,那至少要在5户及以上才可有效控制公摊面积。
2.规整的平面外轮廓分析
为了设计出全明户型,设计师往往将平面设计出多个凹槽,利于在外墙上开窗,这带来两种不利因素。首先就是对节能很不利,体形系数会增加,暴露的外墙越多,向室外传热就越厉害,同样,因为外窗增多,传热越多。
其次就是本文要说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住宅设计发现,越是不规则的平面外轮廓,公摊面积越大,究其原因,外墙周长变长,带来的外墙面积随之增多。目前,开发商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平板型住宅楼又开始盛行,虽然可能带来卫生间不能采光,但对于住户来说,能得到相比更多的内部使用空间,谁轻谁重自然会选择后者吧。
二、小户型内部空间精细化设计
以75平方米为例,假设去掉16平方米左右的公摊面积,实际使用面积只有59平方米,如果要做二室一厅,那么大概净使用面积分配是:主卧12平方、次卧7平方、厨房4平方、卫生间3平方、阳台4.5平方、客厅兼餐厅23平方(含走道),可见每个使用空间都很小,给人的空间感受会比较狭窄。
但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化、人性化设计,改善小空间的压抑感,提高其舒适性,以下分析作为参考。
1.创造半开敞空间
同大户型一样,小户型含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使用空间,样样都少不了。由于总建筑面积有限,必然各个使用空间狭小,但小空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能创造出空间宽敞的感受。本文的建议是尽可能设计半开敞空间,减少实墙的个数,或两两房间通过开设洞口来拓展空间视野。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因国土紧张,住宅面积一般都很狭小,但他们通过将房间串通,运用回游空间,多开洞口,出现一种苏州园林似的格局,空间以小见大。同时使通风便捷、视线通达,方便了家庭成员的交流。
具体的,卧室一般开设两至三道门,阳台与各个卧室、客厅相通,连厨房、储藏间等也可两道门,白天基本都为开敞状态,使人在屋内从此点能一直望到房间尽头,视野开阔许多,而不是由一堵堵墙把空间完全隔离,人的视野只能看到2至3米的距离,必然有种压抑的感觉。
2.客厅设计功能化
客厅是家人欢聚、共享生活情趣的空间,也是家中会友待客的社交场所,可以作为一个家庭的“脸面”,可见客厅装修是家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厅平面设计则直接影响装修难度及装修效果,比如,设计的户型只考虑了沙发的放置位置,而对面墙上开有卧室门、厨房门等,没有一段完整的墙面布置电视墙;或者整个客厅不规则,连放置沙发的位置都较难找到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设计者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住户考虑的结果。
对于小户型而言,客厅空间除了作为家庭娱乐、会客功能外,大多还要肩负着其他功能,如就餐、工作、学习等功能,因此在设计时,除了保证有放置沙发的位置(一般要有3米长度的实体墙),以及在对面考虑安放电视的实体墙外,还应适当考虑设计些扩展空间,以作为小型餐厅或工作空间等使用,如图二所示。这与上述客厅不规则形状有本质区别,设计出发点是不同的,上述出现的不规则可能是由于设计户型时各功能空间布置不合理造成客厅不规则,也可能是设计者以大户型的设计思路为出发点,将小户型客厅做成不规则形状,突出空间效果,但这对于小户型来说是很不实用的。而本部分的客厅不规则形状是基于实际功能合理性的基础上而产生,即实用又赋予空间变化,可谓二者兼得。
3.卫生间洗脸、入厕、洗浴三者分离设计
作为住户都想住的舒服,使用空间足够,但现实往往较难尽如人意,比如对于两口或三口甚至更多的人家来说,早晚使用卫生间往往要把时间错开,因为小户型只能拥有一个卫生间,象大户型一样设多个卫生间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户型人家就不该拥有同样的舒适度。 为了方便和经济,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将卫生间按使用功能分为洗浴、洗漱、入厕三个各自独立的空间。一般的情况,日本一户住宅只设一套卫生间。其中如厕空间很小,内部仅设一坐便器和一小型洗手池,或者将两者合一,进一步节省空间。洗漱房间内设洗面池和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做浴室的更衣间。这样做法虽然可能要牺牲一点建筑面积,但明显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洗脸、入厕、洗浴完全分离,两至三人可同时使用,避免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入厕时别人进入洗手、洗衣等活动所带来的尴尬,大大减少了相互干扰。
4.大空间灵活分隔
这是一种设计思路,它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住户可自由灵活的创建自己的家,满足居住者家庭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并考虑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构建适应家庭变化的适应性住宅。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多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大跨度空间较难实现,因为结构即不合理且带来的造价也并不低。但小户型实现起来似乎具有可能性,因为总建筑面积不大,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剪力墙的可承受宽度、进深尺度等,除了厨房、卫生间为固定房间外,其余空间为开敞空间似乎也是可行的。这样实体墙的取消大大增加了住宅的实际使用面积,住户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轻质墙板或组合家具,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图四)。
5.设置足够的收纳空间
小家值万贯,我们都是这样,住得时间越长需要储藏的物品越多。小户型由于空间小,往往设计师设计时容易忽略对收纳空间的考虑,给未来住户带来一定麻烦,有东西没地方搁,本文分析了几种方法作为参考。
5.1入口部分设计
按《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米,在设计时我们只要适当加宽过道,如做到1.4或1.5米净宽,就可以预留放置鞋柜的空间,如图二、图四所示。甚至可以专门设计壁柜,住户室内装修时可将壁柜做至顶棚,充分利用上部空间。
5.2刻意大开间设计手法
小户型卧室开间一般为3.3米、3.0米、2.7米等,那么4.8米开间行不行?本文认为也是可行的,4.8米开间可以分解为2个房间:一个3.0米,一个1.8米。分析一下,两个房间之间采用柜体分隔,为半封闭方式,避免使每个房间都感到狭窄,收纳空间自然得到解决,同时不需要再增加衣柜。小开间房间可作为卧室的辅助用房,如无小孩的两口之家,辅助房间可作为书房使用,而家中有婴儿的三口之家,正好可作为婴儿房使用,有利于大人时时照看。
5.3半开敞空间带来的附加效应
前面提到单一房间可开设多个洞口的建议,使房间串通起来,扩大视线范围,而同时又创造出了另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在洞口周边设置储物柜,创造收纳空间,下部及顶部设储物柜,中间人的视线区域设镂空隔板,放置精品摆件,即可美化室内环境,同时也没有破坏视野效果,两全齐美。
另外,厨房由于要设置洗手盆、燃气灶、冰箱等厨具,至少得2面墙要完整,如果厨房对客厅或餐厅有一面完整的墙面,建议可取消此墙,将其做成半开敞式,由住户自己分隔,这样就给使用者又增加了放置厨具、餐具、茶具用品的地方。
6.阳台设计
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呼吸新鮮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良好的阳台设计应个性与功能兼备,可拓展居室空间,又可彰显生活品味。
从设计角度可以从几个方面做下文章,例如,阳台可设置一定的收纳空间,当然这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利用外部设置的空调而使阳台自然形成的凹槽区域;阳台宽度可适当放宽,延伸至两个房间,两个房间通过阳台门联通,使空间形态更有趣味性;甚至阳台可以局部进深放大,作为小型室外健身区域,或作为摆放盆栽的地方,放个桌椅就可一边欣赏花卉,一边与家人朋友闲聊。因为突出主体结构的阳台,面积按1/2计算,所以增加不了多少住宅建筑面积。
三、小户型细节探讨
1.空调设置问题
小户型每个房间使用面积小,单人卧室规范上最小使用面积为5平放米,一般住户都不安装空调,因为空调的使用效率太低,如果房间再设计洞口与相邻房间或客厅串通,那么在客厅或相邻房间设置空调,空调运行时就能调节小卧室的温度,所以目前规定每间卧室设置空调似乎不近于合理。
另外,对于小户型客厅,也不建议采用立式空调,预留立式空调预留孔。因为一般小户型客厅的使用面积都不大,采用立式空调一是太占位置,二是没必要,挂式空调完全能改善客厅的温湿度环境。
2.厨房设计
小户型厨房面积不大,但洗-切-炒的厨房工作流程是没有变的,部分设计师往往不太考虑厨房的可操作性,只要厨房面积够了,随意设置洗菜池、燃气灶、冰箱的位置,连切菜的空间都省去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厨房设计是个值得推敲的空间,这里包含多个设计方面,除了要保证足够长度的洗-切-炒工作台面以外,还要考虑:冰箱的位置;吊柜预留的位置;燃气灶要避开外窗,以保证上部抽油烟机的安装;煤气灶靠外墙的位置;上下水管线的位置等等。因此,厨房虽小,五脏俱全,一样也不能忽视。
3.卫生间设计
小户型卫生间也是如此,由于面积小,洁具的布置位置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布置不好,就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比如,洗衣机没处安放,淋浴或浴缸空间不够,洗手池宽度过小无法增大等问题,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可能要大动装修来改造卫生间布置,带来不小的改造费用。其实,设计师只要把洗手池、座便器、淋浴、洗衣机的位置都充分考虑到位,并一定要留有操作空间,使用上还是没问题的。这里强调,排气道和下水管道要集中放在一处,减少空间,利于洁具安放。
4.日本设备布置方式借鉴
目前我国在厨、卫管线布置方面随意性很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橱柜厂家为了避开管线,橱柜安装时还必须在成品上凿洞开槽,增加了许多手工操作,并使橱柜质量大受影响。卫生间中因管线不能移动或位置不当,造成很难增加新设备和改变洁具位置。
而日本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住宅中管井的布置具有灵活性,更多考虑到长期居住后可维护、可更换的可能。在室内提倡将地面架高,在地板下面布置户内的各种管线,需要时,可以直接从地板下引出,使室内空间完整,易于装修也方便检修。立管和各种仪表则统一设于门厅外侧公共区域,使查表、检修时不用入户。与国内的管井设计相比,日本的设计显然更为方便灵活,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住小户型,也不意味着就无使用要求,相反,会越来越追求舒适、精致的生活。我们设计时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将客户群细分,注意细部设计,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做到对每一个客户负责任,不能因为小户型就可以简单设计。把小户型做成多样化、精致化是我们设计师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期刊《住区》总第2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小户型;公摊;内部空间精细化设计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大房子,然而供房压力过大、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小户型住宅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小户型住宅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小户型相对于大户型来说,总价低、首付低、月供低。随之带来的装修、居住成本也低;其次,过渡性强。小户型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等自己有实力购买大户型时,小户型可租可售,具有较大的保值增值空间。
小户型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偏低及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多属于未婚独居,已婚无子女或子女未成年的家庭。还有一部分人群,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独居的比重不断上升,也成为小户型住宅的消费人群。
本文探讨的小户型主要指90平方米以下的高层商品住宅,从多方面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小户型的产品质量。
一、减少公摊面积,最大化住宅使用空间。
高层住宅由于含有电梯及18层以上两部疏散楼梯,以及防烟前室、设备井道、风道、走道等空间,公共区域比多层住宅大出许多,分摊到各户的面积也是多层户型的几倍之多,如何减少公摊面积,是开发商最为关心的住宅设计之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减少公摊面积的方法。
1.合理的户数分析
对于小户型来说,一个单元3户肯定是不利的,因为不论一个单元几户,电梯、楼梯数量及是否设前室,主要與楼层高度有关,所以一个单元户数越多,分摊的面积越小。但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限增加户数,户数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走廊的长度、增加设备井道大小以及可能会带来户型设计的不利。另外,如果标准单元户数过多,必然造成楼栋面宽过大,这对于日照也是不利的。所以最佳的户数认为在4至5户左右。
比如,对于常见的大、小户型混合的标准单元,以4户最佳,只要公共区域设计的紧凑,一般公摊面积不论是大户型还是小户型都相对较小,小户型可以控制在20平方米以内。对于都要求在90平方米,或更小,6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单元,那至少要在5户及以上才可有效控制公摊面积。
2.规整的平面外轮廓分析
为了设计出全明户型,设计师往往将平面设计出多个凹槽,利于在外墙上开窗,这带来两种不利因素。首先就是对节能很不利,体形系数会增加,暴露的外墙越多,向室外传热就越厉害,同样,因为外窗增多,传热越多。
其次就是本文要说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住宅设计发现,越是不规则的平面外轮廓,公摊面积越大,究其原因,外墙周长变长,带来的外墙面积随之增多。目前,开发商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平板型住宅楼又开始盛行,虽然可能带来卫生间不能采光,但对于住户来说,能得到相比更多的内部使用空间,谁轻谁重自然会选择后者吧。
二、小户型内部空间精细化设计
以75平方米为例,假设去掉16平方米左右的公摊面积,实际使用面积只有59平方米,如果要做二室一厅,那么大概净使用面积分配是:主卧12平方、次卧7平方、厨房4平方、卫生间3平方、阳台4.5平方、客厅兼餐厅23平方(含走道),可见每个使用空间都很小,给人的空间感受会比较狭窄。
但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化、人性化设计,改善小空间的压抑感,提高其舒适性,以下分析作为参考。
1.创造半开敞空间
同大户型一样,小户型含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使用空间,样样都少不了。由于总建筑面积有限,必然各个使用空间狭小,但小空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能创造出空间宽敞的感受。本文的建议是尽可能设计半开敞空间,减少实墙的个数,或两两房间通过开设洞口来拓展空间视野。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因国土紧张,住宅面积一般都很狭小,但他们通过将房间串通,运用回游空间,多开洞口,出现一种苏州园林似的格局,空间以小见大。同时使通风便捷、视线通达,方便了家庭成员的交流。
具体的,卧室一般开设两至三道门,阳台与各个卧室、客厅相通,连厨房、储藏间等也可两道门,白天基本都为开敞状态,使人在屋内从此点能一直望到房间尽头,视野开阔许多,而不是由一堵堵墙把空间完全隔离,人的视野只能看到2至3米的距离,必然有种压抑的感觉。
2.客厅设计功能化
客厅是家人欢聚、共享生活情趣的空间,也是家中会友待客的社交场所,可以作为一个家庭的“脸面”,可见客厅装修是家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厅平面设计则直接影响装修难度及装修效果,比如,设计的户型只考虑了沙发的放置位置,而对面墙上开有卧室门、厨房门等,没有一段完整的墙面布置电视墙;或者整个客厅不规则,连放置沙发的位置都较难找到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设计者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住户考虑的结果。
对于小户型而言,客厅空间除了作为家庭娱乐、会客功能外,大多还要肩负着其他功能,如就餐、工作、学习等功能,因此在设计时,除了保证有放置沙发的位置(一般要有3米长度的实体墙),以及在对面考虑安放电视的实体墙外,还应适当考虑设计些扩展空间,以作为小型餐厅或工作空间等使用,如图二所示。这与上述客厅不规则形状有本质区别,设计出发点是不同的,上述出现的不规则可能是由于设计户型时各功能空间布置不合理造成客厅不规则,也可能是设计者以大户型的设计思路为出发点,将小户型客厅做成不规则形状,突出空间效果,但这对于小户型来说是很不实用的。而本部分的客厅不规则形状是基于实际功能合理性的基础上而产生,即实用又赋予空间变化,可谓二者兼得。
3.卫生间洗脸、入厕、洗浴三者分离设计
作为住户都想住的舒服,使用空间足够,但现实往往较难尽如人意,比如对于两口或三口甚至更多的人家来说,早晚使用卫生间往往要把时间错开,因为小户型只能拥有一个卫生间,象大户型一样设多个卫生间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户型人家就不该拥有同样的舒适度。 为了方便和经济,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将卫生间按使用功能分为洗浴、洗漱、入厕三个各自独立的空间。一般的情况,日本一户住宅只设一套卫生间。其中如厕空间很小,内部仅设一坐便器和一小型洗手池,或者将两者合一,进一步节省空间。洗漱房间内设洗面池和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做浴室的更衣间。这样做法虽然可能要牺牲一点建筑面积,但明显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洗脸、入厕、洗浴完全分离,两至三人可同时使用,避免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入厕时别人进入洗手、洗衣等活动所带来的尴尬,大大减少了相互干扰。
4.大空间灵活分隔
这是一种设计思路,它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住户可自由灵活的创建自己的家,满足居住者家庭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并考虑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构建适应家庭变化的适应性住宅。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多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大跨度空间较难实现,因为结构即不合理且带来的造价也并不低。但小户型实现起来似乎具有可能性,因为总建筑面积不大,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剪力墙的可承受宽度、进深尺度等,除了厨房、卫生间为固定房间外,其余空间为开敞空间似乎也是可行的。这样实体墙的取消大大增加了住宅的实际使用面积,住户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轻质墙板或组合家具,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图四)。
5.设置足够的收纳空间
小家值万贯,我们都是这样,住得时间越长需要储藏的物品越多。小户型由于空间小,往往设计师设计时容易忽略对收纳空间的考虑,给未来住户带来一定麻烦,有东西没地方搁,本文分析了几种方法作为参考。
5.1入口部分设计
按《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米,在设计时我们只要适当加宽过道,如做到1.4或1.5米净宽,就可以预留放置鞋柜的空间,如图二、图四所示。甚至可以专门设计壁柜,住户室内装修时可将壁柜做至顶棚,充分利用上部空间。
5.2刻意大开间设计手法
小户型卧室开间一般为3.3米、3.0米、2.7米等,那么4.8米开间行不行?本文认为也是可行的,4.8米开间可以分解为2个房间:一个3.0米,一个1.8米。分析一下,两个房间之间采用柜体分隔,为半封闭方式,避免使每个房间都感到狭窄,收纳空间自然得到解决,同时不需要再增加衣柜。小开间房间可作为卧室的辅助用房,如无小孩的两口之家,辅助房间可作为书房使用,而家中有婴儿的三口之家,正好可作为婴儿房使用,有利于大人时时照看。
5.3半开敞空间带来的附加效应
前面提到单一房间可开设多个洞口的建议,使房间串通起来,扩大视线范围,而同时又创造出了另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在洞口周边设置储物柜,创造收纳空间,下部及顶部设储物柜,中间人的视线区域设镂空隔板,放置精品摆件,即可美化室内环境,同时也没有破坏视野效果,两全齐美。
另外,厨房由于要设置洗手盆、燃气灶、冰箱等厨具,至少得2面墙要完整,如果厨房对客厅或餐厅有一面完整的墙面,建议可取消此墙,将其做成半开敞式,由住户自己分隔,这样就给使用者又增加了放置厨具、餐具、茶具用品的地方。
6.阳台设计
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呼吸新鮮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良好的阳台设计应个性与功能兼备,可拓展居室空间,又可彰显生活品味。
从设计角度可以从几个方面做下文章,例如,阳台可设置一定的收纳空间,当然这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利用外部设置的空调而使阳台自然形成的凹槽区域;阳台宽度可适当放宽,延伸至两个房间,两个房间通过阳台门联通,使空间形态更有趣味性;甚至阳台可以局部进深放大,作为小型室外健身区域,或作为摆放盆栽的地方,放个桌椅就可一边欣赏花卉,一边与家人朋友闲聊。因为突出主体结构的阳台,面积按1/2计算,所以增加不了多少住宅建筑面积。
三、小户型细节探讨
1.空调设置问题
小户型每个房间使用面积小,单人卧室规范上最小使用面积为5平放米,一般住户都不安装空调,因为空调的使用效率太低,如果房间再设计洞口与相邻房间或客厅串通,那么在客厅或相邻房间设置空调,空调运行时就能调节小卧室的温度,所以目前规定每间卧室设置空调似乎不近于合理。
另外,对于小户型客厅,也不建议采用立式空调,预留立式空调预留孔。因为一般小户型客厅的使用面积都不大,采用立式空调一是太占位置,二是没必要,挂式空调完全能改善客厅的温湿度环境。
2.厨房设计
小户型厨房面积不大,但洗-切-炒的厨房工作流程是没有变的,部分设计师往往不太考虑厨房的可操作性,只要厨房面积够了,随意设置洗菜池、燃气灶、冰箱的位置,连切菜的空间都省去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厨房设计是个值得推敲的空间,这里包含多个设计方面,除了要保证足够长度的洗-切-炒工作台面以外,还要考虑:冰箱的位置;吊柜预留的位置;燃气灶要避开外窗,以保证上部抽油烟机的安装;煤气灶靠外墙的位置;上下水管线的位置等等。因此,厨房虽小,五脏俱全,一样也不能忽视。
3.卫生间设计
小户型卫生间也是如此,由于面积小,洁具的布置位置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布置不好,就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比如,洗衣机没处安放,淋浴或浴缸空间不够,洗手池宽度过小无法增大等问题,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可能要大动装修来改造卫生间布置,带来不小的改造费用。其实,设计师只要把洗手池、座便器、淋浴、洗衣机的位置都充分考虑到位,并一定要留有操作空间,使用上还是没问题的。这里强调,排气道和下水管道要集中放在一处,减少空间,利于洁具安放。
4.日本设备布置方式借鉴
目前我国在厨、卫管线布置方面随意性很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橱柜厂家为了避开管线,橱柜安装时还必须在成品上凿洞开槽,增加了许多手工操作,并使橱柜质量大受影响。卫生间中因管线不能移动或位置不当,造成很难增加新设备和改变洁具位置。
而日本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住宅中管井的布置具有灵活性,更多考虑到长期居住后可维护、可更换的可能。在室内提倡将地面架高,在地板下面布置户内的各种管线,需要时,可以直接从地板下引出,使室内空间完整,易于装修也方便检修。立管和各种仪表则统一设于门厅外侧公共区域,使查表、检修时不用入户。与国内的管井设计相比,日本的设计显然更为方便灵活,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住小户型,也不意味着就无使用要求,相反,会越来越追求舒适、精致的生活。我们设计时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将客户群细分,注意细部设计,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做到对每一个客户负责任,不能因为小户型就可以简单设计。把小户型做成多样化、精致化是我们设计师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期刊《住区》总第2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