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形式作时代的表述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布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士,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政府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顾问,审批委员。香港大公报高级编辑,《画坛》、《收藏》版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导师、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多次办个人画展和联展策划全国名家水墨画展和本港画展。
  《春山初晓》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9年
  《空谷清流》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4年
  《香江华彩》入选全国首届城市山水画展并收藏2006年
  《五色祥云》入选全国第十四届花鸟画展并收藏2008年
  《连接》代表香港作品随神州七号邀游太空2008年
  《天路》八选深圳第六届国际水墨双年展2008年
  20世纪的中国画,其实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中国绘画正产生着深刻的变化。事实上,中国传统文脉中就具备兼收并蓄而又和而不同的泱泱大度。近观香港的文化,就是充满着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文化特征不是越来越突出,而是越来越具有多元文化的混融性。
  我画的中国画就在试图充分反映了香港这种多元文化混融性的文化特征。我常常减去中国画最鲜明的用线艺术特征,也少用传统山水的皴擦程式,更多的是将传统用墨“七法”中的“泼墨”和“破墨”放大独立出来,并由此把西洋色彩的理念、用水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珍视的偶或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斑斓、瑰丽、奇幻、淋漓的视觉新体验。这些山水当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山真水,即使西赴敦煌、北临天池、南游漓江、东攀黄山,以至外方之山水,甚至,近年来数番赴新疆写山画水。那也只是把我对现实山水的审美感受转换为色、水、墨的机巧,至于那画面上的山水是否和现实的真山真水构成相互对应的关系,已无关紧要。在我看来,那些山水画与其说是自然的山水,毋宁说是我心灵中的山水和文化的山水,而且这种文化山水也非中国传统文脉的延续,而是香港多重文化的合奏。那些画面是虚拟的,完全来自艺术主体的想像与创造;那些作品只撷拿水墨和中国画构成某种程度的传统义脉,大量加入了水彩的氤氲、色彩的变幻、水墨的流动这些非传统中国画的绘画语青那些画面,甚至于将意写和构成融合一体,水与彩的机缘完成了全新的视觉审美组合。期望令笔下的山水意境恢弘、壮阔、饱满、恬淡和深远,力争绝去一般山水的甜俗或孤岛。从传统的中国画规范看,我的画可能让人觉得不够纯正;但从香港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以为便会觉得自然而贴切,我要我的作品表达时尚多变、整洁条理、快捷高效、多元共处的香港文化特征。
  相对于内地我自小接受的传统中国画的那份沉重感和经典性,我现在的作品显得轻灵和明快。这并非说我今天的作品不要求耐读性,而是我创作的著重点不在于那些所谓“形而七”的笔墨之“道”,而在于寻求畅心爽目的绘画性,我把色、水、墨的渗化之趣、偶或之机、变幻之妙都原原本本地保留在画面上,由此构成春山之明快、原野之壮阔、荷塘之皎洁。我很少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其山水、荷塘也不是追求生活的自然之趣,而是力重体现都市文化的视觉审美体验,那些作品虽然没有直呈都市,但表现这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艺术语言类型,都不是乡土的而是都市的,我用这种绘画语言类型来揭示了我眼中的香港这种多元混融的都市艺术理念。我来自注重传统笔墨的中国画的内地,自小接受的传统绘画训练教育,当我生活到香港后,我首先以自己的眼睛审视香港,我眼中的香港文化不是历史型的,也不是深刻和沉淀型的,而是感观型的,时尚与流行型的。这种文化类型很少为自己划定一个界限,也很少守护它的内涵与外延。这种文化类型天然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社会心理。我将自己的水墨画试图从传统中国画带到这样一种开放与流动的文化语境中。一方面为自己中国文化深厚的传统松梆,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让其他文化能够被融入接受的绘画方式,来迂回地真正进入中国文化的腹地。我期望我的水墨画在香港有着广泛的阅读群,甚至将于作品的某些局部推入了时尚设计界,力求作品的视觉审美性拥有的众多欣赏者,并将作品进入国际国内重大拍卖,我认为这正是水墨画大众化的当代艺术特征,我什至认为这是传统中国画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的一种品质。中国古代绘画大师是他们画出眼睛所不能见到但又可用精神感觉的真实,故中国画的本质就是用心灵去观察空间万物。心灵的美感来自自己的认知,认知出自文化底蕴,我将致力于此,以自己的形式画这个时代。
其他文献
创作心语  我的毕业创作《通往春天》从选题确定到正稿创作,足足花费了四五个月时间,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痛苦蜕变的过程,其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创作的初期在选题上我就变换过几次,最后选定了西藏风情题材,画面是一组藏族大家庭在阳光下踏步向前迈进的场景,喻示着在改革开放的现代中国,藏族同胞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正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通往春天的路程当中。    选题确定后,在田老师严格的指导下,
期刊
我喜好远行,所以去过许多地方。离开都市的喧嚣繁华,去自然中贪婪地呼吸一下空气的纯净,我一直在追随这种奢侈的向往。田间地头的笑语,淡淡泥土的清香,静静流淌的小溪,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淹没……任凭它快意地覆盖都市的记忆。在这仿佛停顿的时光中,人与山一样安详,与水一般清澈。一缕暖阳把人从留恋的睡梦中轻轻唤醒,于是山里开始增添几许和谐的色彩。山村风起的日子,聆听着疏风细雨鸣蛙,远处雾岚升起,环抱着碧树青烟红
期刊
我与陈浩有一段缘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与我通信谈论书法艺术问题,我感到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善恩的青年。后来得知他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熏陶,尤其是他的外祖父,浙江著名的书画家陈尧山先生对他的言传身教,又曾向篆刻家毕茂霖(字民望、邓散木高足)学习篆刻,这些经历和他后来成为8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中的一位佼佼者,是有重要关系的。这不仅表现了他在传统功力上受到的严格基础训练,更重要的是他
期刊
伍海成,1946年生于广东顺德。曾任广东省中小学美术书法教研会副会长、佛山地区(市)中小学美术书法教研会理事长、佛山地区中小学美术乡土教材副主编、佛山市第八、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顺德市(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广东省委委员、民进顺德市(区)委会副主委。  现为中国美术教研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顺德美协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晚晴书画会会长。196
期刊
王鹏飞,莆田市涵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曾获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中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他的作品被国际文人画家总会评审为极品并致最高荣誉奖状,中国文联等评发给其特别等级国家级作品资格认定证书。2003年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书画百杰王鹏飞作品选》正式发行。《微风》入选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并被法国巴黎
期刊
张世刚,1958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现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自1986年起,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三、五、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获第五届中青展金奖、全国首届、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并获二届金奖、获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金奖、入展首届全国兰亭书法奖作品展。  199
期刊
日月陶坊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陶都路龙背山麓,是专业研究现代陶艺与紫砂文化的陶艺工作室。  陶坊主人尹祥明,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习艺,1985年从事紫砂陶艺、雕塑的创作,师从徐秀棠先生,后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8年创建宜兴日月陶坊,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陶艺家。  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大型紫砂陶艺展。入选“陶瓷的国度一一中国当代陶艺出国巡回展”,在全国性的陶艺创
期刊
书画、紫砂和青花瓷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是培养人们美好道德情操的重要美育手段。当代智者、大禅师月照上人的禅画和紫砂、青花瓷等艺术创作,既显示了卓异眩奇的技巧,又富有微妙深邃的禅趣,寄托了世界和谐、天下太平的无限寓意,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由技进艺,由艺进道的美学价值。上人的作品无论是画、是陶、还是瓷,都出古人新,形式丰富,题材多样,技法娴熟,意味深长,能够启迪人们多与自我对话,关注心灵的和谐,
期刊
鲍峰岩,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百年老字号“鲍鼎泰”之后人,自创“山石轩”工作室。  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  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制壶技艺,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  198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跟随母亲张红华(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学艺。同时有幸受到一代宗师顾景舟的真传,从顾老身上不仅学得了紫
期刊
编者按:8月22日下午,本刊记者在友谊商店正在举办漆艺展的四层采访了主办方——缘艺荟萃的刘总经理。    问:漆艺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您是怎么想起来做漆画展的?  答:我们公司是一个专业搞展览的公司,我们以前主要是做玉器和寿山石、奇石的展览,但玉器、寿山石这两年市场逐渐热起来,尤其是寿山石,所以竞争也比较激烈,我们就想有没有什么品种能够像十几年前的国画、几年前的油画一样,能够为欣赏、收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