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更频繁。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中国需要深谙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由于中西两国文化迥异,以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本文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方式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在她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图表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并列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之下,共同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则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包括知识向度、思维向度、行为向度、情感向度和个性向度等,因此给出一个全面、科学、实用的定义是很难的。国内外许多学者给其下过定义,诸如Ruben(1989)和Fantini(2001)从不同角度对其做了研究。Ruben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Fantini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纳为五个要素:一系列特点或特征(包括:灵活、幽默、耐心、开放、移情、对模糊和不确定因素的包容和忍受及不做好坏优劣的判断等);三个方面(包括与人建立和保持关系的能力、交际中尽可能减少缺失和曲解的能力、为了共同利益和需要进行合作的能力);四个层面(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二语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尽管众多学者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组成部分的措辞和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对相关文献做理论研究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在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的。要培养在国际化环境中具备跨文化素养、语言交际能力、行为得体、善于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我们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三、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笔者根据文献研究法研究得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方面不足。究其原因,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并以此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及奖金的条件,乃至是学生获得奖学金、学位、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如此教师及学生过于注重四六级成绩而迫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框架结构与考试相契合。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出现“高分低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等现象。虽然有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但是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大多是一些专业知识,与英语文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并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书本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文化知识及非语言交际,从而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大多数教师不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关于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材,导致学生缺乏国际视野、知识面狭窄。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学受到重视,并成为一门学科,国内外著作数不胜数,但是多数大学生对此缺乏阅读感兴趣或其他原因导致对此类书籍阅读少之又少。所以,在狭隘的国际视野与知识结构制约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学生应该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比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了解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东方则是综合式思维。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后,应学会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处理相同的问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扮演不同国家的人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操练书中例子以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文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文学作品能较好地反映民族文化。例如,《圣经》在西方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圣诞节即来自《圣经》,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但丁在创作《神曲》的过程中运用很多《圣经》中的典故。又如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用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顾虑重重的人。所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学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只有思想上受重视,才能从行为上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的人顺利沟通交流。
  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要合理利用海量的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文化冲突相关的电影。如刮痧、土婆婆PK洋媳妇等电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观看一些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因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导致沟通失败的短片。学生看完后让其反思、总结失败原因,并列出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要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与异文化人进行无障碍交流,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胡文仲.文化与文学一通过文学看文化之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技催生教育方式的变革。新形势下,掌握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模拟逼真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多边互动,锻炼学生技能;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学生实践三个方面,探讨电子白板下的中职物理实践教学。  关键词: 电子白板 中职物理 实践教学  物理课程是中职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级、基本技能,激发他们探索自
摘 要: 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对课堂教学实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生物翻转教学,围绕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探寻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翻转课堂 非智力因素 培养策略  教师关注生物翻转课堂效率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注重学生学习中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让他们在“释
摘 要: 当今初中生物课程缺乏生命教育的实质内容,生物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明白生命发展之美,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学校要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崇尚和热爱。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课外作业  在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周
摘 要: 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在教学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求知欲,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 学习兴趣 培养探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心理倾向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并表现出好学的精神。由于受考试制度制约,生物课在初中往往只是一门“副科”,多数学生既不重
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人们的思想日益创新,电视媒体行业更是呈现欣欣向荣之派,其中教育类电视节目席卷人们的眼球,日益壮大,迅速占领我国文化市场。教育类电视节目因独特的教育功能与其他纯娱乐性节目相区别,那么,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究竟何在?对师范生的教育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正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关键词: 教育类电视节目 师范生 教育价值观 意义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成为众多生物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挖掘教材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体验学习与搭建学生的实践平台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为今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教
摘 要: 通过全面分析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现状,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构建一套适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提高职教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 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职教成教司王继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为例并总结这些高校取得的效果,对学生管理精细化管理做法的分析,希望推动我国高校不断深入、贯彻学生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最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一、高校辅导员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践行高校育人理念,实施高校管理的精细化,很多高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的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