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的话题来自《装修情报》主编在我朋友圈的建议。最近我在整理设计自己的家,虽然我的工作是为业主做室内设计,天天与装修设计打交道,明年我又要开始设计自己的新家了,时隔上次装修已经过了11年。微信朋友圈中我感慨“不想设计自己的家,真想找个同事来帮我设计一下。”,我想这个话题作为待装修业主都很有兴趣知道,为什么设计师都不喜欢设计的家?自己的俗话说:木匠家的凳子是三条腿的,裁缝家的孩子是露屁股的,医生家的病是没人治的。设计师也有自己的困惑与尴尬,槽点还是很多的。
这些年做的室内设计还真不少,曾笑言除了火葬场没有做过其他该做的都做了一遍,公寓别墅、新里洋房、自建房改建、商场食肆、酒店办公、浴场桑拿、连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寺庙都有做过。而一如前面所说准备设计自己家的时候却显得一脸茫然。其实想想也蛮有意思的,几个同事家装修都是相互着在做设计。曾经有一个同事夫妻双方都是室内设计师,为了新家装修争得不可开交,而后一直裁定让我代劳。另一个同事直接报了个预算,而后潇潇洒洒连工地都没去看一眼。更有同事自己家别墅装修,从测量到施工图都是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就连选材也是大家推荐的。回想我上一次装修是在11年前,由于工作繁忙,只量了个房现场定了个布局,而后就没怎么去画图。工地现场不告急催材料都不愿意往工地现场跑。这次想想明年要装修,为了能早点入住,房子没到手我已经测量完毕早早开始设计了。事无巨细都预先想了起来,可谓操心不少。然并卵,我一样陷入到纠结之中去了。
看得太多,反而没有了想法
从业十多载做过的房子无数,见识的风格也不少。也是因为看得太多了,往往无法下笔。在设计师骨子里都住着一个高冷喜欢极简的灵魂,这是读书时的“烙印”:少即是多,装饰就是罪恶。“色彩、光影、质感、形态、空间旷奥度”这些无不需要高度的统一和简练。对于设计师来不容的一点点杂质,说个实话床头挂个结婚照也会被自己鄙视。而平时的工作又让我对各种装饰元素都痴迷。喜欢简单干净的厨房同样我也接受老上海装饰风格的壁炉。向往中式的院子还喜欢西式的家具。信息量够大,要合理配伍并相互不冲突,真心是难的。想想索性不理,交给同事做选择或许更好。
对细节要求过高
趁着工作机会向专业从事橱柜设计以及水处理设计的朋友探讨自己的要求。基本是没有人愿意搭理。也因为平时工作接触的多,我问的关于橱柜的问题让我同学回了一句:“你这案子没法做。”为何?我提出了鞋柜的储藏数量要求,并希望用鞋柜拉篮来增加储藏面积,还希望鞋柜设置通风孔以及安装在鞋柜下方的用于干鞋器的插座。简简单单的一个鞋柜在使用上的细节有十多项,也难怪他听着就了。关于厨房,我想放置洗碗机、蒸箱、烤箱,台面插座我要带开关以便以后电饭煲微波炉等长久使用还要求多增加抽屉。至于水槽的灯我都希望单独设计。再谈谈水处理,前置、净水、软水、热水循环我都想要,还希望洗衣槽有热水供应。怎么来的这么多细节要求,这些其实都是日常案子中接触到的遗憾,给业主建议的时候未必愿意采纳,而装完都会有遗憾。那么真不想在自己家里再发生一遍了。
对造价要求过高
天天看装修,其实都明白这不是一个省钱省心的事情。做到了自己家里总希望造价上有所控制。不是不明白一分钱一分货,而是太明白一分钱一分货了。就拿定做板式家具的柜板来说,只要业主预算够,我一定会建议厨柜箱体板采用实木多层板,因为这样的板材上铰链时间长门板不易下坠,比刨花板更耐用。当然国产的实木多层板价格也与进口的刨花板持平了。明年的装修缘于自己对造价的限制,我只能割爱不少。把所有定制板式家具画出图后做了分析,哪些是柜门长久需要开合的?哪些是季度性储藏才会开合的。分类后把一些常用的板式家具采用实木多层板做箱体,而不常用的则采用国产刨花板做箱体,并计算损耗。瓷砖也是同理,为了整个造价的拆分,厨房墙砖采用了色调单一但物美价廉的玻化砖放弃了色泽灵动的仿古砖。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和调整把原来高昂的造价进行控制。
设计思路成为惯性,没有惊喜感
于我而言做完选材画完施工图,不需要模拟的电脑效果图就能知道最终的装修效果,这是长期经验累积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其实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惊喜感。平面也是如此,专业既让你养成了专业的态度又令你有了固有思维。仿佛很多东西都有着无形的界限在制约着你。太多理性的思维让整个设计来的太有习惯性,空间也好、色彩也好都没有了期待完工的兴奋,就像是在重复自己的工作。这时候真心希望同事来设计我的家,虽然一起工作但在设计思路上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就哪平面布置来说,几人各排了一个平面而我发现同事的设计比我的设计看来更为灵动,空间的利用高了(当然装修的造价也高了很多)。
当然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就在两周前我同事提议我让我带着太太一起逛建材家居市场,了解下她的需求。就好像带着业主一起做个初步的选材打样,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作为一个设计师在思考自己家设计的问题上与我太太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都说设计师是感性的,但在家这个问题上,或许女性才是感性的。她喜欢大大的衣帽间,喜欢舒舒服服的卫生间,希望各种各样的瓷砖腰线和花砖,喜欢有着欧式帷幔的窗帘。很多在我看来不实惠不值得的家居建材她都喜欢。于是乎所有的矛盾都迎刃而解,原来这些哪些的造价不重要,原来这些哪些的细节不重要,原来这些哪些的风格融合也不重要。设计是要解决问题?那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上周与《装修情报》陈总聊天,他告诉我住宅装饰设计其实应该是感性多于理性的一个工作。装修的最终目的是有一个心理感受舒适的家,它不是物理性的,这是个非常微妙的过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使用者喜欢与否。去筑造一个家与做一个设计当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家其实是属于女主人的地盘,把它明晰了物化了未必就一定是个有温度的“家”了。在这其中我的忧虑担心也找到了更好的注释,因为重视也因为紧张。设计师是实现“家”的助手,而不是主角。这样想来其实这个案子我还是可以一如往常的案子一样去完成的。
期待我明年的新家,更感谢理解一直在背后对我工作默默支持的太太。
这些年做的室内设计还真不少,曾笑言除了火葬场没有做过其他该做的都做了一遍,公寓别墅、新里洋房、自建房改建、商场食肆、酒店办公、浴场桑拿、连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寺庙都有做过。而一如前面所说准备设计自己家的时候却显得一脸茫然。其实想想也蛮有意思的,几个同事家装修都是相互着在做设计。曾经有一个同事夫妻双方都是室内设计师,为了新家装修争得不可开交,而后一直裁定让我代劳。另一个同事直接报了个预算,而后潇潇洒洒连工地都没去看一眼。更有同事自己家别墅装修,从测量到施工图都是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就连选材也是大家推荐的。回想我上一次装修是在11年前,由于工作繁忙,只量了个房现场定了个布局,而后就没怎么去画图。工地现场不告急催材料都不愿意往工地现场跑。这次想想明年要装修,为了能早点入住,房子没到手我已经测量完毕早早开始设计了。事无巨细都预先想了起来,可谓操心不少。然并卵,我一样陷入到纠结之中去了。
看得太多,反而没有了想法
从业十多载做过的房子无数,见识的风格也不少。也是因为看得太多了,往往无法下笔。在设计师骨子里都住着一个高冷喜欢极简的灵魂,这是读书时的“烙印”:少即是多,装饰就是罪恶。“色彩、光影、质感、形态、空间旷奥度”这些无不需要高度的统一和简练。对于设计师来不容的一点点杂质,说个实话床头挂个结婚照也会被自己鄙视。而平时的工作又让我对各种装饰元素都痴迷。喜欢简单干净的厨房同样我也接受老上海装饰风格的壁炉。向往中式的院子还喜欢西式的家具。信息量够大,要合理配伍并相互不冲突,真心是难的。想想索性不理,交给同事做选择或许更好。
对细节要求过高
趁着工作机会向专业从事橱柜设计以及水处理设计的朋友探讨自己的要求。基本是没有人愿意搭理。也因为平时工作接触的多,我问的关于橱柜的问题让我同学回了一句:“你这案子没法做。”为何?我提出了鞋柜的储藏数量要求,并希望用鞋柜拉篮来增加储藏面积,还希望鞋柜设置通风孔以及安装在鞋柜下方的用于干鞋器的插座。简简单单的一个鞋柜在使用上的细节有十多项,也难怪他听着就了。关于厨房,我想放置洗碗机、蒸箱、烤箱,台面插座我要带开关以便以后电饭煲微波炉等长久使用还要求多增加抽屉。至于水槽的灯我都希望单独设计。再谈谈水处理,前置、净水、软水、热水循环我都想要,还希望洗衣槽有热水供应。怎么来的这么多细节要求,这些其实都是日常案子中接触到的遗憾,给业主建议的时候未必愿意采纳,而装完都会有遗憾。那么真不想在自己家里再发生一遍了。
对造价要求过高
天天看装修,其实都明白这不是一个省钱省心的事情。做到了自己家里总希望造价上有所控制。不是不明白一分钱一分货,而是太明白一分钱一分货了。就拿定做板式家具的柜板来说,只要业主预算够,我一定会建议厨柜箱体板采用实木多层板,因为这样的板材上铰链时间长门板不易下坠,比刨花板更耐用。当然国产的实木多层板价格也与进口的刨花板持平了。明年的装修缘于自己对造价的限制,我只能割爱不少。把所有定制板式家具画出图后做了分析,哪些是柜门长久需要开合的?哪些是季度性储藏才会开合的。分类后把一些常用的板式家具采用实木多层板做箱体,而不常用的则采用国产刨花板做箱体,并计算损耗。瓷砖也是同理,为了整个造价的拆分,厨房墙砖采用了色调单一但物美价廉的玻化砖放弃了色泽灵动的仿古砖。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和调整把原来高昂的造价进行控制。
设计思路成为惯性,没有惊喜感
于我而言做完选材画完施工图,不需要模拟的电脑效果图就能知道最终的装修效果,这是长期经验累积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其实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惊喜感。平面也是如此,专业既让你养成了专业的态度又令你有了固有思维。仿佛很多东西都有着无形的界限在制约着你。太多理性的思维让整个设计来的太有习惯性,空间也好、色彩也好都没有了期待完工的兴奋,就像是在重复自己的工作。这时候真心希望同事来设计我的家,虽然一起工作但在设计思路上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就哪平面布置来说,几人各排了一个平面而我发现同事的设计比我的设计看来更为灵动,空间的利用高了(当然装修的造价也高了很多)。
当然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就在两周前我同事提议我让我带着太太一起逛建材家居市场,了解下她的需求。就好像带着业主一起做个初步的选材打样,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作为一个设计师在思考自己家设计的问题上与我太太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都说设计师是感性的,但在家这个问题上,或许女性才是感性的。她喜欢大大的衣帽间,喜欢舒舒服服的卫生间,希望各种各样的瓷砖腰线和花砖,喜欢有着欧式帷幔的窗帘。很多在我看来不实惠不值得的家居建材她都喜欢。于是乎所有的矛盾都迎刃而解,原来这些哪些的造价不重要,原来这些哪些的细节不重要,原来这些哪些的风格融合也不重要。设计是要解决问题?那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上周与《装修情报》陈总聊天,他告诉我住宅装饰设计其实应该是感性多于理性的一个工作。装修的最终目的是有一个心理感受舒适的家,它不是物理性的,这是个非常微妙的过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使用者喜欢与否。去筑造一个家与做一个设计当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家其实是属于女主人的地盘,把它明晰了物化了未必就一定是个有温度的“家”了。在这其中我的忧虑担心也找到了更好的注释,因为重视也因为紧张。设计师是实现“家”的助手,而不是主角。这样想来其实这个案子我还是可以一如往常的案子一样去完成的。
期待我明年的新家,更感谢理解一直在背后对我工作默默支持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