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更能构建孩子的精神家园,影响孩子的成长。著名学者朱大可说:“有原则可以让想犯错误的人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有文化可以让有犯错误机会的人不想犯错误。”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如何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老师来说,是个非常值得关注和引导的问题。笔者上一学年在区教研员指导下从事“促进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课堂形态建构研究”课题探索,通过语文课堂,结合文本,展开多重阅读,取得了些许收获。
课前赏读
方式:利用课前两三分钟,让学生展示交流课余阅读的积累,可以是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是对阅读文本的内容简介或读书感悟。重点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这些词句乃至文本的欣赏、感悟,教师点评,择要引导学生品读,朗读,积累。
案例:《尊严》课文教学即将开始的前几分钟,展示赏读《中彩那天》教学后同学积累的“以诚待人”阅读摘抄《还你一枝清莲》《一碗牛肉面》等美文片断。上课铃声响后,值日班长做好课前准备检查后,老师问:昨天的课后阅读,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学生自由上台,将阅读积累本放在展示台上投影展示。学生刘爽展示:“又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我在迷蒙小雨中,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穿过密密的柳树林,满湖莲花就呈现在我的面前:白色的、粉色的、红色的,开放的袅娜多姿,含苞的羞涩多情;丝丝甜意,阵阵清香。一湖圣洁,满湖芬芳。”(摘自《还你一枝清莲》)先讲自己喜欢的这些语句的原因,再美读给大家听。刘爽认为这段话写出了荷花色彩、姿态等多方面的美。有同学补充,认为“呈现”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说明满湖荷花就像一幅画展示在游客眼前。老师点拨:“袅娜多姿”形容女子的体态、姿势优美,和“羞涩多情”写出了荷花如同少女般的姿态美、情态美;“丝丝甜意……满湖芬芳”还给人带来音乐的节奏美。最后,师生共同美读这小段摘抄。学生张诗莹展示《第六颗钻石》故事梗概,并说明自己喜欢这篇美文的原因——主人公用自己的机智和真诚找回了钻石,并维护了别人的尊严。其他看过的同学补充介绍自己的不同感受。
评点:这种课前赏读,占用不了课堂多长时间,但小时间,大妙用。不仅能迁移运用学生课堂所学的阅读能力,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品赏语句、文章,为课堂阅读课文的教学做了有力的补充;既能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积极性,又是对学生的促进,检查其课余阅读的落实情况;不但把一个人的阅读积累,推展成全班同学的阅读积累,把一个人的收获,变成许多人的收获,而且把一个人发现的美文,带给了全班同学,由一个人的兴趣,变成许多人的兴趣,激发更多人去阅读。最后,有效的课堂热身,拂去课间十分钟残留在孩子心中的躁动,引领孩子迅速进入课堂。
课堂拓读
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短小精悍,往往选自作者著作中的一部分,即使是独立的名篇,也有其特殊的写作背景,或者同类型同主题的习作,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我们就可以教材的文本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相机进行拓读,从一篇文章出发,到许多篇文章的阅读,把书教厚,丰富学生的阅读。也是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抛砖引玉。这种拓读,主要可从三方面进行:
背景式拓读 方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或文章,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案例:四年级下册课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前出示普罗米修斯盗火前创造人类、爱护人类、为了人类与宙斯斗争的种种行为等资料,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深切的爱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做铺垫,又丰富了学生对“希腊神话”的了解,为课后的推荐阅读埋下伏笔。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苗苗和大树的对话》前,引导学生阅读季羡林生平的有关资料及其著作《童年回忆》有关少时读书的选段,既是唤起学生的共鸣、阅读期待,又为学生理解文中季羡林“谈闲书”做铺垫。
评点: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还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作者的对话。对一些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有差距、生活环境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遥远的文章而言,如《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题材的文本,或者是对文化背景与我们民族有较大差异的文章而言,如外国文学。背景式这种拓读,不但通过帮助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等的深入了解,避免了学生对文本解读、品悟时的盲目片面,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对文本能有更成熟的个性化的感悟,还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作潜移默化的引导。
补充式拓读 方式:在课文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空白或难点,辅以其他书籍、文章中相关的资料,或者是原文的片段,通过补充拓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在“品”环节(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品赏诗句“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时,教师补充拓读《夏日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通过夏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时节)田园的风光之美却“日长篱落无人过”,丰富古诗的意象,加深学生对当时儿童勤劳可爱的体会。在“悟、拓”环节(延伸提高体悟情感),教师小结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夏日’组诗中的一首,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诗人想表达的仅仅是这些吗?”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另一首《秋日田园杂兴》: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引导学生通过补充阅读,体会到了作者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同情人民疾苦的心。
评点:我国传统文学崇尚含蓄美,有很多文章入选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作了删改,如《窃读记》《跨越百年的美丽》,还有一部分文章由于学科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如科普小品文。补充式拓读,不仅通过资料补充,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拓读与教材相益成彰,使学生有了全景式的视野,帮助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的了解,对主人公有更深入的把握,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而且将课外阅读巧妙地融入课堂,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课前赏读
方式:利用课前两三分钟,让学生展示交流课余阅读的积累,可以是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是对阅读文本的内容简介或读书感悟。重点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这些词句乃至文本的欣赏、感悟,教师点评,择要引导学生品读,朗读,积累。
案例:《尊严》课文教学即将开始的前几分钟,展示赏读《中彩那天》教学后同学积累的“以诚待人”阅读摘抄《还你一枝清莲》《一碗牛肉面》等美文片断。上课铃声响后,值日班长做好课前准备检查后,老师问:昨天的课后阅读,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学生自由上台,将阅读积累本放在展示台上投影展示。学生刘爽展示:“又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我在迷蒙小雨中,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穿过密密的柳树林,满湖莲花就呈现在我的面前:白色的、粉色的、红色的,开放的袅娜多姿,含苞的羞涩多情;丝丝甜意,阵阵清香。一湖圣洁,满湖芬芳。”(摘自《还你一枝清莲》)先讲自己喜欢的这些语句的原因,再美读给大家听。刘爽认为这段话写出了荷花色彩、姿态等多方面的美。有同学补充,认为“呈现”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说明满湖荷花就像一幅画展示在游客眼前。老师点拨:“袅娜多姿”形容女子的体态、姿势优美,和“羞涩多情”写出了荷花如同少女般的姿态美、情态美;“丝丝甜意……满湖芬芳”还给人带来音乐的节奏美。最后,师生共同美读这小段摘抄。学生张诗莹展示《第六颗钻石》故事梗概,并说明自己喜欢这篇美文的原因——主人公用自己的机智和真诚找回了钻石,并维护了别人的尊严。其他看过的同学补充介绍自己的不同感受。
评点:这种课前赏读,占用不了课堂多长时间,但小时间,大妙用。不仅能迁移运用学生课堂所学的阅读能力,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品赏语句、文章,为课堂阅读课文的教学做了有力的补充;既能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积极性,又是对学生的促进,检查其课余阅读的落实情况;不但把一个人的阅读积累,推展成全班同学的阅读积累,把一个人的收获,变成许多人的收获,而且把一个人发现的美文,带给了全班同学,由一个人的兴趣,变成许多人的兴趣,激发更多人去阅读。最后,有效的课堂热身,拂去课间十分钟残留在孩子心中的躁动,引领孩子迅速进入课堂。
课堂拓读
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短小精悍,往往选自作者著作中的一部分,即使是独立的名篇,也有其特殊的写作背景,或者同类型同主题的习作,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我们就可以教材的文本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相机进行拓读,从一篇文章出发,到许多篇文章的阅读,把书教厚,丰富学生的阅读。也是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抛砖引玉。这种拓读,主要可从三方面进行:
背景式拓读 方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或文章,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案例:四年级下册课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前出示普罗米修斯盗火前创造人类、爱护人类、为了人类与宙斯斗争的种种行为等资料,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深切的爱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做铺垫,又丰富了学生对“希腊神话”的了解,为课后的推荐阅读埋下伏笔。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苗苗和大树的对话》前,引导学生阅读季羡林生平的有关资料及其著作《童年回忆》有关少时读书的选段,既是唤起学生的共鸣、阅读期待,又为学生理解文中季羡林“谈闲书”做铺垫。
评点: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还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作者的对话。对一些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有差距、生活环境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遥远的文章而言,如《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题材的文本,或者是对文化背景与我们民族有较大差异的文章而言,如外国文学。背景式这种拓读,不但通过帮助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等的深入了解,避免了学生对文本解读、品悟时的盲目片面,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对文本能有更成熟的个性化的感悟,还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作潜移默化的引导。
补充式拓读 方式:在课文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空白或难点,辅以其他书籍、文章中相关的资料,或者是原文的片段,通过补充拓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在“品”环节(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品赏诗句“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时,教师补充拓读《夏日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通过夏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时节)田园的风光之美却“日长篱落无人过”,丰富古诗的意象,加深学生对当时儿童勤劳可爱的体会。在“悟、拓”环节(延伸提高体悟情感),教师小结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夏日’组诗中的一首,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诗人想表达的仅仅是这些吗?”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另一首《秋日田园杂兴》: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引导学生通过补充阅读,体会到了作者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同情人民疾苦的心。
评点:我国传统文学崇尚含蓄美,有很多文章入选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作了删改,如《窃读记》《跨越百年的美丽》,还有一部分文章由于学科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如科普小品文。补充式拓读,不仅通过资料补充,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拓读与教材相益成彰,使学生有了全景式的视野,帮助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的了解,对主人公有更深入的把握,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而且将课外阅读巧妙地融入课堂,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