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某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分析,矿区Cu、Pb、Sn元素浓度较高且呈现一定规律性,经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揭露,组合异常受矿化断裂构造所控制,为有利的找矿地段。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Cu Pb Sn 找矿意义
[中图分类号] P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71-1
矿区及周边曾多次系统开展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分析发现了一批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1矿区概况
矿区位于北东向揭西―大埔隆起带(华夏古陆一部分)的边缘。勘查区距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仅5km。沿莲花山深大断裂带出露多个超基性橄榄玄武岩岩筒,显示超壳深断裂性质。勘查区以北10km处是北西向丰顺―汕头大断裂通过的地方,北西向大断裂与兴宁永和北西向深大断裂相接。沿北西向断裂带分布有霞岚、永和等基性、超基性岩体,显示超壳深断裂性质。
矿区内有多期次岩浆岩,岩浆活动频繁,形成杂岩体,侵入岩有燕山三期的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燕山四期石英闪长岩,燕山五期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有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钾长石花岗岩、辉绿岩、英安玢岩等,以及橄榄玄武岩岩筒。岩浆岩活动不断演化,晚期富集铜等成矿元素。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勘查地球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1]。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可知(表1),矿区Cu、Sn等多金属元素丰度较高,化探异常较多。在(J■a)与δO53(1)的岩石风化土中含Cu、Pb、Sn相对较高,一般比土壤的克拉克值高出5-8倍。
多元素综合异常
根据单元素异常的分布、所处地质背景及元素组合特征,圈定测区综合异常4个(图1),现将测区内各综合异常的特征分述如下:
AP1号Cu、Pb、Sn综合异常:位于矿区北部,成矿元素较多,以Cu、Pb、Sn元素浓度较高为主要特征,异常浓集部位呈北东走向展布,元素的“隆起”趋势特征较清晰。异常形态呈长条带状,长轴北东方向,长约1300m,宽250~500m,面积约0.50km2。Cu、Sn异常中心基本吻合,异常面积较大,梯度变化较明显。Cu含量为(130~740)×10-6,Pb为(51~326)×10-6,Sn为(61.9~390)×10-6。
异常分布在侏罗系长埔组下岩性段(Jca)粉砂岩与燕山四期石英闪长岩接触带附进,可见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地表上矿化蚀变呈带状分布。推测异常由隐伏斑岩型矿体引起,本异常对寻找Cu、Sn、Ag金属矿体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AP2号Cu、Sn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中部。以Cu、Sn异常为主,异常中心在新寮岽山,元素“隆起”趋势特征较清楚。异常形态呈条带状,长约900m,宽约500m,面积约0.45km2。Cu含量为(133~1100)×10-6,Sn为(63.9~296)×10-6。
异常分布于侏罗系长埔组下岩性段(Jca)粉砂岩与燕山五期花岗岩闪长斑岩的接触部位,与岩体接触带和构造带的关系密切,推测异常由隐伏斑岩型矿体引起,深部找到铜锡斑岩型矿体的希望很大。
AP3号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东南部。以Cu、Sn、Pb、Ag异常为主,面积约0.30km2。Sn含量为(65.5~376)×10-6,Cu为(130~880)×10-6,Pb为(50~210)×10-6,Ag为(0.202~0.536)×10-6。
异常分布于燕山五期花岗闪长斑岩中,此外,本异常区分布有一个很突出的岩性指示元素Cr异常,该处可能存在火山岩或次火山岩体。认为该异常可能为岩体接触带矿化蚀变引起,对寻找锡多金属矿较有前景。
AP4号综合異常:位于矿区东南角。以W、Pb、Au、Ni元素异常为主,异常形态呈不规则状,异常面积小,各元素的异常中心不一。
3找矿意义
对测区内的AP1、AP2异常,地表采用槽探揭露,并对矿化蚀变破碎带用连续刻槽方法进行取样,实验结果表明矿化蚀变破碎带中Cu、Pb、Sn含量较高。深部采用钻探控制取样,实验结果表明钻探控制深部的矿化蚀变破碎带中Cu、Pb、Sn含量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地表刻槽取样与钻探验证,证实本测区以Cu、Pb、Sn为主的多金属组合异常受矿化断裂构造所控制,测区内的AP1、AP2、AP3组合异常是寻找隐伏的、以Cu、Pb、S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参考文献
[1]王宝林,卿敏,王可勇,等.黑龙江金厂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标准研究[J].黄金地质,2011,4(32).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Cu Pb Sn 找矿意义
[中图分类号] P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71-1
矿区及周边曾多次系统开展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分析发现了一批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1矿区概况
矿区位于北东向揭西―大埔隆起带(华夏古陆一部分)的边缘。勘查区距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仅5km。沿莲花山深大断裂带出露多个超基性橄榄玄武岩岩筒,显示超壳深断裂性质。勘查区以北10km处是北西向丰顺―汕头大断裂通过的地方,北西向大断裂与兴宁永和北西向深大断裂相接。沿北西向断裂带分布有霞岚、永和等基性、超基性岩体,显示超壳深断裂性质。
矿区内有多期次岩浆岩,岩浆活动频繁,形成杂岩体,侵入岩有燕山三期的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燕山四期石英闪长岩,燕山五期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有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钾长石花岗岩、辉绿岩、英安玢岩等,以及橄榄玄武岩岩筒。岩浆岩活动不断演化,晚期富集铜等成矿元素。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勘查地球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1]。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可知(表1),矿区Cu、Sn等多金属元素丰度较高,化探异常较多。在(J■a)与δO53(1)的岩石风化土中含Cu、Pb、Sn相对较高,一般比土壤的克拉克值高出5-8倍。
多元素综合异常
根据单元素异常的分布、所处地质背景及元素组合特征,圈定测区综合异常4个(图1),现将测区内各综合异常的特征分述如下:
AP1号Cu、Pb、Sn综合异常:位于矿区北部,成矿元素较多,以Cu、Pb、Sn元素浓度较高为主要特征,异常浓集部位呈北东走向展布,元素的“隆起”趋势特征较清晰。异常形态呈长条带状,长轴北东方向,长约1300m,宽250~500m,面积约0.50km2。Cu、Sn异常中心基本吻合,异常面积较大,梯度变化较明显。Cu含量为(130~740)×10-6,Pb为(51~326)×10-6,Sn为(61.9~390)×10-6。
异常分布在侏罗系长埔组下岩性段(Jca)粉砂岩与燕山四期石英闪长岩接触带附进,可见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地表上矿化蚀变呈带状分布。推测异常由隐伏斑岩型矿体引起,本异常对寻找Cu、Sn、Ag金属矿体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AP2号Cu、Sn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中部。以Cu、Sn异常为主,异常中心在新寮岽山,元素“隆起”趋势特征较清楚。异常形态呈条带状,长约900m,宽约500m,面积约0.45km2。Cu含量为(133~1100)×10-6,Sn为(63.9~296)×10-6。
异常分布于侏罗系长埔组下岩性段(Jca)粉砂岩与燕山五期花岗岩闪长斑岩的接触部位,与岩体接触带和构造带的关系密切,推测异常由隐伏斑岩型矿体引起,深部找到铜锡斑岩型矿体的希望很大。
AP3号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东南部。以Cu、Sn、Pb、Ag异常为主,面积约0.30km2。Sn含量为(65.5~376)×10-6,Cu为(130~880)×10-6,Pb为(50~210)×10-6,Ag为(0.202~0.536)×10-6。
异常分布于燕山五期花岗闪长斑岩中,此外,本异常区分布有一个很突出的岩性指示元素Cr异常,该处可能存在火山岩或次火山岩体。认为该异常可能为岩体接触带矿化蚀变引起,对寻找锡多金属矿较有前景。
AP4号综合異常:位于矿区东南角。以W、Pb、Au、Ni元素异常为主,异常形态呈不规则状,异常面积小,各元素的异常中心不一。
3找矿意义
对测区内的AP1、AP2异常,地表采用槽探揭露,并对矿化蚀变破碎带用连续刻槽方法进行取样,实验结果表明矿化蚀变破碎带中Cu、Pb、Sn含量较高。深部采用钻探控制取样,实验结果表明钻探控制深部的矿化蚀变破碎带中Cu、Pb、Sn含量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地表刻槽取样与钻探验证,证实本测区以Cu、Pb、Sn为主的多金属组合异常受矿化断裂构造所控制,测区内的AP1、AP2、AP3组合异常是寻找隐伏的、以Cu、Pb、S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参考文献
[1]王宝林,卿敏,王可勇,等.黑龙江金厂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标准研究[J].黄金地质,201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