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居住区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河西区粤江里小花园为例,从组景方式及特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今的生命力。
[关键词]古典园林;小区花园;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TP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280-0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和韵律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园林中的参差布局,虚实对比,园中有园,变化的空间序列成为旋律上的起伏收敛。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不觉其小,大园不觉其旷。尤以占地较小的园林,借助引景、借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变化无穷,犹如一幅幅构图完美的画,无声的诗,纤细雅致,堪称人间一绝。
1.粤江里小花园概况
粤江里小区绿化面积约一万二千平米,小花园面积约四千平米,名为更新园,是该小区内的中心绿地,利用率高,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其平面布置形式为对称式,有明显的主轴线,以对称的方式布置园景,形成一定的几何图案。整齐、明快、开敞,但平直、呆板。园内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设置有坐凳、花架、花台、花钵、雕塑、宣传栏等,为人们休息、游玩创造良好的条件。功能较简单,分为赏景区与健身区。
2.中国园林组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2.1借景
所谓借景就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凡是被空间界面所限定的场地,人们总是以创造性的手法来扩展视线空间感,以解脱有限空间对人的禁锢与束缚。作为外部空间构景,除了景点、景区所属空间内部有景可赏外,要想更有效地丰富景色层次,把有限空间的景物表现于无限之中,就必须借助视线与空间景物的组织来实现。借景可扩大园林空间,以小见大,增加变幻,丰富园林景色,且不费一文。
小花园的长廊边种植12棵紫藤,长廊已被利用为紫藤花架,长廊东面是另一片空间,健身园。面向长廊,从这一侧可以隐约看到健身園外的一片组团绿地,扩大了赏景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这与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2.2障景
又称抑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物均为障景。其构景艺术意识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障景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障景不但能隐障主要景色,本身又能成景,有时障景也可用来隐蔽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的一些地方和物体。障景因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影壁障、树丛障或几者结合的处理。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造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小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带有大象雕塑的花坛,里面种植美人蕉、大花萱草。由于是冬季已经将苗铲除保护起来。在生长旺季,美人蕉高大直立,与雕塑一起形成屏障,抑制小游园入口处的直向视线,避免花坛后景色的一览无余,增加了原本不多的花园空间层次,而雕塑花坛本身又成为夺人眼球的一景。
2.3隔景
就是根据一定构景意图,借助分隔空间的多种物质技术手段,将景园分隔为不同的功能及观赏区,使之景观各具特色而又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和人流的过多干扰。隔景有虚实之分,或二者并用。所谓虚实之隔,主要以视线能否通透为度,虚者视线通透,空间隔而未断,能相互联系。
小花园采用弯曲狭长的弧形花架作为隔景的手段,将园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清晰了园子的功能分区,前部为观赏区,后部为健身区,有效避免了两部分的互相干扰。长廊通透有度,使两部分空间隔而未断,相互联系。
3.中国园林特点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遵照“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谓‘精而合宜’者也”的原则,在正确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基址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自然式园林。
而如小花园一般的现代园林追求园林的个性化和场地特征,不是对古典园林形式的照搬照抄,也节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选取乡土宜栽品种进行绿植,与古典园林一致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和理念。正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2生态人居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一律采用自然式,与园林风格高度一致。小空间多采用单株、双株、多株及丛植的形式,多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效果,赋予其不同的意境和性格,同时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色相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植物配置展示的是不同植物的个体美和个体之间配置的和谐美,力求其姿态和线条显示其自然天成之美,因为繁茂林木最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原生态的植被群落景观。构成一幅人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画面,充分满足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其乐融融的理想居所境界,这也正是现代人追求的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
小花园种植碧桃、金枝槐、紫薇、紫叶李、黄杨、紫叶小檗等品种,采用单株、双株、多株及丛植的形式,在生长旺季可观叶、观花、观果,在冬季落叶后可继续观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等,依照季相演替的不同色相特点来展示园子的时序景观,展示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美。同时,植物的不同冠幅与姿态显示其自然天成之美,也改善了园子在萧条的冬季的观赏感受。
3.3小中见大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小花园以长廊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的设置、园路铺装引导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园林小品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营造园林意境。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屹立于世界园林之巅。其展现的造园手法和创作理念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居住区景观作为中国现代园林的一小部分,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元素,各种设计手法及设计元素在此演练和体现,也正继承并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的精髓,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对生活挖掘的力度和技巧,而非单一模仿它的亭台楼阁、植物形态等形式上的表现,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延续我国古典园林不朽的生命力,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4]尚红,杨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山东林业科技,2009(6).
[5]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关键词]古典园林;小区花园;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TP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280-0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和韵律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园林中的参差布局,虚实对比,园中有园,变化的空间序列成为旋律上的起伏收敛。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不觉其小,大园不觉其旷。尤以占地较小的园林,借助引景、借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变化无穷,犹如一幅幅构图完美的画,无声的诗,纤细雅致,堪称人间一绝。
1.粤江里小花园概况
粤江里小区绿化面积约一万二千平米,小花园面积约四千平米,名为更新园,是该小区内的中心绿地,利用率高,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其平面布置形式为对称式,有明显的主轴线,以对称的方式布置园景,形成一定的几何图案。整齐、明快、开敞,但平直、呆板。园内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设置有坐凳、花架、花台、花钵、雕塑、宣传栏等,为人们休息、游玩创造良好的条件。功能较简单,分为赏景区与健身区。
2.中国园林组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2.1借景
所谓借景就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凡是被空间界面所限定的场地,人们总是以创造性的手法来扩展视线空间感,以解脱有限空间对人的禁锢与束缚。作为外部空间构景,除了景点、景区所属空间内部有景可赏外,要想更有效地丰富景色层次,把有限空间的景物表现于无限之中,就必须借助视线与空间景物的组织来实现。借景可扩大园林空间,以小见大,增加变幻,丰富园林景色,且不费一文。
小花园的长廊边种植12棵紫藤,长廊已被利用为紫藤花架,长廊东面是另一片空间,健身园。面向长廊,从这一侧可以隐约看到健身園外的一片组团绿地,扩大了赏景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这与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2.2障景
又称抑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物均为障景。其构景艺术意识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障景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障景不但能隐障主要景色,本身又能成景,有时障景也可用来隐蔽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的一些地方和物体。障景因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影壁障、树丛障或几者结合的处理。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造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小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带有大象雕塑的花坛,里面种植美人蕉、大花萱草。由于是冬季已经将苗铲除保护起来。在生长旺季,美人蕉高大直立,与雕塑一起形成屏障,抑制小游园入口处的直向视线,避免花坛后景色的一览无余,增加了原本不多的花园空间层次,而雕塑花坛本身又成为夺人眼球的一景。
2.3隔景
就是根据一定构景意图,借助分隔空间的多种物质技术手段,将景园分隔为不同的功能及观赏区,使之景观各具特色而又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和人流的过多干扰。隔景有虚实之分,或二者并用。所谓虚实之隔,主要以视线能否通透为度,虚者视线通透,空间隔而未断,能相互联系。
小花园采用弯曲狭长的弧形花架作为隔景的手段,将园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清晰了园子的功能分区,前部为观赏区,后部为健身区,有效避免了两部分的互相干扰。长廊通透有度,使两部分空间隔而未断,相互联系。
3.中国园林特点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遵照“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谓‘精而合宜’者也”的原则,在正确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基址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自然式园林。
而如小花园一般的现代园林追求园林的个性化和场地特征,不是对古典园林形式的照搬照抄,也节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选取乡土宜栽品种进行绿植,与古典园林一致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和理念。正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2生态人居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一律采用自然式,与园林风格高度一致。小空间多采用单株、双株、多株及丛植的形式,多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效果,赋予其不同的意境和性格,同时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色相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植物配置展示的是不同植物的个体美和个体之间配置的和谐美,力求其姿态和线条显示其自然天成之美,因为繁茂林木最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原生态的植被群落景观。构成一幅人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画面,充分满足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其乐融融的理想居所境界,这也正是现代人追求的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
小花园种植碧桃、金枝槐、紫薇、紫叶李、黄杨、紫叶小檗等品种,采用单株、双株、多株及丛植的形式,在生长旺季可观叶、观花、观果,在冬季落叶后可继续观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等,依照季相演替的不同色相特点来展示园子的时序景观,展示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美。同时,植物的不同冠幅与姿态显示其自然天成之美,也改善了园子在萧条的冬季的观赏感受。
3.3小中见大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小花园以长廊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的设置、园路铺装引导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园林小品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营造园林意境。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屹立于世界园林之巅。其展现的造园手法和创作理念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居住区景观作为中国现代园林的一小部分,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元素,各种设计手法及设计元素在此演练和体现,也正继承并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的精髓,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对生活挖掘的力度和技巧,而非单一模仿它的亭台楼阁、植物形态等形式上的表现,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延续我国古典园林不朽的生命力,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4]尚红,杨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山东林业科技,2009(6).
[5]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