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是十分重要的,激发了他们想象的能力才能牢牢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这样就能让小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去思考问题、自主探索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将生活情境应用到数学课堂上,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满足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开展方式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并且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联。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活情境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具趣味性,更易理解,将抽象的理论放到生活中去,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轻松、快乐,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一、从身边生活出发,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最近,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比如,今天会下雨的可能性是多大?抛出一枚硬币决定我们学校的篮球比赛谁开球公平吗?然后做好记录,自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以前学习概率的知识,快速地对统计与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善于发现的慧眼,发掘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现象,指引学生根据这些数学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分析,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出发,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二、课堂中创建生活情境,提高数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呢?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尽量把课堂情境变得更加生活化,增强学生与课堂之间的亲切感,消除学生抵触上课的心态。由于营造出轻松舒服的氛围,也使得学生消除紧张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授课时,首先问学生们喜不喜欢吃糖,当听到糖时,学生们必然会眼睛一亮,齐声说喜欢吃,教师就立即抓住学生的这个兴奋点引出问题。问题是有很多盒糖,每个盒子里有九块,你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三盒糖,那每个人可以吃多少块呢?当同学们听到问题后,就津津有味地算起题来,包括原本不喜欢动笔的学生,好像算出结果后真地会吃到糖一样。由于是第一次上乘法课,学生通常选用加法的方式9+9+9得出二十七块糖,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出了3×9的乘法运算方法。整节课下来,学生很自然地融入进课堂之中,并都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也就达到教育目的。
三、在数学作业中体现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抓住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要适当地向学生布置作业。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同样需要设计,做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的布置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这样一来,在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讲“加法估算”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调查,看一下超市中牙膏、纸巾、牙杯的价格,如果给你30元钱,你可以同时买到这些物品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应用。这种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在順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展开课堂活动,模拟生活情境内容
开展课堂活动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模拟生活内容,就是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模拟数学事物,让课堂活动与生活内容紧密相连。将二者结合,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数学事物“动”起来,是促进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的重要实施手段。例如,教师在讲 “图形的变换”时,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课件,生动地展现了图形的变换和推移过程。在放映三角形的对称轴的平移过程时,已知等腰三角形按要求分成两块,分割后的整个图形是对称图形,且两块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形象的动态展示,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景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图形变换的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在一起,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课堂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让数学和生活走得更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建军.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09-110.
[2] 金艳文.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7(32):55-56.
[3] 年芳.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177-178.
[4] 杨平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07):284-28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开展方式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并且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联。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活情境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具趣味性,更易理解,将抽象的理论放到生活中去,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轻松、快乐,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一、从身边生活出发,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最近,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比如,今天会下雨的可能性是多大?抛出一枚硬币决定我们学校的篮球比赛谁开球公平吗?然后做好记录,自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以前学习概率的知识,快速地对统计与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善于发现的慧眼,发掘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现象,指引学生根据这些数学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分析,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出发,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二、课堂中创建生活情境,提高数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呢?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尽量把课堂情境变得更加生活化,增强学生与课堂之间的亲切感,消除学生抵触上课的心态。由于营造出轻松舒服的氛围,也使得学生消除紧张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授课时,首先问学生们喜不喜欢吃糖,当听到糖时,学生们必然会眼睛一亮,齐声说喜欢吃,教师就立即抓住学生的这个兴奋点引出问题。问题是有很多盒糖,每个盒子里有九块,你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三盒糖,那每个人可以吃多少块呢?当同学们听到问题后,就津津有味地算起题来,包括原本不喜欢动笔的学生,好像算出结果后真地会吃到糖一样。由于是第一次上乘法课,学生通常选用加法的方式9+9+9得出二十七块糖,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出了3×9的乘法运算方法。整节课下来,学生很自然地融入进课堂之中,并都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也就达到教育目的。
三、在数学作业中体现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抓住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要适当地向学生布置作业。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同样需要设计,做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的布置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这样一来,在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讲“加法估算”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调查,看一下超市中牙膏、纸巾、牙杯的价格,如果给你30元钱,你可以同时买到这些物品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应用。这种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在順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展开课堂活动,模拟生活情境内容
开展课堂活动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模拟生活内容,就是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模拟数学事物,让课堂活动与生活内容紧密相连。将二者结合,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数学事物“动”起来,是促进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的重要实施手段。例如,教师在讲 “图形的变换”时,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课件,生动地展现了图形的变换和推移过程。在放映三角形的对称轴的平移过程时,已知等腰三角形按要求分成两块,分割后的整个图形是对称图形,且两块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形象的动态展示,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景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图形变换的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在一起,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课堂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让数学和生活走得更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建军.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09-110.
[2] 金艳文.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7(32):55-56.
[3] 年芳.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177-178.
[4] 杨平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07):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