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王庆生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山西省平遥县宁固阜村人,生于1914年11月11日。他的童年在家乡农村度过,7岁时入当地小学上学,后在县立第五高小就读。1927年春进入平遥县第六高小读书,至1929年毕业。1930年春到汾阳县铭义中学补习半年,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在成成中学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是一名优等生,常常在期考或年考中获全班第一名。当时成中是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教师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常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一些民主的道理。1931年共产党员武新宇来到成中任英语教员兼教务主任后,给成中带来了更加进步的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成中师生的抗日情绪日趋高涨。
1932年春,成中学生中开始出现了读书会组织。在武新宇的影响下,王庆生发起组织了以“拓荒者”命名的读书会,组织同学学习社会科学知识,阅读进步书刊。1932年下半年,在读书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成中成立了全校学生自治会。王庆生当选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主席。
1933年1月3日,榆关失守,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次日王庆生及进步学生在太原国民师范发起成立了“反帝抗日同盟会”。
1933年1月18日,王庆生与其他18位“反帝抗日同盟会”成员先后被捕,王庆生在反省院蒙难一年零七个月。
1936年1月,王庆生进入了山西省太原军政训练班。同年4月,经孙缄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由于工作需要,王庆生从训练班调任太原牺盟第一区分会组织部长,负责工人运动。后任区分会负责人。在分会工作期间,王庆生深入晋华、晋生等工厂,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发动工人组织纠察队,注重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积极培养发展对象,成立了晋华烟厂第一个党支部。
“七七”事变爆发后,根据市委和牺盟总会“要组织一支工人武装”的指示,王庆生在晋生、晋华等工厂组织起有几十人参加的工人武装队伍。后这支队伍编入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二中队,王庆生担任了二中队政治工作员和指导员。尔后,王庆生调至牺盟太原中心区担任组织部长。1937年11月王庆生又担任了工卫总队二大队教导员。王庆生在工卫总队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4月起先后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长、组织部副部长。
1946年11月王庆生任西北野战军三军政治部组织科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三军九师副政委、政委。期间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绥包战役、集宁、大同战役、文水孝义镇战斗等。在西北战场又参加了二次打榆林、洛白公路战役,解放蒲城、宜瓦战役、户眉战役及解放兰州等战役,为创建一支党领导下的工人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王庆生于1950年调西北军区后勤部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调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5年1月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二)
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王庆生对工作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经常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多有建树,为兰州部队广大指战员所赞誉。
王庆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情,他的重要文稿、报告总是亲自撰写,常常是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对同志总是先看长处,对自己从不夸耀。他工作能力强,处事稳健,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部下和群众心目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好党员、好同志,在十年动乱中,竟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他先后被关押四年,农场管制劳动四年,蒙冤长达十年之久。1978年4月21日,兰州军区召开为王庆生平反大会,宣布彻底平反。尽管长期蒙冤受屈,遭受不幸,但他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充满革命热情。离休后他不顾年迈体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部队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认真组织编写工卫旅军史,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社会活动,并担任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名誉校长,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渝和无限忠诚。
1951年底,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第二次英模代表会,我作为西安地区的带队者之一,列席了这次会议,我们军需部的代表和军械部的代表合并为一个大组。有一天王庆生主任参加我们这个组的会议,我负责这个组的记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庆生。会议休息时,他让我把会议记录拿给他看,看完后,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今年多大年纪?”我立即站起来说:“报告首长,我19岁。”他说:“坐下说话,随便一点。”问我“参军几年了?”“什么文化程度?是哪个县的?”我一一作答。散会时,他和英模代表们一一握手并询问了大家吃、住方面有什么问题,最后和我握手时说:“晚上辛苦一点,把大家发言的重点摘出来交到会务组,特别是大家提的意见和要求。”并笑着说:“今天收获不小,除了听了大家的发言外还认识了个小老乡。”
我和王庆生第二次见面,是在西北军区后勤部在兰州召开的政治工作座谈会(我当时在军需部西安办事处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正在兰州出差)上。西安办事处政委刘汝清在政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稿,要我复写三份,当天亲手呈送给王庆生主任,我复写完后请刘汝清政委也看了,我还又校对了一遍,可我把讲话稿交给王庆生主任看后他说还有错字,应该是“固步自封”,我复写时写成了“困步自封”。王庆生耐心地说:“成语用错字就闹出笑话了,以后可要细心,尤其当秘书的人可不敢粗心大意。”
(三)
第三次见面是1952年,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各部和西北五省军区后勤计划室主任会议。当时后勤部有八个二级部,我们军需生产部刚成立不久为第八部,其他七个部都在兰州,唯独军需生产部在西安,我们计划室有两位主任,当时一位有病,一位要准备到北京参加总后军需生产部第一次部长会议的资料,所以决定由我参加兰州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主任们大都是团级干部,享受中灶待遇,只有我一个是吃大灶的,供给制时期会议伙食标准提高一级,这次会议的伙食标准定为小灶标准,后勤部计划室朱文华主任请示王庆生主任怎么办?还有一个吃大灶的。王主任指示:只有一个人,交大灶伙食费跟着大家吃小灶饭。第二天会议开始时,朱文华主任向王庆生一一介绍参加会议的人,介绍到我时,我站起来向王主任敬军礼,王主任说“小老乡又见面了”,并笑着说:“这个应该就是交大灶伙食吃小灶饭的人吧。”逗得大家都笑了。并指着我说:“你们生产部的任务重,西安工厂多,现在推行计划管理实行企业化,主任没来你就认认真真地学,把苏联顾问讲的课程全部记下来,听不懂的可以提问,你回去后还要办学习班给工厂的计划人员传授呢。”会议结束时,王庆生主任又给我们讲了一次政治时事课,讲课时把我叫起来提问了两个问题,我都答对了,他满意地笑着说:“七天的小灶饭没有白吃!”
1955年我转业到兰州后和王庆生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交谈的话题也就更广泛了。他每次对我都有耐心的教导和批评,真是我的好上级好老师。
1998年1月7日,王庆生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我万分悲痛。王庆生的一生是无私的、光辉的,永远值得我怀念和学习。
(责编曲星)
王庆生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山西省平遥县宁固阜村人,生于1914年11月11日。他的童年在家乡农村度过,7岁时入当地小学上学,后在县立第五高小就读。1927年春进入平遥县第六高小读书,至1929年毕业。1930年春到汾阳县铭义中学补习半年,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在成成中学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是一名优等生,常常在期考或年考中获全班第一名。当时成中是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教师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常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一些民主的道理。1931年共产党员武新宇来到成中任英语教员兼教务主任后,给成中带来了更加进步的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成中师生的抗日情绪日趋高涨。
1932年春,成中学生中开始出现了读书会组织。在武新宇的影响下,王庆生发起组织了以“拓荒者”命名的读书会,组织同学学习社会科学知识,阅读进步书刊。1932年下半年,在读书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成中成立了全校学生自治会。王庆生当选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主席。
1933年1月3日,榆关失守,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次日王庆生及进步学生在太原国民师范发起成立了“反帝抗日同盟会”。
1933年1月18日,王庆生与其他18位“反帝抗日同盟会”成员先后被捕,王庆生在反省院蒙难一年零七个月。
1936年1月,王庆生进入了山西省太原军政训练班。同年4月,经孙缄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由于工作需要,王庆生从训练班调任太原牺盟第一区分会组织部长,负责工人运动。后任区分会负责人。在分会工作期间,王庆生深入晋华、晋生等工厂,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发动工人组织纠察队,注重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积极培养发展对象,成立了晋华烟厂第一个党支部。
“七七”事变爆发后,根据市委和牺盟总会“要组织一支工人武装”的指示,王庆生在晋生、晋华等工厂组织起有几十人参加的工人武装队伍。后这支队伍编入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二中队,王庆生担任了二中队政治工作员和指导员。尔后,王庆生调至牺盟太原中心区担任组织部长。1937年11月王庆生又担任了工卫总队二大队教导员。王庆生在工卫总队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4月起先后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长、组织部副部长。
1946年11月王庆生任西北野战军三军政治部组织科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三军九师副政委、政委。期间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绥包战役、集宁、大同战役、文水孝义镇战斗等。在西北战场又参加了二次打榆林、洛白公路战役,解放蒲城、宜瓦战役、户眉战役及解放兰州等战役,为创建一支党领导下的工人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王庆生于1950年调西北军区后勤部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调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5年1月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二)
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王庆生对工作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经常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多有建树,为兰州部队广大指战员所赞誉。
王庆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情,他的重要文稿、报告总是亲自撰写,常常是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对同志总是先看长处,对自己从不夸耀。他工作能力强,处事稳健,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部下和群众心目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好党员、好同志,在十年动乱中,竟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他先后被关押四年,农场管制劳动四年,蒙冤长达十年之久。1978年4月21日,兰州军区召开为王庆生平反大会,宣布彻底平反。尽管长期蒙冤受屈,遭受不幸,但他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充满革命热情。离休后他不顾年迈体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部队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认真组织编写工卫旅军史,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社会活动,并担任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名誉校长,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渝和无限忠诚。
1951年底,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第二次英模代表会,我作为西安地区的带队者之一,列席了这次会议,我们军需部的代表和军械部的代表合并为一个大组。有一天王庆生主任参加我们这个组的会议,我负责这个组的记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庆生。会议休息时,他让我把会议记录拿给他看,看完后,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今年多大年纪?”我立即站起来说:“报告首长,我19岁。”他说:“坐下说话,随便一点。”问我“参军几年了?”“什么文化程度?是哪个县的?”我一一作答。散会时,他和英模代表们一一握手并询问了大家吃、住方面有什么问题,最后和我握手时说:“晚上辛苦一点,把大家发言的重点摘出来交到会务组,特别是大家提的意见和要求。”并笑着说:“今天收获不小,除了听了大家的发言外还认识了个小老乡。”
我和王庆生第二次见面,是在西北军区后勤部在兰州召开的政治工作座谈会(我当时在军需部西安办事处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正在兰州出差)上。西安办事处政委刘汝清在政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稿,要我复写三份,当天亲手呈送给王庆生主任,我复写完后请刘汝清政委也看了,我还又校对了一遍,可我把讲话稿交给王庆生主任看后他说还有错字,应该是“固步自封”,我复写时写成了“困步自封”。王庆生耐心地说:“成语用错字就闹出笑话了,以后可要细心,尤其当秘书的人可不敢粗心大意。”
(三)
第三次见面是1952年,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各部和西北五省军区后勤计划室主任会议。当时后勤部有八个二级部,我们军需生产部刚成立不久为第八部,其他七个部都在兰州,唯独军需生产部在西安,我们计划室有两位主任,当时一位有病,一位要准备到北京参加总后军需生产部第一次部长会议的资料,所以决定由我参加兰州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主任们大都是团级干部,享受中灶待遇,只有我一个是吃大灶的,供给制时期会议伙食标准提高一级,这次会议的伙食标准定为小灶标准,后勤部计划室朱文华主任请示王庆生主任怎么办?还有一个吃大灶的。王主任指示:只有一个人,交大灶伙食费跟着大家吃小灶饭。第二天会议开始时,朱文华主任向王庆生一一介绍参加会议的人,介绍到我时,我站起来向王主任敬军礼,王主任说“小老乡又见面了”,并笑着说:“这个应该就是交大灶伙食吃小灶饭的人吧。”逗得大家都笑了。并指着我说:“你们生产部的任务重,西安工厂多,现在推行计划管理实行企业化,主任没来你就认认真真地学,把苏联顾问讲的课程全部记下来,听不懂的可以提问,你回去后还要办学习班给工厂的计划人员传授呢。”会议结束时,王庆生主任又给我们讲了一次政治时事课,讲课时把我叫起来提问了两个问题,我都答对了,他满意地笑着说:“七天的小灶饭没有白吃!”
1955年我转业到兰州后和王庆生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交谈的话题也就更广泛了。他每次对我都有耐心的教导和批评,真是我的好上级好老师。
1998年1月7日,王庆生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我万分悲痛。王庆生的一生是无私的、光辉的,永远值得我怀念和学习。
(责编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