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荐给北大的狂小子:我们不说,谁说?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大学宣布全国39所中学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后仅一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就已经被确定为该校的推荐人选。这个17岁的年轻人面对媒体侃侃而谈,挥动着手臂,还时不时地挑挑眉毛。“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匡超说,“说不定历史选择了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从外表上看,这个突然出名的男生与普通中学生没什么差别。他有些挑食,但一顿至少要吃4两米饭。他有着阿凡提式的大鼻子,架着一副400度的眼镜。即使下雪天冻到感冒,他也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敞开的外套——因为穿上棉衣后,有点儿像企鹅,会束缚住他的手脚。
  就是这样一个高中生被推荐去读北大。
  匡超高一进校时就是年级第一,3年后总成绩仍然是年级第一。他连续两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保送生的资格,此外数学竞赛也拿过省二等奖,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理科生,他的语文和英语也都是强项。他是班长,性格很阳光,搞活动能力强。“选他最没有争议,大家都服,这是没办法的事。”班主任刘文庆这么总结道。
  不过,这位“最没有争议”的候选人却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批评北大该项改革的评论,都拿匡超做例子。有些具有怀疑精神的网友,开始人肉搜索他的出身。
  “我生长在丹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教师。”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学生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这位读书读到半饱的学生自称匡夫子,走在校园里总是迈着八字步。在班级日志上,他总是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他的宿舍床头放着3个不同版本的《毛泽东传》,还有《资本论》,以及“暂时看不太懂的王小波”。他在自己的网站醒目处改写了毛泽东的词:“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早在公众瞩目之前,匡超在南师附中就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人物,校园里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有人说,宿舍晚10点熄灯,别人都在海聊或沉睡,只有匡超一个人躲在男厕所昏黄的灯光下,读英语,看数学书,如痴如狂。有人说,物理竞赛前太紧张,他有20天没洗澡。还有人说,在这座省城最好的高中里,谁也考不过匡超,有他在,连组织活动当个头儿都难,因此,有位学生只好在高一下学期转学回乡读书。
  匡超本人认为,这些故事中,演绎的成分居多。他觉得,学习从一开始就是快乐的。
  上小学时,他就是故事大王,还自编相声,擅长打架子鼓。不过,当他从相对闭塞的农村来到省城,起初还是有些不适应。
  高一时,他被任命为徒步11公里活动的首席执行官。他给同学们作动员:我们的目的地是AAAA级景区雨花台。他一字一顿地把A说了四遍。同学们在偷着笑,老师小声提醒,说“4A”就好了。
  实际上,在被校长推荐给北大之前,就在11月初,匡超与自己心仪的北大也有过一次交锋。
  在这个由北大某位副校长带队的座谈会上,匡超先是反客为主,与北大那位副校长一起追忆了北大的历史,谈到北大“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谈到北大是新思想的重镇,北大的兼容并包,并且是一所大学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然而话锋一转,匡超问对方:“老北大一枝独秀,但今天的北大对自己的追求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北大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此后,当这位副校长回答了一名学生的提问时,他觉得“不太满意”,便继续追问,甚至还拿刚去世的钱学森做例子,给北大挑毛病。
  有时评者据此评价,从这一问一答之间,依稀看到老北大的锐气与今日的北大过了一招,几乎使人忘了这是保送生的见面会,北大过来是先做筛选的。
  而据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介绍,北大那位副校长私下里对匡超的评价很高,认为这个学生的思辨力、责任感和使命感非比寻常。
  “如果北大都容忍不了我的张扬,那我想不到中国大陆还有别的什么地方?”匡超直言不讳地说。
  他心仪北大多年。在高三(1)班教室的墙上贴着每个学生的志愿和对自己的寄语。别的同学都写着北大、清华、南大等著名学府以及“加油、努力”之类的寥寥数语。唯独匡超在北京大学下写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五千年的辉煌中华。”
  因此,当他日后在电视上嚷着要改变世界,同学和老师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南师附中这所出过巴金、袁隆平,出过50多位院士、近百位将军的百年老校里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少有人像匡超这样敢当众说出来。
  在看了媒体报道和网络视频之后,很多同学好意劝他,中国社会需要的是沉稳低调。连父亲也觉得儿子有些年轻气盛,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每到这时,匡超总是反驳说,毛泽东年轻时就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周恩来上中学时也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哪个不是狂得一塌糊涂?只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来让人品评而已。
  “不一定接受,但我能够欣赏。”在学工处主任高蔚云看来,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似乎就是不断收敛自己、藏起锋芒的过程,但在匡超身上难能可贵的正是他保持自我的精神气质。
  站在高等学府的门前,这个高中生如今已经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但他仍在刻意保持距离。
  如今最热的话题之一是大学生就业,匡超发现连高中生也开始未雨绸缪。理科生愿意选工科,数学好的争着学金融,因为“工作好找,赚钱多”。匡超并不打算过早地圈定自己的未来,他觉得如果能上北大,就选择实行通识教育理念的元培实验班,晚两年再确定专业。
  有好友评价,匡超是个“过激的理想主义者”。而他自己则觉得:“如果真是这样,我选择保持一分稚气,至少无愧我心。”
  有一次,他在附中门前的马路上走,碰见一位乞讨者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争抢一瓶讨来的“营养快线”,后来不慎打翻在地上。那位乞讨的父亲马上站起来,“啪啪两个巴掌,特别用力的两个巴掌”。
  也许是听多了关于“乞讨者是骗子”的故事,很多人漠然地走过。匡超却百感交集,他把身上所有的钱掏出来给了他们。一瞬间突然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帮助这些人。“如果我被北大录取,有机会要到中国的农村转一转。我出生在农村,但苏南的农村不是真正的农村。”他欣赏奥巴马在上海对话中国青年时说的一句话:“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装着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民族,还有国家。”
  他表示,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棱角,后来被磨平了。“我现在只希望有很多棱角,被磨掉一点儿,至少还剩一点儿。”
  如今,被推荐上北大的匡超无暇顾及由此带来的余波。他正忙着组织班上的“内阁成员”,针对本班期中考试整体滑坡的问题,拿出一整套整改方案。同时,不顾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实,仍在争取作为学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办2014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
  而对于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风风雨雨,他引用了一句在南师附中学生中流传甚广的话:“二十年后,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陈冰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今天,又一起骇人听闻的中学生跳楼惨剧发生了。这名初一女生死因很简单:不想再写检讨书。据称,写检讨是该班级的班规,只要学生犯错,就得写检讨书,要一遍遍痛骂自己,侮辱自己。大多数学生都写过检讨书,其中,死者被罚写检讨书10多次。   前天,女儿告诉我,《每周文摘报》报道河南某中学一高三女生因不堪承受超强度的学习训练从5楼跳下,住进医院。课程表显示,该校采取全封闭式教学,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达18个小时。至
期刊
那里没人捕杀鸟儿,既不喂养鸟,也不保护鸟,只是与鸟和平共处。    懒惰的人    不知为什么我们好像觉得,如果是鸟,那它们就多半在飞,如果是老虎,那么它们就在不停地跑。实际上鸟停着的时候比飞的时候多,老虎更懒得很。人们也是这样。我们想,人生中充满了爱,而当我们问问自己和别人——谁有多少时候在爱,却原来竟是那么少!我们也是多么懒惰啊!    最初的小溪     当我听见一只鸟儿的“咕咕”叫声轻轻传
期刊
四月是美国的多事之秋,接连发生了4起枪击案件。其中最为严重的一起是越南裔人闯进纽约州的美国公民协会,枪杀了13人,其中有4位中国公民身亡。  本来纽约州斯卡斯代尔初中的一堂课,不会引起美国人多大的关注。但是当惨烈的枪击案发生后,人们无法预知下一场枪击案会发生在哪里,感到无限偟惑的时候,当地一家小报对斯卡斯代尔初中开设“同情教育课”的报道,理所当然引起了上至州议员下至普通市民的关注。美国不缺少财富,
期刊
食物里程  一个环保新概念“食品英里数”多次出现在英国的媒体报道中。这个概念指的是食品从产地到上餐桌前的运输距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环境和气候,运输的距离越远越不利于生态环境。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需要注意食品的运输距离。  对于果蔬和肉类来说,食物里程越高则表示该食品越不新鲜。    玩具男  “玩具男”指的是韩国眼下兴起
期刊
市儿童医院来了一批四川灾区的小伤员。我作为一名医大的志愿者,被安排在骨科,协助于医生工作。  那天,我们要给一个手臂骨折的小女孩做复位和固定。于医生吩咐我先领小女孩去激光科拍片。可是,无论我怎样哄劝,女孩就是不肯放下一只脏兮兮的史努比,且哭闹不休,不愿跟我走。  好半天,我吁了一口气,忍着愠怒说:“小朋友听话,放下史努比,咱们先去治病。”但是,女孩压根没听见似的,闭着眼睛大哭。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于
期刊
1988年初,一家著名文学杂志在当年的第一期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位上海学者的三篇散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立即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北京、天津等地几家知名出版社都来信和作者商讨出版事宜。  就在作者考虑该把自己的稿子交给哪家出版社的时候,一天,一位从南方专程赶来的组稿编辑风尘仆仆地站在了他的面前,一副朴实憨厚的样子。在交谈过程中,作者又被编辑那谦恭的口吻所打动。尽管这家出版社很小,毫无名气,但作者
期刊
那年夏天,我在一间男士礼服店打工。   “叮咚”一声风铃响了,一位老先生推着轮椅走进店里,轮椅上坐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太太。老先生戴了一顶渔夫帽,帽子上还别了一根羽毛,有点老顽童调皮的味道;老太太则梳着整齐的银发。   我迎了上去:“两位选礼服吗?”  老先生捧着自己圆圆的啤酒肚说:“小姑娘,你看什么礼服能装得下我这半个世纪的啤酒肚?”  我笑了:“有,中号就行,大号的您这肚子还嫌小呢。”  老先
期刊
20世纪上叶的旧中国,人力车夫作为下层社会的一部分饱受歧视和压迫,甚至有大学教授说:“如果诗歌描写车夫,就是下流诗歌。”但鲁迅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震撼心灵的《一件小事》。发表于1919年底的这篇小说,让人们感受到了高尚人格的力量: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这篇小说或许有虚构的成分,而实际上,鲁迅和车夫之间,曾发生过不少寻常而感人的
期刊
我的营销导师告诉过我,要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一定要找到决定销售成败的最关键的人。   我的第一家准客户是一家网络公司,决定是否购买我产品的人是这家公司事业发展部的许主任。   我打电话过去,接线员是一个低沉的男中音:“许主任不在,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代为向许主任转达!”   我不相信一个接线员对我的销售会起什么作用,毫无疑问,我不想在他身上浪费口舌。“那我等一会儿再打过来。”我挂断了电
期刊
他是偶像,当之无愧。看看那些千挑万选出来的伴舞演员就知道了,当他们得知自己将获得与迈克尔·杰克逊同台演出的机会时,眼睛里放出的光芒挡也挡不住。在这个为伦敦演唱会而临时组建的团队里,迈克尔是绝对的领导者,所有人都崇拜他、信任他,将他视为精神领袖。  可统领百十来人的队伍毕竟是件困难的事,也不是每个偶像都能成为领袖。我们听过太多故事,因为某个人,大家兴冲冲地凑在一起,没多久便分崩离析,闹到最后甚至连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