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秒的认识》一节课时,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认识了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认识了钟面上的秒针,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随即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感受1分钟(即60秒)有多长”“记录规定时间(1分钟)内所做的事情”的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坐1分钟,默默地跟着秒针的节奏从1数到60,从而感受1分钟的时长。
体验活动二:让学生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看1分钟内谁完成的道数最多。
体验活动三:让学生抄写语文书后面生字表中的生字,看1分钟内谁抄写的个数最多。
体验活动四:让学生同读一篇课文,看1分钟内能读到哪一个自然段。
借助以上学生熟悉的活动,将1分的时间具体化。即帮助学生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同时为估计提供方法和标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家里面的一切活动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的认识》一节课时,通过主题图中的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动手掂一掂1个2分硬币的质量,从而实际感受1克有多重。学生对克有了初步认识后,就让学生回家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调查家里买的物品的轻重。如:
调查下面物品的轻重,把数据填在表里。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学生知道了一个苹果、一盒香皂、一袋鸡精、一袋面粉的质量,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家里购买的小件物品,去了解它们的质量,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单位“克”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达到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三、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加强学生优化策略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所选的角度不一样,往往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达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3页例4“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出现了如下的生活实例:
此实例中涉及到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佳购买方案。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第一种购买方案,就是根据“每个5元,买4个皮球”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所要付的钱是5×4=20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告诉了“购买5个及以上,每个优惠1元”。如果我们直接就买5个皮球,该付多少钱呢?老师要求同桌学生讨论、实际算一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计算,得出:第一步计算出买5个时,每个皮球应付的钱是5-1=4元;第二步再计算出买5个所付的钱是4×5=20元,从而得出第二种购买方案,就是买5个皮球也需要付20元。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两种方案都要付20元,但第一种方案只能买4个皮球,而第二种方案可以买5个皮球,原因是“购买5个及以上,每个优惠1元”。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学生优化出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更切合实际。
因此,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长期地、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优化策略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秒的认识》一节课时,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认识了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认识了钟面上的秒针,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随即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感受1分钟(即60秒)有多长”“记录规定时间(1分钟)内所做的事情”的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坐1分钟,默默地跟着秒针的节奏从1数到60,从而感受1分钟的时长。
体验活动二:让学生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看1分钟内谁完成的道数最多。
体验活动三:让学生抄写语文书后面生字表中的生字,看1分钟内谁抄写的个数最多。
体验活动四:让学生同读一篇课文,看1分钟内能读到哪一个自然段。
借助以上学生熟悉的活动,将1分的时间具体化。即帮助学生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同时为估计提供方法和标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家里面的一切活动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的认识》一节课时,通过主题图中的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动手掂一掂1个2分硬币的质量,从而实际感受1克有多重。学生对克有了初步认识后,就让学生回家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调查家里买的物品的轻重。如:
调查下面物品的轻重,把数据填在表里。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学生知道了一个苹果、一盒香皂、一袋鸡精、一袋面粉的质量,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家里购买的小件物品,去了解它们的质量,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单位“克”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达到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三、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加强学生优化策略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所选的角度不一样,往往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达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3页例4“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出现了如下的生活实例:
此实例中涉及到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佳购买方案。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第一种购买方案,就是根据“每个5元,买4个皮球”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所要付的钱是5×4=20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告诉了“购买5个及以上,每个优惠1元”。如果我们直接就买5个皮球,该付多少钱呢?老师要求同桌学生讨论、实际算一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计算,得出:第一步计算出买5个时,每个皮球应付的钱是5-1=4元;第二步再计算出买5个所付的钱是4×5=20元,从而得出第二种购买方案,就是买5个皮球也需要付20元。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两种方案都要付20元,但第一种方案只能买4个皮球,而第二种方案可以买5个皮球,原因是“购买5个及以上,每个优惠1元”。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学生优化出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更切合实际。
因此,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长期地、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优化策略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