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时要需要考虑如何将钢琴的表现特点与民族音乐很好地融合起来,以体现出民族音乐的魅力。因此演奏者要注重把握中国民族音乐钢琴曲的主要特征,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钢琴;演奏;民族音乐
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实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乐器的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不同于西方音乐。使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音色、节奏、装饰音等要素应用,以提升钢琴演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许多中国民族音乐从题目可以体现出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演奏由民族音乐改编后的钢琴曲要注重原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琵琶曲《夕阳萧鼓》的创作基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体现出琵琶女的孤寂伤感的心情况,改编后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在演奏时要去除原曲中的忧伤情绪,要传递出积极的情绪。
(二)音色的模仿方式
部分古曲和民族音乐经过改编成为钢琴曲,如《阳关三叠》和《二泉映月》等作品。在演奏这些改编后的曲目时,要分析原曲采用的器乐,分析发声的特点。比如《二泉映月》是在二有原曲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色的变化加以理解,借助音色联想探索触键方法,尽可能地还原民族器乐的音色。
(三)节奏的把握
西方钢琴音乐多采用固定的节奏,而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体现出自由化的特点。比如王建中的代表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乐曲开头部分就提示演奏者可以依据个人意愿来处理速度和风格。所以采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作品要注意在节奏上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钢琴演奏要注重把握民族音乐存在的散节拍,为欣赏者留出艺术想象的空间。
(四)装饰音的分辨
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注重装饰音的分辨。对于装饰音的处理要结合西方钢琴音乐的技法,还要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中装饰音的处理技巧,这可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演奏方式。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中装饰音可以采用“虚”和“实”两种方式,演奏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对于装饰音的处理,为了突出深沉、古朴的风格,装饰音用“虚”的方式,比如《梅花三弄》的演奏;而部分由民间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可以采用“虚”的方式处理装饰音,比如《百鸟朝凤》的演奏。
二、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要点
(一)技巧应用
和中国传统乐器相比,钢琴的音色比较单调,演奏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要注意风格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曲式结构和西方钢琴曲存在的差异,所以要注重演奏技巧的应用,以更好地体现民族音乐的特色。比如借助钢琴演奏中的触键、踏板技巧的突出曲目的民族特点。在演奏陕北民歌《兰花花》时,可以采用变奏的方式突出“兰花花”不甘于命运安排,敢于追求自由叛逆性格。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代表形式,要想提升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必须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将西方钢琴的技巧应用和民族音乐相结合,以推动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
(二)情感表现
音乐具有情感渲染的特点,不同的音乐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钢琴作品的情感,将钢琴作品包含的情感借助旋律加以呈现。演奏者对于钢琴作品情感的理解,要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要将钢琴作品的情感借助指法组合、触键速度和力度加以体现。比如对于曲目时的转音,音量的转换,可以改变音乐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结合个人对钢琴曲目的感受来控制触键,体现音乐的情感。
(三)突出想象力
境界具有抽象性,音乐境界的体现需要借助演奏者来实现,演奏者对于作品的表演要通过个人的艺术想象,表达出音乐内在的情感。钢琴演奏对于作品的表现在于实现钢琴的音色美和演奏内容的融合。钢琴演奏者对于音色美的理解要结合钢琴演奏对于情感表现的特点。通过情感可以提升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在钢琴的演奏中,想象力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推动力量,钢琴具有的艺术价值通过情感加以提升,所以钢琴表演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钢琴与情感通过相互结合可以提升钢琴的艺术效果。
(四)突出民族性
旋律最能突出音樂的表现力。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体现在调式分明、性格突出。鲜明的旋律是其主要特点。所以钢琴演奏民族音乐要注重继承传统音乐旋律突出的特点。虽然钢琴的缺陷存在延音困难的不足条件,对于歌唱性旋律的表现存在局限性。但是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要考虑音乐作品需要实现的多声交织,要考虑到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方面的特点,突出民族性。
三、结束语
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演奏者要注重分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要意识到旋律表现的特殊性,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只有明确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才能结合风格意蕴,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孙婧轩,1987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钢琴。
参考文献
[1]李梦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钢琴舞台表演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版,2016(2):20-23.
[2]方吉.试论钢琴舞台独奏艺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3]李洋.论音乐教育与舞台实践———参加师生音乐会有感[J].艺术教育,2008(7):73.
关键词:钢琴;演奏;民族音乐
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实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乐器的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不同于西方音乐。使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音色、节奏、装饰音等要素应用,以提升钢琴演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许多中国民族音乐从题目可以体现出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演奏由民族音乐改编后的钢琴曲要注重原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琵琶曲《夕阳萧鼓》的创作基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体现出琵琶女的孤寂伤感的心情况,改编后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在演奏时要去除原曲中的忧伤情绪,要传递出积极的情绪。
(二)音色的模仿方式
部分古曲和民族音乐经过改编成为钢琴曲,如《阳关三叠》和《二泉映月》等作品。在演奏这些改编后的曲目时,要分析原曲采用的器乐,分析发声的特点。比如《二泉映月》是在二有原曲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色的变化加以理解,借助音色联想探索触键方法,尽可能地还原民族器乐的音色。
(三)节奏的把握
西方钢琴音乐多采用固定的节奏,而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体现出自由化的特点。比如王建中的代表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乐曲开头部分就提示演奏者可以依据个人意愿来处理速度和风格。所以采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作品要注意在节奏上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钢琴演奏要注重把握民族音乐存在的散节拍,为欣赏者留出艺术想象的空间。
(四)装饰音的分辨
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注重装饰音的分辨。对于装饰音的处理要结合西方钢琴音乐的技法,还要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中装饰音的处理技巧,这可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演奏方式。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中装饰音可以采用“虚”和“实”两种方式,演奏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对于装饰音的处理,为了突出深沉、古朴的风格,装饰音用“虚”的方式,比如《梅花三弄》的演奏;而部分由民间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可以采用“虚”的方式处理装饰音,比如《百鸟朝凤》的演奏。
二、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要点
(一)技巧应用
和中国传统乐器相比,钢琴的音色比较单调,演奏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要注意风格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曲式结构和西方钢琴曲存在的差异,所以要注重演奏技巧的应用,以更好地体现民族音乐的特色。比如借助钢琴演奏中的触键、踏板技巧的突出曲目的民族特点。在演奏陕北民歌《兰花花》时,可以采用变奏的方式突出“兰花花”不甘于命运安排,敢于追求自由叛逆性格。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代表形式,要想提升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必须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将西方钢琴的技巧应用和民族音乐相结合,以推动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
(二)情感表现
音乐具有情感渲染的特点,不同的音乐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钢琴作品的情感,将钢琴作品包含的情感借助旋律加以呈现。演奏者对于钢琴作品情感的理解,要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要将钢琴作品的情感借助指法组合、触键速度和力度加以体现。比如对于曲目时的转音,音量的转换,可以改变音乐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结合个人对钢琴曲目的感受来控制触键,体现音乐的情感。
(三)突出想象力
境界具有抽象性,音乐境界的体现需要借助演奏者来实现,演奏者对于作品的表演要通过个人的艺术想象,表达出音乐内在的情感。钢琴演奏对于作品的表现在于实现钢琴的音色美和演奏内容的融合。钢琴演奏者对于音色美的理解要结合钢琴演奏对于情感表现的特点。通过情感可以提升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在钢琴的演奏中,想象力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推动力量,钢琴具有的艺术价值通过情感加以提升,所以钢琴表演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钢琴与情感通过相互结合可以提升钢琴的艺术效果。
(四)突出民族性
旋律最能突出音樂的表现力。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体现在调式分明、性格突出。鲜明的旋律是其主要特点。所以钢琴演奏民族音乐要注重继承传统音乐旋律突出的特点。虽然钢琴的缺陷存在延音困难的不足条件,对于歌唱性旋律的表现存在局限性。但是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要考虑音乐作品需要实现的多声交织,要考虑到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方面的特点,突出民族性。
三、结束语
钢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演奏者要注重分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要意识到旋律表现的特殊性,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只有明确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才能结合风格意蕴,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孙婧轩,1987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钢琴。
参考文献
[1]李梦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钢琴舞台表演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版,2016(2):20-23.
[2]方吉.试论钢琴舞台独奏艺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3]李洋.论音乐教育与舞台实践———参加师生音乐会有感[J].艺术教育,200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