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傩面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傩文化是江西的一种独特地域文化,赣傩面具则是赣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傩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然成为江西的一种文化符号。本文主要讨论目前赣傩面具的传统审美,指出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可以使赣傩面具在平面设计中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中国是世界上傩文化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江西正好处于傩文化现象的集中分布区域。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为中国本土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赣傩文化始终保持着以赣傩面具为活动核心的传统,傩面具在傩活动中不仅仅是艺术装扮,它更多的是活着的灵魂,依然享受着人们的敬畏和宗仰,是江西的一大文化符号,它凝聚着浓厚的美学意识与文化底蕴。
  一、赣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
  赣傩,丰富厚实,始于殷商,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傩面具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傩文化的象征。每年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或喜庆场合,江西民间都有隆重的傩祭、傩舞、傩戏等习俗,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尤以南丰、上栗两县为盛。
  傩面具文化属于巫术祭祀文化,带着古老的神秘色彩,在傩礼中是神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又称为神面、圣像等。它的艺术题材内容深受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影响,因此赣傩面具艺术也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现象把人们对自然、社会、宗教的认识集于一体,在歌颂美好事物的同时,还将中华民族的勤劳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向往。
  贛傩面具造型奇特,线条粗犷而不失韵味,运用了想象、夸张等艺术表现形式,使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它深受神话传说等的影响,是百姓精神形象的载体,表现形式和造型特征显示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浪漫的想象力。其对神话形象和人物造型的提炼与夸张,反映出当地人对美的追求。
  赣傩面具用色大胆且单纯,纯度鲜活又明亮,体现出民间艺人对色彩的运用。而这些鲜活的色彩通常与戏剧脸谱的用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红色代表血液、火焰,象征着忠勇;金银二色则象征着神灵;黄色象征着莽烈;黑色为正义;白色为奸邪。大块面的色彩加上些许其他色彩的衬托,强烈的对比使得面具的塑造愈发出彩,超脱想象力的瑰丽。
  二、赣傩面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赣傩面具已有千年历史,但据调查,熟悉并了解它的人数日益减少。文化的缺失、民间艺术家传承的断层,为赣傩傩面具在当代的运用增加了重重阻碍。如何加强赣傩面具的文化传播成为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其可以应用在平面设计中。
  在平面设计中,人们可以提炼出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在保留其原本艺术魅力的前提下,进行重新整合,使之焕发出不同的魅力。如图1所示,精心挑选出赣傩面具,在线稿的描绘下,更显其粗犷的特性,对称的美感使之不失优雅的风韵。偏卡通的面具设计,黑色与金色的碰撞,神灵和正义相得益彰,极富奢华感。赣傩面具的文化底蕴深厚,而它所具备的设计元素之丰,是中国设计师之幸。只有在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里吸营养,才可以让世界认同中国本土设计。因此,只有建立在赣傩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
  图1 傩海报一
  图2 傩海报二
  如图2所示,傩海报的设计采用黑色、白色、金色的融合,古朴大气,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向,文字的设计更加富有书法的艺术气息,两者的有机结合很好地传播了傩文化,展示了赣傩面具。人们可以运用视觉手段,结合符号、图形、文字来传达傩面具的表现形式。如图3、图4所示,人们可以合理利用傩文化元素来设计笔记本、手提袋、杯子等文化衍生品,形成以赣傩面具为文化核心的品牌文化产业链,充分利用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加强对赣傩面具的艺术宣传。黑色与金色并存,使得产品愈发雅致。
  图3 傩文化衍生品一
  图4 傩文化衍生品二
  虽然造型艺术是赣傩面具的一大特色,但傩面具鲜明的用色也应是平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浓郁而明亮的色彩,是江西当地人的艺术审美,同样也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将这些富有强烈情感的块面色彩,与卡通化的造型相融合,将会成为中国式“动漫”的一种发展途径。更多的关于平面设计的运用,将为赣傩面具的兴起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结语
  赣傩面具已在江西地区的土壤上植根千年,早已成为赣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有些面具的造型在现代人看来已经“过时”,但经典仍是经典,它所特有的文化韵味依然悠长,它的艺术价值依然重要。它仍是人们研究赣傩文化的重要依托。通过平面设计的手段,更多人可以参与对赣傩文化的传承,实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人们应加强对赣傩面具的创新,增加对赣傩面具的平面设计,扩大平面设计的运用范围,更好地传播赣傩文化,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走出江西,走出国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其他文献
中国瓷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陶瓷在宋代发展迅速。磁州窑因为地处磁州而出名,以白地和黑彩装饰为典型装饰方法。磁州窑具有朴实的画面与舒畅的线条,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磁州窑传统工艺应用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家居产品的美感,还能促进磁州窑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阐述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
期刊
自20世纪初至今,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已有百年之久。但由于历史改革等因素,起初,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像在西方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广泛性。随后,我国众多优秀的艺术家不畏辛苦地摸索前行,为现代舞蹈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使现代舞在中国迅猛发展起来,并同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并驾齐驱,形成中国舞蹈界的三足鼎立之势。西方著名现代舞蹈家、编舞大师莫斯·坎宁汉在中国《易经》的哲学启发下,创造出一套极具偶然性的编舞体系
期刊
当前,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城市发展迅速,作为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建设,其发展直接決定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结合群文舞蹈的特点,充分认识到群文舞蹈的社会功效,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城市管理必须关注的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伴随着经济体
期刊
为纪念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20周年,6月1日,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四世同堂》手稿共三部分,前两部分《惶惑》《偷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创作于重庆北碚,稿纸选用四川土纸,采用毛笔书写。稿纸每页20行,竖写,每页400字左右。原稿每6章装订成一册,每册约6万字。第一二卷共12本,用牛皮纸做封面。该手稿为老舍創作《四世同堂》的初稿,字迹工整清晰、涂改极少,具有较高的史
期刊
目前,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路不够开阔,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思维法,分析了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苏奇灯笼画和洪河屯纸雕的制作流程、素材提炼及艺术表现,发掘其与灯具、屏风、文创产品等的紧密联系,提出通过创新性思维将工业设计融入传统文化保护中,为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思路,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其
期刊
竹笛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乐之一,其发音以气息的流畅为基础,因此对演奏者气息掌控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好的演奏者气息流畅饱满,能够构建起竹笛发音的“实”观,这也是竹笛审美一直秉承的原则和基础。而泛音作为一种特殊的技巧,其特殊性体现在其诞生于竹笛的“实”观之中,却在艺术品性上无限接近“虚”观,成为一种对立统一的美学存在。  一、虚实观的本体意义  作为竹笛审美重要对象的泛音,在原理上诞生于基音振动所产生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大众开始追求除工作以外的文化生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于是群众文化便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群众文化工作现状,探究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文化活动或文化作品满足自己精神需
期刊
“伤痕美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时代的美术思想潮流,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非常具有典型性。它受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响,以“关注”人民真实生活为绘画创作主题,画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思社会应该何去何从,这是时代赋予伤痕美术的使命,看到伤痕美术的艺术作品就犹如看到正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自己。这种反思不只是艺术家自己、也是所有人的共同反思,是一种有凝聚力和通力识的反思。这种思潮最先是在文学领域掀起
期刊
艺术介入社会一开始即是以批判和反叛的姿态进入,从最开始的机制批判、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到后来对于景观社会的批判,无不是以批判性为其实质内核。参与式艺术则是当代艺术中典型的艺术现象。今天众多的社会性公益和美学的艺术逐渐融为一体,通过两组案例的比较分析,笔者探讨到底是艺术的公益还是公益的艺术。  在大众看来,“公益”与“艺术”应当属于不同属性范畴。公益,顾名思义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一般指的是不以营
期刊
曲艺是中国最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艺术集成。它源自乡野,盛行民间,扎根百姓;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广袤的中华大地以各自不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风情孕育了各具地域文化特点的说唱艺术。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经历了不同的辉煌和鼎盛。然时代的变革起于青萍之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曲艺也像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在变化的时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当下的曲艺困境固然与时代的背景变化息息相关,但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