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图书馆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期,既要保留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又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作为非营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没有经济基础作后盾,图书馆信息工作就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是图书馆信息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工作的成本不断上升,国家必须不断增加拨款的数额,并且要专款专用,以维持和增强信息系统的保障能力。但是纵观国内各类图书馆,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用于开展信息工作的资金自然更少,经费成了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是加入WTO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图书馆事业是公益事业,它需要国家的扶持,更需要全民的关心,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开辟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以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是指在图书馆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行的各种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联系以及由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原理。目前,尽管人们对图书馆运行机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在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是通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主观努力而逐步趋于完善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的管理思想、僵化的管理机制,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桎梏。亟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开始管理机制的改革。当然,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自我发展机制,构造一个什么样的管理与发展模式,这需要各图书馆在实践工作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包括文献资料、馆舍、设备、人员等,而其中主体要素是人。没有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只是一个“物件”;没有人的运作,图书馆就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没有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应该围绕“人”这个核心,形成有利于人本管理的运行机制。
1、创建“读者第一”的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已是多年的老话题,然而,在图书馆处于竞争的年代,这一命题仍具有其新的涵义和活力。现代图书馆读者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组织一切工作的源头,图书馆能否吸引读者是衡量其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因此,图书馆要在馆员中弘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要增强馆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要在读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千方百计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选择力,使读者愿意接受图书馆的影响,选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首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既可加深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又可使图书馆随时昕到读者的呼声,对读者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进工作,真正做到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其次,要练好内功,自加压力,接受读者的监督。这就要求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优雅、整洁的阅览环境,高质量的藏书,齐全的服务项目,热情主动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服务技艺,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为此,图书馆应从文献采集、分类编目、书刊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等各个工作环节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科学管理,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
其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对于读者的特殊需求应采取灵活的服务措施。我们只要掌握适当的尺度,因时、因事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做到既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又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2、创建知识主管的机制
所谓知识主管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信息加工整理成为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按照某种知识的结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知识能够在一个机构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决策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图书馆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管理,其基本职能就是按照知识结构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序、加工并提供给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利用。从而在图书馆内部形成知识主管的机制。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利用和储存,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促进图书馆馆员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3、创建激励机制
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人的积极性。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用组织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即奖勤罚懒,竞聘上岗等“无情”的管理手段,而且更需要使“无情”管理中体现出“有情”的领导方式与方法。这种“有情”的领导方式就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馆员的积极性。馆领导了解馆员的各种需求,尊重馆员的人格,强调馆员的主人翁地位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识,理解馆员的感情,关心馆员的生活,并采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兴趣激励、情感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手段使馆员真正感到图书馆就是自已的事业,自己是图书馆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从而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已制订的目标和任务,将管理中的强制性变为馆员的自觉行动。
4、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当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还是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人才是当前图书馆界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首先,要改革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相应才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口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制定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的政策等。第三,加强馆员再教育和培训,促进馆员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文献信息服务人才。
5、培养人文素质,升华圈书馆人精神
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熏陶后内化而成。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指图书馆在实践、理论研究和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以满足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它是现代图书馆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图书馆要不断提升图书馆人文精神,为实现美与和谐的现代图书馆而努力。嘲
(作者单位: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玉陶,合并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整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6)
2.樊晓红,浅谈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素质要求及培养,图书馆学刊,1998(2)
3.胡越,图书馆岗位评价,大学图书馆员报,1999(3)
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是指在图书馆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行的各种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联系以及由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原理。目前,尽管人们对图书馆运行机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在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是通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主观努力而逐步趋于完善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的管理思想、僵化的管理机制,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桎梏。亟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开始管理机制的改革。当然,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自我发展机制,构造一个什么样的管理与发展模式,这需要各图书馆在实践工作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包括文献资料、馆舍、设备、人员等,而其中主体要素是人。没有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只是一个“物件”;没有人的运作,图书馆就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没有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应该围绕“人”这个核心,形成有利于人本管理的运行机制。
1、创建“读者第一”的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已是多年的老话题,然而,在图书馆处于竞争的年代,这一命题仍具有其新的涵义和活力。现代图书馆读者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组织一切工作的源头,图书馆能否吸引读者是衡量其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因此,图书馆要在馆员中弘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要增强馆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要在读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千方百计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选择力,使读者愿意接受图书馆的影响,选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首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既可加深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又可使图书馆随时昕到读者的呼声,对读者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进工作,真正做到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其次,要练好内功,自加压力,接受读者的监督。这就要求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优雅、整洁的阅览环境,高质量的藏书,齐全的服务项目,热情主动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服务技艺,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为此,图书馆应从文献采集、分类编目、书刊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等各个工作环节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科学管理,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
其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对于读者的特殊需求应采取灵活的服务措施。我们只要掌握适当的尺度,因时、因事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做到既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又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2、创建知识主管的机制
所谓知识主管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信息加工整理成为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按照某种知识的结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知识能够在一个机构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决策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图书馆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管理,其基本职能就是按照知识结构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序、加工并提供给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利用。从而在图书馆内部形成知识主管的机制。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利用和储存,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促进图书馆馆员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3、创建激励机制
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人的积极性。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用组织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即奖勤罚懒,竞聘上岗等“无情”的管理手段,而且更需要使“无情”管理中体现出“有情”的领导方式与方法。这种“有情”的领导方式就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馆员的积极性。馆领导了解馆员的各种需求,尊重馆员的人格,强调馆员的主人翁地位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识,理解馆员的感情,关心馆员的生活,并采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兴趣激励、情感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手段使馆员真正感到图书馆就是自已的事业,自己是图书馆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从而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已制订的目标和任务,将管理中的强制性变为馆员的自觉行动。
4、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当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还是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人才是当前图书馆界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首先,要改革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相应才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口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制定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的政策等。第三,加强馆员再教育和培训,促进馆员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文献信息服务人才。
5、培养人文素质,升华圈书馆人精神
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熏陶后内化而成。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指图书馆在实践、理论研究和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以满足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它是现代图书馆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图书馆要不断提升图书馆人文精神,为实现美与和谐的现代图书馆而努力。嘲
(作者单位: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玉陶,合并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整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6)
2.樊晓红,浅谈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素质要求及培养,图书馆学刊,1998(2)
3.胡越,图书馆岗位评价,大学图书馆员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