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好课堂教学,是当代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会学、乐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间合作极其重要,没有合作就难以实施新课程。师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老师角色应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学生的共同探究者。
老师们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洋洋洒洒四十分钟的演讲者,他们走下讲台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小组讨论时,他们是小组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在讨论时巧妙引导,把讨论引向高潮:当学生性格内向或担心同学嘲笑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出现冷场时,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当学生讨论时浅尝辄止或出现明显破绽时,给予提示、纠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从合作交流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探究的方法,还有与同学的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指导下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求知的目光不断地探寻着未知的世界,他们是积极的,投入的。新课程让他们参与的多了,活动多了,每一位学生都不做旁观者,课堂上既动手动脑,也要动口,积极地思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们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这样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乏味,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积极性被窒息。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原则,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既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
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对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而产生亲疏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 席之地。如果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师生的关系搞好了,在教学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你所教的学科,你的教学成绩就会十分显著。
收稿日期:2013-08-16
按照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会学、乐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间合作极其重要,没有合作就难以实施新课程。师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老师角色应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学生的共同探究者。
老师们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洋洋洒洒四十分钟的演讲者,他们走下讲台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小组讨论时,他们是小组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在讨论时巧妙引导,把讨论引向高潮:当学生性格内向或担心同学嘲笑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出现冷场时,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当学生讨论时浅尝辄止或出现明显破绽时,给予提示、纠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从合作交流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探究的方法,还有与同学的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指导下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求知的目光不断地探寻着未知的世界,他们是积极的,投入的。新课程让他们参与的多了,活动多了,每一位学生都不做旁观者,课堂上既动手动脑,也要动口,积极地思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们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这样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乏味,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积极性被窒息。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原则,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既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
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对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而产生亲疏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 席之地。如果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师生的关系搞好了,在教学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你所教的学科,你的教学成绩就会十分显著。
收稿日期: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