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术教学,我们不仅要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关于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初步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1.1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首先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我们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
1.2改革教学方法。我觉得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这样不但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兴趣,还会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最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任课教师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例如在八年级的《面具》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九年级的雕塑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1.3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秋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金黄的稻田、红色的枫叶、橙红的橘子、褐绿色的叶片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秋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红色、褐绿色和金黄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秋”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2.从美术欣赏入手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才能对美术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好美术的欲望,开展美术欣赏,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2.1欣赏名画。教学时经常选一些名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感受绘画大师那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掌握欣赏方法。鼓励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大胆的评价。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2.2师生相互欣赏。美术课开展相互欣赏活动,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因为每个人创新思维的欲望都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种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满足创新需求的动机。因此美术欣赏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适应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师首先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使学生羡慕好奇,激发学生相互欣赏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各自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并选出各组的代表作品,在班内展示表演,说出自己的构思绘画过程。各班选出优秀作品再参加校级展示表演。
2.3办画展。利用美术园地,展示学生的作品,评选最佳美术作品
3.充实学生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性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书画比赛、剪纸比赛、雕塑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积极参加各种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1.1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首先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我们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
1.2改革教学方法。我觉得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这样不但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兴趣,还会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最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任课教师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例如在八年级的《面具》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九年级的雕塑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1.3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秋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金黄的稻田、红色的枫叶、橙红的橘子、褐绿色的叶片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秋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红色、褐绿色和金黄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秋”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2.从美术欣赏入手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才能对美术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好美术的欲望,开展美术欣赏,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2.1欣赏名画。教学时经常选一些名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感受绘画大师那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掌握欣赏方法。鼓励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大胆的评价。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2.2师生相互欣赏。美术课开展相互欣赏活动,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因为每个人创新思维的欲望都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种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满足创新需求的动机。因此美术欣赏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适应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师首先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使学生羡慕好奇,激发学生相互欣赏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各自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并选出各组的代表作品,在班内展示表演,说出自己的构思绘画过程。各班选出优秀作品再参加校级展示表演。
2.3办画展。利用美术园地,展示学生的作品,评选最佳美术作品
3.充实学生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性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书画比赛、剪纸比赛、雕塑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积极参加各种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