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场馆建设与场馆学习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场馆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将移动互联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引入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是场馆建设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追求有效性,规避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一向存在的“梅耶怪圈”问题。该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为例,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移动互联技术等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实践,认为技术的正确嵌入和适度有效应用才是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同时指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中的应用局限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把控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有效应用、关注微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开发应用、实现场馆软件环境的全面提升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场馆学习;新媒体技术;移动技术;有效应用
  全民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 ”浪潮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不断刷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作为非正式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场馆学习首当其冲。2015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签署了《博物馆条例》,规定和调整了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收藏、展示和教育)的次序,将“教育”功能提到首位,可见场馆教育已经为国家法规所认可,场馆成为人们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基地。业内有“用参观者的步子丈量博物馆水平”之说,场馆学习就是用参观学习者的步子在丈量场馆学习环境,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学习。
  一、新媒体技术与场馆学习
  (一)场馆学习及其特征
  场馆学习在国外已有时日。1994年,美国学习改革委员会在“为个体学习而设的公共机构”国际会议上,将“场馆”界定为“各种与科学、历史、艺术等教育有关的公共机构”,如各种类型的专题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场馆学习(Museum Learning)就是指在这样一些公共教育机构开展的非正式学习,是学校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
  相对传统学校教育而言,场馆学习资源丰富、环境轻松、时间灵活、学习随意。其学习环境是类似于学校结构化学习内容的“富媒体”表现,但在结构化的环境中,提供了轻松自由、自主自导的非结构化学习方式。它主要是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習,利用场馆中的展品实物给参观者提供做的和观察的经验。场馆学习自由开放,学习者往往以团体方式出现,因而学习中至少存在两个知识通道:一是场馆到学习者的知识通道;另一个是场馆中参观群体内人际间的互动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具有情境性,有意义的、有成效的学习应该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场馆学习的真实情景性、体验性,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培养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积极影响,因而场馆学习成为近几年教育技术界研究的新宠,场馆的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新媒体技术对场馆学习的作用
  从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看,场馆学习是一个体验式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是个体在形体、情绪、知识上的参与,它以个体体验为基础,通过与环境间不断交互,借助经验去转换创造知识。在场馆学习中,参观者通过观看、操作、使用等互动方式,从场馆中的展品中获取直接经验,并借助展品的文本、动画、视频等说明获取解释型经验。因而,场馆学习环境建设必须能够促进体验学习。
  新媒体技术是相对传统媒体技术提出的,是一个具有时效、动态、前瞻性的概念。综合性和数字化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各类场馆的发展战略,新媒体技术给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技术使用的功效看,新媒体技术在场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资源建设、人与展品的互动等方面,涉及移动学习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具体的技术形态。在现有新媒体技术中,移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对场馆学习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这些新媒体技术设备本身可使学习者获取直接经验;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场馆展品进行解释性说明,有效支撑学生的后续学习过程。在当前场馆建设研究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参观者场馆学习体验,增强互动性,是场馆建设与场馆学习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移动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如果说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充分释放了场馆学习的体验性,那么移动技术则充分展示了场馆学习的非正式特征。快速扩张的移动互联和通讯技术为博物馆展品的创新使用以及文化感知中的复杂交互性提供了机会。场馆建设中常见的移动技术有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和基于定位的服务。
  作为移动应用程序,二维码技术近年来非常盛行,其作用在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些信息进行解码。任何一个用户,可以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扫码,通过网站链接获得期望的信息,这一技术将很大的信息量容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穷无尽地应用。二维码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后,对提高参观者在博物馆中的参观体验以及提供更多的展品带来便利。除此之外,二维码技术可以显示视频、数据、图像、音频或媒体组合,从而促进博物馆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有研究表明,在博物馆中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使孩子呆在博物馆中的时间比往常平均提高了4-5倍。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为例,重点介绍二维码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与实现。
  (一)二维码系统工作原理
  二维码,简称QR(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代码),1994年因用于制造目的在日本开发。它是一个排列在白色正方形背景上由黑色模块组成的矩阵条码,矩阵上两个维度的条形码提供了物理链接,信息被编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从而保存了比传统条码多几百倍以上的数据。二维码作为一个方便的移动应用程序,允许用户跳转到不同的数据压缩类型,它通过使用一个摄像头捕获代码的照片和QR码阅读器的图像处理来访问数据。QR码与许多手机操作系统兼容,如iOS、Android、Symbian、Windows等。
  当今出现了许多QR生成器,如草料二维码。QR码生成后可以以基TWeb的形式免费使用,生成图像后,可以保存在电脑里,也可以打印、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在网上发布或使用。二维码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架构一个存储博物馆展品信息数据库及博物馆门户网站服务器,一旦设备摄像头捕捉到,QR代码将被检测和处理,于是应用程序打开一个网页浏览器,并向博物馆的本地服务器发送请求,浏览器便加载一个网页显示展品的详细信息。
  在系统工作过程中,移动设备是通过WiFi和802.1x协议连接至互联网。用户访问网络之前进行身份认证,并创建一个带IP地址的配置文件,链接到OSI模型中的第三层。802.1x由无线接入点支持,这允许博物馆建设机构建立一个业务局域网来自动识别用户,并始终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务,以满足无论在哪里和在哪个接入点的用户都能彼此互联。随着4G移动通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用户能够使用这种新技术访问互联网,由自带设备在现场下载并转发分享,这使得场馆学习虚实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随着移动技术在博物馆中的普及,博物馆参观者越来越希望可以打破传统场馆学习的时空限制,以移动终端为媒介,随时随地与展品进行互动,实现与博物馆藏品的无缝对接,开展泛在化学习。
  (二)二维码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中实现
  每个博物馆的展品布置都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强调展览的教育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由八大板块和三个附件组成,八大板块是历史篇、器物篇、人物篇、学术篇、关怀篇、未来篇及前言和后记;三个附件是南国农先生专题纪念馆、环濠河博物馆群沙盘及濠河观景窗。我们从器物篇中选取了一些经典藏品,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供参观者鉴赏。
  在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为提升参观者学习体验,让学习者能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部分展品的详细操作演示步骤或者关于展品的解释性说明,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选择编制二维码对象。在教育技术博物馆中选取有专业代表性的藏品,如V09850P录像机、8mm电影摄影放映机、3M 2770胶片光学投影仪等。
  2.创建数据库。对选择的藏品,创建了一个带有注释的藏品电子数据库,数据库是开放的,允许未来的信息更新。注释内容表达形式有圖片、视频、文字,涵盖选定展品的详细记录。数据库系统选取了非常稳定、安全、并能支持大型数据库的MySQL。借助PHPMyAdmin管理工具,使用SQL命令进行管理。由于PHP和MySQL组合使用,博物馆门户网站的信息可动态更新。
  3.创建博物馆网站,打印二维码信息牌。
  4.接入无线网络。现在大学校园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在博物馆的接入点中接入无线路由,使参观者可以在任何一点上获取最大的信号强度。
  5.为移动设备创建读取QR码的应用。我们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以下功能:关于博物馆的信息、博物馆中的展品照片、扫描QR码和扩展信息。程序在开发时充分考虑兼容性,确保能在IOS、Android以及Windows 8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运行。
  移动互联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有助于博物馆建设的现代化与展览的动态更新。借助移动设备入口,引导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导览和生产,它不仅增加了公众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趣,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培训和教育的机会。未来,我们将通过添加视频应用程序和开发教育游戏,拓展移动程序的应用;同时,提供多种语言的移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克服语言障碍,便于社会融合,增加博物馆展览的可访问性。
  三、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应用,无疑促进了场馆学习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但如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样,能革新教育,难免也会出现“梅耶怪圈”。“梅耶怪圈”是基于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理查德·梅耶(Richard E.Mayer)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而产生的,其关键在于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嵌合,嵌入即是成功的应用,不能嵌入即会被抛弃。
  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在场馆学习中的使用必须循“道”而行,此“道”即人们的视觉感知规律、听觉感知规律、教育传播原理、参观学习者的心理规律等。场馆学习不能无视“道”,更不能逆反“道”,技术并非越先进越好,媒体并非越多越好,应用也并非越频繁越好,技术与媒体的应用只有在循“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术和媒体本身的特点,并合理匹配场馆参观学习内容,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应用局限
  在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中引进和使用新媒体技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矛盾:
  1.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兴媒体技术的契合矛盾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绝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媒体,这反映出传统媒体在我国科普领域中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由于场馆中的传统媒体一般都重在对藏品的保存和展示,乐于展览,疏于学习,在教育功能发挥方面明显力不从心。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全民学习创新运动,给场馆建设和学习注入了活力,一般场馆普遍开始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一边是新技术的跃跃欲试,一边是传统媒体的固守成规,如何将传统媒体改造升级,便于学习和互动,便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依然是一对突出的矛盾。
  2.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兴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矛盾
  传统场馆的宣传导览方式主要靠印刷媒体和馆内导览图,而如今的场馆网站数量在不断增长,各网站提供科普教育服务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如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使参观者浏览体验虚拟的藏品或环境;建立以传播、交流专题博物馆内容为主题的论坛、微信公共平台等,引导参观者提供期望参观的内容和方式等。现在不少场馆通过二维码、增强现实技术等,引导参观者通过各种交互方式参与到场馆学习探究中,从而将场馆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升到新的高度。然而,很多场馆还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一些已有场馆的升级改造,新技术的应用也仅仅是点缀。许多场馆为了提高吸引力,大量使用声光电技术,造成了场馆内的视听觉“污染”,这就表现出一个新媒体技术使用度的问题。   3.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交互矛盾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博物馆的诞生。各类场馆行业意识到在信息时代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构建实体场馆和数字场馆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展示环境和学习环境,但这同时就产生了实体场馆和数字场馆的互通互补问题。当下我国的数字专题场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条件上还不够成熟,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只是一般的技术介入,还未真正实现实体场馆和数字场馆的同步性与一体化。此外,专题数字场馆建设还存在认可度低、吸引力低、访问度低的“三低”问题,不仅参观学习者对数字博物馆的互动性缺乏正确认识,即使场馆的管理者也在担忧数字场馆会冲击实体场馆的参观使用率。加之很多专题场馆由于建设和维护专业人才的缺乏,即使建立了数字专题场馆,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可内容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数字专题场馆形同虚设,好在现在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数字场馆建设运营公司,后面的建设和运营维护会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二)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把控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场馆的学习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学习的环境,二是学习的互动。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移动在线学习活动成为场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博物馆网站浏览宣传作用的同时,通过二维码和APP的应用,参观者通过扫描二维码,链接博物馆网站的相关视频,全视角浏览展品的视频和使用过程,从而延伸博物馆的学习演示功能,参观者可以完成如同在真实环境下的亲身体验,实现多样化的互动学习。数字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通,参观和浏览将会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实现,这是技术应用积极的一面。技术应用也有负面作用,即过度依赖技术的“技术综合症”,弱化场馆传统的传承展示功能,一味让新媒体新技术来渲染气氛,以机替人。场馆学习的要素很多,如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有学习者、教师、知识、技术、文化等基本元素,绝非技术一个,面对技术兴起时是“技术万能论”,但热度过后无法将技术有效融入场馆学习之中,原来热捧的技术,往往无疾而终。实际上,只有那些进入常态应用的技术才是与场馆学习融合的技术,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技术的正确嵌入和适度有效应用才是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
  2.关注微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开发和应用
  上文提及的新媒体技术固然会对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但微技术更适合场馆学习,更符合场馆学习这样一种说走就走学习形式的内在规律。在博物馆建设和场馆学习设计中,需要有意识地引进和开发微技术、微视频、微藏品、微场景,便于参观学习者说走就走的随意性学习需求。受“互联网 ”思想的启发,也可以说“微 ”,“微 ”表达形式在教育技术领域大量涌现,如微学习、微课程、微资源等。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等特征;微学习将学习内容分割为较小的学习模块,便于人们在日常交流和工作中进行。微课程和微学习的特征都符合场馆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基于二维码扫描的馆藏珍品微视频,就是微视频技术的典型运用。作为教育技术博物馆,更应该贯穿和体现微思想与微技术的融合。在今天的场馆学习中,以碎片化思路构筑的微学习视频和知识模块,无疑更便于随意参观学习者的时间碎片化和知识构建碎片化。
  3.实现场馆软件环境的全面提升
  场馆的软件环境不仅包括管理和服务软件,也应该包括场馆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观念。人的素质固然重要,但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博物馆行业现在都存在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必须学习和领会国家最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深刻认识把博物馆的功能次序由“收藏、展示、教育”调整为“教育、收藏、展示”的意义,贯彻落实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以教育和学习为场馆的基本职能,这在我国的场馆建设和随之开展的场馆学习中尚属全新的观念。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建设和场馆学习中的应用,还需要一批关心和专注于场馆学习應用的、素质过硬的新媒体技术专家,从而建立起以专职为核心、兼职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团队,保障专题场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就了各类场馆的更新和重塑,场馆学习每一次的转型都蕴涵着特定时期文化与科技组合带来的新信息、新突破。场馆学习的社会效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逐步免费开放一些大型博物馆和科技馆,此举吸引了众多寻常百姓进入博物馆参观,使原本阳春白雪的博物馆走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推动了场馆学习的全面实现。事物永远在矛盾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场馆学习的深度推进是在诸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实现的,发现问题就是拓展发展的空间。场馆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引入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从场馆学习的策划、组织形式、宣传推广、跟踪推进、效果评估等方面寻求突破。
  顾明远先生认为,“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展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拓展非正式学习场所是有益的探索。”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和初步展开的场馆学习研究为具体实例,探索新媒体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适度有效应用,这是一项积极有效的研究。当然新媒体技术在专题场馆学习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业界对新生事物基本上是本着包容鼓励的态度,积极促使其创新发展。限于自身条件,我们的研究也仅仅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这样的个案,研究难免出现偏颇和片面之嫌。适度是前提,有效是目的,况且技术的适度应用本来就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其有效性和合理f生尚有待继续学习和探索。
其他文献
学者在注经解经的同时申之以己意,以新酒装旧瓶,所以经书之外表仍旧,而其思想之内容已变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朱子著《四书章句集注》就南宋以前之儒学言为融旧铸新,综罗汉魏前儒以迄北宋诸老先生之训诂经义于一炉而冶之;然就南宋以后之儒学传统言则为开宗立范,朱子注释《四书》之同时,随时出之以新义新说,为此下学者开宗风、立矩雉。《四书章句集注》最能具体显示朱子学因袭面与创新面之二大特质。我们欲一窥中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50多名四川大学生进京当保姆的消息,报道此事的媒体评价说,大学生当保姆,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门道得以拓宽。  类似这样能够证明“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的例子,诸如“大学生竞争擦鞋匠”、“法学本科生卖肉”,也不时见诸媒体。大学生面对就业难,出现了“人才市场本科生明码标价月薪六百”,乃至“零工资就业”的现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真的已经如此充裕,不光薪酬低
摘要: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农村教学点这一重难点问题,湖北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多个省(区)域开展了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验实践。为检视其效果,该文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选取湖北省的成安区试点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已开展实验的农村教学点学生、城区中心校学生以及尚未开展实验的农村教学点学生的发展状况这三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对技术干预对教学点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技术
编者按:赵勇教授是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的基金会杰出教授(Foundati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和在线教育研究所的主席和主任,同时也是教育测量、政策和领导系的教授。2010年12月前,赵勇教授是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学杰出教授,同时担任教学和技术中心创始主任。他的研究侧重于全球化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赵勇教授已发表过100多篇学术文
1  腊月廿三,一场与季节不搭调的雨后,槐香镇忽然多了个磨刀匠。节前镇上陌生人多,本来没什么稀奇,那些做小生意的、走街串巷玩杂耍的,都想赶在节前赚点钱过年。镇上的人,似乎也大方了些,钱袋子捂得没平时紧。同样,这位磨刀匠招徕人的方式也没什么特别,先用锣声吸引人,锵锵锵,锵锵锵。但男孩霍格瞅到他时,心里猛地一惊。这人上身裹着油渍麻花的军大衣,大腿根以下竟然是缺失的,青黑色的棉裤腿前段用绳子系着,叠在身
一个娱乐化的世界从不需要警惕颠覆者  以为美国人从不怀旧的人错了,他们也有人认为过去比现在好,而未来只会比现在更糟糕。尼尔·波兹曼就是持这种见解的美国人中最著名的一个。  尽管这位学者本人非常欣赏前两个世纪那些语法结构复杂、思想内容深刻的作品,可他毕竟与我们这边的“文化批评学者”们不同,他写书是为了让人能看懂,而不是让人看不懂。  你看,他不是用晦涩的概念,而是形象地选择了三个城市地标,来描摹美国
“连茶叶都可以成为投资的热点,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股市和房产市场的诡异让人不敢投资了,还有一个是说明人民口袋中的钱多了,需要更多的投资指”  ——江苏读者    交党费    加入了党组织,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了,真是双喜临门。毕业后的几个月,我终于去了一家门户网站,做新闻编辑。没户口,人事档案放在人才市场,但工作还比较顺心。可不久后,一个要命的问题出现了,我没法过组织生活,也交不上党费了。因
摘要:数据治理为组织应对数据挑战和机遇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实践途径。高校开展教育大数据治理是解决当下教育大数据实践不足必须且必要的措施,而国内教育数据治理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成果较少。数据治理框架描述了数据治理组件的逻辑结构,为利益相关群体提供了理解和实施数据治理的共同视域。但是,不同的组织环境和现实情境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也不存在通用的框架。鉴于此,该文基于高校教育大数据实践困境,依据权变
报道内容涉及“中阿文化经济关系”、“中国美食”、“独生子女政策”、“京剧”、“中国瓷文化”等二十多个领域    6月3日至6月10日,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推出“中国周”大型报道活动——“聚焦中国”,用一周的时间全面报道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  半岛电视台台长坎法尔为此专程来到中国,在北京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感谢协助半岛电视台制作“中国周”大型报道活动的媒体,并商议和中国媒体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