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怀念王老,并非因他是一代美学宗师和著名学者,而是因为老人就像一个平常的老人,更多时还有一颗纯净快乐的童心。回忆和王老相交的日子,他总是能把至深至奥的美学道理像唠家常一样浅显地说给我,使我这个除石之外所知无几的人,获得了很多如何欣赏美的方法。有关美学的书我也看过几本,有西人的也有国人的,但那里边不是苏格拉底怎样说,就是康德、黑格尔怎样说,好像那些从术语到理论的枯燥才是揭示美、判定美的尺子,而这些由尺子量尺子的纯学术语言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把人绕到用理论来论理的空中楼阁,更深的感觉是像八千年的泱泱古国竟没有关于美的言说一样。这也难怪,西人是唯自然之为用,因为用而乐而与自然分离的人生观;而国人则是唯自然之为亲,因亲而乐,心与物融的人生观,所以由西域传来的美学(也叫艺术哲学)是直接指向艺术的学说,就像是站在这片树叶上研究另一片树叶的学说。而本土“美学”是指向自然与心理的学说,就像由叶而枝而杆而根的学说。
王老是地道的国人美学宗师,他的美学是植根在自然、心灵的基点上,用生活的范例,说出主体(人)、客体(事物)相互作用下的愉悦感受。所以王老的学术中少有术语,更多是生活经验的导说。这也验证了人们对学问的理解:学问的目的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最浅显的方式让人明白,而不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深奥弄得只有少数几个“深奥”者自己才明白的术语。更不是只知谁说而忘记祖先曾说自己也会说。
王老是自己说,说自然、心灵、生活。
所以说者轻松,听者快乐,在轻松快乐的家常话中,使人获得了发现美、欣赏美的至深至奥的学问。正如北大著名美学家杨辛教授所说,王老不仅有审美的敏感,更有哲学的深度,我想这才是王老寓乐于情,寓情于理的传教意诣与倍受景仰的原因。
想念王老,是常觉王老和我们很近,很亲,很近是说他就像一位普通的石友,很亲是他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好奇童真。但他确是一位学富五车令今人与后世都应高山仰止的国人美学宗师。他虽远在天国,读读他的书名便知道他仍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一当十》、《开心钥匙》、《喜闻乐见》、《神与物游》、《了然于心》……这些恰恰都是阐叙美学观点,开导赏美情趣的经典之作。
2009年4月18日是王老百岁诞辰,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他举办百岁诞辰纪念座谈会,受邀的几乎全是艺术界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奇石界我和桂良先生有幸参加了这百年唯此一次,又是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召开的座谈会。与会的有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伟、著名雕塑家钱少武、著名美学家北大教授杨辛和王老的生前好友等百多位书画家和教授、学者。心想这么多人,既然本人不在,也许说者会随心直说,但由始至终,每位发言的老人都敬言有嘉,直抒肺腑,将王老为学执着勤恳、为业专一、为人率真乐天的一生,说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然而百岁匆匆,阴阳永隔,鬼矣神矣,人心之念;春秋之序生息难违,百岁王老虽逝犹在。殷殷之思,赠石成书,留《石道因缘》惠我;用心观物是《会见自己》的亲切。王老巨著等身以字铺路,为后人赏石寻美留下了宝贵的经典。
时值王老百岁之际可告慰老人的是《中华奇石》已发行了廿期。《中华奇石》将遵从他的遗愿,为自然美学打好基石。随盛世,自然美学必会应运而生,它将是东方美学的根本;而“艺术美学”,学西为用,可辅可鉴也可相成。
王老晚年爱石,我们曾一起到山东泰安参加石展并登泰山顶,老人对泰山松多有称赞,也曾随我到宁夏黄河边捡石,为报与王老1995-2004年的十年相识、相交、相知,王老逝世后我从黄河上游历时半年选了一方七吨多重的黄蜡石运来做了墓碑,人说要在石面刻上“王朝闻之墓”几个字,简平师母说王老爱石就不要破坏石的原样了,但后来细心的简平师母说为了纪念,还是请人在石的左下角刻上了“陈西敬赠”四个小字。后我又从泰山买一株约有五百年树龄的泰山松植于墓侧,算是一个小石友对老人尽的一点心意。
去年我陪简平师母和刘建来为王老扫墓,见坟上早已墓草青青,唯有远离故土的黄河石、泰山松静静的陪伴着老人,日出、日落……
人去会散,音容如昨,常忆妙语如偈;鹤唳九天,如歌如颂,唤醒美艺途中人。
时记书家中石老人为之挽歌:朝朝闻道,载德以归。
王老有知可宽慰灵境矣。
陈西遥拜
2009年4月19日
王老是地道的国人美学宗师,他的美学是植根在自然、心灵的基点上,用生活的范例,说出主体(人)、客体(事物)相互作用下的愉悦感受。所以王老的学术中少有术语,更多是生活经验的导说。这也验证了人们对学问的理解:学问的目的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最浅显的方式让人明白,而不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深奥弄得只有少数几个“深奥”者自己才明白的术语。更不是只知谁说而忘记祖先曾说自己也会说。
王老是自己说,说自然、心灵、生活。
所以说者轻松,听者快乐,在轻松快乐的家常话中,使人获得了发现美、欣赏美的至深至奥的学问。正如北大著名美学家杨辛教授所说,王老不仅有审美的敏感,更有哲学的深度,我想这才是王老寓乐于情,寓情于理的传教意诣与倍受景仰的原因。
想念王老,是常觉王老和我们很近,很亲,很近是说他就像一位普通的石友,很亲是他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好奇童真。但他确是一位学富五车令今人与后世都应高山仰止的国人美学宗师。他虽远在天国,读读他的书名便知道他仍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一当十》、《开心钥匙》、《喜闻乐见》、《神与物游》、《了然于心》……这些恰恰都是阐叙美学观点,开导赏美情趣的经典之作。
2009年4月18日是王老百岁诞辰,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他举办百岁诞辰纪念座谈会,受邀的几乎全是艺术界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奇石界我和桂良先生有幸参加了这百年唯此一次,又是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召开的座谈会。与会的有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伟、著名雕塑家钱少武、著名美学家北大教授杨辛和王老的生前好友等百多位书画家和教授、学者。心想这么多人,既然本人不在,也许说者会随心直说,但由始至终,每位发言的老人都敬言有嘉,直抒肺腑,将王老为学执着勤恳、为业专一、为人率真乐天的一生,说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然而百岁匆匆,阴阳永隔,鬼矣神矣,人心之念;春秋之序生息难违,百岁王老虽逝犹在。殷殷之思,赠石成书,留《石道因缘》惠我;用心观物是《会见自己》的亲切。王老巨著等身以字铺路,为后人赏石寻美留下了宝贵的经典。
时值王老百岁之际可告慰老人的是《中华奇石》已发行了廿期。《中华奇石》将遵从他的遗愿,为自然美学打好基石。随盛世,自然美学必会应运而生,它将是东方美学的根本;而“艺术美学”,学西为用,可辅可鉴也可相成。
王老晚年爱石,我们曾一起到山东泰安参加石展并登泰山顶,老人对泰山松多有称赞,也曾随我到宁夏黄河边捡石,为报与王老1995-2004年的十年相识、相交、相知,王老逝世后我从黄河上游历时半年选了一方七吨多重的黄蜡石运来做了墓碑,人说要在石面刻上“王朝闻之墓”几个字,简平师母说王老爱石就不要破坏石的原样了,但后来细心的简平师母说为了纪念,还是请人在石的左下角刻上了“陈西敬赠”四个小字。后我又从泰山买一株约有五百年树龄的泰山松植于墓侧,算是一个小石友对老人尽的一点心意。
去年我陪简平师母和刘建来为王老扫墓,见坟上早已墓草青青,唯有远离故土的黄河石、泰山松静静的陪伴着老人,日出、日落……
人去会散,音容如昨,常忆妙语如偈;鹤唳九天,如歌如颂,唤醒美艺途中人。
时记书家中石老人为之挽歌:朝朝闻道,载德以归。
王老有知可宽慰灵境矣。
陈西遥拜
2009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