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胃肠道发育、酶活性及发酵参数的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为羔羊的早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2只双羔湖羊公羔(初生重3.81 kg±0.55 kg),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停止饲喂代乳粉.于8、21和42日龄分别屠宰6只羔羊,检测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重量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长度和重量;采集瘤胃和小肠组织,切片后进行伊红和苏木精染色,检测瘤胃乳头长度、宽度、环形肌厚度、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采集瘤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检测淀粉酶、纤维素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及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 显示,瘤胃、网胃、瓣胃重和瘤胃占总胃重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皱胃重占总胃重的比例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长度、重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42日龄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均显著高于8和21日龄(P<0.05),瘤胃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肌层厚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42日龄羔羊瘤胃中淀粉酶活性及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21日龄羔羊(P<0.05).以上结果说明,和断奶(21日龄)前相比,断奶后羔羊的瘤胃发育增强,皱胃和小肠组织形态变小,瘤胃和小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均增强.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构建山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蛋白(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系统分析山羊CLOCK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从山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PCR扩增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并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其连接至pcDNA3.1-Puro-N-3HA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命名为pcDNA3.1-3 HA-gCLOCK;将pcDNA3.1-Puro-N-3HA和pcDNA3.1-3HA-gC
试验旨在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协同溶血素蛋白(cooperative hemolysin protein,CAM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A贵州血清2型分离株RA-SS-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并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CAMP基因,构建pET-28a-CAMP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特征,并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AMP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
为探究miR-18a-5p在鸡不同生长时期组织表达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信息学特点,本研究以苏禽3号鸡为试验动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时期鸡miR-18a-5p的组织表达变化.通过文献和miRBase检索脊椎动物的miR-18a-5p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确定miR-18a-5p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根据成熟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miRmap、microT、miRanda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8a-5p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R-18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
试验旨在对猪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1,SENP1)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SENP1基因在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PK15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SENP1基因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13997974.2)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和T/A克隆技术对猪SENP1基因CDS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猪SENP1
试验旨在克隆中国荷斯坦奶牛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5)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CCR5基因在奶牛炎性和健康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荷斯坦奶牛CCR5基因CDS区全长序列,连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方法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对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应用多种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R5基因在健康和炎症奶牛乳腺组织中的
单碱基编辑(base editor,BE)技术是一种基于CRISPR/Cas9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单碱基编辑具有高效、安全、副产物少等优势,其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锌指蛋白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技术、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elease,TALEN)技术、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广泛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可以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影响靶基因来调控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miRNA在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并调控颗粒细胞的凋亡.颗粒细胞作为卵巢卵泡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群,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还调控其发育和成熟.颗粒细胞凋亡是导致卵泡闭锁的重要原因,影响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颗粒细胞凋亡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文章简述了miRNA对卵巢颗
为探究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液中分别添加0、10、20、40、60和80 μmol/L葛根素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聚集情况和甘油三酯含量以考察脂质沉积和分化效果,并确定葛根素的最佳添加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0 μmol/L)和最佳葛根素浓度添加组成脂标志基因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
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JHDM2A)对猪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内在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以猪成纤维细胞为材料,采用多西环素(DOX)诱导的慢病毒生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体系,在此基础上过表达JHDM2A,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绘制诱导时间轴检测其对诱导效率的影响;普通PCR技术检测克隆的多能性;免疫荧光检测多能因子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HDM2A在形成克隆后以及克隆分化过程中对多能因子、组蛋白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表明,JHDM2A过表达组细